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61节

  丰田、日产、本田等等,他们在当时可和现在挤牙膏,一代车型能过十年不改版可截然不同。

  当年的霓虹车企就和现在的华国车企一样,每年都要推出车型,而且款款在当时是爆款。

  本国商品在境外输出,境外商品在设计和生产的时候需要考虑该国消费者喜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幅度扩大影响力的。

  所以广场协议帮霓虹实现了文化层面的扩张。

  如果各位熟读过八九十年代霓虹汽车扩张史,会发现现在华国汽车厂商们走的路不能说一模一样,那也是有个七成相似了。

  说回我们,我们现在是在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领域都在扩张,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等。

  这种扩张过去他们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阻止,为什么没有成功?

  我之前有一期视频讲过,在22年以前,很多人内心的想法是我们是生产国,发达国家们是消费国。

  如果消费国自己另外找国家重新构建起一套贸易体系,找其他国家取代我们生产国的地位,我们不就完蛋了吗。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逻辑,所以才有臭名昭著的‘现在投降是最好的时间点’的暴论。

  首先不谈这种逻辑完全就是真空球形鸡,他们需要付出重建供应链的巨大成本,需要忍受转移供应链的通货膨胀,需要能够所有发达国家团结一致,不管哪个选举上台都要坚定地支持这一战略目标。

  哪怕他们真的能做到。

  就算他们真的能做到,这群发达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只有10亿,而全球有80亿人。

  他们的土地面积占全球土地面积的21%左右,他们才是少数。

  当然会有人觉得发达国家才是消费力的主要来源,这10亿人的消费力远超其他70亿人,他们才是消费核心动力,全球70%以上的贸易订单来自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

  没错,但是现在的生产力已经发达到,华国的生产力足以改造这剩下70亿人所占据的世界,哪怕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都足以改造这个世界。

  这也是老中从来不担心的缘故,老中要的是和平,缓慢推进这样的战略。

  所以现在的趋势是,老中正在通过生产力上的优势改变世界,其他领域的进攻本质上都依托生产力。

  英格兰、阿美利肯、袋鼠国、枫叶国和纽西兰这五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远比外界以为的更加紧密。

  而过去你们可以看到改变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发现用阿美利肯模式,玩不转,因为运行成本太高,他们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素质都玩不转。

  而靠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之后再找华国买商品。他们则输出资源。

  这套运转模式随着有柬埔寨、老挝、秘鲁这些国家的样板工程陆续构建完成后,速度正在越来越快。

  甚至大家可以看到欧洲国家都开始找我们搞基建了。

  阿美利肯以及他最铁杆的盟友们难道不急吗?难道真相信时间优势站在他们那边吗?

  要知道全球范围内技术外溢带来的生产力上升和科技差距缩小,只会让这10亿人的发达国家群体优势越来越小。

  这个趋势是一个长达二十年的趋势。

  我一直很推崇卡尔达舍夫对文明等价划分通过能源利用来进行划分的方法。

  他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文明的能量获取和消耗能力,将宇宙文明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个级别能够掌控和利用其所在行星及周围卫星的所有能源。当我们能利用月球资源的时候,代表着我们正式步入到了这个行列。

  第二个级别是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也就是能够完全利用太阳的能源。

  第三个级别则是能够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

  GDP、货币、贸易总额,这些数字是会随着金融波动而波动。

  在我看来,用电量就很好地反应了这样的现实。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测算,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阿美利肯的人均用电量下降了7%左右,这里是刨去他们工业生产用电,只统计个体用电。

  是阿美利肯人不喜欢电器吗?这个数字换成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人均用电量增长了一倍。

  电的统计单位都一样,没办法通过汇率游戏、金融工具作弊,这背后反应的是技术扩散带来的生产结构正在快速变化。

  换谁来如果选择把制造业搬回本土,哪怕他们真的构建了10亿级别的发达国家贸易圈,就我们自己玩,最多再带几个小兄弟,比如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为了补偿二毛,再加个二毛。

  哪怕他们真的做到了,他们只会白白把剩下的市场让给老中,这交易对老中来说是大赚特赚。

  所以他们不会这么做。

  过去阿美利肯想的是,靠科技上的领先,靠人工智能实现技术奇点的到来,通过人工智能来重新在生产力上实现领先。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引进HBM技术,他们哪怕是给华国的芯片技术松绑都在所不惜。

  过去盟友们相信阿美利肯能做到,和华国的接触和合作是克制的。

  随着华国这一次的秀肌肉,盟友们真还相信阿美利肯能做到吗?

  盟友们真有这么铁杆吗?

  我对这一切都要画一个大的问号。

  对他们来说,最糟糕的未来就是,华国先突破了,那生产力的领先再也不可逆,甚至华国会考虑主动不和他们玩。

  通过利用月球、小行星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扩大生产力之后,以东南亚为跳板,我自己新建一个WTO。

  开始的时候先带东北亚玩,然后慢慢扩张,缓慢允许新的成员国加入。

  所以在看完这次的直播之后,我意识到,华国的全方位输出会更加迅猛,资源利用率也更高。

  过去我们输出基建能力,换矿产回来,要面临的潜在风险还是很大的。

  可能输出价值1000亿rmb的基建,只能收回500亿。

  未来将会是一万亿,能收回八千亿。

  13年的提议在27年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张。

  过去担心的产能问题、投资风险都将不再是问题。

  这一回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要来了,过去光神带来的技术红利普及也只是普及少数几个行业,而这一回靠基建和产能输出的红利,全体老中才都能获利。”

第403章 连麦

  “看完直播之后整个思绪还比较乱,没有经过文字层面的整合,所以整个逻辑可能还有点问题,后面我还会专门做一期节目来好好聊一下这个事情。

  主要我想讲的东西太宏大,然后又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我自己又想蹭到这波热度,总不能所有博主都在发视频,我发不出来,我蹭不到这波热度吧?

  我虽然一直自诩我的频道是b站这个领域里最有深度的频道,但蹭热度是自媒体博主的本能,看到热度就想猛蹭。

  咱们也没办法,等我把具体内容做出来,热度早就过去了,我又不像希音那样能找光神或者林甲来频道里接受采访,本身时政类博主无论在哪个社交平台都是不受待见的存在。

  说白了吃不到流量扶持,商业价值几乎为零,几乎不具备带货能力。

  我的观众,大家要买什么绝大多数都直接用犀鸟买了,自己不用思考就能买到大差不差的商品。

  要我说犀鸟这玩意,对电商行业是全体打击,从拼多多、淘宝、京东这些被打击到了,抖音、b站、快手带货同样被打击到了,但受损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电商平台里,受损最严重的是京东,其次是淘宝,最后才是拼多多,但把新的这几家直播带货平台加进来,按照百分比来算,b站绝对是受损最严重的。

  咱们绝大多数b友的内核都带有一种色彩,那就是技术至上主义,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不能,那就是技术还不够先进。

  在犀鸟和你们经常看的博主里,你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犀鸟,人工智能在你们内心的信任值显然比自媒体博主高多了。

  哪怕大家都要恰饭,自媒体博主得恰饭,犀鸟这么庞大的算力,链接前端客户和后端商家,背靠的是腾讯和阿尔法科技这两大巨头,他们可能恰饭力度可能一点都不会小,但b友们就是更支持犀鸟。

  扯的有点远了,我想的是今天直播来好好讲讲,蹭一波热度,等直播完,回去好好做期视频再反刍一下。

  这绝对是标志性时刻,这一件事的影响能体现在方方面面。

  华国对外输出的脚步会迎来一个巨大的提升。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国内票房很高,但在全球市场,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票房,都和过去拯救世界的好莱坞大片没法比。

  内部宣传层面,再怎么样把流浪地球火爆全球送上热搜,各种老外有多爱看流浪地球,觉得这是好电影,IMDB开分多高。

  这都改变不了,在国外上映,看这电影的绝大多数是华人,而对这电影有高评价的老外他们本质上是抱着猎奇思想去看的电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认为华国能拯救世界。

  像在阿美利肯这种地方,红脖子肯定不会去看,会看的大多数是白左,白左因为其大脑政治正确的思想钢印,他不可能承认他内心是不接受华国人拯救世界这种桥段的。

  这次之后不一样了,这类电影再在全球出口,很多人的观念会转变,他们内心会因为接受华国人拯救世界这样的设定,而从电影本身出发来欣赏华国电影。

  就内在逻辑有点像最开始战狼上映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吐槽最中幻想,老中意淫,战狼之后的流浪地球开始讨论电影本身,而像这种价值观层面的讨论大幅度减少。

  未来我们能看到,华国的大片在全球范围内和好莱坞电影分庭抗礼,流浪地球这类华国拯救世界的大片,真正因为电影本身而能获得外国观众的欣赏。

  阿美利肯人在东京、巴黎、伦敦各地拯救世界的桥段,华国人同样会拍。

  如果换这次事情之后,流浪地球在海外上映的话,票房肯定能高不少,不单单是流浪地球,像龙叔的那《英伦对决》换现在来,票房起码上涨个30%。

  所以这次的红利是全方位的,是过去厚积薄发到一定程度后的成果。

  好了,下面开始连麦,舰长上麦,有任何问题欢迎提问,解答万物时间到了,正好越聊我的逻辑也就越清晰。

  你们可以算是看了抢先版了。”

  尽管现在已经半夜两点了,但大把的b友们还没睡觉守在直播间里。

  但凡是看过长空号和光甲号对接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都激动得睡不着,从内心深处散发的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让他们热血沸腾。

  舰长连麦也算是老习俗了,今天上舰的人格外多,蹭蹭的就是上百个人上舰长,申请连麦的更是两百多号人。

  博主觉得自己也是痛并快乐着,两百来号人还是聊如此深的话题,指不定得聊到什么时候去,一下到明天早上都完全有可能。

  但这些可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连忙说道:“排队人太多了,要是全部聊完,可能都明天中午去了。

  最多到早上八点,六个小时时间已经够把这个话题掰碎了聊清楚,再晚我是真扛不住。”

  “博主,喂喂喂,我之前就上来和你连过麦,我之前不是和你说过,我家算是有几个矿,有点小钱,你记得不?

  我问你是继续守着矿,还是说出来做点什么生意,那时候我小学同学他要搞航天相关的创业,然后希望我能入股。

  他是燕京航天的博士然后在华国航天工作了几年,不知道你记得不?”一股浓厚的西北口音扑面而来。

  “记得,我当时劝你别折腾,你一买的英本英硕,学的是商科,去投资航天领域的创业,不找死吗?

  这中间的风险点太多了,首先你同学是不是真有实力,其次你投资了你不懂被忽悠了怎么办,再者你和你同学关系如何,企业做起来有没有被一脚踹开的风险。

  可以投,但最多玩玩,还是守着矿培养下一代最稳妥。”博主说。

  “没错嘛,所以我也没投多少,也就投了个几百万进去,现在我投的那企业算是成为光甲航天的预备供应商了。”

  “预备供应商?你们已经通过测试了?”博主问,“到那一轮了?只是说从资料层面审核通过了还是说已经现场审核过了?

  总不可能是样品测试通过了吧?”

  “卧槽,你很懂嘛。”语音那头的声音显然有些惊讶,他没想到一个时政类博主对于光甲航天的供应商准入流程能如此熟稔。

首节 上一节 361/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