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38节
在这里,他们可以对很多敏感话题畅所欲言。
就好比陈元光间接成为了狮城之王,而新狮城建成之后,新狮城会成为未来人类世界赛博朋克城市的唯一代表,尽管林甲没有办法亲自去狮城感受,但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还是让林甲想到就会兴奋。
“你说的没错,我在看阿美利肯媒体的时候能够很明显感受到,他们这两年的商业报道都在围绕融资难展开的。
硅谷的创业者们接受采访时,普遍反应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很难像过去那样轻而易举地获得融资。
像斯坦福的李飞飞教授之前创业的时候,只是有一个很抽象的想法。
要做空间智能,没有任何产品发布或者技术突破公布,他们就拿到了2个多亿的美元投资。
换做今天是难以想象的,我昨天看新闻还看到杰弗里教授想休息一段时间,和李飞飞教授类似,也创业做一些更贴近工业界的工作。
他的目标是通过改进HBM技术框架来让HBM人工智能在一些特定场景下能够发挥更多作用。
但哪怕是以他的号召力,都只筹措到了五千万美元。”
杰弗里,全名杰弗里·辛顿,是第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图灵奖的学者。
华国和阿美利肯是很明显的竞争关系,过去阿美利肯能够虹吸全球资本,无论华国产业升级进展如何,是无法影响到硅谷的创业融资的。
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资本们仍然相信,未来前沿技术进展仍然要靠阿美利肯,只有阿美利肯企业能够承担起帮助人类社会寻找未来发展方向的责任。
所以硅谷资本依然活跃,华国民营企业融资哀鸿遍野之际,硅谷的创业浪潮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环球同此凉热在这时候失效了。
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华国在多个领域的率先突破,让资本开始怀疑,阿美利肯真的能够一直领先吗?
Tandem PV,硅谷一家由斯坦福博士创办的钙钛矿电池研发企业,融了无数轮,最开始融了2700万美元,他们的钙钛矿电池还没量产,华国的钙钛矿电池已经开始大规模出货了。
他们不但没有破产,还从阿美利肯的国家能源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加州能源委员会又拿了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等他们量产光电转化效率27%的钙钛矿电池,华国的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已经突破40%了。
Tandem PV的技术除了靠加州本地补贴,卖给加州居民外,压根卖不到别的地方。甚至他们想从德州拿补贴,卖给德州民众都做不到。德州宁愿顶着200%关税从华国厂商那买钙钛矿电池,也不想支持Tandem PV。
这放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现在就是现实。
资本厌恶风险,过去在硅谷投100家企业只要有1家成了就行。
我看好这一领域,那我把这一领域头部的企业都投个遍,总有一家能够跑出来,最后在纳斯达克上市或者被纳斯达克Big7收购,总之肯定不会亏。
现在则是我看好这一领域,我得先确定光甲系企业是否在涉足,他们在涉足的话,一旦光甲系企业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整个行业都迎来毁灭打击。
哪怕光甲系企业没有技术优势,都能凭借着华国工业基础不断和你竞争,最终把你打垮。
所以美股仍然能够靠美联储不断放水来维持,毕竟虽然华国情况更好了,但霓虹、高丽、印度这些地方的情况更差了,全球只有华国和阿美利肯仍然能维持的情况下,美股崩不了。
美股崩不了,阿美利肯的创业环境则每况愈下,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种困境明显到,比尔盖茨出来号召富豪们应该多为阿美利肯做贡献,过去可能是富人多缴税做贡献,现在则是富人得多投资,维持阿美利肯在科技上的竞争力。
“对,这篇论文压根就不是为阿美利肯的人工智能企业准备的。
我在里面定义了五个等级,人类一般在等级2和等级3之间,少数的人能够突破到等级4。
阿尔法走到台前之后,他表现出等级4的智能程度。
这完全是在为那时候做的准备。”陈元光看着林甲说道。
林甲扶额:“哪怕我想象力再丰富,我也很难想象阿尔法走到台前,要参加大马选举的场景。
这对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到那个时候,人类社会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陈元光同样很难想象,在未来时空,阿尔法走上台前的时候已经是非洲之王,而那个时间点的非洲在阿尔法的整合下,实力已经和任何一个大州比都毫不逊色。
未来战争对人种素质没有要求,本质上比拼的是无人武器的爆兵能力,这对站在人工智能顶端的阿尔法来说更不在话下,唯一可能有劣势的兵员素质也被抵消后,刚刚经历S3赛季的人类社会压根掀不起反抗浪潮。
现在这个时间点则截然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平已久,很多没有经历过战争残酷的年轻群体对战争跃跃欲试。
科技迟迟没有突破积累的社会矛盾,更是让人类社会的行为难以预测。
“我感觉阿尔法走上台前会造成欧洲和阿美利肯的进一步分裂。
对于欧洲来说,他们找到了管控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借口。
人工智能有自我意识、有超高的智能程度、甚至开始介入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制定的游戏规则中试图管理人类,如果这不是威胁,那还有什么是威胁呢?
过去阿美利肯掌控的舆论一直嘲笑欧洲,欧洲没有人工智能产业,却制定出一大堆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案。
现在有了阿尔法,证明欧洲不是杞人忧天,而是运筹帷幄,无论是从人类未来的角度还是从自身竞争的角度,欧洲都会希望全球统一压制人工智能发展,对阿尔法进行打压。
欧洲的诉求是阿美利肯所无法接受的,他们会觉得阿尔法的出现证明了人工智能的潜力无穷。
人工智能能够自主研发出Hornbill、B端管理系统这样的技术,能够引导产业转移,充分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某个阶段,确实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制造业的回流,证明了再次伟大不是口号,人工智能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
光是冲着这一点出发,只要阿尔法不会倒向华国,阿美利肯大概率会对阿尔法采取积极接洽的态度。”
陈元光对地缘政治的认知和过去大学生时候已经截然不同,他对事态发展的推演,不说一模一样,至少也有个七八分的符合实际情况。
林甲听完后下意识反问道:“那华国呢?”
“华国当然是秉持着尊重、不干涉、呼吁理性看待。
明面上自然是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耳朵都听得起茧了,但实际水面下,则会采取限制华国企业赴大马投资建厂的方式,处于一个观望态势。
一直等到确定阿尔法更详细的信息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林甲听完后连连点头:“你说的和我想的差不多。
我也觉得大差不差就是这样。”
无论是林甲还是陈元光,没人想过大马是怎么想的,大马各个势力阶层是否能够接受一个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出现。
仿佛阿尔法只要出现在大众面前,大马民众就会云集而景从,所到之处民众欢呼鼓舞一样。
不过有狮城巨变在前,大马民众怎么想的确实也不重要。
“视频前的各位,大家好,这是光甲航天专门针对年轻群体推出的一档节目,商业航天学,我们希望通过这档节目给大众对于商业航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它会涉及到大量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基础知识在近年来最前沿的商业航天领域的应用。
把前沿应用和最底层的基础知识关联到一起,要想看懂这档节目,我们希望你有华国高中水平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储备,这样在进行一些具体公式推导和技术讲解过程中,你才能坚持下去。
前面的基础知识环节结束后,在后续的前沿应用领域你才能领略到足够的趣味,进而萌生出对商业航天的兴趣”
陈元光一直到4月份,离华国的航天人才联合培养考试只有两个月时间,他才抽出空来录制光甲航天公开课的课程视频。
去年年底的时候华国官方只是公布了有这个考试,以及考试好处是什么。
到了4月份,更多的信息开始披露,具体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参考书等等这些更具体的信息对东南亚各国公开。
考试安排在了各国高考结束后的7月。
为了协调这一考试时间,所有东南亚国家都统一把时间提前到了6月,无非是6月初还是6月底的区别。
这件事在微博上没有引起什么水花,但在知乎上却引起了热议。
“什么叫大明?这就叫大明,为了参加大明举办的科举考试,东南亚学子们不远万里到大明来参加考试。
也难怪高丽会不满,为此尹桑还把命给搭进去去见了安培,换做是过去大明时期,高丽学子来明参加科举,考上个三甲回国就直接是宰相了。
别以为是我胡扯,《明太祖实录》里记载的,明洪武四年,留学明朝的高丽学子金涛、朴实、柳伯儒参加科举考试,其中金涛考中,朴实、柳伯儒二人落榜,金涛被授予东昌府安丘县丞(正八品)之职,三人以言语不通为由,请求回国,明太祖朱元璋便颁下诏书,给予三人丰厚的路费,并派船送他们回国。
在明朝考中进士的金涛回到高丽后不久就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国相,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明朝的内阁首辅。要知道金涛考中的是三甲第五名进士,属于是中等偏下的成绩,在明朝,一般情况下,以这样的成绩,最多也就被授予个县令、县丞、主簿之类的芝麻官,然后就开始熬资历,根本不可能入阁。
换我是高丽人我也忍不了,不让东亚人参加科举跟要他们命没啥区别。”
东南亚各国因为华国要从他们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而修改本国高考时间,在知乎上被看做老中朝贡体系恢复的标志性事件。
什么是影响力?这就是影响力。
第380章 空天飞机和太空电梯
老中恢复地位,意味着新时代的朝贡体系正在建立。
让东南亚青年们参加老中举办的“科举”考试就是尝试构建全新朝贡体系中的一步。
欧洲的融合是从煤钢共同体开始的,那么华国关于未来亚洲局势,则希望能够从文化层面先开始。
过去的漫长历史决定了,老中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商业航天最重要的其实是成本。
航天前面加上商业两个字之后,意味着我们需要追求盈利,需要考虑成本-收益问题,技术重要,但不是越牛逼的技术就一定越好。
技术的成本需要成为衡量技术是否可行的标准。
价格低廉、可反复复用、稳定性高的技术路线才会在内部研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不知道各位是否知道太空电梯概念,常温超导,哪怕只是一维的常温超导实现突破后,科幻电影里的太空电梯在现实中我们就完全可以复刻出来。
这一技术路线在光甲航天内部讨论中,也有人提出来过,但很快他自己都否决了。
因为成本,用太空电梯的技术方案成本太高,常温超导体的制造成本决定了,我们造太空电梯,哪怕只是从地球表面到400公里的近地轨道,成本轻轻松松就超过一万亿rmb。
在太空采矿没有实现正向收益前,即便这个技术路线的前置技术都已经点亮,从技术本身来说已经没有问题了。
我们仍然选择了电磁加速后,化石燃料驱动的复合动力火箭,最后仍然需要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原型的火箭发射技术。
光甲航天所有的技术选择都是出于成本。
也许这个角度大家的感受还是不够直观,我们用商业航空来形容可能会更贴近大家生活一些。
这个例子可能也有点遥远了。
我们现在跨越大西洋大概需要七个小时左右,但如果使用超音速客机的话,只需要三个小时。
历史上的协和号客机飞行速度是2.5倍的音速,而现在常见的波音747飞机的飞行速度不会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略低于音速的1062公里每小时。
它是世界上极少数真正投入到商用中的超音速飞机,从巴黎飞到纽约只需要花3个小时,最快一次从伦敦飞到纽约甚至连3个小时都没有花到。
它只发生过一次空难,然后很快就退役了,此后在市面上再也看不到超音速飞机的身影了。
此后仍然有一些公司陆陆续续希望尝试造超音速客机,但没有谁成功。
不仅仅是发动机的改进。它们更轻,可以飞得更高,需要消耗的燃料更少也更安静。现在商用客机的燃料消耗是六七十年代的三分之一。
现代航空公司的巡航速度略低于音速,是现有发动机不发生根本性革新前,航空公司门在速度和燃油经济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性的结果。
在跨音速区域大约1马赫的样子,巡航时,飞机会遇到最大的空气阻力,燃油效率非常低。飞机选择加速到超音速飞行来减少阻力,也就是协和式飞机所做的,它们把巡航速度做到了2.2马赫,但这需要巨大的推力,需要燃烧大量燃料。
而且协和式飞机的一个大问题是,因为技术缺陷,导致它无法在陆地上超音速飞行,它只能在海洋上空进行超音速飞行。
只需要花3个小时从巴黎到纽约确实很爽。但是,如果你是从慕尼黑去芝加哥的话,得先花一个半小时从慕尼黑到巴黎,到纽约之后还得再花2个小时从纽约到芝加哥,总共仍然是6个半小时的航程。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