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123节

  中航临飞也肯定会在这套单兵装备上发挥作用,主要是提供室温超导复合材料,以及由蓝星世界提供的技术来合成一些新的纳米复合材料。

  蓝星世界的T-300外骨骼武装动力甲,能够做到单兵轻量化的同时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这离不开高强度的材料应用。

  高强度的新型复合材料其实已经有了,并且在了J-36神龙战斗机的机身得到了应用,萧宇的主业本就是搞新材料的,公司合成出一些新材料出来也没毛病。

  不然,以地球现在的材料水平强度,J-36战斗机以8.33马赫的超速飞行还能做出一些灵活机动,机身都可能要解体,包括电推引擎也一样无法搞出来。

  外骨骼武装动力甲这一块,将来肯定也会使用跟J-36神龙战机同等强度级别的新材料。

  贵是贵了点,不过萧宇也相信,真搞出来了,军方看到了这一新型装备给陆军带来的战力提升,再贵也会装备,就算不能成建制的大规模常备化,也会先组建一支小规模的精锐特种部队。

  以此让灵镜科技有足够的订单,维持对这一技术的继续迭代升级。

  真的搞出来了,军方肯定不愿意看到因为太贵不采购,然后灵镜科技觉得是赔钱货就不继续投入研发了,那不就等于让技术发展停滞了嘛,所以再贵也会采购的一批。

  末了,萧宇偏头瞄了眼旁边小蓝的虚拟少女形象吩咐道:“小蓝,根据你整合生成的弱化版外骨骼动力甲技术,先在基地里造个样品出来,造好了我到时候要亲自上手试一试。”

  当然,萧宇肯定不会让本尊上,而是让替身上手测试。

  小蓝旋即点头应道:“好的,主人。”

  这个基地里囤积了不少从蓝星世界带来的“土特产”,都是萧宇上次从蓝星世界打包带过来的,还有各种任劳任怨的机器人。

  有技术,也有物料,基地里虽然没有生产线,但制造一两个样品是没有任何问题。

  ……

第246章 【制造成本预估】

  地底基地里,萧宇看向小蓝询问道:“小蓝,经过技术降级的外骨骼动力甲,以地球这边的数据为参考,算一算它的制造成本是多少。”

  小蓝顿时回应:“正在评估中。”

  安静了一小会儿,小蓝再次传来声音:“评估完成。”

  这效率可以说是非常之快,短短的半分钟就完成了评估,毕竟小蓝可以说是目前地球这边最牛的人工智能,基地里还有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支持,而且小蓝评估出来的数据肯定跟实际情况大体不差,误差不会超过5%的数值。

  萧宇言简意赅道:“预估有多少?”

  小蓝当即应答道:“单套动力甲的制造成本,评估数据结果显示为2280万元人民币。”

  听到这个预估数字的萧宇不由得一愣:“这么贵吗?”

  作为一种单兵装备,一套2200多万属实有点贵了,要知道白板的99A主战坦克的造价是1000万至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即便加装了主动防御系统的顶配版也不过2000万人民币左右。

  单兵动力甲如此之昂贵的造价,以这样的价格想成建制大规模常备化列装根本不现实,东大目前的陆军现役部队至少有100万之巨。

  要是全部列装,按照小蓝评估出来的造价成本,那得需要22.8万亿人民币的预算。

  武装10个战士就得花费2.28亿,成建制列装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这还不是最花钱的地方,真正花钱的是后勤维护保养。

  这玩意拿出来,以后的陆军单兵装备的吃钱能力也不比海空军差了。

  而昂贵的原因就在于这动力甲使用的材料跟J-36神龙战机是一个级别的,因为是可穿戴式的外骨骼武装动力甲,里边是有人的,萧宇也并不希望在这个层面进一步降级妥协,而是希望战士的生命有更大的安全保障系数。

  “别急,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先……”萧宇自话自说,随后琢磨思量了一段时间,试图找到一个相对而言更有性价比的方案出来。

  过了一会儿,萧宇不由得眼前一亮,拳掌相击地说道:“可以混搭廉价的无人化智械动力甲,这个方案倒是很不错。”

  所谓的混搭方案,就是由少量的人类战士带队,指挥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连队进行作战。

  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就可以省去对人的保护,之所以昂贵到2280万的造价成本预估数字,就是因为对动力甲的机身强度为了保障穿戴者战士的生命安全而有了更苛刻的要求,成本也因而大幅飙升。

  但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就可以省去这个环节了,对机身材料的强度要求可以大幅削减以节省成本,包括听觉补偿系统、维生系统等模块也可以砍掉,因为用不上了,这又可以大幅节省成本。

  萧宇顺着思路说着:“一个连队通常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有三个班组成,那么一个作战连队只需要10到15名人类战士列装动力甲即可。”

  按照国内这种“三三制”的编制,具体来说,一个班大约有10名战士组成,通常一个排有30人左右,一个作战连队全体指战员的人数大约在120人左右。

  而萧宇的这个方案就是由10到15名人类战士,以及大约100个左右的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构成一个作智械战连队,一个人类战士分配到10个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并且听从这个人类战士的指挥。

  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成建制列装,因为列装总成本预算能够几倍几倍的大幅下降。

  这样的混搭方案,只需要不到15人就可以构建一个新型智械作战连队,人越少当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战场上的人员伤亡率。

  而且,既然是无人化的智械作战单位,也不用完全拘泥于人形动力甲,甚至可以借鉴自然界的动物生理构造,进行仿生打造不同形态的动力甲,以更好的适应作战需要。

  甚至还可以具备形态变换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无人化的智械作战单位,里面没有人,只要能够做到,怎么变换形态都行。

  这一点在蓝星世界的智械作战军团里就具备该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萧宇亲眼见证了天国的天风战斗机,可以在战机模式与步战机甲模式之间切换形态。

  不过萧宇还没有打算这么干,至少短期内没这个想法,因为这样一来,制造成本又会飙升上去,甚至造价可能就不是千万级,而是上亿了。

  即便能够做到,短期内肯定不会去这么做的。

  当前地球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支持这样的产物大规模的出现,主要是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反而不是问题,因为萧宇可以从蓝星世界获得技术支持。

  他想出来的“人机”混搭方案,本质上也是基于地球当前生产力水平的一种折中方案。

  过了片刻,萧宇看向旁边的虚拟少女问道:“小蓝,基于数据库里已有的技术,这个动力甲给我再整合一套无人化的解决方案出来,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其生存率,压低制造成本,计算一下最终成本预估能够降低多少?”

  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说白了就是军工消耗品,跟武器弹药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它是人形武器而已,那就不需要太苛刻的生存率,至少在经济账面前需要让路。

  小蓝立即响应,在基地里的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支持下,新方案的整合生成速度非常之快。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小蓝就把无人化的人形智械动力甲方案整合出来了,又过了大约二十秒的时间,造价成本预估也计算了出来。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算到最后其实都是在算经济账,能打多大规模的仗,往往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底子有多厚。

  不一会儿,只见小蓝立即简明扼要地回答:“新的方案已完成,评估数据结果显示为358万元人民币。”

  萧宇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大为满意地连连点头:“不错,我还以为降到500万都很难,这个成本就便宜多了。就算给全军82个合成旅都配置一个动力甲作战营也没什么太大的预算压力。”

  军改之后,合成旅成了标准配置,一个合成旅下辖多个合成营,如炮兵营、防空营、侦察营、保障营、支援营等等。

  如果动力甲部队应运而生,必然不会出现旅级以上动辄几千甚至上万规模的单一兵种动力甲部队编制,而是以合成营的方式进入合成旅,成为一个合成旅下辖的智械作战营。

  ……

第247章

  合成旅下辖的一个营的编制人数并非固定,而是根据战术需求和任务性质灵活调整。

  一般而言,一个营的人数在300至1000人之间。

  如果一个动力甲合成营部队是6个作战连队的配置,人类战士和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加起来,大约就是700作战单位,其中人类战士单位100个,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600个。

  按照小蓝评估得出的成本预估,人类可穿戴的外骨骼武装动力甲的装备预算是22.8亿元人民币,智械动力甲的装备预算是21.5亿元人民币,那么加起来计算,一个动力甲作战营的装备列装预算总额就是44.3亿元。

  如果给全军现役82个合成旅都配置一个标准的700作战单位的动力甲作战营,那么总作战兵力就是5.74万个作战单位,其中人类战士8200人左右的规模,剩下的都是无人化的智械动力甲作战单位。

  其列装成本综合计算下来,所需的预算大约是3632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当然也是个巨大的天文数字,但是对于如今东大的经济底子,并不算什么压力。

  只要不是说一年就拨款这么多预算,而是分个几年均摊消化,可以说是毫无经济压力。

  但如果不是混搭,而是全部采用人力战士可穿戴的动力甲,同等作战单位规模数量下的列装成本就直接飙升到了1.3万亿之巨。

  这还只是单独计算动力甲装备的列装成本,实际上远不止于此,因为人同样需要额外的开支预算。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动力甲问世,并且新的方案让成本大幅骤降了,萧宇倒也不觉得军方就真的会给全部82个合成旅都配置一个动力甲作战营。

  一方面是没有那个必要,就当前世界形势而言,用不上搞那么多。

  另一方面,列装太多了其实在后勤保障上还是有点吃不消的,这种高科技装备真正最花钱的地方,反而不是采购的时候,而是买回来之后的维护保养费用,花销绝对会超过其采购价。

  因为买回来了之后不可能立马就送上战场还直接报销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非战时状态,这个时候就得保养吧,就得维护吧,而这都是要花钱的,时间越长维护保养的费用开支就越多。

  不过总的来说,新的方案还是成本骤降了,至少成建制的列装配置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就看军方具体想配置多大的规模了。

  萧宇的思路也很清晰,自个儿就负责把东西造出来,其它事情就交给国家军方去做决定即可。

  如果军方想列装1万个单位那就产出这么多,如果想搞10万个单位那就把产能拉满干到10万个单位的产能就完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动力甲和机甲的定义不一样,并非同一种东西。

  动力甲是一种人类可穿戴装备,旨在增强使用者的能力,它内置动力源,帮助使用者轻松应对沉重装甲的负担,同时确保装备与使用者的身体完美贴合。

  所以动力甲都是基于人形的仿生设计,这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为需要人穿戴它,所以必须是仿生人形的设计,相当于给人后天性质的加上了一层保护全身的外骨骼装甲。

  在极大的增强人的防御力的同时,也通过动力甲搭载的各种辅助系统来大幅增强其它能力。

  机甲则是机械化载具的一种,配备驾驶舱,其外观就不必拘泥于人形设计了。

  以蓝星世界的机甲为参考,其大多数机甲产物是以双足行走为主,但也存在多足设计。

  而且机甲还存在其它生物仿生学设计的变种,比如利于攀爬的,又比如利于钻地的,功能各不相同,体格也有大有小。

  萧宇在蓝星世界应邀去赤潮的清阳镇,在那里就看到了赤潮的一些机甲部队,有仿生其它非人类生物设计的多足形态全地形地面作战机甲,多足的末端类似于青蛙或鸭子的脚蹼设计,因为块头大而且非常重,脚蹼的设计就是为了增加受力面积。

  这机甲比地球的一些重型坦克还要大好几倍,重量更是达到了300吨之巨。

  关键是机动性还非常强大,多足还可以蜷缩起来变成了一个外轮,使得机甲在地面具备高速机动的能力,里面的机甲驾驶者不会被转晕,因为它类似轴承一样的原理,外轮快速转动,内部始终能够保持方向平衡。

  其速度可以轻松飙到300公里的时速,这都堪比高铁的速度了,妥妥的黑科技,地球这边的坦克,有记录的数据显示,最快的时速也不过82公里左右。

  说它是黑科技,就在于这个机甲的强度非常离谱,至少在萧宇这个地球人眼里是很离谱的。

  它的一大作战方式更是让萧宇大开眼界,如果不是颜灵均给他介绍,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玩意的作战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野蛮横冲直撞。

  其定位是针对轻型化的智械作战单位,接地气的说,它的作战方式就如同300吨重压路机一样,以上百公里甚至两百多公里的时速简单直接的向着敌人一路碾过去。

  人要是面对这玩意,直接就被碾压成二维纸片人,降维打击了属于是,别说是人,就算是汽车也能给你压扁,坦克也遭不住。

  这种机甲的定位一般是用于野外大兵团会战的陆地作战装备,直接放弃所有的远程攻击能力,并且把防御力给点满,然后就在野外战场上一路横冲直撞。

  哪里的目标集中就往哪里碾过去,因为碾过去的收益大,接地气的说就是往人堆里冲锋,其目标通常都是敌人的地面机器人部队。

  它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地面排雷,为己方后续部队清场,处理一条安全的地面通道,而且它的排雷的方式也主打一个简单粗暴直接有硬核,就是仗着自己皮实、耐造一路碾过去。

  排雷?

  排个屁,只要雷炸了,就不用排了。

  萧宇其实也颇为动心的,想把这玩意也复刻到地球这边来,这玩意妥妥的就是一战场野蛮路霸,完全不跟你讲道理的那种,尤其是放在地球这边堪称绝对防御,真没几种武器能奈何得了它,简直就是敌方陆军的噩梦。

  不过这玩意也不是没有弱点,并非是无敌的存在,最大的弱点就是怕被敌人“放风筝”,因为是纯近战单位,手短是最大的劣势,尤其是来自空中的压制只能被动挨打。

  虽然皮实肉厚的,但也架不住被敌人“放风筝”持续集火攻击。

  这玩意最怕的是落单,被敌人从空中压制,又处于落单的情况下,无友军拆火支援,那基本就完犊子了。

  所以它是一种专长型作战单位,不具备单兵作战能力,必须要跟大部队走一起行动。

  这种机甲是有人驾驶的,没有进行无人化,因为需要其皮实耐造的属性,精密元器件上的越多就越不耐造,所以是越简单粗暴越好,智能化程度越低越好。

首节 上一节 123/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