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225节

  只是两人都有分寸,纵使李皓后面过来了,也没有发言来问,毕竟这不像是庖厨之法,那等无关紧要之物。

  说不定就涉及袁家隐秘,贸然开口太容易得罪人了,干脆就忍着在一旁观看,反正等会开打了就知道情况。

  随着士卒们准备妥当,在李皓的号令之下,这场剿匪之战正式开打。

  当先开始行动的便是李皓造出的冲车和木幔,这两样器械之上都被用木头及皮革做好了层层防护。

  李皓组织的先登和第一批攻城部曲就躲在防护之下,推着冲车和木幔慢慢接近寨门。

  当然,贼匪自然不会眼看着敌人靠近而无动于衷,远远的便射来了箭失,只是根本就突不破防御,所以射了一会便停下了。

  想着纵使弓箭射不破,那等他们到了寨墙底下之后,用石头砸总能砸破吧。

  可这些实在是小看李皓从后世带来的技术了,冲车和木谩的关键位置都做了加固并以滑轮卸力。

  纵使他们再使劲砸,都没能撼动分毫,反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冲车无视寨门里堵着的一众人,几下便把寨门撞成了两截。

  先登部队待寨门一破便高喊着杀敌的口号冲了进去,为后面的大部队开路。

  而李皓这边自然也没耽误,在看到寨门被破之时,就号令全军出动杀向贼匪营寨,扩大战果。

  之后的事情就很顺利了,毕竟做贼匪的也没多少不怕死的,除了一小部分逃的快,上了寨后早就准备好的小船逃进了湖里。

  其余一大部分都弃械投降了,反而是死的人是真的不多。

  最终统计下来,贼匪这边逃掉了大概七八十人,其中就包括他们的二头领。

  至于他们的老大运气就没那么好,在破开寨门之时妄想带人堵住寨门,结果武艺不精被先登部队直接斩杀了,而这也是贼匪溃败如此迅速的直接原因。

  这也导致李皓俘虏抓了一大串,大致统计下来有一千六七百人,只是其中有近两百人是女子或者孩童。

  而李皓麾下也有二十余人战死,大多数都是先登之中的人,毕竟是以寡击众,有所损伤在所难免。

  剩下重伤十八人,轻伤百来人,另外借来的五十人中,也有十二人战死,三人重伤,至于其他损伤李皓就不太清楚了,但想来应该不大。

  在清查完这处贼寨之后,李皓就让人把万松柏和程始请来,说道:“这是我刚刚命人统计出来的缴获清单,你们看看。”说着便将手上的绢帛递给两人。

  待两人接过之后,李皓说道:“此次剿匪成功,两位也助我甚多,所以此次所获战利品,我意将其平分成三份,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听完这话,程始直接说道:“此事万万不妥,此次战事主要还是你率部打的,我们只是帮了些小忙,怎好意思每^日.发!书,群【6`5,0/5^0”2*3>3.8】居功去分战利品。”

  万松柏此时也附和道:“程贤弟说的对,这份战利品我们怎么都不该拿的。”

  李皓回道:“话不是这么说,此次出兵本就算是三家一起,平分也属正常,毕竟两位将军的部曲也需要奖赏抚慰,总不能让两位将军出钱吧。

  若是真如此做了,那我袁家日后只怕是要被人耻笑的,所以这该拿的东西,两位必须得拿才是。

  不过我倒是也有个不情之请,那就是在战利品分割之时,这钱财可多与两位,尽可多分些壮力俘虏与我,两位意下如何。”

  两人自然不肯答应,还是要和李皓继续争辩,只是这要说其大道理来,终究比起李皓还是差了些,最后还是接受了李皓得分配方案。

  而且觉得李皓需要俘虏,那就将俘虏都给李皓得了,两家都没要。

  当然,李皓也不是什么人都留了,针对这些俘虏们,李皓搞了一次公审大会,让他们互相检举揭发其中罪大恶极者。

第十四章 士族、寒门

  贼匪这边的事情处理妥当之后,李皓便来安排启程返回郯县大营之事。

  战利品中钱财运输还算方便,找些马车把东西一装就行,费不了什么事。

  倒是一众俘虏的押送要花些力气,这些人李皓是打算押送回胶东去的,到时可以直接充作造纸工坊的工人。

  这样既可以减少开支,更重要的是保密性更有保证。

  毕竟这些俘虏回去之后,生杀之权都在自己身上,而且在胶东也没有人际网络,只要好生监管,就不用担心泄密问题。

  不过因为李皓还打算在徐州盘桓一段时间,看还有没有机会再打一仗,所以不能令手下部曲押着俘虏直接回去。

  于是李皓便令人快马赶回胶东找梁氏,让她派人前往郯县接应,将一众俘虏给带回去。

  因为俘虏的拖累,这次返回郯县的过程就没那么快了,一连走了七天才顺利返回。

  借用这个时间,倒是让李皓和万松柏、程始二人越发熟稔,要不是这年纪确实差的有点多,万松柏差点都要和李皓结拜了。

  也正是这份熟悉,让万松柏在路上提醒道:“那日攻打贼匪营寨,我看你使用的那些攻城器械都颇为新奇,以往我等并未见州牧使过,可是袁家新近所制?”

  对于万松柏会问这事,李皓心中早有预料,毕竟作为沙场老将,万松柏和程始不可能看不出来这两样东西的作用。

  而且李皓也预备要把这东西交出去了,终究天下乱局纷纷,这攻城拔寨的利器肯定是得给文帝的,否则日后要是打哪座城池不利,损兵折将了。

  只怕不管是不是因为攻城器械的缘故,都会让文帝想起袁家不献宝之事,从而迁怒于袁家。

  既然都是要交的,那发挥下剩余价值,把万松柏和程始一并教了,拉近下关系也是好的。

  当然,李皓也不会自己直接就送,那样实在是有些掉价,总得让万松柏先开口才行。

  便回道:“确实如此,这是在我父亲任职徐州之后,我让家中工匠改良出来的,只是未经实战,我也不知其功效如何,所以才没给父亲。

  不过这次看来,这两样东西确实对攻城之事有益,等回到郯城之后,我便会将此物告诉父亲,并将相应工匠留下来。”

  谁知万松柏闻听此言,却没再接话,反而就此战的前后得失和李皓聊了起来,把李皓弄得一头雾水。

  直到后面李皓与袁沛谈起此事之时,才明白万松柏这家伙有多精明。

  等回到郯县之后,因为胶东的人还没赶来,李皓便命人单独在外建立了一处营寨,用于看管俘虏。

  自己则偕同万松柏、程始去袁沛那边复命,袁沛大致了解了情况之后,对万松柏和程始慰问了一番,便先让他们下去休整了。

  然后才对李皓说道:“刚刚你所说的冲车和木幔真有那么好用?”

  李皓回道:“那是自然,我弄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差呢,当然缺陷肯定是有的,为了加强防护及威力,导致它们的重量不轻,所以对于地形地势有所要求。

  另外它们终究是木头做的东西,虽然我已经设置了防火措施,但若是用火油来烧也是扛不住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稍微大一点的城池都是有城壕,怎么把这些东西运到城下都是问题。”

  听到李皓说的种种困难,袁沛点了点头,前面两个问题还好说,因为但凡是大城,所选位置必然是交通便利之所,地势差不到哪里去。

  而防火这点就更不是问题,就是没有这些攻城器械,敌人该用火油的时候还是会用的,真被烧毁了那重新再做便是,终归木头总比火油好找。

  唯独这要是越不过城壕,那只能用于攻打一些小城,那此物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

  正当袁沛为此有所苦恼之时,忽然看见李皓那副平静的模样,再想到自家儿子那周全的性子,心中一动。

  说道:“这通过城壕之物,你怕是也准备好了吧,拿出来给我看看吧。”

  李皓闻言一笑,回道:“还是父亲了解我,早就准备好了,只是这次没用上而已。”

  说着便从怀里掏出一本用纸编好的书册递给袁沛,并说道:“这册书上记载了我在胶东让匠人研制的几项攻城器械,除了冲车、木幔之外,还有壕桥、云梯,这其中壕桥便是用来渡过城壕的。”

  但袁沛接过书册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去看具体内容,而是对着书本本身研究起来。

  问道:“这就是你新做出来的纸,确实较之以往的要强上不少,其光滑程度不输布帛。

  看你母亲来信中说,说你认为这造纸之术关系到我袁家未来,这是为何。”

  李皓回道:“这事我本来早该和父亲商议,只是想着时间还早,所以就忙着训练部曲之事耽误了。

  既然父亲如今问起,那我便和父亲说说此事,请问父亲认为我袁家能屹立百年靠的是什么。”

  袁沛听后,虽然不太明白李皓为什么问起这个问题,但还是问道:“那自然是我袁家门风高洁,百年来一直重视子弟教化,是以自前朝时便能人辈出,这才一步步将我袁家门楣光大。”

  “父亲说的很对,但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便是教化二字,那用什么东西教化人心呢。”不等袁沛回答,李皓自顾自的说道:“那便是靠的圣人典籍,靠的是族中那堆山填海的书简。”

  袁沛到此还是不太明白李皓意思每^日.发!书,群【6`5,0/5^0”2*3>3.8】,问道:“所以这和纸有什么关系?”

  李皓没有回答,而是说道:“父亲,等会我让你看一样东西,您就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了?”

  随即转身走到营帐门口,喊来自己的亲卫去自己营帐中拿一个包袱。

  袁沛此时倒是颇有定力,也不管李皓在折腾什么,自顾自的便看起了书册,看着看着就入神了。

  毕竟李皓在编这本书册的时候可是花了大力气,基础模板是套用了曾公亮编的《武经总要》。

  但在这之上,李皓做了很大的改进,其中不仅有各个攻城器械的总体介绍和绘图,包括尺寸、材料,甚至连各处细节该如何制作,李皓都有一一说明。

  另外还有记录了李皓每次演练的过程及其效果,可以说只要拿到这本书,那这些攻城器械要怎么做,该怎么用就都清楚了。

  当然能不能真的做出来,就要看具体本事了,毕竟某些高端材料的制作工艺,李皓可不会写在书册上,让别人学了去。

  正当袁沛看的起劲的时候,李皓要的东西已经给拿了回来,于是李皓便打断了袁沛。

  回过神来,袁沛便看着李皓打开包袱,从其中拿出了几张白纸、一个很大的印章,还有一个看着有点不一样的印泥。

  随后李皓将白纸铺在桌面上,然后用印章沾了沾印泥,就盖在了纸上,等再将印章拿走之后,只见纸上就留下了十几个字,赫然是: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这几个大字。

  袁沛看到之后,说道:“这不是尚书里面虞书尧典的开篇吗,有什么……。”

  正说着话时,袁沛停了下来,显然是明白了李皓为何会这么说了。

  原先用来写作的东西,一般是就用竹简和布帛这两种,其中布帛轻便,写字清晰也可盖印,说来比这纸用起来都更为方便舒服。

  但布帛在如今等同于钱货,其使用成本太高,纵使是王公贵族也不可能时时使用。

  而竹简的话,相对布帛来说,其花销就要小得多,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来是笨重,一册尚书共两万五千字,全文用竹简书写的话,放起来可以堆满小半个屋子。

  而且竹简本身粗糙,是不适合用拓印的,以往用印都是以封泥形式盖在上面,所以书写都必须是人工来写,这一点让书籍的数量就受到了限制。

  再者竹简说来便宜,但用量大了之后,也不是小门小户能置办得起的。

  也正是这种种原因,导致这天下的书籍大多都深藏在这豪门大户、王公贵族手中,平民百姓是没有接触知识的渠道的。

  这也保证了如今能入仕为官者多是豪门士族出身,纵使文帝有心提拔寒门子弟,也找不出几个有用的人。

  可李皓刚刚演示的动作,无疑表示只要用纸便可以大量拓印出书籍出来,而纸张的价格又不高。

  那是不是意味着学习知识的成本降低,让很多寒门也能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的层面。

  要知道寒门的数量比起袁家这等大族来,可是要多上太多了,纵使成才几率再低,能成才的人数也不会少的,到时说不定过些年就能和世家大族分庭抗礼。

  所以想明白这些之后,袁沛严肃的问道:“这纸造价几何,其制作工艺可有所限制。”

  李皓见袁沛已然明白,回道:“这纸是用树皮、麻、藤、麦秆、稻草等物制成,每十张纸的造价大致一文钱,这还是如今草创,等到日后熟练了,造价还能更低。

  至于工艺上而言,也并无多少难处,后续需要增产只要多多添进人手就行。”

  听到这话袁沛更显凝重,作为袁家家主,他首先要考虑的是袁家利益。

  现在好的是,纸张这东西是自家产的,所以主动权还在自己手上,他可以从容的思考应该如何利用此事为袁家牟利。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白纸的事并未外泄,于是袁沛追问道:“这个白纸的制作方法还有成品有多少人知道,会不会外泄出去。”

  李皓答道:“参与研制白纸的,都是袁家的经年老奴,素来都是忠心耿耿的,再者当时研制之时,连我都未想到如此之多,还是后面盖章之时才意外发现这点。

  之后连这篇尚书的印章都是我自己亲手所刻,不曾假手于人,想来那群匠人应该注意不到这点。

首节 上一节 225/4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你有病,我有药,吃完一起蹦蹦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