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首富从水浒传开始

诸天首富从水浒传开始 第75节

另外说一下,最近备考科三,我又不是全职作者时间上比较紧张,更新速度慢了以后会追上来的。

再次感谢大家。

谢谢!!!

第102章 请假

家里来客人请假一天,抱歉。

第103章 请假

家族聚会,抱歉。

另祝读者老爷们端午节快乐。

第104章 请假

公司团建请假一天。

第105章 请假

请假一天。

感谢读者老爷们的支持,谢谢。

第106章 请假

好像是二阳了,头晕脑胀要去趟医院。

抱歉。另感谢老爷们的支持,谢谢。

第107章 山南汉军

杜昱带着师兄如云龙公孙胜赶到真定府。

陈达、杨春两人带着新静塞军已经先行抵达正在休整,倒是栾廷玉那边因为不是急行军,还要几天才能赶过来。

之前杜昱为了打乱编制,还将梁山泊投降的那些人送到真定府,正好可以充当低层军官。

其他的空缺除了尽量提拔少华山、绵山那些老兄弟之外,就只能从大宋边军的降将之中选拔。

确实和他想的一样,因为辽宋之间近百年的和平,北地军官良莠不齐多是酒囊饭袋,和大宋精锐的西军无法相比。

不过挑挑选选有些人还是可以用的,将才还算够用帅才是一个没有,与北宋缺将的历史评价差不多。

杜昱倒是想把偶像岳飞提前挖来,但一不知人家的具体住处,二是现在岳武穆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忠君思想根深蒂,谁知道岳飞的母亲是否认可他这个反贼。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像什么韩世忠、王禀都很能打,可他们全都在童贯处效力,基本上与他无缘。

因此杜昱只能边打边观察,但凡军中有能力者绝不吝啬官位,他可不怕放权给手下将领。

再说入云龙公孙胜,来到大魏军中看了士兵训练才明白什么叫正规军队,之前在梁山泊只能算是乌合之众。

对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他非常有兴趣,毕竟在没了道法可学之后他转修兵法,正缺少用武之地。

趁着这段备战期,他开始熟悉大魏军的一切,包括和那些将官们交流沟通建立友谊。

没几日,栾廷玉带着一万精锐赶到真定府,也进入休整期。

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杜昱身为魏王又是主帅要随大军而动,他便让蒋昭代替去了滦州的韩伯龙暂时执掌新静塞军。

蒋昭得令之后率领林冲、杨志、陈达、杨春、鲁智深等人先行出发,将粮草押运到河间府与瀛洲之间的边境。

万余骑兵在前方开路,后方的辅兵自然可以高枕无忧,尤其是在大魏的境内现在山贼土匪早就一扫而空。

这并不奇怪,实际上历朝历代只要政令清廉百姓能安居乐业,谁没事闲的跑山上去当山贼,还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之前大魏强推政令给百姓松绑,处理了一批欺压良善的豪强大族之后,广泛宣传召集那些在山寨落草的下山重新登记,只要没有祸害百姓的便录为良民。

再加上原本杜昱就带人在河北、河东两地清扫大小山寨,一时间那些人纷纷下山要么转成大魏新军、要么重新返乡生活。

因此一路之上蒋昭、杨志等人所见,竟是一片祥和的美好景象。

但他们并没有欣赏的心情,依然按照平时训练的内容,将探马撒出去十几里侦查周边情况。

不过数天的时间,蒋昭就押着粮草赶到约定的地点,将粮草悉数转运至早已经搭建好的临时仓库。

杜昱在攻破河间府之后,就命在此营造仓库充当粮草的中转站,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蒋昭等人等了不到十天,主力大军终于从真定府来到瀛洲边境。

直到此时,韩伯龙和时迁才从滦州回来,刚好能赶上大战。

就此蒋昭将静塞军的指挥权交还给韩伯龙,自己则继续担当‘后勤部长’这个重要角色。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杜昱虽然分了兵权,但核心部队还是以少华山老兄弟为主。

最看重的核心部队一直在韩伯龙、陈达、杨春三人手上,后勤掌管财务粮草的则是他的结义兄弟蒋昭。

大军已至蓄势待发,公孙胜卜卦之后选定三日后起兵攻打辽国。

三日之期一到,大军沙场上祭旗。在大宋这个年代,人们都比较迷信,有的是在出征前杀囚徒祭旗,有的是宰三牲。

杜昱不管怎么说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不会随便拿人命祭祀,宰三牲祭旗之后,他还让公孙胜故作玄虚,比比划划的做法搞了一套玄学流程。

不管是祭旗还是搞玄学,目的都是给出征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增加战争正义性和军队的信心。做完这些前戏,他才下令大军拔营启程。

因为本就是在瀛洲边境,不到两个时辰大军便进入到辽国的境内。

此时辽国和金国的决战就在眼前,境内的气氛非常紧张,虽说对大宋亦有所防范,但北辽的重心基本上都偏移到中京大定府。

边境上不是没有辽国守军,只不过人数不多,也就是一支厢军的数量在三千左右,守在一座土堡之中。

大魏步军十二万人,骑兵一万余人,虽说先头部队没有那么多,但在辽国守军看来却是旌旗招展长枪如林。

他们这点兵力拿什么抗衡,土堡中的都统制是个契丹人,见状不好他立刻带着亲兵骑了快马出城而逃。

可惜的是,韩伯龙早就撒出去数支探马,没等他们跑多远便被大魏的骑兵截杀。

更巧的是那支探马队的队正刚好是连宝宁、罗守全,两人年级虽轻却是资深猎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训练之后便脱颖而出。

又恰好在邢州一战中立功被韩伯龙看中,提拔为一支侦查兵的正副队正。这次出战两人更是信心满满,想要立下功勋。

没想到刚进辽国就有功劳送到眼前,他们十二人对上十骑契丹人,即在人数上有优势、装备上又领先不少。

易州人本就在边塞艰难求存,对于和契丹人作战并不陌生因此并无惧意。

连宝宁与罗守全互看一眼,随后大笑道:“兄弟们,有肥羊送上门可不能放过,一起上。”

十二人纷纷催动坐骑,立刻按照平常训练的样子形成一个锥形阵开始冲锋。

“噗!”

“叮!”

“……!”

兵刃交击声、斩入肉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还夹杂着人喊马嘶。

不过片刻,十名契丹人有七人被杀,剩下的三个成了俘虏。连宝宁、罗守全带人割下人头,带了俘虏回头找骑军大部队复命。

当他们赶到土堡外围的时候发现那里已经被攻克,城头上飘着的不再是辽国的旗帜而是大魏的金色旗。

实际上担任先锋的孙安根本就没有攻打土堡,通过时迁情报得知,里面的守军多是山南汉军。

山南汉军是辽国军队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以契丹人为基层军官,汉人士兵为主体的军队。

可以说在辽国的军队之中,山南汉军装备最差、吃的最差,武器质量低劣而且基本上没有护甲。

这还不算,山南汉军的军饷还经常性被拖欠,动辄受到军中契丹人的欺凌打压。

攻城的时候被推上最前线充当炮灰,论功的时候又在旁边吃灰,与他们一比宋兵琼面刺字都要幸福得多。

这样的轻步兵军队战斗力能有几何,尤其是在那些契丹人军官都跑掉之后更无人愿意为辽国卖命。

孙安派张翔到城下喊话,表示同为汉人大魏军不愿打开杀戒,希望他们打开城门投降。

这些山南汉军略一犹豫便开城投降,将这座边境土堡献了出去。

首战兵不血刃便拿下一座据点,对大魏军来说是件好事,张翔兑现承诺在大军入城之后并没有为难那些山南汉军,仅仅收缴了他们的兵刃。

随后,孙安便将他们中的威望较高的唤做杨念龙的人叫到帐中问话。

迫于形势,杨念龙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知道的瀛洲周边情况一一道来。

最后,在孙安的‘邀请’下,杨念龙甘愿做个向导为大魏军队带路。

第108章 连战连捷

孙安兵不血刃拿下入辽后的第一个小城。

说小城其实不对,应该说是一个边境的军事要塞。说是城其实就是一个土坯搭建的四米多高的堡垒。

但占地面积还是比较大的,至少能容纳五千步军,里面还有数个粮仓。

不过,因为辽金大战正在紧要关头,粮草、军械这类军事物资的存货都被调到那边的战场。

在这座宋辽边境的土堡中仅有数百石粮食,由此可见山南汉军的日子过得确实不怎么样。

实际上张翔稍一暗示,那些军兵纷纷表态愿意加入大魏军的队伍,毕竟在他们眼里什么时候见过汉人的军队有那么好的武器装备。

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那些魏军竟然在汤锅之中加一种叫做罐头的肉食,煮出来的香味引得他们口水连连。

而且魏军并不吝啬,见他们嘴馋甚至送了几锅‘肉汤’,显然同为汉人对他们平等看待,并不像契丹人或者奚人那样非打即骂。

一时间这些山南汉军感慨万千,有些老兵甚至眼中含泪吞咽魏军给他们的食物,转投魏军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孙安并不指望他们冲锋陷阵,最看重的还是这些山南汉军对周边地理情况的熟悉。

有他们带路指引能避开不少辽军的明哨暗哨,对大军推进是有不少好处的。

事实上在这些山南汉军的指引下,大魏军队一路横扫,将河间府到瀛洲州城周边的县城土堡一一清扫,为后方粮草的转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到三天的时间,孙安这支先锋军已经在瀛洲城下安营扎寨,只等休整两天便展开攻势。

首节 上一节 75/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苏妲己,绝不祸乱大商

下一篇:我悟性满级,你让我剑冢守墓百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