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8节

  每一秒都如同一个小时那样漫长

  对防除冰系统有信心是一回事,但听不到飞行员的声音总归让人心里没底。

  尤其是担心丈夫的祝兰,已经如同雕塑一样在角落里站了很长时间。

  “01号机报告。”

  突如其来的清晰对话声让所有人都面色一喜。

  “着陆构型、待机构型和进场构型下的机动试飞程序已经完成,防除冰系统工作正常,完全符合试飞合格判据,我双机编队准备返航!”

  靠在墙边的祝兰整个人骤然放松,直接软倒在了旁边的沙发上。

  最近半个多月来始终紧绷着神经的梁绍修也是彻底放下心来,叫来了旁边的副手:

  “通知制造车间,以最快的速度给另外三架运8J换上新的防除冰系统,绝对不能耽误装备的定型时间表!”

  而常浩南,则是把目光投向了总装车间的方向。

  那里停着另外几架等待交付的运8F平台。

  他站在塔台的落地窗前,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呢喃道:

  “如此这般,原来历史上的惨剧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

第162章 中距空空弹

  和涡喷14地面测试时候的情况差不多,在运8和新舟60完成防除冰能力试飞科目之后,要想把暂行标准转正,变成真正的国标,还有很多案头工作要做。

  不过这些事情自然有科工委方面的标准审定人员完成,对于常浩南而言,他在182厂这边的任务就算是结束了。

  于是自然结冰试验顺利结束的第二天,他便带着系统奖励的70点科研点数、500点理论经验以及182厂方面提供的两万元现金奖励坐上了前往鼎新的飞机——

  尽管已经决定要参与611所那边的两个项目,但凡事总得有始有终。

  八三工程的05号原型机已经下线开始试飞,眼瞅着到了歼8C设计定型的最关键阶段,于公于私他都不能在这个时候抽身走人。

  至于为什么是鼎新而不是直接回盛京,则是因为歼8C在设计定型之前的最后一个试飞科目就是武器系统验证。

  而负责导弹测试工作的国家武器鉴定靶场就位于鼎新,后来这里也因此而被称作“华夏的51区”。

  当常浩南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肃州机场,并经过滑行最终稳稳停在停机位上的时候,舷窗外面浩浩荡荡的接机人群着实把他吓了一跳。

  除了杨奉畑、阎忠诚、钟世宏这些盛京方面的老熟人之外,似乎还有很多之前从未见过的人。

  从衣着打扮来看,他们甚至不像是航空工业系统的成员。

  “小常同志,欢迎回来!”

  杨奉畑走上前来,紧紧握住了常浩南的手,随后又上下打量了一番:

  “要不是这次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同志们专门发函表达感谢,我们还不知道你在控制科学领域也有这么深的研究,深藏不露啊。”

  听到这句话的后者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旁边那些陌生面孔应该是航天系统的同志。

  搞导弹的。

  之前在跟徐洋合著那篇有关差分进化和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论文的时候,常浩南就考虑过里面的内容会对我国制导武器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毕竟在航空系统内部各厂所之间相互借调协助解决问题还算正常,但要想在八三工程挂名的同时再直接跳到航天系统,确实没什么可操作性。

  一方面眼下这个年代各系统之间的条块分割尚且比较严重,另一方面……

  哪怕搁在大洋彼岸,一个人要想同时在洛马和波音两家公司担任核心技术类职务,恐怕也不大可能获得允许。

  所以这也是目前分身乏术的他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只不过,航天工业总公司方面的效率确实远远超过了常浩南的预期。

  毕竟距离他上次给徐洋写回信才两个半月的时间,这中间再刨去后者投稿和杂志编辑审核的时间,哪怕从论文被录用而非见刊开始算,到现在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月功夫。

  这霹雳11就被搞出来了?

  不过常浩南的疑惑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周围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他很快得知了事情的全貌。

  就在一周之前,沪市机械电子二局联系到了601所,表示他们已经解决了困扰霹雳11多年的视线角速度率信号提取不准,以及弹机距离较远时,直波杂散信号严重影响回波探测灵敏度的问题。

  简单来说,过去存在的这两个毛病一个会导致打不准——制导误差过大,另一个会导致打不远——半主动雷达制导无法做到发射后不管,因此与载机失去联系的导弹会直接进入自毁程序。

  意大利人做生意算是比较讲究的,尽管华夏方面最终只采购了两批不到80枚阿斯派德空空导弹,但阿莱尼亚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是转让了与弹体、推进剂和战斗部相关的不少技术资料。

  实际上控制系统和导引头的资料也有,但我们毕竟是要仿制霹雳11而不是复刻意大利的阿斯派德,适配的雷达火控都是我们自己的,这个东西自然不可能照抄,也就成了唯一需要技术攻关的部分。

  过去几年间,机械电子二局和607所也已经解决了连续波照射器(CWI)噪声过大、导引头获取目标信息时间过长、弹机数据交联稳定性较差等一系列基础问题。

  总之,就剩下上面所说的两块硬骨头了。

  所以常浩南和徐洋发表的那篇论文对于机电二局的同志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直接就让已经拖了8年之久的阿斯派德仿制工程见到了曙光。

  也难怪他们发一封感谢函还不够,又派了这看上去足有近百人的队伍来阎良直接参与打靶实验。

  跟一众人等寒暄过后,常浩南总算是在试飞院的机棚旁边看到了正在进行弹机匹配测试的霹雳11。

  一字排开,总共10枚。

  搁在以前,这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歼8能用的阿斯派德现在总共只剩下不到60发,目前只能适配苏27SK的R27E,也就到货了一百多枚,加在一起最多二百出头的数量。

  一个靶试就要用掉10发?

  笑死,这种要求但凡敢提,空军首长就敢跳楼给你看。

  所以之前咱们进行过的三次中距弹打靶试验,总共也就打出去了11发导弹。

  其中还有4发脱靶。

  “中距弹自由,就是好啊。”

  常浩南走上前,弯腰在其中一枚导弹的电气接口上轻轻抚摸了一下。

  尽管早在三年之前,人民空军就已经用引进的苏27和R27在40-50km的距离上实现了首次超视距打靶,但用华夏自己的飞机发射华夏自己的中距弹,尚属首次。

  也绝对有着里程碑级别的意义。

  站在常浩南旁边的霹雳11导弹副总设计师郭立强恰好听到了前者刚刚的自言自语。

  xx自由这个后世相当常见的梗在1996年自然是没人听说过的,这让郭立强不由得眼前一亮:

  “常浩南同志的这个提法很好啊,中距弹自由,嗯,这个提法好!”

  “过去,咱们虽然能自己制造飞机,但是导弹还要找意大利人去买,后来他们不卖了,就打掉一发少一发,外国人嘲笑我们‘有机无弹’,我们也不好反驳。”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自己的空空导弹,打出去一发还能补上一发,空军想打多少,就能打多少!”

  已经走到另外一边确认测试结果的杨奉畑此时也刚好回到人群中,思索片刻之后叫来了旁边的一名助手:

  “让宣传部门注意一下,在新闻通稿,甚至标题里面可以考虑引用这个说法。”

  本来只是自己感慨一番的常浩南被这么乍一起哄还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旋即也就释然。

  对于这个新闻报道标题基本局限在陈述句,连震惊体都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头来说,随便从自媒体时代弄出来点边角料,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恐怕都不亚于改造之后的那台涡喷14……

第163章 让歼8C试试

  2023-10-25

  机棚里面,已经完成电气测试并开始挂弹的是一架雷达罩被涂成绿色的飞机。

  今年年初才刚刚正式入列服役的歼8D。

  相比于老型号最大的改进在于增加了空中受油能力,其它方面,尤其是电子设备并未作出太多更新。

  只是为了适配国产霹雳11导弹而更换了新的连续波照射器。

  负责进行这次打靶的飞行员叫冯林,几乎参加过自A弹引进以来的所有测试任务,此时正在跟杨奉畑和郭立强汇报飞行前的准备情况。

  “还是要感谢你们这些航空航天系统的同志,总算是满足了老冯这么些年来的念想。”

  旁边一名试训基地的上尉军官颇为感慨地说道。

  “啊?”

  常浩南一脸懵逼地看向对方。

  这话里话外怎么一股别人要没了的意思。

  “老冯再过两个月就到年龄停飞了,他从好几年前就开始跟我们说,希望能在停飞之前亲自打一次咱们国家自己产的雷达弹。”

  年轻上尉说着抽出一支烟,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

  “结果这霹雳11一年年的光是听说有这么个东西,就是不见影子,我们都以为他赶不上了,结果……嘿,你们来的真是时候。”

  还没等常浩南再跟这位明显老家在津门的小哥再说点什么,大喇叭中就传来了打靶实验准备开始的声音。

  “19号机准备开始滑行,请无关人员撤离跑道区域。”

  飞行安全无小事,别管设计飞机还是设计导弹的,到了机场那就都算是无关人员。

  因此他也就跟着一众人等撤回了塔台的指挥中心。

  对于常浩南来说,在这个视野最好的位置观摩战斗机起飞已经不是第一回了,早就没了刚开始的新鲜感,因此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一块在这个年代堪称巨大的CRT显示屏吸引了。

  那上面显示的应该是地面雷达所探测到的情况。

  “19号机已经进入测试空域,雷达启动正常!”

  无线电里面,冯林的声音异常沉稳。

  塔台指挥员也在向试飞员实时通报着情况。

  “靶机已经起飞,预计两分钟后进入目标区域……”

  “预计一分钟后进入目标区域……”

  “靶机已经进入目标区域,可以开始搜索目标!”

  这一次,无线电沉寂了片刻,才传来了冯林的回答:

首节 上一节 118/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