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510节

“臣妾是女人,并不懂这些,但是知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陛下若是不封赏,这些大臣们如何为陛下效忠呢A于是不是天下太平,臣妾却以为不必考虑这些,陛下龙精虎猛,这里面的大臣多年长陛下,日后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爵位也是由子孙后代继承,陛下现在给予的就是给他们子孙后代的恩典。”兰蔻想了想说道:“实际上陛下所封赏的这些人,所建立的功绩世人都看在眼中,谁也不会说什么〖妾听说,当年太宗皇帝曾经建立凌烟阁,立二十四位功臣图像,陛下何不效仿之?”

“当年跟随太宗皇帝身边,建立功勋的何止二十四人,而且这凌烟阁后来连掌权太监都能进入其中,何其荒谬。”李璟曳,他最后还是在上面写了起来。

兰蔻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任城郡王李乔、彭城郡王李甫、赵国公公孙胜、郑国公赵鼎、凉国公张孝纯、英国公林冲等等,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公侯伯子男总共是五个爵位,虽然李璟不想册封别人为王,但是既然封了李乔为宗正,就不得不册封他为王,但是李氏宗族也仅有这两人为郡王,至于其他人公孙胜、赵鼎、林冲等人都是跟随李璟身后立下战功,或者是在大唐建立的时候,起了很大作用的人物,李璟也纷纷裂土封公,酬劳其功劳。

李璟越写越快,到底是按照兰蔻的建议,册封王者两人,封公者十八人,封侯者诸如花荣等等也有二十二人,封伯者三十六人,其他的诸如子男者更多,加起来合计一百八十一人,几乎囊括了跟随李璟所有的有功人员,当然,除掉前面七十八人外,其余的人也就是地位上显得比较尊贵而已,真正的俸禄和权廉类,却是差了许多。

李璟又在上面排了一下,有些人更换了一些次序,然后再让那些内侍们将准备好的圣旨呈了上来,准备填上姓名。圣旨文章都是政事堂拟定的,李璟只需要写上姓名和爵位,然后用上大印,一道圣旨就算出现了。

“陛下,不如吃点八编,再填写也不迟。”兰蔻这个时候捧了一个须走了过来,看着一边的圣旨,有些怜惜道:“陛下也真是的,这册封大臣,今日也可以册封,明日也可以,何必非要今日大封群臣。”李璟刚刚班师回朝,昨天晚上大宴群臣,再过两个时辰,恐怕又要上早朝。

“人家为了大唐皇朝奉献自己的生命,为的不就是封妻荫子吗?现在不封赏这些人,日后谁还会为你卖命。你先去休息吧!”李璟三两口就将八编吃了下去,对兰蔻说道:“天下还没有平定,还需要这些人替我李家卖命呢;要是人都是有私心的,这些人虽然是如此,但是私心还是有的。”说完后,又取了朱笔在圣旨上填了起来。

等到清晨的时候,李璟这才松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朱笔,站起身来,望着窗外,虽然天还没有亮,可是皇宫之中,宛若白昼一样,灯火通明。

“陛下,洗漱时间到了。”休息了一个晚上,经过一番滋润过后的兰蔻,无疑是到了最美丽的时刻,她领着几个宫女端着脸盆走了过来,自己亲自给李璟梳头束发,李璟洗漱之后,天边已经有了一丝亮光。

“今儿个天气不错,正好又是册封大典,双喜临门。”李璟做了一个扩胸运动,说道:“昨晚李甫大学士在政事堂值班,去给他送上一碗小米粥,小米好啊!”

“是。”身边的宫女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

“李氏族人不少,陛下仅仅只是封赏了李氏兄弟,难道不怕其他人闹事吗?”兰蔻大量着圣旨一眼,见排在上面的正是李氏兄弟,忍不酌奇的询问道。

“没有为朝廷立下功勋,也想封爵位?真是笑话。”李璟张开双手,身边的宫女开始为其穿上龙袍,兰蔻也在一边帮忙。

“那是。听说屯田使半年都没有回家了,可是妾身在上面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啊!”兰蔻忽然迟疑道。

“一个企图暗算朕的人,若不是看他有点用处,朕早就杀了他,还想封爵?倒是识相的很,还知道表现一番,他若是在京师,恐怕就下了大狱,甚至去和李霄陪伴了。”李璟冷森森的说道。他看着远处的琉璃镜,暗自点了点头,穿上龙袍倒是有几分气势。

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一章 大封群臣

太极殿前,无数文武百官站在一起,相互议论着,早朝还没有开始,但是朝中的小道消息都传出来了。毕竟关系到自己以及自己家族前程的事情,这些人自然是关心了。

“听说昨晚陛下一晚上都没有睡,就是准备今日的册封大典了?”一个红衣官员低声对身边的同僚说道,言语中还有一丝期盼。

“可不是吗?昨晚李甫大人在政事堂值班,陛下还让人送了一碗八编过去了,陛下对李甫大人可是信任的很啊!”另外一个官员更多的是羡慕。

“不知道这一次陛下会册封多少人为公为侯?”红衣官员叹息道:“我跟随陛下太晚,立下的功劳很少,否则的话,这次也能得到一个侯爵。”

“你真是说笑了,封侯之中多数为武将,这些莽夫们跟随陛下身边南征北战,才有了今日的大唐,陛下不封赏他们,还会封赏谁?那些武将们会愿意吗?看看那边,啧啧,那些武将们这次可是占了大便宜了。”另一个官员眼睛瞟着一边的武将阵营,隐隐中带有一丝不屑。

“打天下靠他们,但是治天下还得靠我们文官,等着吧4看太平时节,还有多少人会封王?”红衣官员不屑的说道。

旁边众人纷纷点头,这种大规模的封赏,也只有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才会出现,等到了和平年代的时候,武将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不仅仅是很少有战争爆发,更重要的是为了平衡的需要,防止武将专权。

“啪!”忽然净鞭响起,有鼓乐之声响起,瞬间就将议论之声停了下来,众文武官员赶紧排班站好,朝太极殿而去,李璟即将到来,激动人心封赏也会随之而来。

洪武二年的第一次朝会就在李璟班师回朝的第二天开始,洪武朝规模最大的封赏群臣也随之拉开了序幕,这也表明着大唐皇朝掀开了新的一页。

“朕自鲁地起兵,数年而登基称帝,南征北战,才有了今日,这些一赖祖宗威名,二来为将士用命,三因众卿之功£公当封爵。”李璟笑呵呵的看着下面的大臣,好像能将这些人的肺腑都能看穿一样。他摆看了摆手,就见内侍捧着一张圣旨走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河山,甚盛典也!公孙胜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有从龙之功,今加封公孙胜为赵国公,其师罗真人为清虚妙元真君U此!”

公孙胜没有想到第一道圣旨居然是给自己的,这一道圣旨可不仅仅是圣旨,而是在说明对方是功臣之首,若是有凌烟阁,那也是排在第一位的。饶他性子沉稳,这个时候也忍不仔些激动,赶紧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公孙先生跟随朕左右至今,劳心劳力,理应如此,起来吧!”李璟点了点头,公孙胜从自己在鲁地的时候就跟随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定鼎河山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功臣之首,想来也没人说什么。

“武安侯李乔统领大军,开疆扩土,征伐天下,有从龙之功,加封为任城郡王!”内侍的声音响彻大殿,震动大殿,排名第二的居然是李乔,而且加封为郡王,群臣脸上顿时露出复杂之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宗室大臣李甫总理朝政、协调阴阳有功,有从龙之功,今日加封彭城郡王!”话音刚落,大殿内的众多大臣脸上顿时露出复杂,李乔为郡王,又是文臣之首,就意味李乔的权势再次增加,只是强势的李璟会允许一个郡王坐镇政事堂吗?

王璞嘴巴张的老大,居然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一丝异样来,一边的赵鼎、张孝纯等人也很快就想到了什么,微微叹了口气。

“臣谢陛下。”李甫面色平静,古井无波,赶紧上前拜谢。

“王叔处理朝政,辅佐朕多年,这些年若不是王叔,朕也不会轻松,王叔辛苦了。”李璟看着李甫,微微叹了口气。大家都是聪明人,今日册封李甫为郡王,就意味着李甫的麒麟阁大学士是当到头了。一个郡王不可能成为辅政大臣,这不利于政事堂的团结和安定。

当然能册封为郡王,说明李璟对他的认可,一个是宗室王爷,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到底哪个才划算一些,这就看李甫心中的理想了』过,想来大部分人都会疡一个郡王的,毕竟能传之后代,光耀门楣。

李府后,郑国公赵鼎、凉国公张孝纯、英国公林冲等等一一受封,不管是在场的,或者是不在场的,纷纷得了爵位,一时间皆大欢喜。或许这些人心中有不满的,但最起码,表面上不敢说什么,就算是有不满,也只是针对身边的大臣,不敢针对李璟,天下是李璟打下来的。

“封了将军、大臣,还有将士,传旨下去,军中将士包括哪些死难者的家属,每人册封十亩至五十亩的永业田不等。”李璟看着下面的众多大臣,笑呵呵的说道:“只是这些田地并不在中原,而在草原还有海外诸岛,青阳侯吕师囊正在率领大军进入流求岛,流求岛土地众多,现在多为土著人,不擅耕种,等夺取流求岛后,可以将这些土地封给将士们,将士们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廷也不必对这些土地征收赋税。”

“陛下圣明。”众人连连称是,虽然田地不多,但军中将士不少,若放在中原,恐怕中原的土地都不够分,只有放在海外或者是草原,才能有如此多的土地,还能利用这些人进行开发当地,就算不收赋税,但也能繁荣周围,还是会给大唐带来利益。

“对于战死的将士,不仅仅要恩养其后代、老人,在各方面都要给予照顾,没有这些人的牺牲,就没有今日的大唐。”李璟正容道。

“陛下仁慈。”众人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

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三章 出人意料

赵鼎在皇宫内呆了一会之后,赶紧告辞而去,在皇宫内他呆的实在是憋屈,李璟心中的人言鼎是知道的,但是那个人亚在太让赵鼎意外了,意外的让他都不敢出口。

“陛下心中既然有了人选,为何不说出来,相信凭借陛下的威望,朝中的大臣们是不会拒绝的。”赵小满等赵鼎离开之后,忍不椎道。

“这个人选朕自然是有的,但是这个人训出来恐怕有许多人都不会赞同的,看看你的父亲,老奸巨猾,朕还没有开口,他就不敢接话了。”李璟苦笑道:“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不是朕一个人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就是朕也不敢轻易说出来。”

赵小满想了想,凤目中闪烁着光芒,忍不椎道:“陛下为何邀?这个?”显然赵小满也猜到李璟心中的人选,诱人的徐巴张的老大,一副惊骇的眼神。

“不邀循?”李璟有些不满的说道:“堂堂的政事堂居然没有一个计相,这不是有问题的吗?虽然他的身份有些问题,但是只要忠于王事,有些才能,朕认为就可以用之。”李璟心中比较属意的人手就是曹璟,只是曹璟这个人身份有问题,自己只是一个商人,在朝堂之上,与那些进士之类的差别太大,难怪在朝中威望不高,甚至连赵鼎都反对曹璟进入政事堂。

“可惜的是,这个人恐怕天下人都不会愿意的,曹瑾这个人做事比较稳重,但毕竟出身不行,陛下用这个人,恐怕容易引起非议。”赵小满沉默了半响,最后还是曳说道:“臣妾是妇道人家,不懂这些事情,可也知道曹瑾就算是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但若是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他能在政事堂能做什么呢?”

李瑾忍不住点点头,任何时候,虽然号称法治,但实际上还是人治,官员关系盘根错节,谁也不知道谁的背后是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曹瑾是一个孤臣,就算现在是户部尚书,收下也有一批人,但这些人都没有大的用处,办事可以,鼎璃援曹瑾却是不可能的。

“那你的意思是用钟中?”李瑾对宋朝的官员心中还是有些抵触的,赵宋之所以灭亡,实际上,和这些官员们之间的内斗有很大关系,钟中实际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节 上一节 510/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