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88节

是不是很神奇?

数学和物理,以一条定理为纽带,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也正是这一性质,才为后来的德利涅张量范畴定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石。

陆舟很清楚弗兰克教授的意思,他对超对称补充理论的假设符合维格纳定理制定的框架,并不存在大的问题,只是缺乏数学上的美感而已。

比如,就如陆舟所说的,无法用德利涅张量范畴定理去解释这种额外维的合理性,虽然也无法完全否定它存在的可能性。

陆舟想了想,双手放在键盘上,输入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您不觉得,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套更符合数学美感的模型去解释存在于750GeV能区的特征峰吗?我们完全没必要在一个表示充分的对称场之外引入一个额外维去解释他的质量来源,强行说明那是超对称粒子……我的意思是,这有没有可能是一种我们所不了解的暗物质粒子?】

虽然他当初为了说服这个老头,提出了那个750GeV能区的信号,可能来自超对称粒子,但其实他对于超对称粒子这个东西并不是那么的执着。

那个特征峰的背后可以是很多东西,这个宇宙本身就不是又单一的一套理论所构建的。

而暗物质粒子,才是陆舟觉得最有可能的。

毕竟这个信号足够微弱,如果不是大量的碰撞累计,这条线索说不定还真不一定能被发现到。而暗物质之所以难以被观测,正是因为它几乎不与包括光子在内的其它基本粒子发生相互作用。

按下了回复的按钮,陆舟也不急着去吃饭了,而是靠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

如果老先生现在正好在回邮件,他大概不用等太久,就能看到回信。

果然,没等多久,一封邮件跳了出来。

【你说的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可以确信的设备还没有先进到可以稳定观测暗物质,如果ATLAS、CMS探测器上观测到的信号是暗物质,我敢肯定两者的特征峰不会出现的如此一致。这一点如果你存在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林恩·埃文斯先生。而关于我的理论,我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陆舟眯着眼睛把这封邮件从头看到了尾,还没想好该如何反驳,噔噔又是两封未读邮件扔进了他的邮箱。

【假如存在一个紧致化的额外维,那在高维空间里的每一个场对应到四维空间里就是一个零膜的普通场,加上无穷多个质量反比于紧致化长度的场。而这个场的来源,正好可以作为原来的零膜场在紧致化维度上的傅立叶级数!】

【超对称粒子应该也存在这种场,正是依靠这样的关系,超对称粒子与费米子的耦合不是被普朗克能标压低,而是应该被抬高。我觉得在理论上这是说得通的。所以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应该是能在TeV以下的能标寻找到超对称粒子的,所以你可以对LHC更有信心一点。】

握草,这打字速度有点快啊。

不过,这第一封邮件才黑了一把的设备,最后一封邮件又让他对的对撞机有信心一点……

这到底是闹哪样?

盯着这三封邮件看了好一会儿,陆舟搁在键盘上的手也没有动一下。

老先生对自己的理论如此自信,而且说的有理有据。

一时间,他竟是有些哑口无言,都不知道该回些什么好了。

第191章 灵感,总是来得不经意

过了好一会儿,陆舟才敲下了一行字,问道。

【如果找不到呢?】

老先生打字速度很快,等不到五分钟,便对他的问题作出了回复。

【你说的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如果在TeV以下的能标寻找不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只能宣布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的破产,然后到更高的能区上去寻找我们要找的东西。证明我们先前的工作是错误的,这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发现,虽然不一定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我觉得,你其实可以对我们的理论更有信心一些,新大陆就在眼前,我甚至闻到了香料的芬芳。】

说到最后,老先生甚至语气轻松地和他开了个玩笑。

只不过,陆舟却并没有这么乐观,根本笑不出声来。

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体会过那种在量子世界的迷宫中,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的感觉,所以并没有培养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在面对未解之谜时必须具备的幽默精神。

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并不会让他沮丧。

但如果一项研究看不到尽头,又看不到未来,很难让他不产生烦躁的感觉。

是的,这个课题带给他的便是这种感觉。

哪怕队伍里有着一位诺贝尔奖大佬,也无法用肯定的语气,给他画出一条可靠的路径。无数种方法摆在面前,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比较可能性的大小。

不像他研究的那些数学问题,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审稿可能需要时间,但最终一定能为他的努力画下一个句号。

而让陆舟感觉烦躁的,不仅仅是他所从事的这个课题所面临的困境,整个理论物理学界的困境都在这里。

理论的发展与实验远远脱节,构建这座大厦甚至并不是什么严谨的实验数据,而是一条条没有经过实验检验、甚至是几十年内根本无法检验的东西。

基于被证明的理论和有限的现象提出猜想,然后用数不尽的猜想构建一个模型,理论物理学所仰仗的“标准模型”,大概就是这么一种“不靠谱”的东西。

六十年代超对称轮提出,八十年代弦理论兴起,然而前几年才在实验室中找到上帝粒子,理论物理学界匆匆宣布进入“后标准模型”时代,还没来得及兴奋两年,大亚湾的中微子一个振荡,又差点duang的一下让标准模型推倒重来。

陆舟可以理解,弗兰克老先生为什么如此执着在超对称论上,如此迫切的想要找到超对称粒子。

这份执着绝对不是因为什么赌约那么肤浅的东西,而是因为超对称论如果不成立,标准模型的漏洞就无法补上,基于超对称论基础上建立的弦论也将崩盘……

如果这些事情一旦发生,一定会有不少人,问他们一句扎心的话——“你们这半个世纪,究竟都在干些什么?”

如果理论物理学像新闻一样就好了。

今天发现了这个,明天推翻了那个,后天又实锤了这个,每一天都是新的一页……

但事实上,但凡细心的人都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在公开描述一个新颖的观念时,都会在自己的话中加上一个“可能”这个单词。

关于暗物质的推测,陆舟也不知道自己的推测究竟是否正确。

两种理论都有成立的可能性,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天差地别,如果他有确凿的证据能将对方的理论驳倒,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说服弗兰克先生,但很可惜他没有。

只能等待实验去检验了。

首节 上一节 288/1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深空之流浪舰队

下一篇:末世超神觉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