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231节
众人互相看了看,随即铁破锋第一个拿出了自己的金庙庙主钮印,印钮是一个九脸虎身的怪物。
随即,水、木、土三庙的新任庙主也都拿出了各自的钮印,上面的印钮分别是半人半骨的龙女、多手多头的树人以及肚中飞出九个婴儿的鬼母。
最后,程心瞻也拿出了火庙庙主的钮印,印钮是多手多眼的旱魃。
五庙庙主的钮印都是不允许带出山的,庙主可以死,但钮印不能丢,这个钮印是开启各庙宝库与尸窖的钥匙,同时也记载着各庙镇庙邪尸炼制之法。
由程心瞻带头,把火庙钮印按进其中一个凹槽中。另外四位也一一上前,将各自印钮放入其中。
随即,这座门户上的恶鬼图纹像是活过来了一样,在门中游走,发出鬼哭狼嚎一样的叫声。
随即,众人便见到,这尸陀洞的门缓缓开了。
众人看向程心瞻,尤其是以铁破锋的目光最为热切。
程心瞻点点头,说道,
“今日我进尸陀洞即闭死关,寻求破四境之机,山中一切事务由破锋主掌。”
说完这句话,他头也不回的就进了洞。
闻言,铁破锋自然面露欣喜之色。火庙被程心瞻钦点的继任庙主,也就是最初带程心瞻进天鞘山的那位,面上则是一脸担忧之色。
上一任山主就是要说闭死关——结果就真死在这洞府里了,大家还是察觉到有一股庞大的灵力从这立棺山下散出来才知道。
不过好在这次单山主闭关前还知道指明副山主代掌山中之事,不然真有个差错,那又是百年糊涂账了。
而水木两庙的人则是脸色大变,这些天自己等人上蹿下跳捧你为山主,现在你成了山主怎么就拍拍屁股要去闭关了?而被自己等人一直冷落的铁破锋竟然要行山主之权了?
不过程心瞻没有理会身后之人怎么想,他进洞后石门再次关闭,外面的声音他已经听不见了。
这山主的洞府和庙主的也没什么区别,洞口在地上,但是洞府却都是深入地底,走了没几步就出现一个地洞,程心瞻跳下去,落了好一会才重新触地。
这下面的洞室就非常大了,上尖下大,像是掏空了一座大山。
寒气裹着腐朽的檀香扑面,程心瞻皱起了眉头,也第一时间把武青伯放了出来。
他抬头望了望,百丈高的穹顶上长满了向下垂着青灰色的石乳,这不禁让程心瞻想起了木魅上生出的那些奇长的怪手。
这些石乳发着惨青的光,把这个洞穴照的宛如冥府一般。
而自己下来的洞穴在穹顶上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再环顾四周,地洞石壁上密密麻麻凿满佛窟,窟中的佛陀法相却是阴森古怪的尸陀林相——或半身白骨,或多手多眼,或破胸敞肚,那些佛像空洞的眼窝里有蛇鼠进出。
而在洞穴之底,程心瞻站立的地方,则是一片庙宇。
庙宇也不是中原禅宗的制式,四处挂着经幡,各个大殿前是金刚骷髅做护法门神,白骨为梁,人皮覆瓦,阴森吊诡。
每个殿里都供奉着魔气凛然的佛像,不时有宝光闪烁,看来这里面藏着不少的宝物。
不过他片刻也没有停留,径直走到庙宇最中心最宏大的一间庙宇,上面牌匾上写着「大昭宝殿」。
殿中供奉着一个骑在行尸背上的腐骨佛陀,头上的颅骨裸露,颅骨顶上镶嵌着一个金冠。
而在这座古怪的佛像前,地上有一摊衣服。
程心瞻认得,这就是上一任山主的法衣。
他上前几步,把衣服掀开,尘埃升腾,露出底下的一些宝物。
上任山主是坐化,金丹肯定没有了,不过随身的法宝还是有不少遗留的,珍贵的法宝肯定都是随身放在窍穴里蕴养的,所以死后也就都掉落了,至于洞石里的东西,程心瞻也懒得破解去找。
他拨弄两下,尽是些尸幡尸铃一类的东西,像红皮葫芦那样自然天生的好宝贝一个都没有,自然就兴致缺缺了,一股脑都先收了起来,只留下了一个钮印和一个养尸篓。
钮印入手冰凉,印钮和这座大殿里供奉的佛像一样,是个佛陀骑尸的形状。
这个就是天鞘山山主的信印了,可以打开天鞘山里最大的宝库与尸窖,同时也可以凭此越过五庙庙主,直接操控护山大阵。
这个就是程心瞻谋划许久想要得到的东西。
天鞘山的护山大阵与湘西山脉、地脉以及沅水、武水两道水脉紧密关联,是天地间绝无仅有的养尸格局,唤做「阴龙缠山蔽日绝阳大阵」。
不过在养尸的同时,这座传自古西方佛教的大阵历经数千年的层层加固,而且天鞘山是屡有四境山主,再经过四境大修士的代代加持后,这座大阵也早已成为湘西乃至整个武陵地区首屈一指的护山大阵,为天鞘山这个魔窟提供了数千年的保护。
相比之下,失魂涧就没有这样的底蕴,或者说,龙虎山也不想花费大力气扶持这样一个大教出来,他们只想要一个搜刮游魂的势力,灭了再建就是,也不费什么功夫。
当年这帮古佛余孽一头扎进湘西的时候,那时整个武陵在正道看来都是荒无人烟的穷乡僻壤,没有人在乎这里。只不过现在数千年过去,武陵山区散修聚集,形成一种别样的繁华时,但天鞘山却已经尾大不掉,成为一颗难啃的钉子了。
如果想要强行攻打天鞘山,那就是非五境不可破,而且即便是破了天鞘山的大阵,那以天鞘山为核心,方圆数百里内的山山水水,也就全都毁于一旦了,尤其是天鞘山还紧邻着沅水这样一条贯通一境的大水脉。
没有哪个五境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
并且事实上,也没有哪个五境有这样的时间。
五境们都在做什么?
演法,创经,炼宝,谋求成仙之机,甚至与天上仙人对话、传达仙人旨意,乃至维持一教的运行、法统的延续。即便是讲究个除魔卫道,着眼的也都是五境大魔。
哪有时间把目光投向这里?
要说四境能破这个局吗?
也能。
程心瞻一路鱼目混珠、借尸还魂、挑拨离间、驱虎吞狼、祸水东引、过河拆桥、分化拉拢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心性和道术缺一不可。不过这片天地最不缺的就是天才,他一个三境能做到,四境玄在里肯定也有人能做到。
不过四境就不忙了吗?
也忙。
渡风灾,斗心魔,参玄悟机,孕育元婴,还要寻求合道之机,更要辅管一脉道统传承。
除魔吗?
自然也除,浩然、正一、重阳、玄天四盟都有四境坐镇,之前围攻西昆仑也是四境的简冰如主持,听说不日前句曲山的能岳玄在还和赤尸吴牢在海上大战了一场。
他们自然有他们的对手。
这世上有些事是五境该做的,有些事是四境该做的,有些事则是三境、二境乃是一境去该做的。也有些事很麻烦,说不上心腹大患,但也不能视为藓疥之疾,好像有心者无力,有力者有忌,谁来做也不合适。
这种事不太好做,但总得有人去做。
所以程心瞻今天在这里。
第226章 稽古振今,鉴往谋来
明四百五十四年,三月初四。
朝阳初升,大好天气。
程心瞻看了一眼东方,手在袖袍里掐了两下,卯时五刻,时间刚好。
这正是摄食紫气的好时辰。
每天摄食紫气只有一刻钟的时间,而且具体的起始时间还会随着季节更替与地理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有时候碰上阴雨,那就错过了。云雨雷霆生发在第一重天到第三重天,虽说三重天之上紫气不会被阴雨遮挡,可是那里的日光过于灼烈,摄食紫气的同时会被阳火伤到,并不可取。
另外再加上有时候闭关、炼法、炼丹、炼宝、入定、内视甚至与人斗法,等等情况,每天这一刻钟说错过就错过了。
而程心瞻自认为自己在踏上修行路后,一直保持下来的一个好习惯就是无论在哪,无论在做什么,有什么计划,都会尽量把日出时分的这段时间空出来,用于摄食紫气。
今日程心瞻特意早些出发到达摩崖山壁,也是为了不耽误这件事。
他就在一个方圆不过五尺的山石凸台上坐下来,开始吐纳摄食。
太初紫气乃先天太阳真炁,能涤荡后天浊质,无论境界高低,对待此物都是多多益善。
程心瞻一境时摄食紫气是用来洗髓伐毛,二境时用来滋润命藏宝窍,如今到了三境,他则是用来洗炼元神。
元神的修行又被分作人、阴、阳三境。
处于「人神」之境时,元神要寄居在肉身或者是化身之中,不能脱离躯壳长存于天地之间,要是长久远离躯壳,轻则神伤肉朽,重则神形俱灭。
处于「阴神」之境时,元神可以离开肉身进行夜游,不受躯体束缚,一念之间上穷碧落下黄泉,甚至可以久居于地底幽冥之处,但是不能长久显形于白昼。
到了「阳神」之境,可视肉身为皮囊,天下之大,元神皆可去得。咫尺天涯不过寻常事,更能单凭元神便可施展各类神通法术,修到极致处,便是「阳神冲举」、「白日飞升」,这是天仙之道。
程心瞻自认为自己现在应该是过了「人神」之境,已经摸到了「阴神」的门槛了。
从他修道的年岁来看,这无疑是非常骇人的境界了,与他同岁的绝大部分修士,在这个年纪连元神都未曾缔结,更别提「阴神」。
他的元神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则,他生来魂魄坚韧,这是天生的,所以他才能在明治山的入门法考中脱颖而出。
二则,他自食气起,便观想昴宿,观想昴宿可以固魂。
三则,明治山土地风水养魂。
四则,他先后修炼的《长生胎元养神密旨》和《太乙金华宗旨》都是天下少有的养魂秘术。
五则,他早早度过了金丹首洗,元神历经了品相极高的黄天三九雷劫。
正是因为这过往的一切慢慢积攒,所以才有了今日他这般高的元神境界。
而说到修炼元神,那太初紫气的神异之处又体现出来了。太初紫气是先天太阳真炁,按理来说,以程心瞻初入阴神的境界,是不适合沾染阳气的。
只是这太初紫气又不一样,不同于纯正的阳精日光,紫气是太阳初升、太阴方坠时的首道日光,太阳法意被太阴中和,也即所谓:「真阳含真阴,紫华氤氲生」。
所以这紫气既是蓬勃朝阳的造化之光,又是阳中抱阴的先天真炁,故而被天下修道者推崇为最是适合洗炼元神的天地灵气。
只不过这紫气是晴空日出之时便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定份定额需要争抢,摄食紫气听上去不过举手之劳,似乎都对不起「太初紫气」这个听起来极为响亮的名头。
而摄食紫气每天又仅有那么一点点的时间,如果想要见效,偏偏还得是水磨的长久功夫才行。
于是,人人都知道紫气的珍贵,可每天坚持摄食的人反而少之又少。而且多是才食气的初入门者,会坚持个两三年,等到境界再高一些、修行事务再繁忙些,就逐渐忘却这件事了。
往往是在数年后的某个晴空早晨,忽然心血来潮,摄一摄这紫气,会有通体舒泰之感,并下定决心以后要日日摄食,可第二天就因为被其他事耽搁,转而就抛之脑后了。
等到再过几年,又忽然想起,再次立志,随即再次忘记,如此反复。
更有高修甚者,认为微末小修都能摄食的紫气于己无用,还不如几颗高品丹药来的见效快。
许多人都说程心瞻天资高,做什么事都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可往往都下意识忽略了他的强大心志与自律。
读书破万卷于他而言只是寻常,日日摄食紫气,在他这里也绝不是什么空话与口号。
随着他闭目吐纳、运转元神,三道由紫气汇聚而成的氤氲灵漩在他脑上成形,灵漩涡尾则是直通到紫阙之内,落在三道元神身上。
或许因为这里是宗内低境弟子的受罚地,而这些尚处在食气辟府阶段的弟子们因为师尊长辈耳提面命的缘故,还不曾懈怠摄食紫气。
所以此刻,放眼整道石壁,摄食紫气者不下千百,仿佛是金色的崖壁上盛开出一朵又一朵紫色的小花。
而摄食紫气的时光总是过得如此之快,不过转眼之间,大日炎炎,此时,只余光热,再也不见紫气。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