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174节

  “我们的电网公司和叁桶油,要不要参与进来?毕竟这么大的盘子,他们自己还真不一定能玩得转。”

  吕首长顿时笑眯眯地说道:“怎么,觉得人家要抢你们叁桶油的饭碗了?”

  “怎么?”能源局的领导立即反驳道,“就许你老吕护犊子,不许我们护犊子?”

  “那要看你的犊子争不争气了。”

  吕首长毫不客气地说道,

  “这件事,我觉得前期我们还是别参和比较好,以免释放出错误的信号,最后还是当了这个黑脸。”

  “不过你们能源局,该给到的扶持和帮助,还是得给,等他们盘子做大了,再让他们分一点给你们就行了嘛。”

  “其实在我看来,私企和国企,都是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康博士的公司,每一家都深深扎根在国内,和国企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如果这也不行,那咱们就上长老院评理去。”

  吕首长这番话,其实已经是在帮康驰争取利益最大化了。

  他其实也很清楚,如果这个项目能成,最少能抢占叁桶油一半以上的市场,而且未来的潜力无限,肯定不可能让康驰一个人吃,总要分点汤来堵住一些人的嘴。

  所以让电网和叁桶油入场,成为国资企业肯定在所难免。

  关键就在于他们入场的时机。

  如果入场太早,对康驰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只有当蛋糕的大小,基本稳定了下来,再让他们入场,康驰才能做到收益最大化。

  而吕首长能为康驰做的,就是拖延他们入场的时间,给康驰争取发育的时间。

  吕首长的意思,其他领导自然也都领会到了。

  如果真把这件事闹到长老院去,出于公众形象考虑,他们肯定也会支持吕首长,选择让康驰去当这个改革先锋。

  而且吕首长的提议,也算是双方各让了一步,所以能源局的领导也就没有自讨没趣,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会议结束后,吕首长立即打了个电话给康驰,向他传达了他们这次会议的内容和结果。

  “……大概就是这样,我给你争取了三年的时间,到时候你这个项目如果能成,可能就得估值卖点股份给他们了,不过你放心,我保证你能掌握最少51%的绝对控股权。”

  虽然康驰不知道他们讨论的细节,但光从结果也能看出,这肯定是吕首长能帮他争取到的最大利益了。

  而且足足三年时间,完全够他把这个盘子彻底做大。

  到时候卖股份,肯定能回笼一笔巨额资金!

  “嗯,我知道了,感谢领导的支持。”

  “没事,你好好干,争取早点把你说的那个钠电池搞出来。”

  “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第202章 曾经的一哥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康驰又开始进入了吃住在公司的高强度的工作中。

  不过当初为了方便,他让张晴在自己的办公室后面布置了一个起居室,这种工作模式对他来说,几乎没任何不方便的。

  他这是真把公司,当成自己家了……

  在钠电池的研发过程中,康驰没有像传统电池研发一样,要先在实验室中搞出样品,那对他来说那有点多此一举了。

  他直接选择了造生产线蓝本。

  上来就搞量产实验,全世界估计也就只有他敢这么搞了……

  偏偏这还是他自己的公司,烧的也是他自己的钱,下面的人就算有意见,也只能埋在心里乖乖听话,不然康驰一句话他就得滚蛋了。

  一言堂,就是这么爽。

  得益于绘图机的绘图效率,康驰这次在搓生产线的过程中,格外积极,基本上所有的生产线设备,都是他亲自负责总装。

  总装完后,他也不管行不行,直接就扔给严辉去测试,而每次测试的结果,也毫不意外地符合康驰在项目规划中,提出来的技术要求。

  这让严辉再次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怪物!

  明明别人在实验室里,都不一定能搞出来的东西,这家伙通过造生产设备,直接给你批量制造出来。

  就问你服不服?

  不过一条电池生产线要经历足足二十多道工序,再加上上游的原材料生产设备,需要用到的设备类型,更是多达上百种。

  康驰自然不可能每个都自己造,大部分设备其实还是采购,然后通过改良调试,来让它达到生产钠电池的标准。

  哪怕要自己造的,大部分零部件也依然采用能外包就外包,不能外包就自己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华国庞大完善的工业体系优势。

  虽然一个月来,整个研发部门连一块半成品的电池都还没造出来,

  但随着生产线的逐步完善,就跟修水管一样,大家已经隐约能感觉到,距离他们建好整根水管,拧开水龙头放出水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就是不知道,这水质,到底行不行了……

  除了研发部门在紧锣密鼓地推荐钠电池项目,张晴这边的换电站项目,在拿到了三千亿的贷款后,也开足了马力,迅速招兵买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

  为了配合他们的换电战略,能源局这边也没有含糊。

  首先是电网公司方面,和大唐重工签订了长达三十年的储能协议,承诺给大唐重工换电站项目的谷时电价,将在各地平时电价的基础上打3折,谷时每度电平均只需要0.16元。

  且谷时时间,除了晚上22:30到次日8:00,还额外增加了中午11:00-14:00,足足12.5个小时都算谷时。

  叁桶油方面,在直接转让了差不多五千家因为网点过于密集,导致空置率高的加油站场地给大唐重工。

  虽然上面没有下发白纸黑字的文件,但从叁桶油和电网公司的反常态度来看,各地的领导哪怕是傻子,也能感受到这件事透露出来的蹊跷。

  于是在大唐重工和当地部门协商换电站的场地时,基本也都比较配合,仅仅一个月时间,大唐重工就在叁桶油的协助调研下,签下了初期规划的三万个换电站网点。

  其中有四千个,是高速服务区网点,基本每隔一个服务区,就设置了一个换电站,两个换电站的间隔距离,也都不超过一百公里。

  而换电站和电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康驰主要是交给了严辉团队来负责,他原本就是搞精密设备的,对于这种涉及到精准对接换电工作,上手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严辉在对蔚来的换电站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后,首先初步制定了一套电池标准,然后让张晴带着这份标准,以及康驰的要求,前往江北省姜湖市,找到了齐瑞汽车。

  因为和上汽合作,齐瑞曾经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修车排队梗,但凭借着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他们不但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期,更是一度成为了国产车的一哥。

  但自从2012年后,齐瑞就一直在走下坡路,逐渐和长安、长城、BYD等第一梯队自主品牌拉开了距离,国内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在车辆月销量榜上,他们卖的最好的车型瑞虎8,连前三十名都经常挤不进去。

  齐瑞老了。

  这个老体现在很多地方。

  都说齐瑞在自主品牌里面就像个理工男,只知道琢磨技术,这个观念让他们跟不上时代的营销方式,

  哪怕产品力其实很不错,市场宣传的手段也总是慢人一步,甚至经常闹出笑话,自毁形象。

  观念守旧,营销不行,加上设计老土,你怎么玩得过人家?

  玩不过,就没钱,没钱就搞不了新技术研发,导致他们在新能源发展的赛道上,比燃油车还更惨。

  不过好在,这几年他们通过出口战略,几款主推的燃油车在海外市场,都取得非常亮眼的成绩,过得其实也不算太差。

  但毕竟是曾经的王者,只要有机会,谁不想来波王者归来?

  当齐瑞董事长谢景森收到了大唐重工的战略合作邀请,并得知了大唐重工这次,初期投资规模就是三千亿的大手笔后,顿时大为震惊,

  同时他也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他们在国内市场重返颠覆的机会!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这次的角色,是代工设计和制造。

  张晴看出了谢景森眼神中的患得患失,于是立即补充道: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方案可行,看好我们的这套模式,也完全可以选择按照我们的电池标准,推出齐瑞自己的电车分离汽车,享受我们的换电服务。”

  谢景森听后,反倒犹豫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套方案行不行得通,初期老老实实当个代工厂,用别人的钱来试水,风险才是最低了。

  如果效果好,他们再自己入局其实也不迟。

  “我会认真考虑的,不过前期的话,或许帮伱们代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晴点了点头,也没有强求。

  接下来,她传达了康驰提出的设计要求,然后开始讨论设计费、代工费,拟定合作合同等琐事……

第203章 拔苗助长一下

  在换电站和钠电池的项目上,大唐重工的初期表现得非常低调,没有任何发文和造势。

  但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能源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及一些嗅觉比较灵敏的媒体记者。

  于是很快,一些小道消息,迅速成为了新闻标题,并在网络上流开来。

  《康博士近期又有大动作!有知情人士称大唐重工将投资数千亿,在全国大规模铺设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换电VS快充,谁才是新能源的未来?》

  《大唐重工的换电站,是否能解决纯电动汽车的尴尬局面?》

  《震惊!康博士向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战书了!》

  《新势力黑马?康师傅牌新能源汽车要来了!》

  ……

  媒体的标题,自然又是一如既往地吸睛和夸张。

  而这个消息,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真的假的?这得投资多少钱?”

  “我有个朋友在加油站工作,他们那油站已经卖给大唐重工建换电站了,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实锤了。”

  “换电站?请问给谁换电?蔚来吗?”

  “难道建了换电站,新能源车企就会乖乖地给你造车电分离的电动车?”

  “康师傅可以自己造车嘛!”

首节 上一节 174/3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末世来临:开局先囤百亿物资

下一篇:穿越聊天群:我,科幻天庭之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