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52节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一旦涉及到要放弃一部分人,先不说上面会不会自己乱起来,哪怕这样做了,在当今社会风潮下,引发的舆论危机一定比营救失败更加严重。

  更何况找华国人来承担重任,NASA不要承担任何失败的责任,阿美利肯主导的国际舆论体系自然会把锅都往华国人身上扣。

  尼尔森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好,那就这么办。”

  甚至从阿美利肯的国家层面,失败比成功更好。

  NASA在和CNSA(华国航天局)沟通后,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全部都开始动起来。

  研发人员、工程师、负责飞行任务的宇航员全部都各司其职,这对华国航天来说也是一次大考。

  林甲通过远程视频里和CNSA的高层沟通道:“这么艰巨的任务,你们没有和NASA谈价格吗?

  波音执行宇航员的客运任务,2个人还整出幺蛾子,他们都从NASA拿了35亿美元,我们按照这个比例,要NASA個210亿美元不过分吧?”

  视频那头的官员尴尬道:“NASA那边的意思是钱的问题等事情结束之后再谈,现在情况紧急,没有时间谈价。”

  林甲无语:“那你们等着吧,等到事情解决,他们到时候有的是借口赖账。

  这届白宫你们还不懂吗?一分钱都要从盟友手里扣下来的。

  他们的话也能信?到时候几千万美元就打发我们了。

  哪怕按照一名宇航员一千万美元,12名宇航员也才1.2亿美元,这笔生意可亏大了。”

  显然华国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任务,思考的角度就和钱无关。

  “林总,这件事办好了,压根不是钱能衡量的。”对方低声说道:“哪怕贴钱上面都愿意做,这是提高国际声望,体现华国力量。”

  林甲内心已经在翻白眼了,表面上却得装出一副赞同的样子:“明白,我们光甲航天肯定全力配合。”

  等和CNSA的官员沟通完之后,她赶快把分管营销的高管喊来:“和我们交好的外媒沟通一下,让他们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有一些新闻需要麻烦他们配合宣传。”

  虽说像这种职能部门的高管在这种时刻是不需要跑来加班的,但还是全员在岗。

  大家都想要亲自参与这样的历史性时刻。

  国际空间站救援,由华国力量来负责,这种荣誉感完全值得牺牲一点点休息时间。

  该副总听说后:“好的,林总,我一定第一时间和他们沟通。

  只是关于具体新闻能否透露一下?这样我好提前准备通稿内容,到时候给他们提供我们统一口径的新闻内容。”

  林甲思考片刻后说:“NASA将太空救援的任务交给华国航天,但具体救援任务的金额未知,这次太空救援涉及到的旅程将超过50万公里,涉及到宇航员12名。

  我们假设NASA最终按照1名宇航员1亿美元来付费,那我们需要鼓吹的就是,华国航天完成50万公里以上的太空运输任务,只需要单人次1亿美元的价格。

  而波音完成来回800公里的太空运输任务,单人次价格是20亿美元,这价格是否合理?哪怕从成本角度,未来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运输任务都应该交给华国航天。”

  副总一下就明白了林甲的意思,NASA想等太空救援结束后,以超低价结算这一笔订单,那我就给你添堵,你给超低价,那未来NASA凭什么给波音又或者其他阿美利肯商业航天企业超高的价格?

  有华国航天的这次救援在前,NASA未来的太空运输价格都需要面对民众和媒体的审视,比华国航天的价格贵太多,都会引发民众质疑。

  也许阿美利肯能够把国内的反对声给压下去,但他们无法干涉盟友未来太空运输供应商的选择。

  CNSA不在乎商业利益,林甲则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向NASA间接施压,影响不了现在,那也得改变未来。

  每一点筹码都有可能在未来起到作用。

  在林甲看来,华国和阿美利肯最大的差距不是在硬实力,而是在软实力。

  尽管华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阿美利肯之间已经没有差距,双方在航天这个大类下无数的细分小项中各有优势。

  但在外界认知中,华国很强没错,在科技领域发展很快,但和阿美利肯仍然有差距。

  林甲希望能够在未来各路利益方在做决策时候,为倒向华国而增加一点筹码,每次只需要一点。

  “好,我立刻去准备。”

  “老实讲,我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执行前往光甲号空间站的飞行任务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分担到救援任务的华国宇航员王旭东说。

  具体执行此次救援任务的华国宇航员,是久经考验的华国宇航员,一直以来他们都在为登陆光甲号做准备。

  包括长空号的研发,华国宇航员都全程参与了从前期设计到后期的试飞。

  因为地天往返和地球长途航行,这两者的发射角度不一样,参加培训的操作人员也有所差异。

  宇航员接受的是地天往返的培训,而负责地球长途旅行任务的飞行员,即便已经是在航空公司内部经过百里挑一的机长,也只能承担地球内的飞行任务。

  “谁说不是,这次任务可不好办。”他的搭档说道,“不仅要完成第一次前往光甲号的对接,还得去国际空间站完成救援任务。”

  “其实归根结底以长空号的操控性和过去积累的航路数据来看,这两者都不会出什么意外。

  唯一担心的就是救上来的外国宇航员们会不会在中途给你整出什么意外来。”

  过去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前往光甲号运载货物,发射次数足足高达19次,32万公里的航路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他们避开航路中的障碍物。

  这就充分体现了数据积累复用的好处,未来无论谁想前往光甲号所在的拉格朗日点,要么自己花超高代价试错,要么来买华国的航路数据。

  甚至在更遥远的未来,光是星际航路数据都能成为牢不可破的护城河,稍微落后的国家都无法单纯凭借着航天器方面的技术外溢实现弯道超车。

  过去技术外溢和供应链转移帮助很多国家实现工业化,实现后发优势,但在航天领域技术外溢能够实现的帮助将非常有限。

  华国的宇航员们在做准备。NASA已经正式和CNSA完成对接,NASA方面会把国际空间站自身以及所在位置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华国方面。

  在总统先生讲话中公开承认了国际空间站所面临危机后,这件事就不是阴谋论的猜想,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了。

  几乎一瞬间,成为全球各大社交媒体上最大的新闻,哪怕阿美利肯成功重返月球都被牢牢压在第二位。

  所有人都在关注此事,为什么国际空间站会出现如此危机,上面有多少人,这些人分别是什么国家,他们能不能救回来,波音把宇航员送上去接不回来的灾难是否会重演等等。

  围绕着国际空间站危机,有太多谜团,随便一个谜团都足够让媒体们做成新闻。

  对于媒体们来说,一波流量直接吃满,这一周的KPI指标得比一年都要更多。

  阿美利肯大选四年一次,这种国际空间站生死存亡危机,可是自从国际空间站上去到现在三十年历史中才这么一次。

  过去波音整出来的大活,两名原本只打算呆八天的宇航员,硬生生被整的在空间站上呆了两百多天,最后波音送上去,烂摊子给SpaceX收拾,由SpaceX的龙飞船负责把人接回来。

  这件事没少在全球各路媒体版面上出现。

  这次的乐子无疑是上次波音整出来的好活的成百上千倍。

  而且这次NASA整出来的好活,NASA自己救不回来,甚至要找华国航天来救。

  可想而知,媒体们可以炒作多久。

  先是东大某最具公信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了篇文章:

  “**社快讯:受到阿美利肯航天局邀请,华国航天将对国际空间站上面临人身安全的各国宇航员展开营救工作,营救工作将全程在以下社交平台的账号上进行同步直播,各位读者如果感兴趣欢迎观看救援直播。”

  老中也没那么好忽悠。

  准确来说是现在的老中宣传口没那么好忽悠,林甲能想到的事情,自然有人也能想到。

  NASA付不付钱这是其次,借助这次事件在舆论上彻底占据上风老中还不会玩吗?

  伱NASA重返月球能直播,我CNSA执行救援任务凭什么不能直播?

  老中还要全程直播,就差把NASA的局长尼尔森喊来演播厅现场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讲话了。

  该快讯发出去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刚发出去十分钟,浏览量就破10万了,这让他们内部的工作人员感慨,从来没发过这么容易的10万+微信公众号文章。

  某社的快讯就像是发令枪一样,简中互联网上的各路媒体都开始出动,今晚对大家来说简直就是不眠夜。

  只是传统媒体们都在从事情本身出发,就事论事显然无法吸引读者。读者看到之后只是点开,粗略扫一眼就退出。

  “本次救援任务将由商飞、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共同研发的长空号空天飞机负责,该飞机自研发始一直承担着长途飞行和地天往返的双重重任”

  这些报道都很无聊,根本无法激起老中们的兴趣。

  反而是自媒体博主们整出来的好活,让读者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

  “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

  第二阶段: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我们不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说也许应该行动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太迟了

  好在有华国人的存在,让他们在第二阶段就能够采取行动。”

  “能不能别去救?要去救也得分人,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有小日子的宇航员,我们能不能考验一下他?让他一个人在太空中漂流,能回来算他运气好,不能回来就算了,当成忘了有这人。”

  “去救这帮人干嘛啊?

  禁闭的空间、紧张的氛围、来自六个不同的国家、大毛和阿美利肯、法兰西和英格兰、霓虹还有枫叶国,甚至还只有4个逃生舱位置。

  这不妥妥的密室杀人的暴风雪山庄事件啊?甚至空间站上还到处都是摄像头,还添加了楚门的世界题材在里面,全球直播首档太空悬疑推理惊悚科幻片。

  只剩下6个小时时间,12个人要争夺4个逃生舱位置,这多好的素材啊,NASA就该宣布他们只有4个人能活,然后把直播版权紧急进行全世界招标,价高者获得唯一的直播权。

  全球观众瞩目的大逃杀,各国宇航员有本国的支持者,这不随随便便卖个十亿美元啊。这可比什么鱿鱼游戏好看多了!

  老中一掺和进去,你就把这大逃杀变成太空救援了,太空救援类剧情好莱坞电影拍得太多,实在是审美疲劳。NASA能不能听听普罗大众的意见?

  我们要看太空大逃杀!”

第394章 华国航天首创太空无接触救援

  不过确实短暂地整成了大逃杀,因为消息迟迟没有披露的情况下,霓虹宇航员古川聪自己搭载着一个逃生舱直接脱离了国际空间站。

  这让国际空间站里剩下的11名宇航员都急眼了,不断通过无线电呼叫逃生舱里的古川聪。

  没想到的是对方压根就不接他们的无线电。

  “f**k!该死的霓虹人从来都不可信!”从其他舱段紧急返回观察舱的托马斯是真急了。

  在这种情况下,稍微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导致整个国际空间站的微妙平衡整体性崩盘。

  “古川一直都是小人,他能在霓虹的太空科研项目上数据造假,自然能够选择在这种时候为了存活的机会抛弃我们。

  两个人在逃生舱的存活时间是15天,而他一个人存活时间则是30天。

  他这样自私自利的小人做出这样的决定,简直太正常不过了。”梅根要比托马斯更加冷静。

  反而是大毛的宇航员亚历山大和斯韦尔奇科夫没走让她感到意外。

  现在所有宇航员都聚集在这里,梅根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话说开:“亚历山大,你们怎么不走?”

  为什么一直他们都没人提出要怎么分逃生舱,没有讨论这個问题,因为这非常敏感。

  一共2个逃生舱,是阿美利肯主导的舱段有一个,而大毛主导的舱段另外有一个。

  而国际空间站上只有2个大毛的宇航员。

首节 上一节 352/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