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座命 第83节
“团团兄,你来芝海寨这一趟,免了我一场大难啊。
之前是我太想当然了。
位置不够高,看的也就不够远。
觉得咱们明宋朝局除了北方两三个闹灾的行省,时不时有乱民起势,还算太平无事。
现在看来跟我想的颇有出入啊。”
楚团团声音低沉的道:
“都督毕竟出身豪门,就算是最最不值钱的支脉子弟,可温饱总是能有保障。
所以想象不到自己所谓的,‘北方两三个闹灾的行省,时不时有乱民起势’,是何等动摇江山的残酷!”
“抱歉,是我说错话了。
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愿意努力劳作,养家糊口的国民没办法活下去,江山就不可能,也不应当稳固。”
“你说话真是顺耳,让人明知道是假的,也心里舒坦。
不过适才你谢我谢的早了。
我身在龙门通埠局,只要留意,很多消息都能过耳朵。
但是可没权没势的改变些什么。”
张贵认真的道:“这已经足够了。
行谋如同打仗。
早一刻知道对手的行动,化解起来就容易十倍不止。
更何况从你告诉我的消息里,我还能分析出很多其他东西、
因势利导,化险为夷甚至逢凶化吉,都有可能。”
楚团团没有多问张贵打算怎么应付危机。
也没有具体说双湖容家打算将其牵连,置于死地的案子到底情形如何。
又聊了会天,便扬长而去。
而当天傍晚。
东粤海行省四阳郡军府八品破贼校尉;
掌印‘芝海寨’都督兵民事张贵,便领兵四百余员,开着两条百料战船顺着海路。
停泊在了距离京畿最近的大府津门近海,请命勤王.
津门府号称‘明宋第二大府’。
距离称号‘首善之地’的燕京不过百余里,还有国道相连。
普通人骑马都能一天打个来回。
临近六月的天气,暑意渐升。
津门府尹官宅五进大院宽敞雅致,堪比王侯府邸。
府尹赵月半在正书房,湿脚打丫的双脚泡在黄铜盆里。
用凉帕子抹着肥胖的身躯。
笑嘻嘻的朝自己最信重的师爷孙铎撇嘴道:
“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有个趣事给你瞧瞧。
看这条陈写的是什么。”
“请战书,这是什么起首,字怎么还是暗红色的?”孙铎放下手里的凉茶,拿起条陈看了一眼就心生诧异的嘟囔了一句。
继续看下去竟然是一个边陲小寨的团练,希望勤王的血书。
看完条陈后他错愕的瞪大眼睛,抬起了脑袋,
“上书勤王的大将也有,可血书是什么路子!”
赵月半笑着道:
“所以我才说,‘妖风大,王八多’啊。
朝廷三大‘武家’请愿勤王,也需得有了上喻回复才能起兵,
他倒好直接从东粤海行省四阳郡,千里迢迢的跑来了咱们津门。
还把什么请战书的血书递到了我们衙门,这都什么狗屁玩意。
想拍万岁的马屁却连一点规矩都不懂,一下子拍到了马腿上,怕是脑袋都要掉喽。”
孙铎闻言眨了眨眼睛,突然说道:
“大人,那却未必呀。”
明宋国军镇虽小,但位置错落有致,非有兵部奉旨迁移,否则不可稍挪一步。
而不论是管着一个小小军镇的‘大星长;
管辖着七个大星,驻扎在‘千将所’的‘千将首’;
还是管辖着七个千将所组成的,‘万将衙门’的‘万将首’,没有兵部调遣手令,离开衙门百哩,立斩不赦。
可团练兵却无需如此。
作为战斗力羸弱的地方武装,成立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弹压匪盗。
难道打个穷乡僻壤的几十人山贼武装,还上报兵部,再请当今定夺是否出兵,这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对团练兵的管辖是,只要出兵范围不犯‘他境’,便可以便宜行事。
而作为团练水兵的‘芝海寨’,理论上只要待在海上就不算兵犯‘他境’。
然后上书距离自己最近,有资格直接上书皇帝的行政衙门坐堂文官,表达自己想要为国死战的请求。
可谓合情合理。
当然如果是那路手握重兵的水军大将如法炮制,哪怕调动的是团练兵,也必然会大难临头。
可区区一个八品破贼校尉,带着不到五百个团练水军,要去根本就不临海的燕京勤王。
哪怕是跟张贵有杀父之仇,也没法说他打算借着勤王之名,意图不轨。
更何况就算有人颠倒黑白,哪怕不要脸皮也要非得攀诬张贵。
可说四百多名团联水兵就能威胁京畿的安全,这本身就是对明宋皇朝的巨大侮辱。
尤其是在现在国战失利的情况下,简直自寻死路。
第89章 两道旨意(上)
极擅各类律令的津门衙门第一师爷,把张贵出兵的利害关系,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赵月半听后不由拍手叫绝,“妙呀!
这张贵既然起兵勤王,那就没人敢瞒着。
所以事情无论如何都会为今上所知。
可他又没法被指摘是借着勤王之名,图谋不轨。
最多也就是说其名利心重,想要走那终南捷径升官发财。
可在当下这种情形,勤王之人绝不可能被苛责。
就算无功有罪最多也就是罚俸。
但要是有功无罪,最起码也能升个七,不,起码得官四级。
由八品校尉,升到正六品的‘郎将’。
就算团练官不值钱,可六品的统兵官在地方上,无论如何也是个人物了。
更何况他还算是简在帝心了。
真是高招。
我这人一向喜欢聪明人,最烦蠢货。
既然他这么滑不留手又不要脸皮,想的出‘血书’这种我都想不到的花招,那帮他一把又如何。”
说着他起身站立在铜盆不到三寸高的,井水水面。
慢慢悠悠的抬脚擦了擦水,踩上木屐。
‘哒哒哒’的走到书桌前,刷刷点点自己先写了个折子。
把张贵出兵之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师爷刚才的讲述里可以上奏的内容,写写清楚。
跟张贵的条陈一起封了,叫来吏员,
“把这道折子八千里加急送去燕京。”
两地总共一百多里的距离,却用八千里加急专门的鹞鹰送信。
这就是朝廷的体面,或者说体制的僵化。
事实上如果不是落在纸上的文字,折子上不同的暗记,需要存档待查。
恐怕早就用法术沟通完毕了。
吏员接过折子,恭恭敬敬的转身退下。
一时三刻过后,津门驿站便于鹞鹰直飞天空
明宋首善之地。
皇帝所居的‘燕云宫’位于京都中轴。
宫墙四周总共开了四扇门户。
东门为正门,叫做‘子午门’。
南、北、西三个方向有三座侧门,名字依次为玄武、青龙、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