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232节
程心瞻重新站起,拔出了佩剑。
「秋水」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这把跟随他时间最久的剑虽然样貌未曾变化,但内里早已大不相同。
这把剑的变化主要是在于他持续的喂养金精矿物与天罡地煞,尤其是最近这五年。
最近这五年他以爽灵元神驾驭无尘莲化身在庾阳诛魔,因为一应法宝这在五年里都在消化劫雷,分不出身来,他只能用这把佩剑。
在庾阳这五年里,从头到尾他就只用了净明水法、真武剑法以及体剑之术,「秋水」可谓是饱饮蛟蛇之血。
另外,在这五年里,他斩获的蛟丹蛇珠不少,还包括天鞘山薛灵珑那一颗,这些丹珠在被他使用「回风返火」之术炼出了罡煞之后,含有金性的都被他炼入了这把佩剑之中,这也使得这把宝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程心瞻走出石台,凌空站定,提剑刻字,就这么开始写了起来,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圣人经典,微言大义,程心瞻写着写着,心中确实也是渐渐安定下来。
这种时候,就是稽古振今,鉴往谋来的好时候。
这种事他是常做的,小到明后数天的事务,中到最近一两年的规划,大到未来几十年的修行方向。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未来几十年的大规划,他上次做这样的规划还是在出海归来之后,给自己的定下了「慢一,快二,争三」的修行基调,而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从当下来看,之前这么安排也没有错。
自己的一境可谓圆满,用时七年,游历南荒北疆,辟齐五府,五行轮转而开绛宫,另外开辟了三处雷宅,一处云宅,观想内景神九位。
二境他用了十六年,在这十六年里,绝大多数时光是在山中度过的。
他入二境后就参加了龙虎法会,归山后在山中待了七年,修身养性,调丹铸剑,新辟窍穴一十二处,炼成「玉液炼形」、「心肾炼体」、「水火炼魂」、「心意通明焰」等诸多命藏神通。
随后他出海一年,深感魔道猖獗,立下精卫之志,决定以新得的「黄极正戊煞」早日犁庭结丹。
归山后,他在山中静修五年,新开「足阳明胃经」上的窍穴二十一处,得了「鲸吸」、「龙吟」两道神通,并成功犁庭。
犁庭之后,他去了句曲山,学法讲经四年,同时开辟「任脉」、「阴跷脉」以及「足少阴肾经」上的窍穴一十六处。
随后合黄龙青虎而结丹。
他在一境和二境的修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心境。
一境的修行让他体悟到了仙凡之别,所以对修行怀有敬畏之心,开窍存神都很慎重。五府开辟的顺序是他苦思冥想出来的,生怕有了差错,也担心落入平庸。
对于二境的修行,他则完全是将其当作了三境的跳板。
他开辟命藏窍穴的目的性很强,他在明确结丹罡煞之后,就通过自己对内丹、岐黄、存神三道的理解,确定了自己结丹所需的最少窍穴,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打通。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足足用去了他十六年的时间。
命藏要窍足有周天之数,指二境修行是水磨工夫,蜗行牛步,能臻至圆满者是少之又少,非心如磐石者不可得,连程心瞻也不能免俗。
而自结丹至今,又已经过去了七年。
他敢做出快二争三之举的底气就在于他在魂魄与存神法上的修行。
在三境这七年,他以化身在外行走,始终分出一道元神调动着七魄与一应内景神继续着二境未竟之事,实质上是二三境同修。
而事实上,这种情形恐怕还会再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他争渡来到三境后所做得事也让他比较满意。
杀杨玄蜡,逐姚开江,救洪长豹,扫荡施州,败白无常,毁失魂涧,杀三庙妖魔,倾覆天鞘山,度化百万尸群。
这无论哪件事,都是二境决计不能做成的。
而这一系列的举动,也稍稍安抚了他内心激荡翻涌的荡魔之心。
并且最重要的是,这清扫了武陵一带的魔祸,让失魂丢尸之事不再成为常态,同时,也彻底断绝了南派魔教一直想兼并武陵的心思。
这是他对于这世间的影响。
是他立下荡魔之志的根源。
这一路走到现在,今年恰巧是他修道的第三十个年头,程心瞻四十五岁。
该是要谋一谋未来的路了。
首先是对于自身境界的修行,这是长生根本。接下来的大事自然是渡第二次洗丹劫,这一次定然不能像第一次那样仓促应对,以至于在渡劫之后形同废人。
在首丹劫后,他也一直在炼制挡劫之宝,譬如那个葫芦,譬如他自己专门为挡劫新炼制的法伞。上一次挡劫用的大多是攻伐剑器,这种行为要不得,不然渡劫后对敌都没有可用之物了。
同时,他也要寻找其他能让洗丹劫早日降临的方法——当然是不能像曹烬施咒一样早来个五十多年。
其次,每一次的洗丹劫都蕴含着天地法理与造化生机,决计不能浪费了。第一次洗丹劫自己可以说是把雷劫利用到了极致,不但淬炼了金丹、肉身以及法宝,还利用劫雷开辟了紫阙,炼成了元神。
那第二次劫雷该做什么?
除了洗炼金丹、元神、肉身、法宝这些应有之物以外,还能做什么?
是了,应该把金丹由浑圆丹形化为大道神形,缔结金丹法相!
金丹法相和上清派独有的内景神法相差异很大。
内景神法相需得以上清箓为依凭,以自身观象出的内景神为神形,并且只有同时具备上清箓以及修行存神法的人可以施展。
内景神法相之神形,是天地已有之神,是借其神形。
而金丹法相则是以金丹为依凭,以自身大道为神形,这种神形,可以是天地已有神形,也可以是根据自身大道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神形。
只不过想要缔结金丹法相也需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个是金丹能从浑圆丹丸形化成无形,不过这个无形指的并非虚无,而是说不限于丹丸固形,可以随心变化。
这需要金丹能达到极高的品质,许多人金丹三洗四洗也不能达到化有形为无形的境界。
另一个条件则是修者本身要能明悟出自己的大道真形,并使之显化出来。
这对修者的法脉与道心又是极高的考验。
有些人,即便修行天赋很高,金丹品质绝佳,但修行只是照本宣科,问其道心也只是人云亦云,说什么逍遥、长生之类的。
这种人看不清脚下的道路,是无法明悟自己的大道真形的,自然缔结不了金丹法相,也无法企及元婴之境。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早早缔结了金丹法相,那这种人就是兼具天赋异禀与明澈道心的人,也是有望元婴的人。
有的人修纯阳之道,心在光明,那么他的金丹法相很有可能就是一轮大日金阳,亦或是一片璀璨朝霞。有的人修心斋坐忘,又喜静乐道,那么他的金丹法相很有可能就是一头玄龟,抑或是一方顽石。
金丹法相因人而异,不一而足,而且一念之差又是千差万别,很多人自己的金丹法相现世后,或许和自己前一刻的想法还有很大出入。
程心瞻认为自己的大道志向早已明晰,现在则是要定其神形,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要好好打磨金丹,趁着下一次洗丹劫把金丹从有形化为无形。
而除了自身修行,还有一件不得不规划的事——那自然是除魔卫道。
除魔,除哪里的魔?卫道,如何卫道?
在连灭失魂涧与天鞘山后,程心瞻又派遣两道化身分去南北,他在这几年里,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
南北派魔教,存世有千万年,与正道之间的争斗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从来没有彻底灭绝过。
现在,随着血神子、绿袍老祖、谷辰等人的崛起,不过是再一次起风罢了,而且这股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这不比武陵山区中的魔教,以自己当前的修为境界,不说覆灭风暴,甚至连暂缓风暴的成形都无法做到。
在庾阳阻拦南派魔教东进,那也是整个浩然盟群策群力。整个庾阳防线,说实话,真是多自己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不少。
而他在去庾阳之前,甚至专门去万寿宫求取水法,修行斩蛟灭怪之术。可即便是这样,他以一道化身支援庾阳,或可超常发挥出寻常二洗乃至三洗的实力,足以让许多人侧目惊艳。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因为这样的实力对于整个庾阳防线来讲,依旧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更别提反攻到南荒内部了。
这当然不能说是净明水法不好用,只是自己的修为境界还不到而已。
所以,他觉得自己在庾阳五年的价值,甚至没有自己花一年时间覆灭天鞘山来的意义大。
所以下一步,除什么魔,是应该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至于卫道,卫的自然是三清山,卫的是万法派,卫的是东方道门薪火传承不灭。
而卫道所要做得还不仅仅只是除魔,还要防范其他教派对东方道门的鲸吞蚕食。比方说龙虎山想要化东方道门为私有,比方说蜀中玄门想要以玄代道。
这两家,是早晚要做过一场的,现在不过是魔患在前,各自安忍罢了。
咦!
程心瞻心中忽然闪过一个想法,或许,在有一个地方,除魔卫道可以一起做。
西康!
第227章 乌飞兔走,友晤师授
“喔喔喔——”
心府里传来鸡鸣,把程心瞻从沉思中喊醒。
他看了一眼东方,原来又是第二天的早晨了。
他停下手中剑,再次打坐食气。
等到摄食完今日的紫气,他继续凿壁抄经,不过历经一日一夜后,他对未来的大方向已经有了规划,心中愈发安定,整个人的气质也愈发出尘高邈。
他在抄经的同时依旧一心二用着,不过却没有先前那么深入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了,只是暗自制定着去西康的详细计划。
一旦没有那么沉浸,对外界的感知自然也就更敏锐了。
不久后,他感觉到石壁上反射的太阳金光愈发耀眼,身子也被晒的暖洋洋的,知道是正午到了。
于是他执剑刻字不停,但同时祭出了那个红皮葫芦当空悬立。
这个葫芦和血莲座一样,在山魈手里和在程心瞻手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葫芦形质本身就是极好的,盈盈可握,上肚丰若悬斗,下腹垂如满月,上下合四六之数。
葫芦最大的变化便在于颜色上,在山魈手里时这葫芦发着红艳艳的光,仿佛血泼的一般。而落入程心瞻手中之后,炼去血煞魔气,宝物华光完全内敛,这葫芦便露出了本色出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呢?
如果要让程心瞻来描述,他会说是「枫瘿经霜色」。
像是枫木历经秋霜后呈现的那种红色,既不艳丽,也不黯淡,颜色比较深,但又没有妖异感。
而且葫芦表面有天然生成的瘿瘤纹,不好说是什么形状,有些像云霞,有些像星图,也有点像某种玄奇的符纹。
葫芦成瘿纹这是大大的吉兆。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法器制式」篇里说:「有瘿者,为地炁凝结之象。瘿纹若星斗分野者尤贵,可封存雷符。」
《道法会元》「制煞符式」篇里也说:「若得木瘿天然盘屈者,刻酆都山形,可摄地司猛吏。」
所以当两个童儿替他炼去血煞魔气,他见到瘿纹真形时便有种难言的惊喜,当即给这葫芦取名为「赤瘿」。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