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辑器 第1350节
“这……”
都说人的名树的影,此时的二牛也是想起了苏宁的名声,心里反倒是有些犹豫不决了起来。
“二牛,你别忘了,目前已经有援军来长安了,只要我们挡得住前面几波攻击,等到援军到了,自然是迎刃而解。”
“援军?真的会有援军吗?”
“哼!陛下在巡狩益州之前,可是下旨调安西雇佣军回援了,到时候城外的洛阳叛军一定会望风而逃。”
“嗯,九哥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真的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不过我们最好还是多联络一些好兄弟,最好一起去应召参军才是最安全的。”
“好!那咱们现在就分头行动好了。”
“一言为定!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在我家碰头,到时候我请大家喝酒。”
“哈哈,好。”
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在长安城的每个角落发生着,要知道大唐可是一个武力充沛的朝代,很快苏宁就是以武威郡王的名义招募了十万大军。
当初李隆基之所以会出现望风而逃的蠢事,完全是因为城外的叛军打了李隆基一个措手不及。
另外苏宁在太极殿上的那句话说到了李隆基的心坎里,自从太平公主在洛阳反叛大唐朝廷称帝之后,李隆基就是感觉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叛徒,感觉每一个人都会和洛阳的伪帝暗中勾连,所以才会毅然决然的带着满朝勋贵逃往了益州。
手中有人的苏宁第一时间对十万大军训练了起来,而且依旧是采用了安西雇佣军的那些手段,很快就是让这十万大军变成了自己的心腹。
当然此时的苏宁并没有立刻率军驱赶城外的叛军,毕竟唐玄宗李隆基那帮人还没有跑远,这个时候消灭了城外叛军与自己的计划无益。
洛阳的大周开元女皇得到了长安的情况,自然是感到兴奋的每个毛孔都是张开的,意识到她的那个侄子就是一个幸运儿,现在这个幸运儿已经在大唐万民的面前显露了虚弱。
只见开元女皇容光焕发的看向殿内众臣说道,“诸位爱卿,大周行军大总管廖凯已经率军围困长安,而长安的伪帝李隆基也是慌不择路的逃跑了。”
“陛下,这可是大捷啊!我们洛阳应该尽快昭告天下。”果然开元女皇的话让殿内众臣兴奋了起来。
“此事不急!现在大总管廖凯只有两万大军,想要攻破长安并不是太容易,我们还是赶紧派遣援军支援才是。”
此时的世家大族薛家之主已经做了洛阳的宰相,只见洛阳薛相公出列对女皇奏报说道,“陛下圣明!臣建议应该由韩休韩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支援大总管。”
“嗯,薛相公此言有理!就有韩休率军二十万立刻赶往长安。”
“末将韩休领旨。”
“陛下,既然此次率军前去长安支援的是韩将军,不如就让韩将军替换廖将军做行军大总管如何?”
“不可!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再说朝廷根本没有正当理由撤下大总管。”
“陛下,廖将军身为我大周的行军大总管,理应是坐镇中军指挥大军才是,可是他却是率领两万先锋突然围困长安,要不然何至于出现今时今日的尴尬,如果廖将军这个行军大总管真的称职,那我们大周军队应该已经抓住了伪帝李隆基。”
“这……”
果然薛相公的话引来了其他世家大族官员的支持,毕竟这个韩休本来就是他们世家大族一脉,“陛下,老臣附议!廖凯这个行军大总管确实是不称职,行动之前竟然没有通知我们兵部和朝廷,可见他根本就没有把朝廷和陛下放在眼里。”
“哎!各位爱卿虽然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大总管毕竟是天后为朕留下来的心腹。”
“陛下,臣等只是认为廖凯不适合为行军大总管,还是让他做锦衣卫指挥使更合适一些。”
“好吧!那就依诸位臣工!现有韩休接任行军大总管,前行军大总管廖凯即刻返回洛阳。”
“女皇陛下盛名。”
……
第1366章 不做郭子仪
此时得到了洛阳女皇任命的韩休立刻整备大军出征长安,很明显他也是非常的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毕竟有卵子的男人都是想要向天下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叫做韩休的武将,然而这个韩休也是大唐历史上难得的一员猛将,只可惜元时空和现在的李隆基都是没有识人之明,任用的都是李林甫和安禄山等人那样的拍马幸进之辈,而自我感觉没有前途的韩休却是果断投奔了洛阳的女皇。
其实武力充沛的大唐历朝都是不缺少猛将的,但是最有名气的还是李靖和薛仁贵等人那一小撮,至于李隆基一朝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力挽狂澜的郭子仪。
而郭子仪可是苏宁最为敬佩的一名唐朝将领,如果李隆基能够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善待自己,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可能就是成为郭子仪这样的猛人,毕竟为这巍巍大唐开创一个真真正正的盛世也是壮举,然而可惜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依旧是元时空的那个志大才疏之辈。
突然说起这个郭子仪,却是不得不多说几句。
郭子仪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为维护唐朝的安定、统一贡献巨大,却能做到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得意不狂。
史书称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郭子仪体貌出众,早年参加武举考试,凭优等成绩步入大唐仕途。
起初,他在京城担任大唐长安皇城禁军,后来也就是开始了相当漫长的戍边生涯,先后被提拔为左卫大将军、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和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等官职。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当时,由于大唐朝廷承平日久,从上到下都是养成了一种骄奢淫逸的风气,地方州县和边关也都是武备弛废的情况,再同吐蕃和回纥等番邦交战的时候,唐军也是连连溃败,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叛军可谓是长驱直入。
紧要关头,正在为母亲守孝的郭子仪被朝廷“夺情”起用,披挂上阵,率领唐军东讨那个安史之乱的主谋安禄山。
郭子仪到任后,先是斩杀叛将周万顷,继而又击败叛将高秀岩,成功收复失地,为进一步东进河北、切断安禄山后方供给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就在郭子仪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安禄山却是已攻克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而且还派重兵围住了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于是,郭子仪奉命撤回朔方,准备南下与其他唐军联合进攻洛阳,并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由其分兵进军河北,牵制叛军后方。
但没过多久,郭子仪就接到李光弼被围的告急书。
他没有犹豫,果断出兵东进与李光弼会师。
合兵一处后,郭子仪在河北连战连捷,打得叛将史思明赤足逃命。
河北中部十余郡为此深受鼓舞,纷纷诛杀叛军而归顺朝廷。
与此同时,颜真卿等人也与郭子仪、李光弼的大军呼应,使得在洛阳的安禄山部与其根据地范阳之间的通道基本被切断,整个战场的局势十分有利于唐军。
此时,积极准备北征范阳的郭子仪与李光弼联合上奏朝廷:“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然而,求胜心切的唐玄宗误听宰相杨国忠之言,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令哥舒翰出关收复失地,结果唐军惨败,叛军轻取天险潼关,攻占长安,平叛战局急转直下。
长安陷落后,唐玄宗李隆基携带满朝勋贵逃往益州,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又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紧接着又在马嵬坡赐死了那个杨玉环。
而刚刚登基的唐肃宗李亨传令各地将领到灵武勤王。
于是,郭子仪舍弃在山西、河北形成的有利局势,奉诏率步骑五万昼夜兼程赶赴灵武。
到达灵武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
当时的肃宗身边已经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郭子仪率领军容严整、斗志高昂的朔方军到达灵武后,给朝野上下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经过休整,肃宗决定发兵南征,然而宰相房琯欲立头功,主动请缨讨伐叛军,郭子仪则率领朔方军留守灵武。
结果,房琯纸上谈兵的错误战略,使肃宗惨淡经营起来的数万军队损失殆尽。
与此同时,降将阿史那从礼见到唐军大败后再度反叛,威胁到灵武的安全。
危急时刻,又是郭子仪挺身而出,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反击,才平定叛乱,转危为安。
从此,朔方军成为抗击叛军最重要的力量。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叛军发生内讧。
先是安庆绪弑杀父亲安禄山自立为帝,接着驻扎在范阳的史思明拥兵自重,不听从安庆绪的调遣。
与此同时,李光弼等人在河北牵制、消灭了大批叛军的有生力量。
肃宗认为这是收复两京的绝佳时机,便任命其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收复两京。
实际上,李俶仅是名义上的总指挥,统领全军的责任全系于郭子仪一身。
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组织得当、稳扎稳打、大败叛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以及河东、河西、河南等失陷各郡。
两京光复后,郭子仪因赫赫战功被加封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又进位中书令。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肃宗调集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的军队,组成二十万联军讨伐安庆绪。
然而,联军未设元帅,而是由根本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负责协调,导致各地节度使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战事因此也拖延了许久。
随着史思明降而复叛,发兵救援安庆绪,唐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无奈撤军。
鱼朝恩素来妒忌郭子仪多次建功,便找借口向肃宗进谗言,把失败的责任全推到郭子仪身上,致使他被罢免兵权,回京赋闲。
失去郭子仪的唐军连吃败仗,东都洛阳再度落入叛军之手。
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叛军尚未平定,正当用人之际,不应削去郭子仪的兵权。
肃宗也意识到这一点,准备再次起用他。
然而,鱼朝恩又从中作梗,郭子仪最终还是未能重掌帅印。
叛军占据洛阳不久,京城长安再次面临险境,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的驻军相继发生内乱,多地节度使被杀,朝廷十分担心他们和叛军结盟。
无奈之下,肃宗不得不再次起用郭子仪前去平定叛乱,晋封其为汾阳郡王。
此时,肃宗病危,在病榻上对郭子仪嘱托道:“河东之事,一以委卿。”
郭子仪赴任后,河东诸镇将帅皆听令朝廷,不敢再作乱。
不久,玄宗、肃宗相继驾崩,代宗即位。
宦官程元振自恃拥立代宗有功,嫉恨郭子仪,不断进谗言、挑拨离间,郭子仪再次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二十万大军乘边防空虚之际侵入关中,骚扰京畿地区,整个京师为之震动又无计可施。
危急时刻,代宗急令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守咸阳御敌。
由于郭子仪长期赋闲在家,从前的部属都已离散,出征时只有二十多员将领供其调度。
与此同时,吐蕃军绕开咸阳,直指长安。
郭子仪急行军至长安后,代宗已仓皇东逃,长安也被吐蕃攻占并洗劫一空。
郭子仪着手收编被吐蕃军打散的唐军,组建起四千多人的军队。
虽然各地支援郭子仪的兵马陆续到达,但仍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
于是,他采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吐蕃大军果然被迷惑,仓皇逃出长安。
这是他第二次收复京城。
代宗返京后悔恨不已,对他说道:“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随后,代宗赐给他享有特权的铁券,并下令在凌烟阁为其画像,以示褒奖。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郭子仪旧部仆固怀恩遭到宦官陷害后谋反,诱引吐蕃与回纥大军,一同入侵关中,逼近京畿,举朝震恐。
代宗急召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
郭子仪到达泾阳时,唐军已被十倍于己的强敌重重包围。
上一篇:盗墓:开局小哥加我好友
下一篇:美漫:悟性逆天,开局创造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