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从鲤鱼开始成为大龙神

从鲤鱼开始成为大龙神 第16节

  这些商贩是修行不超八品的虾精,按道理算都是夏决明的徒弟,修的都是财神道的商贾之法。

  余书洋昨天回家后打听到的,福地内的虾精、蚌女都是无双夫人的附庸眷族。

  无双夫人乃是南海某处水府的龙女,父母死的早,自小带着两支仆人,在淮水母舅家生活。

  说起来,余书洋家跟无双夫人的母舅家还是姻亲,他八姐嫁的婆家是淮水赭氏赤链蛇一族。

  赭氏是赤链蛇一族的大宗,家里有一个三品初期修为的老祖宗,这是无双夫人的亲娘舅。

  赭氏一族跟喜鱼一族往来很是亲密,当年喜鱼大仙就是从淮水娘舅家迎娶的无双夫人。

  也是因为两族联络有亲,余书洋的八姐就认识八姐夫,淮水离着太平湖也近,以前八姐没少回门,现在是怀孕在家安心养胎。

  余书洋很喜欢外市的烟火气,他觉得整个福地,唯一好玩的地方就是这里,上次特意带李真来玩。

  一路走一路看,摆摊卖的东西千奇百怪,有吃的瓜果蔬菜,有用的灵符灵水,都是不值钱的小玩意。

  这买卖都是北坊市场的营生,盈利亏损都由北坊承担,商贩虾精门,也不指着贩卖为生,更好的是修行商贾之法。

  前不久被夏决明一通哭诉,哀求增加东海贸易的产品,渴望修行资粮,不想卡在八品到老死。

  之前来北坊市场,都是来游玩嬉戏,他喜欢这番烟火气的喧嚣,这次他也留心观察,确实发现不少问题。

  虾精们修行的商贾之法,也就是买卖利润,夏决明修行的是钱财之法,两者看似相互配合,实则差异很大。

  北坊市场太小了,福地内入道修行的妖加起来,未必能超过五千,像百子院、千孙院都是福地供养,根本不需要外出采买。

  虾精们在这官卖,根本不关心符钱流通,有些滑头的用以物易物代替符钱,从而赚取更多利润。

  两者修行资粮所求不同,市场太小无法支撑两种资粮,夏决明应该也清楚,才想着搭东海商路的顺风车。

  喜鱼大仙担心死对头暗中使坏,用寄命邪法钓鱼,福地大部分时间,都是隔绝自封的,全族上下都缩在福地内宅着。

  为此,北坊市场只能自娱自乐,买卖都局限在福地内,夏决明也受困于此,只得眼巴巴的等死熬日子。

  外市逛了一圈下来,没有找到沾染香火的器具,杂七杂八的胡乱捡着买,只觉身心舒畅果然购物使人快乐。

  外市既然没有,那就只能到内坊找了,这都是个人的买卖了,与外市的官卖不同,价格要贵上不少。

  一进来看到的都是连成排的商铺,仿造人族的木制建筑,古香古色的样子,一看卖的就很贵的样子。

  内坊第一条街都是工坊,门口是一个货柜门脸,里边是制作的工坊,卖的都是最常见的日用之物。

  余书洋也不停留,直奔北坊杂货铺,只要是找生僻的玩意,来这准没错,这里多是喜鱼福地外的东西。

  这铺子喜鱼大仙亲外孙子开的,每年春节后十五天内补货,那时福地法禁彻底放开,方便货物进出运输。

  杂货铺不小,四个店打通修成了一家,八扇门齐开着,四个蚌精、十六个虾精随时帮着查货找货。

  店里大掌柜的是个八品鱼妖,也是喜鱼大仙血脉,一众五代孙中的一员,没资格住进百子院。

  跟余书洋家住同一个鱼妖村落,不同的是,鱼父鱼母有资格搬进千孙院,他们都突破了七品修行。

  之前因为孩子多要照顾,后来,余书洋去东田求学,住习惯了也懒得搬进去。

  “文大叔,生意好发财啊。”余书洋进门先客气一声。

  余九文整天泡在店里,跟同村的余书洋印象不大,他也懒得去想,福地内的鱼妖,各个都沾亲戚就是了。

  “客气客气,今天来点啥,我让伙计给你找。”

  “不知道有没有沾染香火的器具?”

  进大店买东西就甭想捡漏了,店里有坐堂的掌柜,进出货又有掌事的大师傅,鉴宝的功夫都是专业的。

  有些看不懂、不好定价的,只会收到库房,送回到东家手里,根本不会流到外面来。

  “香火器具,东西倒是不贵,咱们这卖的少,店里几年没见着了。

  你稍等一下,我让伙计查查库房的货底子,看看有没有存货。

  要是不着急使的,年后补货的时候再来看看。”

  

  余九文对店里的货了如指掌,心里有点印象,可能前些年有积压的货底子,不知道还在不在。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一个青皮虾精抱着一个烛台跑了过来。

  “掌柜的,已经查过了,只有一件喜烛台。”虾精一边将烛台放桌上一边回话道。

  烛台是个大烛台,插龙凤花烛的那种烛台,四脚的须弥座,上一根铜杆,杆头六寸一个圆托底。

  这东西是个喜庆的,龙凤花烛是洞房花烛夜点的,号称是一辈子点一回的喜烛。

  “这可是个老物件了,记得还是二十年前……”余九文说着止住了话头,转过来头看余书洋。

  “客官,看看东西合不合眼缘,当不当用的。”

  余九文果然是大掌柜,奸猾似老鬼,沾染香火的器具,自然是使用的时间越久香火气越足。

  这件喜烛台在库房吃灰二十年,能不能用都是两说,他又不可能自己砸买卖,就说让客人自己看。

  余书洋不修神道,自然看不懂好坏,不过他灵台内有一道子鼠神法像,可以试着“驻灵”看看。

  “掌柜的,我也看不懂,先问个价吧,便宜的话就现在买了。

  贵的话,就在这施法验看一下,试试当不当用。”

  “香火器具本来就不贵,两个符币您拿走。”余九文看了一眼货单子,随口报了一个价。

  这东西越放越废物,怎么卖都是赔钱了,能脱手就不错了。

  有点卡文,昨天有读者反馈主角到处溜达的问题,一时懵住了,反复写了半天,勉强写出来了。

  大家觉得现在的讲述方式怎么样?我心里有点没底了。

第26章 鱼母的面食馆

  鱼母的面食馆,位于内坊最后一条街,这里都是卖吃食的,卖饼的、卖面的、卖大头蒜的。

  这里卖的都不是普通吃食,用料最差的也是六品灵粮,与其说是饭食不如说是灵丹。

  灵厨做饭与丹师炼丹非常相似,都是用水火炼制,需要把控火候,控制主料配料的分量。

  灵厨是修仙百艺中油水最多一个,民间老话说得好,厨子不偷五谷不收。

  灵厨与凡厨一样,也分红、白案,红案是烹饪菜肴,白案是蒸煮面点,区分明显差异也很大。

  鱼母学的是白案灵厨,手里使的一对大棒槌,就是她师傅传下来的,当年从天水远嫁带过来的。

  面食馆里也以天水面为主,门类花样是没的说了,最拿手的一道,就是面鱼汤。

  面鱼汤,是用灵麦粉混合杂粮揉成面团,水洗面团成浆,面浆煮成糊晾凉,通过漏勺挤出面鱼,再配上蒜酱、酸浆。

  味道美滴很。

  学府的先生们隔三差五,就要来吃上一回,山下的鱼妖村落,也时不时的来吃。

  这面鱼汤对鱼妖有大好处,是余书洋跟鱼母共同研究的成果,参考了仙粮的制作。

  余书洋前世的世界,仙粮做的动物形状馒头,比如牛、虎龙之类,吃下那种动物,就可得到他的力量,比如九牛二虎之力。

  可惜他前世不是灵厨,好在鱼母懂的白案面点,吃牛形馒头得牛之力,无非就是以形补形的法子。

  两母子合作之下,主要还是余书洋提建议,鱼母想办法做给他吃,经过常年累月的改进,做出来了增补鱼妖灵性的面鱼汤。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面食了,涉及到了祭祀祈愿,借形补性,五味调和一系列的炼制手法。

  “九蠢,来吃饭吗,这会店里不忙,趁着人少想吃什么给你做。”

  说话的是脑袋大脖子粗的胖头鱼,这是鱼母店里的大师傅,也算半拉徒弟。

  “店里怎么就剩你自己啊?”余书洋记得店里雇了仨个鱼妖来着。

  “师娘带他俩外送去了,今天一早,西边五金台那边,要了一千碗的面鱼汤。”胖头鱼略带羡慕的说。

  这道面鱼汤他没少看着师傅做,私下里没少请教,比着做过多少次,都做不出来增补性灵的效果。

  余书洋随便叫了一碗素面,没心思大吃大喝,主要是尝尝胖头鱼的手艺,看看有没有进步。

  手抻面,能看出一个白案师傅的功底,和面的力道、醒面的时机,抻面的手法,还有煮面的火候。

  胖头鱼一听素面,心里一个机灵,知道师弟这是考自己呢,把看家的本领都使出来。

  他拜的师傅是鱼父,称呼鱼母师娘,实际上都是跟师娘学的艺,最拿手的就是蒸馒头烙大饼。

  靠着这一俩手艺,积年累月的竟然也突破了八品修为,后面的修行就犯了难。

  师娘是在天水娘家学的灵厨之法,掌握的白案功夫都是汤面,水煮面的功夫多,面点的功夫少。

  他是火命带金,天性就喜欢大火候,做起蒸馒头、烙大饼来,是越做越欢喜,干起活来都不觉得累。

  可惜的是他命不好,要想后续突破,就只能在汤面上下功夫,就像他拜鱼父为师,跟师娘学灵厨之法。

  天水扬氏的灵厨之法,是送嫁迎喜时用得规矩,讲究上轿饺子,下轿一碗面。

  故而,扬氏灵厨法只传家里人,不开门立户传外人,鱼母的师傅就同族亲婶母。

  福地内修行灵厨之法的没几个,能称的上名号的更少,鱼母绝对是前头数得上来的人物。

  胖头鱼不是店里的伙计,他从一开始就奔着学艺来的,最后还是鱼父脑子灵光,他代为收徒弟成为一家人,师娘帮着教几手,谁都挑不出毛病。

  素面一碗,很快就做得,出锅后过一道凉水,挑出放进宽口大碗,浇提前熬好的白汤,撒点青菜就算齐活。

  “师弟怎么样的,这卖相不错吧?你尝一口试试,看看师兄还有没有其他毛病。”胖头鱼略带自豪的说道。

  自家这个师弟是个食家,师娘的手艺偶尔也能挑出毛病所在,不仅会吃还懂的吃,能说出问题最后还指出建议。

  余书洋闻着面香味,看着品相一清二白三绿都规整,既面白汤清菜绿,手艺是真下功夫了。

  他挑了一筷子,尝了尝劲道还是差点,不够弹牙不说,反而有点黏牙,这样就不好了。

  “揉面的功夫还差点,下次在多揉两团,煮面的火候也差点意思,吃着有点黏牙了。

  师兄,你快去忙活吧,没啥大毛病了,我吃两口就回家了,不用紧着招呼我。”

  

  余书洋不矫情,大口大口的连面带汤都吃,汤不是煮面的汤,而是大骨头熬的白汤。

  素面讲究的是一个,食味在面,滋味在汤,最讲究的素面不用荤汤,是拿蘑菇吊清汤。

  “这不是蠢哥儿吗,有日子没看着你了,还没突破九品呢,你这是奔着绣院的小姑娘去的吧。”

  店里的熟客见了余书洋,都会逗两句闲话,家长里短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

首节 上一节 1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两界:从倒卖药品开始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