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70节
“大英帝国万岁!”
市民和记者齐声高呼,乔治六世这个口吃国王,就是如此一点点赢得国民尊敬的。
周赫煊迈步走过去,跟乔治六世握手道:“上帝保佑,幸好你们没事,否则就将是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的巨大损失。”
乔治六世道:“周,感谢你的……关心,我和英国都……不会屈服。我要去视察伦敦被轰炸……最严重的地方,你愿意陪同我……一起去吗?”
“当然。”周赫煊点头说。
乔治六世的镇定与勇敢,当然都是装出来的。在轰炸与死亡的威胁下,他变得越来越偏激暴躁,经常动手打老婆,甚至私底下说出英国要完蛋、德国不可战胜之类的话。
一路上,乔治六世都面无表情,这在旁人看来属于悲痛严肃。实际上他不知自己该干啥,连慰问市民都由王后伊丽莎白负责,毕竟国王陛下是个口吃嘛。
在情况最严重的旧城区,一具具残缺的尸体被挖出来,乔治六世恶心得想要呕吐,但他只能忍住胃里的翻江倒海。
汇聚在国王周围的市民越来越多,王后低声提醒道:“伯蒂,你应该讲一些什么。”
在白金汉宫讲的那些话,乔治六世足足准备了半个小时。他现在脑子里一片混乱,完全被轰炸后的惨状给吓呆了,下意识对周赫煊道:“周,你是出色的演说家,你来说……说几句吧。”
伊丽莎白王后很不高兴,这种情况怎么能让一个外国人讲话抢风头?
由于大火已经被扑灭,周赫煊爬上一辆闲置的消防车,大声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来自中国的周,我对伦敦的惨状感同身受。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因为常年大雾,被称为雾都。中国现在的首都是重庆,因为常年大雾,也被称作雾都。中国和英国,重庆和伦敦,都在面临着相同的遭遇。”
“英国被迫卷入了一场战争,中国也被迫卷入了一场战争。伦敦遭到德国的无差别轰炸,重庆也遭到了日本的无差别轰炸。所不同的是,伦敦只被炸了一个月,而重庆已经被炸了两年!”
“去年,重庆在两天之内,主城区的七条街道成为废墟。那是重庆仅有的七条繁华街区,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只能搭建窝棚辛苦生活。但我们没有放弃抵抗,更不会选择投降。”
“在重庆最大的弹坑之上,人们用废旧木料和石头,树立起了一座精神堡垒。已经一年多时间了,那座精神堡垒依旧没有完工,因为每次建到一半又被炸毁。中国人的精神堡垒建了又炸,炸了又建,只要日本一天不退出中国,我们的精神堡垒将永远建下去。”
“中国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其中两句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法西斯侵略者能够摧毁我们的肉体,却不能摧毁我们的意志,不能摧毁我们的精神堡垒。”
“今天,我在伦敦见到了相似的一幕。英国的国王陛下,跟中国的领袖常凯申先生一样,正带领着民众走在反抗的道路上。法西斯侵略者正在摧毁我们的家园,正在蹂躏我们的国家,但请不要沮丧和害怕,因为我们是正义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我希望,中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被迫卷入战争的人们,能够携手起来互相帮助。日本如今不但在侵略中国,还将入侵英国的远东殖民地,作为朋友,中国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拖住日本。”
“我相信,当正义的战争胜利,中国和英国必将成为患难与共的兄弟,必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永远的和平!”
周赫煊的演讲段位还是很高的,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演讲,都说得抑扬顿挫,富有一种律动的节奏感。
同样的内容,如果从乔治六世的口中说出,那效果肯定呈几何倍下降。
在伦敦市民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周赫煊突然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英文版:“Arise!You who refuse to be bound slaves……”
《义勇军进行曲》在成为新中国国歌以前,那也是非常厉害的。
美国此时虽然还没有参战,但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却已经在音乐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歌,而且是中文和英文各来一遍。他对在场的7000观众说:“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做《起来》!”
保罗·罗伯逊的演唱完毕以后,全场掌声雷动,甚至有许多人高呼再唱一遍。音乐会结束,人们一边离场一边哼唱:“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前进,前进,前进进)!”
二战即将胜利之际,在挑选反法西斯胜利日演奏的各战胜国音乐时,美国政府就建议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
这首歌的气势太足了,激昂奋进的歌词和旋律,能让所有处于国家危难的人们震撼莫名。周赫煊此时唱的英文版,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改为“全世界人民都在面对暴政侵略”,更是让英国人听起来毫无隔阂。
“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前进,前进,前进进)!”
“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前进,前进,前进进)!”
“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前进,前进,前进进)!”
反复唱了好几遍,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跟唱,特别是最后的“前进”唱得无比洪亮。
“中国万岁!”
“英国万岁!”
“中英友谊万岁!”
“世界反法西斯万岁!”
周赫煊最后振臂高呼,无数路人都跟着他喊起来,乔治六世的眼里充满了羡慕和钦佩。
第九百五十五章 滇缅公路重开
第二天。
周赫煊的演讲与国王视察旧城区,同时登上英国各大报纸,乔治六世是头版头条,周赫煊则屈居于第三版。
演讲内容与《义勇军进行曲》都大受赞美,特别是周赫煊拿中国与英国、重庆与伦敦作比较,让英国人对中国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该叫做同命相怜吧。
我们前面说了,英国内阁80%以上的阁员,都不赞成对日妥协。这次立即有十多份报纸顺势发力,从情感和局势各方面写文章,恳求英国政府赶快开通滇缅公路。
整个印度事务部都跳出来,天天喊着要帮助中国。背后的原因嘛,无非是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殖民地,牵动着太多英国老爷的利益。
丘吉尔的压力很大,他被内阁集体逼宫了,但依旧死不松口。
英国和美国都在拖时间,能拖一天是一天,甚至派去中国的使团都以“拖”为谈判目的。丘吉尔自然是想拖到美国介入,而罗斯福是想拖到顺利连任总统,于是老蒋发现各种好处就在眼前却吃不着。
终于,日本人连番送上大礼。
9月23日,日本获得法国傀儡政府的许可,把军队开入越南,踏出了吞并东南亚的第一步。美国和英国对此极为紧张,立即加快和中国的谈判速度,丘吉尔对重开滇缅公路的态度也有所松动。
9月27日,德国和意大利接受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9月28日,日本外务省以英国利用滇缅公路援助中国为借口,谴责英国在新加坡的武装力量威胁了远东和平,要求所有英国军队撤出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如果英国拒绝,日本将发动战争。
面对日本莫名其妙的战争威胁,丘吉尔整个人都懵逼了,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