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06节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光甲航天足够吸引人,研究所的火箭发射以求稳为主,在发射前要经过大量的论证,保证万无一失。

  和光甲航天相比,研究所一年发射次数一只手能数过来,这只是光甲航天一个月的量。

  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会朝SpaceX看齐,那样的话火箭发射可能一周就能发射个数十次。

  二者的研究经费也完全没办法比。

  光甲航天的开拓者二号发射前杨嘉善做出的要加入的决定,随着开拓者二号的成功,他还在原单位处于脱敏期的时候,有不少同事找他打探情况,表示想跟着一起跳槽到光甲航天。

  理工男对技术的追求,让他们更想去一个自由的环境。

  而杨嘉善在脱敏期结束正式入职后,因为丰富的经验让他很快在发动机研发组里建立起权威,成为有名有实的负责人。

  之前的临时负责人林天旻则担任副组长。

  杨嘉善主动出来承担责任,陈元光的声音继续传来:“我是真心觉得炸一炸是好事。

  我们这是火箭发射,不管是过去的NASA还是SpaceX,都爆炸过多少次。

  我们之前没有失败过,不代表我不能接受失败,恰恰相反,如果一直不爆炸,我们内心一直秉承着发射火箭不能失败的观念,那这根弦早晚会崩。

  因为这违背了客观规律,我们是搞科研的,是科研型机构,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这次炸比到时候未来带着空间站上天炸要好,比我们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天的时候炸要好。

  世界上没有只赢不输的球队,我看足球比赛里一些几十场连胜的球队,他们反而很累,因为一直绷着弦,当失败后反而会轻松,不用再带着这么沉重的包袱参加比赛了。

  所以这次爆炸对我们来说也是卸下心里的包袱,只要能从问题中吸取经验,下一次有所进步,哪怕下次、下下次再爆炸,我也觉得是好事。

  刚刚杨博士提到的结构和材料变化太多导致工厂生产过程中造出来的发动机,推力不一致的问题,这是猜想还是事实?”陈元光不想纠结于失败的原因,而是快速思考改进方案。

  他的时间太宝贵了,每时每刻都有无数人来找他,他自己还要有大块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所以陈元光需要抓住每次开会的时间传递正确的思路。

  杨嘉善说:“是我的猜想,因为火箭刚刚才爆炸,传感器还没拿回来,发射过程中传回来的数据还没有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等数据,数据回来后我们会形成一份详细报道的。”

  陈元光说:“好,我有一个思路给你们做参考,既然已经改结构了,那是不是更大胆一点。

  杨博士,你想的是大改还是退回去?

  把结构退到方案一上。”

  杨嘉善说:“我不知道。”

  这是实话,刚刚失败,失败不能证明他的选择一定是错的,但多少会打击自信。

  杨嘉善一来之后凭借经验储备建立了权威,其他都是刚毕业的博士或者硕士,最多玩过小火箭或者数据模拟,哪里能和他这种经手过长征三号、长征五号的核心研发人员比。

  但他还是坚持要在这一代开拓者二号上做如此大的变动,是因为他希望一次性超越猎鹰九号的运载量。

  如果不对火神发动机做大刀阔斧的改造,以火神发动机的推重比是不如梅林发动机的(猎鹰九号采取的发动机),这意味着他们的开拓者二号还不如人家十多年前的产物。

  猎鹰九号第一次发射是在2010年,因此杨嘉善希望一次到位。

  陈元光说:“你们比我更专业,所以伱们做判断,如果要大改,那么可以参考我的想法:

  在它的喷管延伸段改造成螺旋管束式的结构,用大量的镍合金管螺旋型排列焊接,让氢在里面流动,通过这个流动氢远程控制发动机的推力,这样达到不同发动机推力一致的目的。

  即便工艺导致的发动机推力存在偏差,也可以靠后天给救回来。”

  “老板,我内心是希望大改,因为走到这一步再退回去太可惜了,但是我们怕时间上来不及。

  我们明年上半年以前要给欧洲航天局完成第一次货物运输,一季度要给天宫一号做第一次货物运输。

  因为都涉及到和空间站的对接,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测试和计算。”

  陈元光说:“没事,我们账面上躺着那么多现金,大不了赔一点钱,哦不对不会赔钱,最多是尾款少收一点。

  按照我们的成本,压根不会亏。”

  陈元光接着道:“你们可以讨论一下我的想法,我画一张我想法的草图投给你们看看,不然说螺旋管束式太抽象了。”

  在座研发团队的成员们知道陈元光这么说,是真的不介意,于是大家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虽然陈元光说得是把决定权交给你们,但是直接领导杨嘉善之前已经决定了要大改,老板陈元光提的方案是大改,那么大家自然不会不识趣还继续提保守方案,大家都是围绕大改来讨论。

  “我认为陈总的想法很合理,工艺上我们无法短期内要求合作伙伴实现比较大的提升,毕竟我们在一些高精度上确实有所欠缺,发动机之间微小推力会对捆绑式发动机产生巨大影响。

  短期追求精度不现实,陈总提到的技术路线我认为是可选的方案之一”林天旻说了之后,大家纷纷出来说了自己的想法。

  大致意思都是同意,然后提了采用这一技术方案要注意的点。

  等陈元光画完草图投到屏幕上后,陈元光说:“大致就是这样。

  我们来控制这些镍合金管里喷氢气的度,这样达到控制推力的目的。

  这一技术方案远程控制容易做到,难点是计算,氢气的量改变推力的程度,需要计算的非常精确,不然会陷入同样的困境。”

  作为舆论中心,陈元光和光甲航天的一举一动受到外界瞩目,尤其这次是失败,火箭爆炸,更是引起了舆论热议。

  “终于炸了,我还以为光神永远不会失败呢,今年发射了六次才失败一次,很正常吧,这概率已经算少的了。”

  “我听小道消息说,是因为光神不在所以才炸的,根据内部消息称光甲系企业有严重的元光依赖症。”

  “有元光依赖症不是很正常吗?创一代都是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所以经理人也好供应商也好,都骗不了他们,而到了二代三代之后,他们无法把控细节,企业很容易出现问题。

  有依赖症是好事啊,再说哪有火箭发射不爆炸的。”

  “根据光甲航天的直播和公开的消息来看,这次发射用到的是和欧洲航天局交易来的火神发动机,会不会欧洲佬在给的技术里搞鬼,技术有什么漏洞?”

  “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如果发现不了技术上的漏洞,光甲航天的员工是不是也要承担责任?”

  “这次爆炸利好商业航天板块的其他公司,不然被光甲航天死死压住,那叫一个惨,我特意看过开拓者系列火箭成功发射前,那帮噱头是火箭发射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每周都有公募基金、券商、社保基金等去搞调研。

  开拓者发射成功后,他们半年都难得有一家机构去调研,股价更是被死死按在地板上,哪怕是国字头的商业航天公司都如此,这次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爆了,感觉他们终于有点活路了。”

  “有啥活路,光甲航天这次的可回收火箭是超大运载量的,因为采取了新的发动机才爆的,他们连小运载量的可回收火箭都没搞定呢。

  光甲航天有四百个亿的现金躺在账面上,他们有啥?流动资金两个亿,够烧三次,烧完就没了。

  光甲航天的订单来自欧洲、南美,还有国家层面,他们拿个民间订单都够呛,甚至要把火箭冠名权卖给海澜之家,这差距压根就不是一次爆炸能弥补的。”

  微博上一片乐观,推特上则像过年了一样,尤其是英文流媒体和简体中文圈。

  陈元光和光甲系企业,属于这帮人在华为和比亚迪之后的第三个仇恨对象,PTSD程度比前两者还要更高。

  “莱特·陈旗下光甲航天发射火箭失败,这或将引发对其所有科研成果的信任危机。”

  英文流媒体还在用或将引发,到了简中圈就变成了:

  “陈元光所有科研成果涉嫌造假。”

  再回到英文流媒体就变成:

  “据消息人士透露,莱特·陈的所有科研成果或涉嫌造假,这是华国有关方面对外界实施的战略欺骗。”

  因为英文流媒体要点脸,所以他们在编造新闻的时候会把华国拉上,试图增加可信度,处于信息茧房里的外国民众才会相信。

  不然光是陈元光学术造假,能引发美股崩盘,纳斯达克指数跌总计跌百分之八,这太夸张了,而把华国拉上才有这种可能性。

  英文流媒体制造夸张负面新闻,简中圈加工负面新闻,英文流媒体再使用加工后的负面新闻传播,二者互为永动造粪机。

  在光甲航天内部,关于这次失败以及陈元光的表态也传遍了公司,大家都一致认为陈元光人太好了,难得的好老板。

  林甲听说后,找到杨嘉善,正好他们从烟台带着数据和回收的残壳回申海了。

  现在所有光甲系企业都在申海,对于像林甲这种在两边任职的高管来说要方便很多。

  “杨组长,我想大致了解一下这次失败的原因。”

  杨嘉善看着对面这位长发飘飘,更像是老板女儿而不是高管的年轻女子,很是客气:“林总,从数据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一共用到了八个火神发动机,而这一批火神发动机不同之间的发动机,推力有细微差异。

  这差异导致了发射过程中失控。”

  准确来说光甲系的企业,对林甲的态度都比对陈元光更客气,一是因为对方会生气,对于她亲自分管的部门,没有完成目标的话会是疾风骤雨般的讥讽,和拍桌子表示愤怒的语气,这些是很容易传遍公司的。

  二来是因为陈元光女朋友的身份,老板不把你怎么样,老板娘也有可能让你滚蛋。

  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想干出一点事业,做出一点成绩,实现人生价值,光甲系企业是难得的一流平台了。

  对能进光甲航天的研究员来说,待遇不是决定因素,它只占很小一部分,你能做的事情才是关键,你刚毕业出来就能参与到火箭设计中,没有繁杂的材料要写,没有杂事让你适应,一来就是上手开始做相关工作。

  一架火箭的制作成本少说大几千万,一毕业就参与到大几千万的项目中来,而且以光甲航天的发射频率,一个月就大几千万,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知道像光甲航天对标的SpaceX,收到的简历投递数是360万份(这是和特斯拉一起),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大家不想因为得罪老板娘失去这个机会。

  杨嘉善也如此,他在脱敏期的时候就知道他不少同事也打算跳槽来光甲航天,其中有已经在走脱敏流程的,也有在纠结的。

  里面可不乏资历、能力都和他不相上下的研究员,他占据了时间优势,他希望能维持这个优势。

  林甲听完后说:“我大致理解,陈总是不是和你们说过能接受下一次失败。”

  林甲在交大接受过航天类的专业通识培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因此林甲能听懂杨嘉善并不奇怪。

  他连忙道:“林总,陈总这样说过,但是我们下次肯定不会失败。

  我们一定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发射,在计算机上尽可能多的跑模拟数据。

  发射前把静态点火测试做充分。”

  杨嘉善听出了对方不能容忍失败的意味,连忙保证道。

  在他看来,这次失败已经是意外了。

  林甲说:“杨组长,我的看法和陈总是一样的,我也能接受失败,而且我也知道火箭发射会失败很正常。

  主要还是这个时间点太敏感了,一是因为国外媒体想方设法想找话题来攻击我们,这种攻击可能会影响到今年的诺奖评选。

  二来是因为我们和欧洲航天局的交易中包括可回收火箭技术的交易和后续研发的交易。

  整个协议更像是一个框架性协议,过多的失败会影响协议后续的具体执行。

  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失败。”

  林甲说完后,杨嘉善连忙说:“林总,您放心,发射前静态点火的数据有任何疑点,我都会推迟火箭发射的。”

  他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等过了这个时间窗口再发射火箭。

  林甲说:“好,不过如果有把握,那还是发射,我们如果运载量能超过猎鹰九号,这也是一种正面宣传。”

  晚上还有,这章是5k的晚上还有5k。

  月底了上上月票吧。

第144章 砰!(k)

首节 上一节 106/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