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60节
用磁场防护这玩意尼尔森很清楚,因为60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相关探索,但因为当时只有低温超导材料,这导致在宇宙中形成超导的条件很苛刻,所以研究中断。
等到1993年的时候,NASA找来杜克大学的富兰克林·库克教授,让他做了一个关于抵抗太阳辐射粒子的磁场防护最终报告。
再后来,NASA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断断续续。
因为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和火星探测计划的提出,NASA开始重启该研究,除了赞助阿美利肯的科学家外,还赞助了意大利的科学家开展相关研究。
意大利那项目用到了一款名为NbTi的超导材料,也就是铌钛超导合金,不是玩梗,是这超导材料真叫这名字。
他们用超导材料做了一个柱形,形成闭合回路,将其命名为磁镜(magnetic lens),发现这样做能够防护绝大多数的高能粒子。
到了2004年之后,麻省理工学院从NAS也拿了点钱做相关研究,他们则是利用超导材料在航天器外构建了一层具有防护作用的磁体,他们管这叫磁泡(magnetic bubble)。
这都是很久远的事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常温超导没突破,能源技术没突破,在太空中你构建磁场来防护高能粒子的性价比太低,与其花大力气在太空中搞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不如搞点实际的。
反正大家都搞不定高能粒子,用落后的电子元器件怎么了?又不是不能用。
没错,没有常温超导的时候,磁场防护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方案,但有了常温超导体之后,情况则截然不同。
磁场防护不但可行,而且已经被华国人给证实了,他们最新的空间站就利用了该技术。
“真是糟糕透顶的消息。”尼尔森感觉自己的心脏有点坚持不住了,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因为这消息太刺激。
马斯克脸色凝重:“确实是糟糕的消息。”
他很清楚,华国的飞行器、空间站都能应用高性能芯片和存储设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方可以大规模利用先进的算法和算力支撑,他们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这之间的差别都不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和华国新能源车的区别,准确一点应该是18世纪的福特T级车和现在的华国新能源车。
华国的飞行器可以各种自动驾驶、自动对接、可以承载更多的自动化功能。
之前马斯克一直不理解,光甲航天训练HBM机器人,就为了在月球上用未免太不切实际了,月球上那环境,只有最基础的机器人才能在上面跑。
你试图用HBM这个算力的机器人放上面,没两天就完蛋了。
结果没想到华国人是攻克了太空空间芯片抗干扰技术。
而阿美利肯的太空飞行器中,用到芯片最先进的是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其内置CPU是2001年发布的RAD750,150nm工艺,要知道哪怕是2021年发射的、全球最强大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使用的芯片还是RAD750,这颗CPU于2001年发布,工艺仅为150nm。
“不,糟糕的事情是,过去围绕超导的研究太多,华国人在常温超导领域实现的技术突破,导致他们可以尽情从过去超导应用中挖掘宝藏。
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从中挖掘出宝藏而什么都做不了。
量子计算机如此、空天飞机如此、空间站还是如此。”尼尔森说:“而橡树岭和其他研究机构每年光是常温超导方面要从国会拿超过50亿美元的拨款,单单这一个项目都是50亿美元,除了证明了华国人的常温超导技术有多厉害之外,没有任何进展。
这才是真正让人沮丧的事情。”
马斯克欲言又止,“从一开始我就劝过总统先生,与其把钱给橡树岭,不如直接把钱给***,让他们负责把技术从华国那给想办法弄出来更靠谱一点。”
尼尔森默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只是没人有把握能从华国人手里拿到常温超导制备工艺的核心参数。
“如此庞大的预算,是肯定要走国会审批通过的。”
“我们一年的军事费用超过8000亿美元,完全可以把它包装在阿美利肯庞大的军费预算中,包装成一个没有明细的先进武器研发类项目。”
“可是这早晚会被媒体曝光。”
“即便被曝光也是在技术关键参数拿到手,我们成功在阿美利肯大陆复现了常温超导之后的事情了。”
“好吧,不管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我们的时间都不多了,如果二维超导真的关系到人工智能技术,没人知道华国人的进展到了哪一步。”
长空号和光甲号的对接全过程,虽说直播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在全球互联网上引起的讨论绝对堪称历史性的大事件。
从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文字,一直到现在的短视频,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视频直观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无数观众,这无疑会放大整件事的热度。
“今天的直播真的太多亮点了,500万的定价,这绝对够便宜,我问过我身边身价在1个亿以上的朋友,他们普遍反应都是太便宜了,觉得这种前沿项目,心甘情愿多掏点钱让光甲航天赚,然后所有人都很想要那纪念品。
这么说,纪念品编号是1的或者有其他特殊纪念意义的,很可能价值会比500万的门票还要更高。
光神也算是创下了抖音一个记录,500个500万的服务类商品,也就是25亿,只花了一秒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秒没。
光神确实是神,各种意义上的神,我估计他哪怕搞直播带货也能干成带货一哥,我看完开头的带货和那一秒钟秒没的门票,我就在想光甲航天为什么不做服饰联名呢?跟NASA联名那样。
不说别的哪怕只是印一个logo的白T,在华国卖328,我敢肯定绝对卖爆,各种联名都能上,服装、水杯、户外设备,光是收授权费都能收到手麻。
我还好奇一点,因为是交的定金嘛,500万的定金也不算小数字了,我挺好奇抖音有没有从中抽成的。
不过我估计没有,张老板也不会这么短时,又不是只有抖音能成交,光甲航天要是愿意,无论换到某宝或者某东,让他们倒贴钱来整这么一场直播他们都愿意。
归根结底还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商业航天过去也有人能交付,国外很多公司都做这项目,然后定价非常高,动辄几千万美元。
最早的维珍航空,后来的SpaceX、蓝色起源、轨道航天,这些公司都在做太空旅行,但他们的交付能力都在两位数,哪怕是SpaceX,一年的交付也只有两位数。
一个是能付得起这么多钱以及有这个意愿的富豪人数就这么多,二来是有他们的服务承载能力,说白了就是火箭产能也就这么多。
而现在空天飞机出来之后,一年五百个,还是因为空间站体积有限,而不是运载能力有限。
在我看来,500万这个定价很合适,虽说天宫收不回成本,但再建一个天宫,绝对花不到几百个亿rmb,最多一百亿就能搞定。
一百亿再建一个天宫,然后五百万美元面向全球市场,这生意是绝对赚的。
未来我估计近地轨道都不能算作太空了,因为人们去一趟太方便了,有钱人群体里问一嘴,十个有5个都去过。
另外这也是对长空号空天飞机最好的广告,你换任何人或者任何平台投放都没有这广告来的好。
我们先是去了一趟国际空间站,然后又去了一趟光甲号,就差去月球了,打了一圈之后没有出任何问题地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给带了回来。
这下没有乘客会质疑它的安全性了,太空都能上,在地球上飞行有什么问题吗?
我估计长空号作为长途客机的推广速度会远远比我们原本以为的更快。”
第402章 一点不一样的思考
“各位,今天看完光神的全程直播之后,我想来讲一点和其他博主都不一样的内容。
因为我看完之后脑子里有很多东西想说,阿美利肯重返月球、国际空间站爆发空前危机,华国负责救援,救援不是一个简单的往返就结束了,还要跑到绕月空间站去绕一圈,然后天宫号旅游项目正式对外发售,明年就要正式开始运营。
这一连串的事情密度太大,任何一件事情都足够拍一期视频好好聊聊了。
光是光神给光甲号旅游项目的定价,500万,这个我都能拍一个五十分钟的视频给各位好好唠唠。
因为这价格比我猜的最低价还要低了很多,我预期就是五千万,而且我在之前思考价格的时候,我已经尽可能去模拟了光神在做决策的时候的想法。
五千万对普通人来说很贵,但对会考虑,有意愿了解过太空旅游的人来说,真的一点都不贵。
这包括了空间站往返,包括了在空间站上的吃住,整个项目结束之后的纪念品更是给足了情绪价值。
这玩意在百年之后,绝对是人类宇宙开拓史中的珍贵文物。
五百万这个定价让我知道,大佬和大佬之间还是不一样的。
光神的思考逻辑已经在更高的级别了,他思考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不是行业,已经是思考人类未来了。
后面我会专门拍一期视频来跟各位好好讲讲。
今天我想选择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找到的切入点来聊聊。
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不一样的思考切入点。”
b站上某专门做地缘政治类视频的博主当天晚上专门开了个直播,因为其做的内容比较有深度,过去预测对了好几次大事件。
和燕三这种地缘政治脱口秀节目有足够的差异度,因此该博主在b站上粉丝不算多,大几十万,但都是忠实拥趸。
他一开直播,直播间里一下涌进了成千上万兴奋得睡不着觉的网友。
在b站这环境里,一万人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数字了。
还是地缘政治这种小众赛道。
“我想说的是趋势,而这次可以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趋势。
那就是华国会逐渐深入到原本属于欧美牢不可破的领域中去,欧美被切走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多。
从英格兰成为日不落帝国后,德意志、大毛、霓虹都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试图改变英格兰-阿美利肯为核心的这套世界体系。
其中德意志是用战争、大毛是用制度而霓虹是用经济。
显然这三者都失败了。
这里多说两句,那就是霓虹的广场协议是导致他们经济崩盘的最大原因,但霓虹还是换到了东西,并不是纯亏。
霓虹在经济上巨亏,在文化输出上赚了点回来。
这么说吧,霓虹之所以能在文化输出上远超高丽,背后的根源就是得追溯到1985年霓虹和阿美利肯签订的广场协议去。
我知道这很反直觉,但事实就是如此,也别跟我提什么KPOP,提高丽文化输出、高丽偶像在全球范围内多出名。
高丽的文化输出是一种无效的文化输出,是一种浮在表面缺乏内核的文化输出。
很简单的例子,华国能够把大量的消费品品牌输出到东南亚,甚至是全球,海底捞、蜜雪、喜茶等等,霓虹在全球范围内有711、优衣库、无印良品等等。
高丽有什么?哪怕是高丽流行文化最巅峰的时期,他们也没能输出一个有着足够知名度的消费品牌。
霓虹在80年代之前,也差不多,但得益于广场协议,霓虹文化才开始对外输出。
广场协议摧毁了霓虹的经济,但在文化上帮助了霓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扩张。
这是因为广场协议是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霓虹的经济不是签了协议立刻就完蛋的,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缓慢衰退的。
在刚签完广场协议的那段时间里,得益于日元升值,霓虹内部的需求空前旺盛。
旺盛的需求刺激了全球企业都需要针对霓虹市场,针对霓虹人的喜好去设计商品。
当商品成为文化的载体时,文化的扩散才能足够长久,才能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高丽就是因为缺乏商品承载,所以才会没有内核。
这里我个人认为最经典的案例应该就是汽车领域,大家都知道日系车过去在全球范围内是霸主地位,地位牢固程度甚至比德系车还要夸张。
我们现在看新能源车会觉得隔三差五发布新车,然后很多牛逼的设计,很多最新的技术都让大家很兴奋,国外的媒体、厂商都越来越关注华国的新车。
这一幕同样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在霓虹反复上演。
这个时期的霓虹跑车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汽车收藏家。
得益于广场协议,它名义上是为了纠正霓虹和阿美利肯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日元兑美元升值,并在霓虹央行设定的低利率背景下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增长。
导致霓虹内需空前旺盛。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霓虹汽车制造商仗着手握不断膨胀的资金,开发了大量不同款式的跑车。
整个90年代也是日本汽车的黄金时代。那个时期霓虹汽车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与保时捷相当的品牌,价格还要更便宜。
是不是想到了华国汽车?
日产在1988年的时候发布Silvia和Cima,1989年的时候推出了 Fairlady Z和Skyline GT-R,哪怕到今天GTR都是很多人都梦中情车。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