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88节
“你好。”
“我要先给您介绍一下,我们这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玩意,我们把它命名为智脑。”小李拿着一个耳机状的东西递给对方。
说是非入耳式耳机,但其实要比耳机的面积大很多,几乎能覆盖四分之一个后脑勺了。
从小李手中接过智脑之后,他捏了捏,感觉到有点类似像橡胶材质,“这是?”
李涛介绍道:“这是这整个车的核心,它会收集你的大脑数据,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脑机连接。”
果然李涛的话验证了他的猜测,脑机连接喊了很久,果然还是得光甲航天率先来实现。
“等于这个显示屏,是通过脑机连接来操控对吧?”
李涛摇摇头:“不不不,它的灵敏度还不足以支撑这么复杂的操作。
听我来给您慢慢介绍。
智脑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会通过脑电波检测出最紧急的情况,比如说你快要撞到什么东西,然后你已经失去理智,操作变形。
这时候智脑通过获取到的数据来判断你现在处于紧急情况,就会紧急制动。”
“我明白了,相当于这有个紧急制动功能,相当于它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对,没错,这是其他车企做不到的,他们也能做类似的东西,也能模拟出类似的东西来。
但是他们做不到,敢完全相信自己系统的判断,把这套紧急制动交给系统来自己判断后决策。
这技术只有我们能够保证。”李涛信誓旦旦地说。
这本质上有点类似智能驾驶,之前大家都只说智驾,不说无人驾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做不到,更是因为这涉及到权责划分。
说无人驾驶,汽车出交通事故,车企是责任人还是车主是责任人?更何况还有华为智选这种合作模式。
智驾出事是华为担责还是赛力斯?用户购车冲着华为智驾,结果智驾出事赛力斯担责,这在当下是无解难题。
目前没谁对自己的智驾有信心到敢担这个责。
智脑的紧急制动也是同样的逻辑,系统自动判定,换言之如果在不该制动的时候制动了,导致的事故,那就将会是车企担责。
技术上成熟了,也没谁敢冒然跟进。
“第二点就是它能够一定程度上判断你的心情,你在和我们的人工智能语音聊天的时候,整个过程会更像和人聊天。
就是得益于智脑的信息共享。”
“最后一点就是,它会实时抓取你的脑电波数据,未来我们推出HBM机器人的话,会基于你的脑电波数据去训练HBM机器人,保证卖给你的HBM机器人在驾驶习惯上和你最一致。”
陈震在听完之后觉得离他猜的脑机操控还有一段距离,“我明白了。”
“它的智驾.”
其他的介绍和国内新能源车比起来大同小异,陈震作为能够接触到车企工程车的头部车评人,倒没有什么惊讶。
在真正开过之后,他回到会议室,会议室里林甲正在和其他排队中的车评人讨论。
整个流程是,车评人排队,体验完回会议室,会议室里林甲在等着他们实时反馈意见,沟通完之后就能走了。
“陈震,你作为第一个试完的,有什么感想?”林甲问道。
陈震思索片刻后说:“它很惊艳,智脑的设计更是所有车企里独一份。
确实给我一种你们的人工智能对话过程中要更智能的感觉。
而且刚刚你们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未来它会随着使用更加智能。
它绝对是对得起一百万这个价位,甚至因为太空材料的汽车logo,加上光甲航天在国内的品牌认可度,它绝对是值这个价格,而且我相信国内的消费者也一定会买账。
只是我感觉在哪里缺了点什么。
等我下车之后在回来的路上想明白了缺了什么。
如果它要改名为光甲汽车,要用光甲航天的logo,那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辆好车,就没了。
而光甲航天一直给外界的印象是,光甲航天能够做到我们想不到的事情。
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光甲航天能够做到。
无论是近月空间站、空天飞机还是核弹变轨,这些事情都是难度非常夸张,之前没人觉得我们能做到。
但光甲航天做到就跟吃饭喝水一样。
所以我经常看新闻,要是看到光甲航天挂在热搜上,都得先喝口水冷静一下您知道吗?
生怕又是什么让我惊掉下巴的新闻,我心脏要受不住。
包括刚才您那工作人员给我把智脑掏出来的时候,我以为他要和我说,智脑可以用来脑机连接,能直接操控那中控屏。
我下意识就觉得光甲航天该做到这点,这技术对光甲航天来说没什么难的,不就是脑机连接吗?
天啊脑机连接,没谁能搞定的技术,要是有这玩意,别说新能源车,最先被动一动的应该是智能手机市场。
谁要有这技术,谁就能成为新一代的苹果,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霸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
就因为是光甲航天掏出来的,所以我会觉得脑机连接技术突破了不是很正常吗?
换任何一个车企来,哪怕他们CEO来跟我说,我们实现了脑机连接,实现了大脑直接操作转向灯,我都不会信。
但光甲做不到,我会觉得有些失望。
当然我知道脑机连接,紧急制动,车企担责这已经很牛了,已经是别人都做不到的技术。
但放光甲身上,我就觉得哪哪差那么点意思。
我的想法如此,我相信广大消费者,他们的想法只会比我更强烈。
我自认为因为专门干这个,也算是见多识广了,我会比一般消费者更理性,更能够挖掘出车本身的优点。我都会有类似的观念闪过。
我想大概其他消费者这样的想法会更加强烈吧。
另外就是那个人工智能确实更流畅,反应也更像人。
但我不太能理解,智脑让它更智能的逻辑,以及这种优化会给人一种过于抽象的感觉。
如果我们完全是畅想的话,它既然能够获得我的脑电波数据,判断我的情绪,那是否整个车身能够采用全LED灯设计,然后根据我的情绪,整个车身自动变色呢?
这样的设计会比所谓培养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更加有感。”
第433章 matrix phone
“我不同意陈震的意见,多牛逼的设计,多先进的设计理念,这绝对是一台划时代的新能源车。
这么多年,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中一直都想重塑用户心智,用错位竞争的方法。
要么是对标宝马奔驰五十万价位的体验,定二十多万的价格,要么是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保时捷两百万左右价格车型的体验,推出五十万体验的车型。
过去五年时间里,和豪华品牌对标,但凡差距在两倍以内的高端车型,最终都没有太好的效果。
哪怕是华为的品牌力都无法和这些豪华品牌竞争。
但光甲可以做到,从车本身来说足够出色,更重要的是它能给用户带来的情绪价值,是其他车型所做不到的。
这么牛逼的脑机连接功能,其他车型能做到吗?
我有一个猜测,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型是可以不断OTA的,我大胆判断,林总,咱们Space未来是否会推送更多的脑机连接功能?
比如说现在Space的脑机连接只提供紧急制动,未来会提供类似控制左右转向灯的功能?
因为我有注意到它司机位置的前脸部分有一个很明显的摄像头,虽然你们做的很小,但它确确实实就在那里。
刚才工作人员也没给多介绍,我下车之后就一直在猜,那东西是不是来捕捉你的视线,因为现在流行的各种智能眼镜,他们都有所谓视觉捕捉功能。
包括很多的VR设备,他们也采用了视线捕捉来实现操控。
因此我就猜测,那个摄像头是专门留着,未来在大的OTA版本之后,通过视觉捕捉结合智脑来实现一个脑控转向灯的效果。”
OTA就是后台更新,因为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几乎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跟智能手机一样,软件会不断迭代。
每次迭代也就是OTA,会通过后台来对现有系统进行更新,所谓市面上智能化做的好的车企,动辄一两千号人在后台负责每个车型的版本更新。
新车上市之后,经常是七天一个小的OTA,半个月一个大版本更新。
所谓德意志和霓虹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无法跟上,硬件技术是一方面,软件版本迭代跟不上老中的这帮卷王们是更核心的因素。
一个在21世纪还要用软盘,一直到2024年6月才全面取缔软盘,为此数字大臣发表的声明中欢欣鼓舞地称:“我们在6月28日战胜了软盘!”
至于霓虹政府宣布下一个要战胜的是传真机。
就这样的国家,能搞好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才怪呢。
德意志也好不到哪里去。
软件部分做不好才是霓虹和德意志车企的致命伤。
韩璐咖位和陈震类似,甚至韩璐因为资历更深的缘故,在很多场合还能隐隐压对方一头。
当然自己给自己封个车圈之王的名头,这就见仁见智了。
因此头批试车的博主里,他们两都去了,只是陈震先脚回到会议室,韩璐后脚才回会议室而已。
等陈震说完,韩璐马上就反驳。
林甲听完倒是有些佩服对方的敏锐,连这么小的细节都捕捉到了:“佩服,我们确实有这个想法。
因为自动转向灯对很多车企来说已经做的很成熟了。
所以我们就不想特意去提这个功能,加上现在确实也不够成熟,所以就想着等技术成熟之后作为一次版本更新给用户用上。
根据反馈再去做后续的营销。”
“谦虚!林总,你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太谦虚了。
您也是在雷总身边工作过的人,人雷总一个车载手机支架都能给大家说个半个小时,你们这么牛的功能,居然发布会不说,还得看效果。
这未免有点太谦虚了。
林总,脑机连接实用化绝对是Space最先开始,既然你们是先行者,别说像自动打灯这种会做的功能,哪怕是不会做的功能也可以先吹上。
给用户一种期待。
反正在我看来,光是脑机连接这一个功能就足以支撑起它百万的售价,更别谈它还有太空矿石来给它增加情绪价值。
换我哪怕就只有这一个脑机连接的功能,我就愿意买单。”
也就林甲在,要不是林甲在,两人估计能直接开喷。
因为韩璐就差直接说陈震是为了博眼球才放狂言的小丑。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