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05节
合理利用情绪,让别人能准确意识到情绪。
从小到大你会经常见到我在电话里生气发火,其实我内心未必真的生气,只是我得让下属准确捕捉到这个信号,事情才能推动。
回到刚刚的话题,为什么情绪要比绩效考核更管用,难道生气对下属带来的影响比扣钱还更实际吗?
是的,因为情绪表达而没有具体处罚,这就像一把枪上膛之后没有射击,对他来说是威胁,他会惧怕,而你射击后,他会因为疼痛感到愤怒,反而没有那么有效。
所以就两点,目标和情绪,当然你经常生气,那你的情绪得管用就得表现的越来越夸张,合理利用情绪。”
林庆华的观点给林甲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喃喃道:“难道我对他们好反而不管用吗?”
林庆华说:“也许管用,对人的要求太高,需要所有员工都是自驱力很强,从一个好的环境下长大。
一旦有一个人不吃这一套,那么他会把你的宽松理解成容忍、没有权威,然后借你的宽松来偷奸耍滑,一个人这么干很快会带坏整个团队。
因此我提的管理方式是最有效果的,这是大环境决定的,不是某一个人能改变的。”
通过案例之后,林甲瞬间明白了她父亲的意思,“我相信这样是管用的,问题是我们是一个技术型企业,这种管理方式是否会磨灭员工的创造性?”
林庆华说:“你负责的不是财务和人力吗?
这两个方向需要的是执行力,又不是创造性。”
林甲:“好吧,如果我后续管研发和生产呢?”
林庆华说:“要我说还是这两招,但是我不太清楚你们研发人员的员工结构是怎么样的。
如果很多都是国外招来的博士,下意识把这理解成PUA,产生抗拒心理的话,那就让其他高管来做坏人,你来做安抚情绪的角色。
我这套管理理论对你目前涉及的两个领域是绝对管用的,能解决你当下的问题,至于如果是像研发这类对创造力要求更高的岗位,是否仍然适用,你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去探索。”
后来林甲把林庆华教她的方法在后续试了试,那是一次她制定的计划下属没有完成,她大发了一通脾气后,发现她说的话、提出的问题、制定的计划要管用的多。
这次经历给了她全新的体会,所以她才会听到李希音要创业后,告诉对方要以结果为导向,不要把之前的思维带到后续创业过程中去。
离开人体冬眠中心后,林甲来到了对面的华山医院,她这次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见一下华山医院的院长。
“黄院长,您好,我是光甲科技的林甲。”
之前一直是孙仁杰在负责和华山医院这边对接合作,林甲借着这次机会顺便来这边认个门,在申海这地方华山医院的院长属于很重要的人脉资源。
尤其她父母都因为常温超导被发现后,搬到了申海来,医疗资源对她来说更重要了。
“老板,我们拿到火神发动机的详细技术资料后,发现它的稳定性正是来源于它独特的结构。
它有着比传统火箭发动机更厚的管壁和独特的热防护冷却管受热面,这导致它能容纳更多的液氧流量。
我们想在火神发动机基础上进行改造,除了用新材料以外,很难改变他们的结构。
因为改变结构势必然会影响到它的稳定性,反而让它失去了它最大的优势。”
林天旻通过远程视频向陈元光汇报道。
陈元光觉得,某种意义上他暂时离开公司是好事,因为他觉得不管是光甲航天还是光甲科技,都有严重的元光依赖症。
和研究相关的大事小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会去未来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告诉员工哪个方向比较合适。
而他的判断屡屡正确之后,下面的员工失去了判断能力,或者说他们再也不想自己判断。
自己去想这个问题还有可能出错,问陈元光,准确率百分之百不说,哪怕方向错了,也是老板本人背锅。
而来到绵阳,陈元光发现这帮人这种症状没有丝毫消退,远程视频排队都要等他的意见。
“你们怎么看?”陈元光问。
林天旻说:“我们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一是只做细微调整,不改变它的原有结构,在现有基础上用更优秀的材料去替代管壁之类的地方,然后加大燃料的剂量来达到提高推力的目的。
二就是基于现有结构进行优化,同样是利用新材料,来达到稳定性不变,结构变,推力提高的目的。
二的上限比一更大,一提高有限,二可以看成我们只是借用了火神发动机的设计思路,打造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火箭发动机。
它的难度也会更大。”
陈元光之前有提过,你们不能完全靠我来从零开始想,你们至少得给我方案,让我从几个方案里选合适的。
后面大家就会带着方案来,当然陈元光很多时候会给出他们思路外的解法。
“按照二做吧,火神发动机毕竟是三十年前的产物,我们终究是得重新设计发动机的。
火神发动机只是解决现在的问题,没办法帮我们解决未来的问题。
先用火神发动机改造开拓者二号,利用火神并联做运载量比猎鹰九号更大的可回收火箭。”
想了想,陈元光又说:“一和二并行吧。
先用现有的火神发动机改造开拓者二号,新开拓者二号先把短期内的发射任务给完成,包括欧洲航天局的发射任务、天宫一号的发射任务等。
这些空间站运输任务对我们积累经验来说至关重要。
然后按照一方案去改造火神发动机,把改造后的火神发动机用在开拓者三号上,同时你们也做方案二的预研究。
这样安排的话,未来三年内的火箭发动机相关研究安排和时间进度规划都有了。”
陈元光短短两三句话就给光甲航天的火箭研发团队有了一个粗略的三年规划,林天旻听完后连连点头。
陈元光内心苦笑,说好让他们自己想,最后又变成我给解决方案了。
对此陈元光也很无奈。
就当陈元光在绵阳过着安稳的半养老生活的同时,华国在量子计算机研发方面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基于常温超导技术,先是把量子比特从1000的量级拉高到了一万的量级。
前面有提到过,量子比特达到十万以上,量子计算机就能从解决少数专门问题进化到解决通用问题,成为通用计算机。
现在来看,已经很接近了。
短短半年时间有如此跨越式进展,要知道之前一千量子比特是阿美利肯IBM实验室的产物,而华国最大也就五百量子比特。
相当于华国在常温超导的帮助下,短短半年把IBM甩在后面一大截。
而马上2024年要来了,2024年大事挺多。
华国的量子计算机进展飞快,确实给了阿美利肯极大的震撼,OpenAI和英伟达新的算力显卡,也没能挽救局面。
因为按照这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华国的量子计算机能实现算力碾压。
虽说GPU专门针对深度学习有额外加成,像深度学习框架专门针对GPU进行过优化,提升对它并行计算能力的利用程度,这架不住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是你的百万倍,你再优化也优化不出优势。
就像汽车再怎么追求极限,速度也比不过飞机一样,摩擦力就不是一码事。
在这种悲观预期下,英伟达、英特尔、台积电这些半导体企业市值连续暴跌。
光甲航天则是迎来了自己的首次爆炸,基于火神发动机的新开拓者二号,在半空中爆炸成一朵烟花,算是给龙年的到来献礼了。
晚上还有,昨天那个也不算水,单纯想写点情节过渡一下。马上节奏就加快了。
第143章 对失败的容忍度(5k)
“这是好事啊!”
陈元光的声音从笔记本电脑里传来的时候,在座负责开拓者二号的核心团队成员们都不敢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陈元光是真这么想,还是在嘲讽。
虽说按照大家平时和陈元光相处的结果来看,他从来不会用反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那是建立在之前没有出过这么大的问题前提下。
开拓者二号爆炸,且不提直接造成的损失,耽误的时间成本更重要,因为不管是和欧洲航天局签订的合同还是说和华国航天集团签订的合同,都有时间上的要求。
这次的失败很有可能会导致履行合同推迟,所以大家内心有很多想法,表面上都一脸沉痛。
杨嘉善先站出来说话:“老板,这次会爆炸是我的原因,我在火神设计的时候没有坚持我们之前的原则,我采取了在发动机的后段采取了更简单的高温合金单壁结构。
使用了一部分氢气和燃气发生器产生的排气作为冷却气膜,然后为了提高耐热能力,在喷管内壁加了一层热障涂层。
同时在外层加了氧化钇稳定化氧化锆陶瓷涂层来起到隔热作用,并且在这加的陶瓷涂层和基体金属之间用了合金粘结层来缓冲二者热膨胀系数差异。
这里的合金粘结层用的是MCrAIY,其中M用到了铁、一氧化碳和镍的化合物,我过于心急,想一次性达到我们二计划和三计划之间的中间状态了。
我估计是因为改动太多,然后开拓者二号的发动机又是采取的捆绑式发动机,生产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不够成熟,改变的地方太多,不同位置的发动机在点火过程中产生的推力不一样,这进一步导致了它在空中受力不平衡产生的爆炸。”
杨嘉善是从华国航天研究所挖来的专家,是航天领域院士刘大响的得意弟子,是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动机核心研发人员。
之所以从研究所跳出来,是因为他想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光是脱敏期足足耽误一年,他也要跳出来试试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光甲航天足够吸引人,研究所的火箭发射以求稳为主,在发射前要经过大量的论证,保证万无一失。
和光甲航天相比,研究所一年发射次数一只手能数过来,这只是光甲航天一个月的量。
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会朝SpaceX看齐,那样的话火箭发射可能一周就能发射个数十次。
二者的研究经费也完全没办法比。
光甲航天的开拓者二号发射前杨嘉善做出的要加入的决定,随着开拓者二号的成功,他还在原单位处于脱敏期的时候,有不少同事找他打探情况,表示想跟着一起跳槽到光甲航天。
理工男对技术的追求,让他们更想去一个自由的环境。
而杨嘉善在脱敏期结束正式入职后,因为丰富的经验让他很快在发动机研发组里建立起权威,成为有名有实的负责人。
之前的临时负责人林天旻则担任副组长。
杨嘉善主动出来承担责任,陈元光的声音继续传来:“我是真心觉得炸一炸是好事。
我们这是火箭发射,不管是过去的NASA还是SpaceX,都爆炸过多少次。
我们之前没有失败过,不代表我不能接受失败,恰恰相反,如果一直不爆炸,我们内心一直秉承着发射火箭不能失败的观念,那这根弦早晚会崩。
因为这违背了客观规律,我们是搞科研的,是科研型机构,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这次炸比到时候未来带着空间站上天炸要好,比我们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天的时候炸要好。
世界上没有只赢不输的球队,我看足球比赛里一些几十场连胜的球队,他们反而很累,因为一直绷着弦,当失败后反而会轻松,不用再带着这么沉重的包袱参加比赛了。
所以这次爆炸对我们来说也是卸下心里的包袱,只要能从问题中吸取经验,下一次有所进步,哪怕下次、下下次再爆炸,我也觉得是好事。
刚刚杨博士提到的结构和材料变化太多导致工厂生产过程中造出来的发动机,推力不一致的问题,这是猜想还是事实?”陈元光不想纠结于失败的原因,而是快速思考改进方案。
他的时间太宝贵了,每时每刻都有无数人来找他,他自己还要有大块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所以陈元光需要抓住每次开会的时间传递正确的思路。
杨嘉善说:“是我的猜想,因为火箭刚刚才爆炸,传感器还没拿回来,发射过程中传回来的数据还没有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等数据,数据回来后我们会形成一份详细报道的。”
陈元光说:“好,我有一个思路给你们做参考,既然已经改结构了,那是不是更大胆一点。
杨博士,你想的是大改还是退回去?
把结构退到方案一上。”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