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511节

“陛下不如先用之,试试看。”赵小满试探了一番说道。这个人能不能用,不是赵小满说的算,但同样也不是李璟说的算。

“恩。”李璟点点头,忍不爪道:“爱妃说的不错,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事实看就是了,曹璟也好,钟中也好,最后谁能胜任,就看两人能建立多少功勋就是了。”

“还是陛下圣明。”赵小满赶紧说道。

“不过,曹璟这个人到底如何,还需要去见见才是。”李璟想了想说道:“朕准备去看看曹璟,这些年也因为曹璟的存在,才让朕用兵不用担心钱财和粮草的问题,德妃在江南,也是因为曹璟,才会粮草不缺,能支撑到现在,与曹璟关系很大。这次也只是封了他为侯,却是差了一些。”

“陛下能封他为侯,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相信曹璟心中肯定很感激陛下。”赵小满看着躺在一边婴儿床上的儿子,目光中露出一丝慈祥☆璟册封群臣,已经封了郡王,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儿子以后一个亲王是少不掉的。

“就怕有些人心中还不满足。”李璟忍不追,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李璟册封诸多大臣,肯定是有偏心的时候,也是有不公正的时候,下面的大臣不甘心,心中不愿意也是很正常。

“人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为大唐建立了功勋,但实际上,到底建立了多少的功劳,别人不知道,皇帝陛下难道不知道吗?想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商人而已,朝不保夕,生怕有一天会死在盗匪贼寇之手,也只有遇到了陛下,才会有今日,如今为户部尚书,就算那些读书人都比不上我。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只希望,能为陛下效力二十年,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就算外面说的再怎么样,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曹璟坐在大厅椅子上,地上跪着的是自己的儿子曹瑞。

那曹瑞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上的锦袍上还有灰尘,隐隐撕裂了几个缺口,显然是为他人殴打所至。

“父亲,您对皇帝陛下忠心耿耿,儿子自然是没得说的,可是却容不得别人如此欺负父亲,在背后说父亲的坏话,什么商贾之家,逐利之人,浑身充满着铜臭的气息,立于朝堂之上,只是为世人所唾骂,有损陛下的威名什么的?父亲,这皇帝陛下实际上也不也是重商的吗?当年陛下也是一个商人,这些贼子明摆着是污蔑陛下,不将陛下放在眼中。”曹瑞忍不住大声反驳道。

“皇帝陛下是皇帝陛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这些人自然是不敢说什么,可谁让你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商人呢?因为陛下的信赖,提拔到高位,成为户部尚书,终日战战兢兢,看看你父亲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不就是担心自己坏了陛下的大事吗?”曹璟嚷自己头上的乌沙,却见下面头发都已经白了一半了,要知道曹璟现在不过四十多岁,就已经苍老至此,由此可见曹璟平日所遭受的压力。

“这些人太可恶了,父亲每天所承受的压力,难道这些人都没有看见吗?这些年父亲去衙门去的是最早的,回来是最晚的,若是没有父亲,陛下哪里有那么钱可用?打仗要钱,抚恤要钱,赈灾需要钱,父亲如此辛苦,难道天下人都没有看见吗?”曹瑞声音哽咽。

“所以陛下册封我为临川侯。”曹璟笑呵呵的说道:“一个商人都可为侯,这恐怕在前朝也就是武士彟才有的地位吧!”

曹瑞正待说话,忽然外面门房闯了进来,老苍头大声喊道:“大人,圣旨,圣旨来了。”

曹璟面色一愣,不敢怠慢,赶紧命人准备香案,迎接圣旨的到来,他不知道刚刚册封完群臣之后,为何还有圣旨到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临川侯曹璟勤于王事,忠贞有加,今日加封为麒麟阁行走,入政事堂。钦此!”内侍手执圣旨,声音尖锐,跪在地上的曹璟已经听不清楚了,巨大的喜悦从天而降,让他连如何接圣旨都不知道。

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三章 出人意料

赵鼎在皇宫内呆了一会之后,赶紧告辞而去,在皇宫内他呆的实在是憋屈,李璟心中的人言鼎是知道的,但是那个人亚在太让赵鼎意外了,意外的让他都不敢出口。

“陛下心中既然有了人选,为何不说出来,相信凭借陛下的威望,朝中的大臣们是不会拒绝的。”赵小满等赵鼎离开之后,忍不椎道。

“这个人选朕自然是有的,但是这个人训出来恐怕有许多人都不会赞同的,看看你的父亲,老奸巨猾,朕还没有开口,他就不敢接话了。”李璟苦笑道:“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不是朕一个人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就是朕也不敢轻易说出来。”

赵小满想了想,凤目中闪烁着光芒,忍不椎道:“陛下为何邀?这个?”显然赵小满也猜到李璟心中的人选,诱人的徐巴张的老大,一副惊骇的眼神。

“不邀循?”李璟有些不满的说道:“堂堂的政事堂居然没有一个计相,这不是有问题的吗?虽然他的身份有些问题,但是只要忠于王事,有些才能,朕认为就可以用之。”李璟心中比较属意的人手就是曹璟,只是曹璟这个人身份有问题,自己只是一个商人,在朝堂之上,与那些进士之类的差别太大,难怪在朝中威望不高,甚至连赵鼎都反对曹璟进入政事堂。

“可惜的是,这个人恐怕天下人都不会愿意的,曹瑾这个人做事比较稳重,但毕竟出身不行,陛下用这个人,恐怕容易引起非议。”赵小满沉默了半响,最后还是曳说道:“臣妾是妇道人家,不懂这些事情,可也知道曹瑾就算是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但若是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他能在政事堂能做什么呢?”

李瑾忍不住点点头,任何时候,虽然号称法治,但实际上还是人治,官员关系盘根错节,谁也不知道谁的背后是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曹瑾是一个孤臣,就算现在是户部尚书,收下也有一批人,但这些人都没有大的用处,办事可以,鼎璃援曹瑾却是不可能的。

“那你的意思是用钟中?”李瑾对宋朝的官员心中还是有些抵触的,赵宋之所以灭亡,实际上,和这些官员们之间的内斗有很大关系,钟中实际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陛下不如先用之,试试看。”赵小满试探了一番说道。这个人能不能用,不是赵小满说的算,但同样也不是李璟说的算。

“恩。”李璟点点头,忍不爪道:“爱妃说的不错,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事实看就是了,曹璟也好,钟中也好,最后谁能胜任,就看两人能建立多少功勋就是了。”

“还是陛下圣明。”赵小满赶紧说道。

“不过,曹璟这个人到底如何,还需要去见见才是。”李璟想了想说道:“朕准备去看看曹璟,这些年也因为曹璟的存在,才让朕用兵不用担心钱财和粮草的问题,德妃在江南,也是因为曹璟,才会粮草不缺,能支撑到现在,与曹璟关系很大。这次也只是封了他为侯,却是差了一些。”

“陛下能封他为侯,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相信曹璟心中肯定很感激陛下。”赵小满看着躺在一边婴儿床上的儿子,目光中露出一丝慈祥☆璟册封群臣,已经封了郡王,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儿子以后一个亲王是少不掉的。

“就怕有些人心中还不满足。”李璟忍不追,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李璟册封诸多大臣,肯定是有偏心的时候,也是有不公正的时候,下面的大臣不甘心,心中不愿意也是很正常。

“人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为大唐建立了功勋,但实际上,到底建立了多少的功劳,别人不知道,皇帝陛下难道不知道吗?想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商人而已,朝不保夕,生怕有一天会死在盗匪贼寇之手,也只有遇到了陛下,才会有今日,如今为户部尚书,就算那些读书人都比不上我。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只希望,能为陛下效力二十年,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就算外面说的再怎么样,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曹璟坐在大厅椅子上,地上跪着的是自己的儿子曹瑞。

那曹瑞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上的锦袍上还有灰尘,隐隐撕裂了几个缺口,显然是为他人殴打所至。

“父亲,您对皇帝陛下忠心耿耿,儿子自然是没得说的,可是却容不得别人如此欺负父亲,在背后说父亲的坏话,什么商贾之家,逐利之人,浑身充满着铜臭的气息,立于朝堂之上,只是为世人所唾骂,有损陛下的威名什么的?父亲,这皇帝陛下实际上也不也是重商的吗?当年陛下也是一个商人,这些贼子明摆着是污蔑陛下,不将陛下放在眼中。”曹瑞忍不住大声反驳道。

“皇帝陛下是皇帝陛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这些人自然是不敢说什么,可谁让你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商人呢?因为陛下的信赖,提拔到高位,成为户部尚书,终日战战兢兢,看看你父亲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不就是担心自己坏了陛下的大事吗?”曹璟嚷自己头上的乌沙,却见下面头发都已经白了一半了,要知道曹璟现在不过四十多岁,就已经苍老至此,由此可见曹璟平日所遭受的压力。

“这些人太可恶了,父亲每天所承受的压力,难道这些人都没有看见吗?这些年父亲去衙门去的是最早的,回来是最晚的,若是没有父亲,陛下哪里有那么钱可用?打仗要钱,抚恤要钱,赈灾需要钱,父亲如此辛苦,难道天下人都没有看见吗?”曹瑞声音哽咽。

“所以陛下册封我为临川侯。”曹璟笑呵呵的说道:“一个商人都可为侯,这恐怕在前朝也就是武士彟才有的地位吧!”

曹瑞正待说话,忽然外面门房闯了进来,老苍头大声喊道:“大人,圣旨,圣旨来了。”

曹璟面色一愣,不敢怠慢,赶紧命人准备香案,迎接圣旨的到来,他不知道刚刚册封完群臣之后,为何还有圣旨到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临川侯曹璟勤于王事,忠贞有加,今日加封为麒麟阁行走,入政事堂。钦此!”内侍手执圣旨,声音尖锐,跪在地上的曹璟已经听不清楚了,巨大的喜悦从天而降,让他连如何接圣旨都不知道。

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四章 权力动人心

“啪!”一声轻响在郑府大厅内响起,钟中面色阴沉如雨,心爱的汝窑瓷杯被摔的四分五裂,预示着钟中的心情很差。

一道圣旨搅动风云,最让人意外的是曹璟居然成了麒麟阁行走,入政事堂,虽然爵位并没有增加,但是这个麒麟阁行走就是预兆。

“谁都知道李甫大人辞职已经成了定局,耶律大石远在西北,政事堂只有三个人,最起码也要增加一个人,原以为这个人是大人,但是现在看来,陛下是另有算计啊!”对面的中年人一脸的郁闷。

“王大人,你父亲王老大人难道没有上奏过陛下,让一个商人来做大学士,这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吗?”钟中看着眼前的王穆,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王穆的到来,所谓什么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李甫这个首辅大臣离职,就意味首辅大臣缺少,能有此资格的也是赵鼎和王璞两人,王璞资格较老,在朝中门生故吏比较多,而赵鼎却是皇上的岳丈,很早就跟在李璟身边,熟悉李璟的心思,让赵鼎做首辅大臣也是说的过去的。

“没有。”王穆一阵苦恼,皱着眉头说道:“不过听说陛下在此之前曾经召赵鼎大人商议的,不知道是不是赵鼎的建议。”

“不会的,赵鼎是文官,更加鄙视那些商贾之士,让他开口说话,日后那些文官们还不知道怎么说他呢b个决定恐怕是陛下乾纲独断,不过,陛下没有一步到位,只是让他做了一个行走,大概也是害怕朝中众人反对。”钟中这个时候也冷静下来。望着地上的汝窑瓷杯,心中一阵惋惜。

“大概是先试探一番,或者看看老大人和那个商人谁的本事高一些,谁就能成为麒麟阁大学士,老大人难道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王穆笑道:“就算陛下在背后支持他,但朝中文武大臣们都不愿意支持他,其他的读书人恐怕也不会支持他的。”

“只要政事堂的大学士不支持,想来他在政事堂也不会立足的,王大人,可对?”钟中认真的看了王穆一眼。

“老大人,现在政事堂的格局,相信老大人肯定看的清楚的,无论是赵鼎赵大人也好,或者是耶律大人也好、张孝纯大人也好,有两个人肯定是站在陛下这边的,赵鼎大人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只要陛下坚持,赵鼎大人是不会反对的,耶律大石乃是契丹人,他只能是听从陛下的命令,至于张孝纯大人,嘿嘿,治理国事倒是可以,但若是算其他的事情,能力就差了一些了。”王穆笑嘻嘻的说道。

首节 上一节 511/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