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影视编辑器

影视编辑器 第1351节

  不久,敌军首领仆固怀恩暴毙。

  吐蕃与回纥素有间隙,且郭子仪曾与回纥并肩作战,在回纥将士中有较高威望,因此郭子仪决定私下联络回纥。

  他先派部将出城试探,劝回纥首领药葛罗不要与吐蕃同流合污。原来,药葛罗是听仆固怀恩说郭子仪已经去世,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

  当他听说郭子仪还活着时,十分震惊,提出要郭子仪亲自前来商谈。

  得知这一消息的郭子仪当即决定单刀赴会。

  诸将担心,劝说道:“戎狄之心,不可信也,请无往。”

  郭子仪则说:“至诚感神,况虏辈乎!”

  于是仅率几十名骑兵前往回纥军营郭子仪见到药葛罗后,谴责吐蕃无道,重叙与回纥旧好,酹酒盟誓。

  吐蕃军见郭子仪与回纥交往,心生猜疑,连夜退军。

  郭子仪则挥军追击,大败吐蕃,又一次化解了长安的危机。

  此后多年,年逾古稀的郭子仪长期在外驻守,亲临前线镇压叛乱。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德宗即位后,郭子仪被调回朝廷,尊为尚父。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六月,郭子仪病逝,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于肃宗建陵,备极哀荣。

  在中唐政坛上,郭子仪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完名高节,烂然独著”。

  《旧唐书》誉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不难看出,郭子仪之所以在中唐名将中评价颇高,与他竭诚尽忠、恪守臣节,为人处世以诚相待、宽厚仁德不无关系。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为奖赏郭子仪击退吐蕃进犯之功,代宗加授他为尚书令。

  郭子仪闻之,赶紧上表恳切辞让。

  代宗又敕令他速到尚书省衙门处理政事,并以五百名骑兵执戟护卫。

  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并再次上表,言辞恳切地说道:“太宗皇帝曾经担任过尚书令之职,所以此后几朝都不再设置。

  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为了宠任老臣,而败坏国家法度呢?况且自从兴兵平叛以来,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身兼数职,只贪图高升而不知廉耻。

  现在叛贼已基本平定,正是陛下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候,请从老臣开始做起。”

  代宗深以为然,应允了郭子仪的奏请,并让史官将其辞让之事编入史册,垂示后代。

  由于战功卓著,郭子仪经常横遭一些小人嫉妒,但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以宽厚仁德妥善处之。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二月,郭子仪正在前线浴血奋战时,亡父的坟墓被人盗掘。

  事发后,地方官府派人捕拿盗贼,但没有抓到。

  朝野上下议论此事,认为鱼朝恩一向嫉妒并谗陷郭子仪,怀疑是他暗地指使人所为,郭子仪也听说了这些议论。

  不久,他从泾阳前线入朝,公卿大臣们以常情猜度他会借机发难。

  没想到,当代宗提到这件事的时候,郭子仪自责道:“臣长期带兵在外,没能禁止部下的暴行,士兵中时常有人盗掘百姓的坟墓,如今别人挖了臣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对臣的惩罚,并不是人为的祸害。”

  由于郭子仪忍辱自责,朝廷上下的担忧得以平息,满朝文武大臣无不钦佩他的宽容与谦恭。

  后来,鱼朝恩设宴邀请郭子仪。

  很多人都认为鱼朝恩不怀好意,设的是鸿门宴,劝他不要理睬,他却执意要去。

  眼看拗不过他,他的许多部下就决定带兵器随行保护,他也不同意,只带了几个仆人前去赴宴。

  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这么少呢?”郭子仪就把听到的传闻告诉了他。

  鱼朝恩大为感动,捶胸顿足地哭着说:“如果您不是一位仁厚长者,怎能不怀疑我啊!”此后,鱼朝恩渐渐改变了对郭子仪的态度,不再与他为敌。

  作为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忠义之节令人感佩、卓著功勋令人仰慕。

  在宦官专权、互相倾轧的唐王朝内部,他几经沉浮,最终得以善终,给自己的戎马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然而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自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再彰显着他自己和家族的求生欲,九族的荣耀和生死都是寄身于别人身上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

  而以史为鉴的苏宁却是认为做郭子仪是没有前途的,哪怕是效忠也会选择一个值得自己付出的王者,可惜这个人间帝王李隆基并不是值得自己付出的那个人。

  所以苏宁才会让“安史之乱”提前四十多年爆发,而且这个新的“安史之乱”远远超越了元时空,洛阳的女皇可是比安禄山和史思明更有号召力多了,所以注定了唐玄宗李隆基很快就要走向灭亡。

  等到韩休率领二十万大周军来到了长安城外,提前得到洛阳消息的廖凯并没有任何的反抗,反而是非常配合的把两万大军交给了这个继任者韩休。

  接着孑然一身的廖凯第一时间返回了洛阳,然后径直来到了开元女皇的面前复命,“臣廖凯叩见陛下。”

  “爱卿,朕知道你心里有怨,但是我大周朝廷现在需要平稳,世家大族的意见还是需要考虑的。”看着跪在自己不远处的这个忠臣良将,开元女皇一时之间也是有些感到惭愧了起来。

  “陛下,臣心里没有任何的怨言,要知道当年的天后就已经嘱咐过臣,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嗯,廖爱卿,朕果然是没有看错你。”

  接着廖凯却是突然看向眼前的开元女皇提醒了一句,“陛下,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万大军围困长安,相信很快我军就会攻破长安城,但是我们却是忽略了那个最重要的伪帝。”

  “噢?爱卿你这是何意?”果然廖凯的提醒成功引起了开元女皇的兴趣。

  “陛下,我们现在应该立刻向着益州方向追击伪帝,最好可以把惶惶而不可终日的伪帝给擒获,到时候整个天下自然会落入陛下你的手中。”

  “这……”

  “陛下,臣廖凯愿意率领锦衣卫追击伪帝,一定保证把伪帝擒获或者斩于马下。”

  此时的开元女皇却是异常慎重的盯着廖凯的眼睛提醒了一句,“廖凯,你可知道擒获或者杀掉伪帝意味着什么?你今生今世都会被朝廷诸公所排斥,而且朕也从未想过要取伪帝的性命。”

  “陛下,天后当初创立锦衣卫就是为了干脏活的,臣和二十万锦衣卫愿意为陛下放弃一切,哪怕是玉石俱焚和声名狼藉也是在所不辞。”

  “廖爱卿,你真的是太让朕感动了。”

  “陛下,这都是臣和锦衣卫全体应该做的。”

  “嗯,那廖爱卿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是!陛下。”

  ……

第1367章 马嵬坡屠龙

  等到韩休接手了洛阳军队对长安的进攻之后,自然是开始不死不休的骚扰着长安城,可惜武威郡王苏宁却一直都是不急不缓的迎战,并没有率领城内大军出城和他们决战的想法,自然是让韩休和他的二十万大军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而就在这场长安防守战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的大队人马已经逃到了长安西侧的马嵬坡,而这个异常繁忙的交通驿站注定了成为李隆基的葬身之地。

  元时空的天宝十五载(756年),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叛军,唐玄宗李隆基从长安出逃,前往益州避难。

  当来到长安西侧马嵬坡这个地方的时候,护卫唐玄宗李隆基逃离的禁军士兵突然发生了哗变,逼迫唐玄宗下令杀死了那位华夏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史称马嵬兵变。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而杨贵妃的香消玉损,使马嵬坡这个地名变得家喻户晓。

  马嵬坡位于今天的SX省兴平市以西的李家坡村旁。

  兴平市在西安市以西大约50公里处,在唐代被称为金城县。

  从兴平往西再走10多公里,有一个地势北高南低的斜坡形地带。

  东晋太元年间,朝廷曾经委派一位名叫马嵬的将军在这里筑建城池,所以被人们称为“马嵬坡”。

  在唐代,马嵬坡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驿站,为过往的官员和信使提供住宿和饮食,因此马嵬坡也被称为“马嵬驿”。

  由于马嵬驿地处长安以西,是西出长安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这里不仅有官员歇马停驻,而且还有很多西域胡商集散,成为了关中最热闹繁忙的驿所之一。

  也就是说,从马嵬坡的地理位置来看,它有两个特殊点:一是靠近长安西侧,并位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上;二是这里曾经是一个大型的驿站,车马云集,热闹非凡。

  正是由于这两点特征,所以马嵬坡才有了特殊性,成为了马嵬兵变爆发的潜在因素。

  而在这一世的天宝元年(713年)的六月,洛阳开元女皇的两万叛军攻破了潼关。

  潼关作为进出关中的主要门户,一旦丢失,整个关中平原便已无险可守。

  紧接着长安城才会变得十分混乱,百姓人人自危,纷纷出逃,自然是加剧了长安城的恐慌和混乱。

  到了六月十二日这天,唐玄宗李隆基也已经完全乱了阵脚,他打算升朝议事,但是那天前来上朝的官员竟然不到十分之一二,其余的官员都是已经携带家眷出城逃跑了。

  面对这种全面溃散的局面,武威郡王苏宁向唐玄宗李隆基提议去益州避难,却是获得了一众勋贵重臣们的鼎力支持。

  原因有两点:一是益州易守难攻,利于防御;二是由于大唐在益州陈列的有重兵,本来是为了防守隔壁的吐蕃祸乱的,而现在正好被唐玄宗李隆基当成了避风港。

  于是,到了六月十三日的凌晨,唐玄宗带着满朝勋贵,以及所有的李氏皇子皇孙,在行军大总管陆思安和副将卢凌风所率领的禁军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出了宫城的延秋门,然后就是开始了一场惊险刺激的逃亡之旅。

  可以看出,整个出逃过程是非常仓促和混乱的,十二日晚上才做出决定,十三日的凌晨就慌慌张张上路了,以至于连随行众人的食物和物资都没来得及筹备齐全。

  而且最要命的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一次带走了所有的精锐,在保护出逃人员安全的同时,也是加剧了大军和出逃人员对物资的消耗。

  可以想象,浩浩荡荡的数万人,在完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出逃,随行的禁军士兵是非常有怨言的。

  所有人都是非常的饥饿、疲惫和恐惧。

  没吃没喝不说,而且还要背井离乡的逃去益州,前途未卜,所以禁军将士对前往益州的决定本身就带有反感和怀疑的情绪。

  然而,禁军士卒虽然一直都是强压下了怨言,但一路之上需要面对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饥饿。

  由于唐玄宗出逃非常匆忙,所以根本没有准备食物,大部分人都是饿着肚子上路的。

  所以,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大队人马就只能沿着县城和驿站的路线往西行进。

  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由长安一路向西,会先后经过咸阳县、金城县、马嵬驿。

  假如这些县城和驿站可以提供补给,那么禁军士卒们的情绪就将得到安抚,所以李隆基就是无奈的选择在繁华的马嵬坡停了下来。

  当然在马嵬坡停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这也是唐玄宗李隆基无可奈何的选择,从六月十三日的凌晨开始逃亡,到了辰时(上午九点),大队人马已经来到了咸阳县附近的望贤驿。

  在快到望贤驿之前,玄宗派宦官王洛卿先行一步,到驿所去通知当地的官员备好食物进行招待。

  但正当他们满怀希望地想要大吃大喝一顿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彻底的失望。

  当他们一进入驿馆,竟然发现驿站的官员都已经逃跑了,连那个提前报信的宦官王洛卿也不知了去向,整个驿宫空空如也,什么吃的喝的都没留下。

  《旧唐书》记载:至咸阳驿置顿,官吏骇散,无复储供。上憩于宫门之树下,亭午未进食。

  也就是说,到了十三日的中午,连唐玄宗本人都没饭吃,更别说其他的禁军将士们。

  无奈之下,众人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个歇脚点,也就是金城县的驿所,也就是名留青史的那个马嵬坡。

  当天晚上,大队人马忍着饥饿和疲倦,终于到达金城县,可是当他们进入驿馆时,迎来的仍然是失望和绝望。

  《旧唐书》中记载:驿中无灯,人相枕藉而寝,贵贱无以复辨。

首节 上一节 1351/16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盗墓:开局小哥加我好友

下一篇:美漫:悟性逆天,开局创造宇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