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48节
毫无疑问,雷志兴和刘方平两个人,他是想要委以重任的。
但凡事肯定要循序渐进。
无论是从逐步加码,给他们足够适应空间的角度,还是从考验二人是否足够可靠的角度,先让他们独立主持一个可行性论证过程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另外一边,刚刚走出办公室的雷志兴,又掏出拨款单,站在楼梯口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
“你在干嘛?”
已经下了半层楼梯的刘方平回过头,面露疑惑:
“没什么。”
雷志兴摇摇头,跟上了好友的脚步:
“我只是在想,咱们当初没选择留校,而是听颜老师的话到京航来,这一步应该是走对了……”
虽然就学校层面上,青华仍然是比京航好得多的平台。
但对于他们小小两个讲师来说,所处的实验室,以及跟的老板究竟如何,才是最主要的。
学校资源再多,倾斜不到个人头上,也是空的。
刘方平平时话不多,但绝对不是有表达能力障碍,只是多数情况下不太愿意开口罢了:
“那当然,颜教授又不会坑我们,再说之前搞模锻压机的时候,也已经跟常总接触过了,绝对是水平够高的人……”
……
与此同时。
法国,巴黎。
午餐时间之后,塞尔日·达索正和查尔斯·艾德斯坦纳一起,在集团内部的小路上散步。
“查理,我们准备跟华夏人合作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么?”
达索注视著路旁边的一株梧桐树,有些突然地开口问道。
“按照你的要求,合作是隐藏在一个民用项目的名头下面进行谈判的,前两天我通过媒体方面的熟人,把一些内幕消息捅给了一个纽约时报的记者。”
艾德斯坦纳点了点头回答道——
实际上,文康建之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塞尔日·达索的如意算盘,确实是通过释放与华夏合作的信号,试图让通用电气感到一些危机感,从而挽回双方之间的感情……
咳咳……
合作关系。
实际上,按照他最开始的部署,只需要和华夏方面产生一些简单的书面往来即可,根本不用进入正式的谈判环节。
也是因此,他才选择了借用一个公务机合作项目这种漏洞百出的方式来打掩护——
因为本来就没打算瞒著。
达索甚至恨不得大张旗鼓地进行,让全世界都知道。
只是考虑到这样搞实在有点太假,所以才稍微含蓄了一些。
但也是在双方开始接触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让媒体报导了这件事。
“所以呢,美国方面的反应怎么样,有没有表态要和斯奈克玛继续合作?”
达索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问道。
但事实证明,娇妻文学要不得。
如果你没有真正动手掀桌子的想法,那就不要用掀桌子来威胁对方。
听到自家老板的问题之后,艾德斯坦纳面色复杂地摇了摇头。
达索闻之眉头一皱。
但显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程度:
“他们拒绝了?”
艾德斯坦纳又摇了摇头,然后语气略显苦涩地开口: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收到任何反馈,美国方面似乎直接无视了这条新闻……”
达索的表情凝固在了脸上。
“怎么会……”
艾德斯坦纳并未回答。
空气一时间陷入了寂静。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有可能得到答案的问题。
一时间,塞尔日·达索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乱。
在他看来,即便不能直接让通用电气回心转意,至少也能把对方重新拉回谈判桌。
或者最次,也能开放最新型的F414发动机供量产型阵风使用。
这样虽然斯奈克玛那边会吃点亏,不过对于达索的影响却会降到最低——
重新匹配新发动机注定会耗费一些时间,但总归能让阵风战斗机在名义上按时交付法军服役。
走在歼10和EF2000之前。
可是千算万算,没想到大西洋彼岸连搭理都没搭理他。
这就比较僵了。
“达索先生。”
尴尬的气氛持续了好一会之后,艾德斯坦纳才终于开口道:
“实际上,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我特地要求奥利弗·魏利维持著和华夏方面的接触。”
“所以,现在回去真的找华夏人,应该还来得及……”
第785章 火炬实验室引发的争议(算昨天的)
面对艾德斯坦纳的请求,达索的脑海中打开了一番天人交战。
上一次他之所以答应得相当利索,是因为那时候想的是借用和华夏合作的名头让通用回心转意,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现在真要去跟华夏合作……
这个决心还是比较难下的。
虽然合作的主体肯定是斯奈克玛集团,但对于阵风这样一个联合研发项目来说,达索方面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例如,最直接的一项。
塞尔日·达索一直希望能够把阵风战斗机打造成幻影2000之后的第二个出口名片,甚至在阵风A原型机首飞之后,就已经开始四处联络潜在买家。
但如果量产机型使用一种带有华夏技术的航空发动机的话,那么客户在购买之前难免会有所顾虑。
一方面是华夏在过去并不以航空产业而闻名,哪怕最近几年情况已经有所变化,但航空发动机和整机又是两个不太一样的领域,很难不让人担心阵风战斗机动力的可靠性。
当然,技术层面其实还是次要的。
更关键的问题是,武器装备出口跟一般民用产品不同,背后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利益关系。
在空军主力装备中引入一种具有华夏血统的战斗机,对于很多国家,尤其是北约成员国来说,是一件存在风险的事情——
尽管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风险只是潜在的。
但也足够成为一些国家放弃阵风转投F16,或者EF2000的筹码了。
可要是不合作……
那别说出口了,短时间内连量产机都搓不出来。
“唉……”
陷入瞻前顾后的达索叹了口气。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步,归根结底还是斯奈克玛集团过去几十年的技术路线选择过于保守,或者说,存在惰性。
他们一直希望通过深挖单转子发动机的潜力来提高性能,直到发现这条路完全走不通之后,才通过借鉴通用电气的设计方案匆忙转向双转子方案,结果在几乎毫无经验基础的情况下,照葫芦画瓢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想不通。”
达索双手背到身后,继续沿著小路前行,艾德斯坦纳则连忙跟在后面。
“美国人、俄国人和英国人也就罢了,他们在航空技术方面的积累本来就比我们更丰富,能拿出性能更好的航发可以理解。”
“但华夏人为什么……”
他的语速很快,明显心态波动不小:
“虽然斯奈克玛集团在双转子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比较少,但毕竟也是CFM国际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怎么也应该比三年前才研发出自己第一款量产型涡喷发动机的华夏更强才对?”
“而且,就像你上次说过的那样,华夏过去还找到过我们,寻求有关CFM56核心机的技术资料,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过去了十年多一点……”
落后半个身位的艾德斯坦纳没有接话。
因为,不光达索不理解。
他也不理解。
实际上,这段时间,艾德斯坦纳甚至专门整理过最近几年华夏在航空领域取得的一些代表性成就。
只能说,很离谱。
如果换个外行人来,或许会被其中为数不少的对俄合作项目所蒙蔽双眼,认为华夏或许是与俄国人达成了某种协议,从而获得了巨量苏联的技术遗产。
然而艾德斯坦纳能够看出来,这些跟俄罗斯有关的型号和技术虽然数量很多,但相互之间却是孤立的。
反而是以华夏自身为主的项目,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
其中确实有一些环节,甚至关键环节是从国外引进的。
但毫无疑问,整个体系本身,是华夏人自己的。
这完全符合一个后发国家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表现。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