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闲臣风流

闲臣风流 第9节

里面的史知县又是个慢性子,判起案来也磨蹭得紧,一句话要想上半天,才字斟句酌吐出来。如此,案子也快不了。

周楠刚开始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听得入神,可一个案子如此,两个案子也是如此,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忍不住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眼睛里泛起了泪花。

旁边,一个同村人笑道:“楠哥儿,这县尊大老爷倒是温吞水性子,叫人好生不耐。咱们在等下去,今日怕是赶不回村里去了。”

周楠苦着脸:“谁说不是呢,地里还有活要干。我倒是无妨,你们若是在城里耽搁一夜,吃住要花钱且不说了,明日回家,怕是要被浑家扯着耳朵一通唾骂?”

众人都小声地笑起来,憨厚地抓着头:“楠哥说得是,咱们偷了一日懒,若是明天再耽搁了,家中的母老虎还不翻脸,这日子可就难过了。”

周杨突然冷笑地看着周楠,斜眼道:“好个贼子,你还想着回家。你犯下泼天也似的杀头大罪,大老爷明镜高悬,今夜怕是要住在大牢里了。”

周楠摇头,叹息:“阿弟,你我血脉至亲,又何必说这种伤人心的话,为了家中的十亩地,你就要下这样的狠手吗,此事说出去要有人信才好。”

周杨大怒,正要喝骂。外面的骚动早惊动了大堂中的史知县,他皱了一下眉头:“外面缘何如此喧哗?”

凡事讲究一个先来后到,周杨一大早到县城告状,又带了衙役去村里拘周楠,一来一回上百里地,耽搁了大半天时辰。看身前还排了这么多告状的百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心头焦急,就忍不住高声喊:“禀县尊老大人,周家庄周杨状告有人冒充自家兄长,霸占寡嫂。”

这一声喊出当真是石破天惊,安东县地方平靖,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出过什么象样的大案要案,所有人目光都落到外面的周家庄众人身上。

大堂中的史知县大吃一惊,大抽冷气。案情重大呀!冒充别人兄长,霸占寡嫂,国朝百年从未有如此诡异离奇之风月艳案。

他回头问刑房的典史:“你们可接到此案,怎么不预先禀告?”

刑房典吏小声说:“回大老爷的话,县尊操劳公务,明日要三更天才歇,午后才起。上午接到周家庄农户周杨的状纸之后,不忍心打搅,就先发了拘牌将人带来,恕罪恕罪。”

原来,史知县今年四十出头,早年间家境贫寒,发奋读书,每夜都要挑等夜读,不到东方发白不上窗。也因为读书刻苦,上前年总算是高中三甲赐进士出身,放到安东县为官,算是得偿所愿。

不过,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一下子也改不过来。史知县每天要睡到午后方起。若被人打搅,大老爷必然暴跳如雷。衙门里的人知道他的德性,也不敢轻易去打搅。

老实说,史知县这已经是怠政了。没办法,他在朝中没有背景,又是赐进进士出身。外派做官又是在安东县这种繁华之地,政治上基本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加上一把年纪,估计也就是再干上两届就回家养老。

“罢,恕你无罪,将人犯带上来吧。”

第九章 一句话也听不懂

那个刑房典吏就大声朝外面喝道:“其他案子先放一放,县尊命周家庄周杨,周……暂时叫周楠吧……上堂回话。”

按说被人插了队,其他几个过来打官司的百姓应该大为不满才对。可这案子听起来好得劲儿的样子,大家也顾不得气恼,都将精彩的目光落到二人身上。

周楠和周杨同时走入大堂,跪在一快大约三尺长宽,颜色也和别处不同的石板砖上。

这砖很有讲究,比其他的石板要大些,下面乃是空心。如此,犯人一旦将头磕下去,回音阵阵甚是响亮,尽显官府的威严,也不知道是公门中那个混蛋东西发明的,这简直叫人无法克可说。

周杨当即就将脑袋狠狠地再石板上撞了几下,哀声喊道:“小人乃是周家庄农户周杨,控告此贼冒充去世兄长,霸占寡嫂,还请青天大老爷为小人做主啊!”

作为一个现代人,周楠自然不习惯给人磕头。但是,自己现在的身份乃是革除了功名的秀才,入乡随俗吧!他随意地意思了一下,朗声道:“周家庄前县学廪生开革生员周楠见过老父母。”开革生员四字咬得极重。

古代的七品知县又被称之为父母官,所以普通人都称之为老父母。

说罢,就抬起头朝上面看去。眼前是一个头戴乌纱帽,大约四十五六岁的中年人,面容显得有些苍白,眼皮也有点浮肿。国字脸,下颌有一丛短须,倒也生得相貌堂堂。

这就是安东县知县史杰人,苏州府吴江县人士,看他模样果然有几分文采风流的味道。

周楠在看史知县,史知县也在好奇地打量着冒充别人大哥霸占寡嫂的嫌犯。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古人断案也要察言观色,在古代的断案理论中,一个人是否正直或者刁滑奸诈,只需要看一看眼睛就足够了。心怀傥荡之人自然目光明亮,若是有鬼,自然闪烁游离。

这事说起来唯心,但却是古代官员识人断事的不二法门。

史知县这一眼看过去,只见周楠身着干净儒袍,皮肤健康有光泽,目光平静深邃,面部三庭均匀,活生生一副戏文里的正派角色,心中就起了好感,点点头:“原来是开革了功名的生员,本官看你模样也不是做奸犯科之人,又为何被剥了前程?”又想起自己当年在县学因为成绩一直吊车尾,好几次差点被开除。后来走了门子,好不容易保住秀才功名,这才有今日。

看到这个没有功名的前县学廪生,史知县突然有种同病相怜之感,目光越发柔和。

周楠:“回老父母的话,此乃十年前的旧事,不足为人道。”见史知县对自己态度和蔼,心中暗喜:猜对了,这史知县以前的学业和仕途果然坎坷。

作为知县,本地最高的治民官,史知县自然是安东县第一名人。自来此为官,他是何方人氏,以前科举名次如何大家早就打听得清楚。逃到安东之后,周楠自然也动别人口中听说过史杰人的来历。

明朝是个森严的等级社会,良籍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其中士是第一等,也就是掌握着知识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你一旦读了书,考取功名就可以得到国家税赋上面的减免,可以见官不跪,算是跨入了特权阶级。

自己以前好歹也有过秀才功名,而史知县也是读书人出身。天下名教中人都是一家,遇事自然会偏向书生一边。这也是周杨带着两个衙役来捉他进县衙时,周楠提出先要换身衣裳的缘故。至少,你穿一身整洁的儒袍怎么也比做农夫打扮给人好感吧?

而且,据周楠所知,明朝的江苏乃是科举大省,尤其是在苏州府这种读书人如同过江之鲫的地方,说难听地扔一块砖头到街上就能轻易地砸中一个秀才甚至举人。而江苏每年的科举名额有限,为了争名额,府一级甚至要加试一场,合格的才能去参加乡试。史知县四十多岁才中了进士,还是三甲赐进士,估计学业也是不成的,难保当年在县学的时候没有当过学渣。于是,周楠就故意将开革生员四字大大方方说出来,要的就是史知县感同身受,他也是赌一把。

果然,这一赌却是赌对了。

问完周家兄弟二人的姓名来历之后,史知县一拍惊堂木,正式开始问案。瞪眼喝问:“下面所跪的周家庄周杨今日扭送你家兄长周楠来见本官所为何事?”

周杨今天气势汹汹地捉了周楠进县衙,本以为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贼子冒充自己兄长,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也就是一件小事。却不想,知县见了周楠之后和颜悦色,对自己却是声色俱厉,反显得自己像是被告,这究竟是怎么了?

他忙枪天呼地地大喊:“县尊老大人,小人有一纸诉状奉上,状告眼前这个贼子。此贼贪谋我家田宅,觊觎寡嫂美色,竟然胆大包天冒充我家在辽东充军的兄长周楠寻到屋里来。虽说此贼与我家兄长模样有几分相似,但小人从小和大哥一起长大,如何看不出他身上的破绽。今日扭送到衙门,还请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依法严惩此恶贼。”

这边说着话,那边,刑房的衙役就将周杨花了几十文钱找人写的状纸递到史知县手头。

史知县看了状纸,觉得此案非同小可,就问:“周杨,本官且问你,你说此周楠不是你的兄长,可有凭据?”

“一家人如何看不出真假来,还有,前番辽东有公函来此,说是家兄已经死于辽东役上,官家的公文还能有假?”

“这倒是,取辽东辽海卫的公文来。”史知县刚一开口,旁边的刑房书吏就将已经准备好的卷宗递了过去。

史知县一看,有这份证据就足够了。他这人本就懒散,生堂视事一天,早就哈欠连天,只想早点了结今天的案子好早些回后衙读书、睡觉,就大喝一声:“好大胆的贼子,竟然冒充别人兄长来认亲,来人啦,将之拿下,先打三十杀威棍再说。”就将一支签儿扔了下去。

“县尊且慢。”周楠见史杰人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对自己用刑,急忙叫道:“请听小民一言。”

周杨叫道:“贼子,事实已经分清,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大老爷,此贼口才甚是了得,不要被他哄瞒过去。”

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典吏就呵斥道:“大胆,县尊正在判案,不叫到你的时候不许插嘴。”

史知县冷冷地看着周楠:“辽海卫的公文上说以前那个安东县开革生员已经病故,难道还能有假?”

周楠:“辽东乃是化外之地,今日山林野人来袭,明日有流民做乱,后天又有士卒逃亡,驻屯于当地的军户、安置的百姓、归化的野人好几十万,哪天不死上几个。县尊乃是正经读书人出身,不懂边事,却不知道九边之外的屯田卫所户籍管理乱成什么样子。前番,小人刚服役期满,刚被遣返回乡,后脚怎么就暴毙了?大老爷,此是辽海卫开给我的路引和通关文凭,可证明我的身份,还请县尊明鉴。另外,今日随我兄弟二人来此的还有周家庄的村民,一问就可知道在下的身份。”

首节 上一节 9/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历1592

下一篇:极品驸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