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11节

汪兆铭遇刺了!

而且幕后黑手的第一嫌疑人是老蒋。

常凯申有非常大的作案动机,比如他最近正在收权,跟汪兆铭闹得很僵。又比如刺杀发生在高官合影的时候,本该到场的常凯申,当时恰好没有露面。

其实老蒋这次是真的背了黑锅,杀手的第一目标就是他,由于老蒋临时改变行程,才贼不走空顺手给了汪兆铭一枪。

但这种事说不清啊,人们已经认定是老蒋指使的。甚至在常凯申赶去刺杀现场的时候,汪兆铭的老婆紧紧揪住他,边哭边喊:“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可以不干,为什么派人下此毒手啊!”

老蒋当场脸色就黑了。

11月2日,汪兆铭遇刺的第二天。

南京,憩庐。

军统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此刻战战兢兢的等候在会客厅。

常凯申披着件大衣出来,翘腿坐在沙发上,语气平淡地问:“说吧,有什么进展?”

见到老蒋这副模样,徐恩曾和戴笠愈发心惊胆战,他们倒更希望老蒋破口大骂“娘希匹”。

“还,还没有进展。”徐恩曾低着头,口干舌燥。

戴笠的头也低着,嘴角偷偷露出一丝阴森冷笑,说道:“当天参加开幕式的两名记者李星和王立文有重大嫌疑,他们是中央党部的记者,此次采访任务是王思诚安排的。”

此言一出,徐恩曾惊恐万分,因为王思诚是他的心腹干将。

“委座,卑……卑职一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徐恩曾连忙表态,他知道自己这次被戴笠坑惨了。

常凯申眯着眼:“既然第一处出了问题,你就先歇段时间吧,这次的调查不必参与了。”

“是……卑职遵命。”徐恩曾浑身无力地说,他感觉自己有可能不会被重用了,心里恨不得把戴笠千刀万剐。

“去吧。”常凯申挥手道。

徐恩曾强打着精神,立正敬军礼道:“卑职告退!”

等徐恩曾离开以后,常凯申吩咐戴笠:“限你三天破案,超过了期限,你也别来见我了。”

“啊?”刚刚还暗自得意的戴笠,瞬间就傻眼了,苦涩道,“委座,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望!”

将戴笠也打发走,常凯申焦头烂额的回到卧室,见宋美龄正躺在床头看报纸,他挤出笑容道:“达令,又在看什么有趣的新闻?”

宋美龄说:“还能有什么新闻?除了汪兆铭遇刺,就是周赫煊获奖。”

周赫煊获奖?

常凯申突然灵光一闪,急步走出卧室,对侍从副官说:“给我打萧同兹的电话!”

萧同兹是中央通讯社的社长,老蒋的耳目喉舌,以前跟周赫煊聊得很对胃口。电话接通以后,常凯申立即命令道:“汉杰,传令所有党媒报纸,明天的头版头条全部刊登周赫煊获奖。给我不遗余力的使劲吹捧,一定要把汪兆铭遇刺的新闻给盖下去!”

“明白,请委座放心。”萧同兹瞬间就领会了。

一个新闻传得沸沸扬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一个大新闻来压制它,周赫煊获奖恰好就足够分量。

跟萧同兹通话完毕,常凯申又命令国党中央宣传部,让宣传部立即行动起来,发起各种研究学习周赫煊的活动。反正不能让大家歇着,把注意力都转向周赫煊获奖上面,别再议论汪兆铭到底是谁杀的。

于是乎,从11月3号开始,国党统治下的所有官方媒体,步调一致的对周赫煊大唱赞歌,举国上下全是周赫煊获奖的消息。

《中央日报》如此吹捧道:“自明清以降,中国之伟大思想家,王阳明当论第一,周明诚可论第二。王阳明的思想,对近代日本影响深远;周明诚的思想,对当今世界影响重大。两位先生之著作,吾国民不可不读也。”

听说,伟大领袖空一格蒋委员长中正先生,正在考虑给周赫煊颁发一个大勋章。

第六百九十八章 国际大学者周赫煊先生作品研究学习讨论会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这段古话用来形容梅思平非常合适,此时,他积极主张对日亲善;未来,他甘于做日本的走狗——报应来了吧,嘿嘿,他刚好附郭到了京城。

江宁县长!

中华民国第一县长!

听起来似乎很威风,其实各种苦逼,特别是自己的靠山被整的时候。

梅思平是周佛海的人,本来属于“CC派”一系。但他们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亲日思想,渐渐跟汪兆铭走到了一起,又被视为“改组派”成员。特别是他们去年跟汪兆铭联手坑周赫煊,引起了老蒋的忌惮,现在日子更加难过。

靠山周佛海丧失了老蒋的信任,新投靠的汪兆铭又被刺杀,梅思平已经吓得睡不着觉。他担任的江宁县长职务太敏感了,就在首都南京边儿上,随时可能被撤换掉。

幸好,梅思平表面上还是“CC派”的人,是“积极拥护”蒋委员长的。现在老蒋布置了一个任务,他作为首都县长必须立即响应,如果表现卖力,说不定能够重新讨得委员长的欢心。

11月4日,老蒋开始捧周赫煊的第二天。

梅思平迅速行动起来,召集江宁县的民政、财政、教育、公安、地政、建设六科科长(县局官员),以及各辖区的区长们开会,会议名称叫做“国际大学者周赫煊先生作品研究学习讨论会”。

每个参会人员的面前,都摆着一本《大国崛起》、一本《神女》、一本《菊与刀》,以及周赫煊的诗歌打印稿。

曾经大骂周赫煊为“无耻文人”的梅思平县长,此刻带着崇敬的语气说:

“诸位同僚,周先生在欧洲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值得普天同庆的大好消息。周先生的品格与学识,那是毋庸置疑的,他坚持为国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对于周先生的著作,欧美各国都给予很高评价,蒋委员长更是推崇备至。”

“委员长他老人家曾经感慨:周明诚是个大学者、大思想家,其作品不可不读也!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就是学习讨论周先生的著作,同时还要跟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结合起来。我们先开会定下个章程,诸位回去也要召集属下,认真学习领会委员长的思想和周先生的作品!”

“特别是县教育科,一定要动员全县的师生,认真做好宣传学习工作。一定要把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和周先生的学术思想,切实有效的结合起来……”

江宁县的诸多官员脸色肃穆,等梅思平发言完毕,立即疯狂地拍巴掌。

当然,难免有些人心存鄙视。谁都知道他们的县长大人,去年曾经写文章大骂周赫煊,是“倒周派”的开路急先锋。

首节 上一节 71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