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3节

  而给八三工程做配套的涡喷14“昆仑”,则是华夏第一台走完自行设计、试制、试验、并顺利装机试飞的,也是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

  尽管这台发动机的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但对于这样一个航空动力系统的“独苗”,大家都是有感情的。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用回旧型号,哪怕只是暂时的,也必定会对跌跌撞撞好不容易走到试飞流程的涡喷14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会议的最后,杨奉畑还是决定,让进气道专业组和606所派代表先去阎良驻场,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刚刚转场过去的03架原型机和之前已经过去的01架原型机正在那里频繁试飞,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

  而其它组则与112厂配合,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05架原型机的生产工作。

  ……

  在整个会议的后半段,常浩南都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他这次提前回到盛京,也正是为了对涡喷14发动机,尤其是压气机结构的设计进行验证。

  要想继续推动八三工程的进度,那么发动机就一定是避不开的一环。

  而且,如果能把涡喷14的进度给理顺,那对于华夏的航发工业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开头。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正向激励的。

  就好比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有个进度条,看一会书做一会题就能涨个百分之零点几,那好学生的数量大概会多上很多。

  因此先用最快的速度整出来个堪用的成品,哪怕性能没什么亮点,也会产生很好的反馈作用。

  这个硬骨头,必须得啃下来!

  于是在会议结束之后,常浩南直接找到了杨奉畑。

  后者此时正在和一个面色凝重的中年男人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诶,小常呐。”

  杨奉畑注意到了正朝他走过来的常浩南,然后拍了拍自己对面的另一个人介绍道:

  “喏,老阎,这就是刚才我跟你说的小常,常浩南。”

  那人听到常浩南的名字之后,登时转过头,上下打量了他几下:

  “小常同志,之前我就听杨总说过,这次八三工程的技术改进,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主持的,今天总算是见着真人了!”

  对方主动和常浩南握了握手,不过脸上的表情还是很不好看。

  这时候杨奉畑才再次对常浩南开口道:

  “这位是咱们八三工程动力联合攻关组组长,也是涡喷14发动机的总设计师,阎忠诚。”

  常浩南恍然大悟。

  以现在八三工程的进度来看,身为动力系统总负责人的阎忠诚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阎工您好,我也是久仰您的大名了。”

  常浩南在重生前当然听过阎忠诚的名字。

  虽然他主持开发的涡喷14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并不成功,但在其基础上研制出的QD128发电用燃气轮机却顺利进入市场化阶段甚至成功出口,也算是在另一个领域修成正果了。

  三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杨奉畑话锋一转,对常浩南说道:

  “我记得咱们第一次在京航见面的时候,你就提到过,流体力学理论原理和计算仿真的工程方法是通用的,而且你也在进行压气机叶片设计和制造相关领域的研究。”

  “所以我和老阎刚才还在说,想要把伱调去动力联合攻关组,跟606所对接一些工作,不知道你本人的意见如何?”

  意见如何。

  那当然是没有意见。

  倒不如说常浩南刚刚还在思考应该怎么和杨奉畑开这个口,现在正好不用纠结了。

  因此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这个安排,其果断程度让旁边的阎忠诚都有些意外。

  后者再次看了看笔直地站在眼前的常浩南,用郑重地语气说道:

  “小常,在做决定之前,我还是得先给你打个预防针。”

  “涡喷14是咱们国家第一次完整地尝试从头开始研发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在这方面的基础比你之前从事的领域还要更弱,困难还要更多,而且……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所以我希望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实际上阎忠诚自己就差点因为一次发动机试车事故而牺牲,所以这个生命危险绝对不是吓唬人。

  “这样吧,动力联合攻关组预计后天决定前往阎良的人选,你在那时候给我最终的答复。”

  常浩南本来还想直接表个态,但看了看对方的神情,最终没有开口,只是点了点头。

  阎忠诚很明显是担心他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选择,结果对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到时候再出现一些情绪。

  这种情况可以说并不罕见。

  与其空费口舌去解释,不如等上两天,也让对方能够安心。

  “好,我会考虑明白的。”

  首订应该是破了2500,明天继续日万一天

第82章 发动机故障

  常浩南并没有需要真的等两天时间。

  因为就在盛京这边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的同时,阎良,出事了。

  时间回到半个小时之前。

  试飞员林亭光正在驾驶歼8-3的01号原型机进行计划中的高空大表速试飞项目。

  尽管后续的04和05号两架全状态原型机要换装新型机翼,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状态的01和03号两架原型机的试飞数据就没有了意义。

  实际上除非像是苏27的原型机T10一样把总体设计完全推倒重来,否则即便飞机设计出现变化,也只需要用新的原型机补充进行一部分相关科目即可。

  即便这种变化看上去非常明显也一样。

  比如FC1枭龙战斗机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用的还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从04号才开始换用DSI进气道。

  又比如歼10的01号和03号原型机进气道上方的六根加强筋真的只发挥结构补强的作用,但量产型上则调整了布置方式,顺便增加了扰流作用。

  林亭光今天要测试的内容就跟机翼没什么关系,而是要找到当前飞发匹配设计下的极限飞行包线——

  跟所有的其它设备一样,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越恶劣,就越容易出现故障。

  而当工作条件达到某一个临界值之后,故障率就变得不可接受了。

  这个临界值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但同样和所有的其它设备一样,发动机在设计时候确定下来的纸面性能,跟它被制造出来并安装到飞机上之后的实际性能往往是有差别的。

  对于一些稳定性比较好的发动机,比如F110或者F404,两者之间的差别姑且不会太大。

  但对于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发动机,比如TF30或者早期型的F100,纸面性能则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并且同样的发动机装在不同飞机上的表现有时候也是天壤之别。

  TF30装在F111上表现不错,装在F14上就完全是灾难。

  所以就需要试飞团队能够精确地确定发动机的实际极限到底在哪里。

  一方面是让作战单位的飞行员知道应该如何确保飞机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减少事故率。

  另一方面也是飞出足够的数据,交给发动机设计和生产单位,让它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而涡喷14,至少眼下技术状态的涡喷14,无疑属于后面一种稳定性不好的发动机。

  所以试飞工作更是得千万个小心才行。

  ……

  01号原型机的座舱里,林亭光左手用轻柔的动作推动着油门杆,双眼注视着HUD上面的飞行速度缓缓突破了1.8马赫。

  这是他在接下来的试飞中需要保持的速度。

  “准备进行偏航机动试飞。”

  耳机中传来塔台指挥的声音。

  “收到,偏航机动试飞。”

  林亭光重复了一遍口令之后,便开始手脚并用,谨慎地协调着杆和舵的操纵量,让飞机逐渐开始进入侧滑状态。

  “开始进入侧滑。”林亭光深吸一口气,向塔台报告道。

  接下来的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带有侧滑角的飞行工况已经超过了可调斜板式进气道的调节范围,因此进气流量畸变非常严重,尤其考验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严格来说,这是正常飞行中应该尽量避免的一种姿态。

  但就像失速、尾旋这些科目一样,“不正常”飞行对于试飞员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本来就很正常。

  在林亭光的操纵之下,01号验证机顺利地维持了十几秒的侧滑飞行姿态,然后顺利改平,期间一切正常。

  “很好,科目完成,准备返航,注意你当前的飞行空域中有大侧风。”

  塔台的指挥员声音也明显变得轻松了不少。

  本次试飞过程中最危险的部分已经完成了。

  “收到,准备返航。”

  机舱内的林亭光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同时开始缓缓收起节流阀,控制着飞机速度缓缓降低到了1.1马赫。

  然而就在这个所有人都觉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他突然听到右侧进气道发出了“砰”的一声爆音,随后右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座舱内的抖动感也随之变得剧烈起来。

  “右发动机故障,失去推力。”

  虽然在大表速的情况下面临飞机故障,但长久以来的训练还是让林亭光冷静地报告了目前的问题,并且开始考虑排故。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缓缓收起油门,然后调整飞机姿态进入左转下降,对准机场跑道的方向。

  如果只是普通的发动机空中停车,那他目前还有着足够的速度,只要让气流重新带动发动机转速,应该不难恢复。

  然而很快,右发温度异常的告警就让他断了空中重启发动机的心思。

  绝对是出大问题了。

  一台已经损坏的发动机,肯定是没指望重新启动的。

  林亭光看着不断掉落的高度表,大脑飞速运转,不断思索着目前面临的局势。

  耳机里面,塔台甚至已经给出了准许跳伞的指示,虽然歼8-3飞机有两台发动机,但如果一台发动机已经出现火灾的话,那很有可能波及到另外一台发动机,甚至出现空中解体的惨剧。

首节 上一节 53/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