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76节
“卧槽好主意啊,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活到在白宫拿八千美元的那一天。”
“光神能不能多出来接受采访啊?最好是自己整一个播客类节目,有事没事就说两句,光甲航天那帮主播压根就吸引不了除了航天爱好者以外的人。”
这也是大家普遍的一种观点,觉得陈元光应该要多出来露脸。
无论是和过去的互联网富豪比起来,还是说和马斯克比起来,陈元光接受采访也好,或者自己拍个视频也好,这样的次数太少了。
“对,能不能学学你校友,要是换雷总来当光甲航天的CEO,他一天能给你拍八百个视频,我们也不要求那么多,每天一个不过分吧?”
“八百个?雷总能给你24小时不间断直播,能给你录个《与光同行》的综艺出来你信不?林甲在小米汽车当了一年多的副总,之前和腾讯搞的那个宇航员选拔综艺就学到了雷总的一点精髓。”
而林甲讲话视频下面则风格大变,b站上还好,大家都比较友好,b站上大部分b友都是男性,男性对于美女总是宽容的,加上光神妻子这层身份在,b友们相当给面子:
“林总长相还是养眼。”
“怎么感觉林甲当了这么多家企业高管,长相都没见变老呢?是不是光神又搞了医美领域的黑科技出来?这样的话我手里的爱美客就得赶快跑了。”
“光神上去献花不挺给面子的吗?小红书上关于光神和林甲感情不好各种小作文是怎么编出来的?”
而换微博、豆瓣、小红书这些女性占主力的平台,显然就没有多友好。
像豆瓣某些八卦的组,大把恶意揣测的言论,为了避免吃到官司,她们的遣词用语都相当谨慎。
“友友们看了**的讲话吗?”
没错,她们现在连姓都不要,只需要**就知道代指谁了,在豆瓣八卦类小组里,林甲是绝对的顶流,只需要两个星号连在一起就默认为林甲。
如果不是,发帖人或者回复人会特意标注:**(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
“看了,我快要呕出来了,典型把运气当能力,把平台当资本,怎么能这么不要face的?”
“简直了光神去献花的时候表情相当之僵硬,当时给光神递花的是谁?长相就跟我现实中认识的领导狗腿子没两样,明明光神不想去非要逼光神去。”
“**拿到花之后没注意到光神面无表情吗?感觉这情商也是没谁了,难怪听说之前有她同学传出过去在初中高中都不受待见的传闻,这情商能在女生寝室混下去才怪呢。”
她们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林甲就从来没住过寝室。
“你们没听出来,**反复强调自己有多爱学习,这不是典型在雌竞吗?在向光神表功,你看我为了配得上你为了能够支持你的事业这么努力,这不摆明了是这个意思吗?
光神肯定不会去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分辩不了到底**所说的有多少水分在,这不妥妥雌竞加包装把光神哄的服服帖帖”
“唉感觉光神别的都好,就是识人不明,一直发现不了**的真面目。”
陈元光在周末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央妈的一档特别专访。
没办法,如此重大科研突破,不专访一下才怪。
“不是我们故意要选择核弹,而是因为物理规则,目前只有核弹它的质效比最高,也就是同等质量的核弹能够爆发的能量是最大的。
这是物理学领域的基本原则,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决定的。”
“因为保密要求,我没办法告诉大家华国最先进的核弹是怎么样,它的换算公式是多少,但我能跟大家讲讲阿美利肯,像阿美利肯最先进的核弹头,W88,它只有360千克,但是能够爆发相当于47.5万吨TNT当量的效果。
而如果我们不用核弹,我们用传统炸药,那难度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所以核弹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当然,可能我们会认为氢弹造成的污染比核弹更小,因为核弹是基于核裂变,而氢弹是基于核聚变。
核裂变会产生更多的放射性裂变产物,而氢弹只会产生大量中子辐射。
实际上首先氢弹的爆炸需要通过核弹来释放大量能量来诱导它发生核聚变。相当于它要炸两次。
其次是因为氢弹爆炸后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子辐射。这些中子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会引发一些物质的放射性活化,使原本非放射性的物质变成放射性物质。
所以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我们如果只讨论改变小行星飞行轨迹,不讨论破坏力,理论上当然会有比核弹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方式,那就是反物质。
当反物质和物质相遇时会完全湮灭,根据质能方程将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它的能量释放效率是目前已知最高的。如果能将这种能量用于生产导弹,那么这种反物质导弹是完全有可能产生比同质量下核武器释放的能量更大的动能。
只是这个离我们现在太遥远了,光是反物质的生产就需要用到大型粒子加速器,像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利用高能粒子碰撞来产生反粒子,只能产生很少的反粒子。
其次是存储问题反物质与物质一旦接触就会湮灭,所以存储反物质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一点,因为强磁场可以用来约束反物质,对拥有常温超导技术的我们来说,构建能够约束反粒子的强磁场相对容易。
这里的容易是指,因为你要构建一个导弹嘛,所以需要体积足够小,又足够稳定,所以维持这样强磁场的装置用传统材料是肯定做不到的。
最大的难点应该在于控制和触发机制,因为即使我们能够制造和存储足够的反物质,要将其制作成类似核弹的武器,还需要可靠的控制和触发机制。但对于反物质炸弹,如何精确地触发正反物质的湮灭,同时保证在需要的时候才发生爆炸,这目前来看不现实。
所以要改变小行星轨迹,核弹是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有优势,准确来说,现在几乎是唯一的时间窗口,你应该知道,我们、阿美利肯、欧洲、大毛、霓虹、印度,大家都有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月球上建造永久基地的计划。
而建造永久基地几乎只有可能建在月球亮面,无论是能量利用还是登录难度又或者是其他因素考量,亮面都是唯一解。
所以等到他们都建好了月球基地,我们再发射核弹,来让小行星在月球上着陆吗?万一砸到他们建好的基地,造成人员伤亡怎么办?
因此我们需要抓住现在月球上只有阿美利肯登月,只有华国要在今年开始建月球基地的时间窗口,尽快把整个小行星变轨的模型给构建完善。
未来无论是什么时间点路过地球的近地小行星,我们都能够让它在月球亮面的固定区域内坠落,而不是无差别在月球亮面坠落。
确认之后,我们会和各国沟通,告诉他们在这些区域里建基地会有风险,让他们在非小行星坠落风险区域里建月球基地。”
“当然不是一个区域能够解决问题的,因为近地小行星来的方向,来的时间点,来的规模大小都不一样,你肯定没办法做到,让它只在一个固定位置降落,这个位置画的太大没意义,画的太小做不到。
所以我们目前的理想情况是四个点位,其中之一是月球的雨海,月球雨海面积很大,它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源,我们计划通过小行星撞击雨海,一来能够直接利用小行星的金属资源,二来呢撞击产生的花岗岩碎片都能够直接利用起来。
雨海因为是盆地的缘故,雨海周边的山脉可以作为天然的避风港,减少太阳风等对基地设施的潜在损害。而且这个区域的光照条件也比较合适,我们在雨海边缘建基地,让小行星降落在雨海,目前来看是比较合适的方案。”
第420章 奇怪的安静
“没错,辐射当然会是主要担心的点。
不仅仅是因为小行星被核弹改变轨道而有辐射,月球表面本身也有辐射,它毕竟不像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和地球磁场来提供防护,屏蔽掉绝大多数的各类高能粒子。
我们会通过防护措施来排除各类核辐射粒子的干扰,主要是采用强磁场来屏蔽掉高能粒子,但伽马射线除外,伽马射线是电磁波,它不带电,用强磁场无法屏蔽伽马射线。
伽马射线仍然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因此它的穿透性很强,对人体组织极易造成伤害。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航天服来为我们的宇航员提供防护。
另外就是在前期月球基地上会大规模采取机器人。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到五十年、一百年的视角来看,我们是能够把月球改造成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的。”
“当然有可能,现在宇航员到月球需要穿厚厚的航天服,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需要宇航服来提供防护。
但我们是有可能改造月球,让月球上出现大气层。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它没有办法维持长期的大气层,昼夜的巨大温差、各类星体碰撞下的极端环境,都导致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想要构建和地球一样的大气环境很难,但让它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层是有可能做到的,只需要我们攻克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月球上大量的氦-3就能被利用。
月壤中冰能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前者用来构建月球的大气层而后者用来当成燃料。
月球改造又能当成是更遥远未来火星改造的提前尝试。
所以我们把时间维度拉长的话,是很有可能做到的。”
陈元光在央视的采访播出后,最被外界所关注的就是,提到的可控核聚变。
这玩意太重要,之前在常温超导技术突破后,坊间就一直传闻说,可控核聚变有希望了,不再是永远的五十年了。
可再之后一直没消息,这都离常温超导技术突破快三年时间过去了,还一直没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的相关消息,甚至还不如常温超导技术突破前,那时候好歹可控核聚变方面还隔三差五出来刷个存在感。
导致坊间一直有两种传闻,一种是可控核聚变太难,常温超导只是可控核聚变众多技术中的一环,其他环仍然无法攻克,所以没有进展。
这倒也没错,因为归根结底常温超导只能帮可控核聚变解决它关系到的那部分技术难题,更强磁场约束能力、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更稳定的等离子体、更长的能量约束时间等等。
但是像材料的耐高温与抗辐照性能还是无法解决,因为核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温度高达数亿摄氏度,这对装置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常温超导材料只能解决部分低温冷却问题,但面对等离子体的直接辐射和热传导,装置的内壁等部件仍然需要能够承受极高的温度,目前没有材料能够在这种极端高温下长期稳定地工作。
另外核聚变反应会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中子会与装置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长期抵抗中子辐照损伤的材料也是问题。
第二种传闻就是得益于常温超导技术突破,华国在可控核聚变方向有了极大突破,为了不刺激到其他国家,闷声发大财,所以才在新闻上看不到任何宣传。
这次陈元光在接受采访中主动提及可控核聚变,这一下就炸开锅了。
第二种传闻的可能性极具上升。
“泻药,最近一直在实验室忙,只能说今年年底肯定有进展,没有进展的话我提头来见,且听龙吟就完事了~
好了不开玩笑了,常温超导对可控核聚变的研发有帮助吗?当然有,原本进度可能一直卡在百分之十,零点一零点一的推进。
而有常温超导之后直接给你跳到了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
但这不代表常温超导是灵丹妙药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你还有七十的进度条呢,哪怕光神真的是神,能够大幅缩减这个时间,也不是三年就能搞出来的,你以为玩文明六,等一晚上啥科技树都给你攀登完了。
哪怕有光神也是十年起步,不过十年和五十年比起来至少不再是有生之年看不到的科技大爆炸了。真羡慕下一代,出身就等着享福吧。”
“可控核聚变属于高度保密也是高度专业的领域,确实不好判断现在的研究进展如何,我只能站在我的角度给各位分析一下,
阿美利肯那边,麻省理工在加州采用惯性约束路线,已经实现了核聚变的净能量增益,也就是说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首次超过了控制该反应所输入的能量。
他们主要是制造了场强为20特斯拉的超导磁体,也正是因为之前MIT在惯性约束路线上走的最远,所以他们特别希望能够拿到华国的常温超导技术。
毕竟MIT等离子体科学与融合中心的主任努诺·洛雷罗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的时候公开表示,如果华国能够公开常温超导技术,MIT能够在五年内搞定可控核聚变技术,考虑到当时是为了给华国制造舆论压力,所以这个时间有所夸大,但即便如此我也认为MIT有常温超导的话确实离技术突破不远了。
在华国拒绝之后,努诺好像还专门跑过一趟燕京,大致意思是你们提供材料,MIT来负责研发,采取联合研发的方式推进可控核聚变的惯性约束路线,研发成果由双方共享,最终这个方案我听说是老中没看上。
基于这一现实,我的判断是老中在可控核聚变上的研发比外界预期更顺利,所以才会选择段然拒绝MIT。
之前华国采取的是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它主要是采取强磁场来约束带电粒子,形成一个类似磁笼的环形磁场将氘氚气体约束在其中,再通过通电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使等离子体在磁场中被加热到数亿摄氏度的高温,从而实现聚变反应。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光是听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就能想到,这条技术路线得益于常温超导技术突破能够往前推进多远了吧?
阿美利肯的惯性约束是使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照一个装有氘氚的微小靶丸,激光产生的高温高压会向内压缩并且电离材料,瞬间形成高温高密的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自身的惯性,在纳秒的时间尺度内使其来不及向四周飞散而发生核聚变。
也就是说这样的核聚变持续时间非常短,而华国在常温超导技术突破前就能实现403秒的稳态约束了,并且放电时长已经能超过1000秒了。
光神这次在接受采访中也提到了强磁场,我有理由怀疑,华国的可控核聚变已经能够实现更长时间的放电,以及能实现和阿美利肯差不多的效果,也就是用于构建强磁场需要消耗的能量要小于核聚变放电产生的能量。
甚至我怀疑华国的可控核聚变已经初步完成,现在新建的托卡马克装置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对外放电了。
很可能现在摆在华国面前的困境已经不是可控核聚变,而是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
一个是如何把它放电产生的实际可用电量提高,另外一个就是安全性。
申海那边之前有公司就做了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叫洪荒70,为什么叫洪荒,说是希望华国人能够早日用上来自可控核聚变的洪荒之力,他们的放电甚至是达不到可以实际使用程度。
所以我估计光神的放话是已经实现了比较大的突破,剩下只是面对技术如何落地的问题。”
知乎上的回答已经算理性了,在微博上就直接是华国已经实现了常温超导技术突破。
各大股吧更是疯狂了,都要争超导概念股这个名头。
申海电气已经两连板了,被炒成常温超导概念第一股。
没办法,谁让申海电气在申海,和光甲航天在一个城市,之前建洪荒70的时候,申海电气是该装置的核心供应商,承担了三大核心部件的制造:外真空杜瓦、真空室和内外冷屏。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