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228节

  “大人请放心,在下已经筹措足了银两,省城之中有人全权代办,足以将宗祠完整的迁回此处,除此之外,宋家也希望借着此事,能够为石阳县做些事情。”

  “哦?愿闻其详。”

  此刻听到宋穆这般说,金昌武等人稍稍松了口气,也顿时打起了精神。

  “宋家久居于城中,深受各位大人,街坊叔伯的照顾,在下也打算额外拿出一笔银子,先在城外购置一批学田,然后在宗祠旁开设一个私塾,供给城中一些百姓子孙读书。”

  宋穆这番话说的很是平静,周遭的众人此刻也都纷纷露出了笑容,脸上还多有几分赞叹。

  若说宋穆所言的自己帮扶了宋家,众人脸上多有些挂不住,但是宋家愿意在城中建造私塾,这等事情是对大家十分有利的,甚至也愿意锦上添花。

  毕竟此等事情,功在千秋,再合百姓心意不过。

  旁边的宋良达一直静静地坐着,听着自己侄子为宋家今后所做的规划,此刻神情也是多有几分感慨。

  自己印象之中,这个侄子从小就不甚活泼,甚至有些做人木讷,但难能可贵的是多有钻研精神,且还算坚韧。

  不过一年多,自己的侄子,已经成长到替自己完完全全的撑起了这个家。

  宋良达心中多有几分感动,毕竟这样一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就是自己身边最亲的一个亲人。

  这让人实在是庆幸,又觉得先祖蒙阴,让宋家还能继续走下去。

  如此,宋穆当下也算全权代表了宋良达,与众人商讨着关于迁回宗祠和捐建学堂学田之事,众人这一顿中午饭,也算吃的十分的自在。

  晚间的宋家宅院依旧是十分热闹,这条如今已经改名叫做解元巷的胡同今晚更是灯火通明,不少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还有那城中富贾,特意请了戏班子来唱戏,更添两分热闹。

  这解元郎回乡的日子,竟比不久前的中秋节还要热闹。

  不过这些天还算是丧期,宋穆所幸没被众人再拉出去赴宴。

  接下来的几日,宋家也将宋良通和余梅的丧事办的风光,不同于之前的草草下葬,此番,终于可以在老太爷旁的衣冠冢里,隆重放上宋良通的遗骨。

  这一日情景自然也是满城哄动,宋家悲痛,但是身后灵柩扶棺之人中,有欧阳宏的面孔,有数位乡老所在,也让全城百姓多有感叹。

  待到头七一过,宋穆便去了城中各处拜访了一番,同时也在城内买到了一块地皮,又在城外买了十数亩学田,待到私塾建成,将用来作为聘请先生的束脩。

  而待到宋氏宗祠迁移回石阳县后,还将会继续增加学田的数量,专为穷苦子弟提供食宿。

  宋穆的这番举动,也立刻迎来了百姓认同。

  他们羡慕于宋穆此等年轻有为的读书人,同时也高兴于城中能多上一所私塾,自家孩童若是有幸能入其中,将来没准也能成为半个解元郎那般的人物。

  百姓的想法总是那么单纯质朴,如今的宋家,虽然不算人丁兴旺,但也是有口皆碑了。

  做完这些,宋穆一家也乘船而上,回到了吉州府,拜谒了一番的官员与好友。

  待到这些事情做完,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末。

  这一日,宋穆依旧是早早起床,晨读完后,与二叔一家安静的吃完了早饭,便从屋内拿出了一大包行礼。

  “敬昭,这外面比不上家中,在外还是多要小心,也多切勿与人置气。”

  宋良达帮着宋穆提着东西往外走,此刻还不停的叮嘱着,宋穆当下也是笑着点头,朱氏只是一个劲的往宋穆的包袱之中塞东西,尤其是知晓宋穆这等文人有那种神乎其神的收纳工具,更是恨不得做上满满一箩筐的吃食让宋穆带上。

  宋明微也没闲着,小丫头如今已经与朱氏学了一些针线活,此番为宋穆绣了两条束发带子,小心翼翼的让宋穆收好,不过仍是有些顽皮,跳脱着要宋穆下次回来给她多带外面的好吃的。

  此番亲情之景,看的旁人也多是有些感慨,那胡同之中的人得知这位新晋解元郎要与师父去四处游学,此刻也是出来恭贺两句,或是拿出些东西送上。

  宋穆盛情难却,所幸碧玺还塞得下这些东西,就是这般,花了好些功夫,才总算能往着城外码头而去。

  

  可还未走上几步,便听得身后有马车声响,然后是几声呼喝。

  “敬昭,等等我。”

  宋穆回头,见到来人竟然是孔宗,如今的孔宗黝黑了一些,但是人也壮实了不少,此刻从马车上跳下,不顾孔宅车夫的提醒跑到宋穆面前,连忙朝着陶风明和宋穆拱手。

  “敬昭,怎么走的这么急,我送你一程。”

  这番说着,宋穆也是点头,此刻与孔宗还有二叔一家一同往着城外而去。

  “如今宋兄在我吉州府也是传奇一桩,你之前在省城一事,还引得妖魔觊觎,更是传遍一方啊。”

  孔宗与宋穆一边走着,拱手说道,宋穆也是笑着应上两句。

  两人一路聊着到了码头,恰逢北上的江船也就要开了,宋穆当即与几人告别。

  “敬昭,今日一别,之后我或许只能在《天下文刊》上再窥你的踪迹了。”

  孔宗满脸慨然的朝着宋穆拱手,宋穆也是露出个笑容,笑着说道。

  “祖海切莫思念,往后岁月尚远,此番短别,但是断不了我们这辈子的交情。他日我们必然相逢。”

  “倒是共商国是,甚是妙哉。”

  孔宗听得这话也是笑着点头,脸上有着几分激动,也暗暗发誓,要奋发图强,竭力追赶宋穆的脚步。

  宋穆又转头看着二叔一家,叮嘱了几句家长里短,而后才是说道。

  “叔,家中宗祠重立之时,且定要致信于我,还有他日私塾落成,若我不能回,我也定会想办法送上一番祝贺的。”

  听得宋穆这般说,宋良达也是神色严肃,拍着胸脯向宋穆保证一定会将这些事情办妥。

  做完这些,宋穆才与陶风明,依依不舍的登上了江船,此刻江水滔滔,宋穆看着已经远离的吉州府,沉沉的吐出一口气。

  “如此,嘴边将常有故乡一词了。

  ……

第302章 临安

  这一日,临安境内下起了冬日的第一场小雨。

  如今已是十二月,天寒地冻,南方的湿冷加着几分呼啸的寒风卷过,那种冷意,透过衣衫,直往着骨子里钻去。

  官道上一辆马车此刻陷于路旁一个深坑之中,这路上多有几分泥泞,两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正满前忙后,手脸冻得通红,却不得不在旁边东家催促下捡拾石块垫入深坑之中。

  “你们手脚再麻利些,今日夫人就要生了,我不能站在这荒野之中等着。”

  那说话的是个穿着锦衣的汉子,名叫戴明亮,不过此刻他也是浑身泥泞,神色焦急,见着两仆人动作,还觉得不快,当下也去路边捡拾石头。

  还不时地朝着四周张望几分,想要看看这官道上是否有人经过,正好劳烦前来帮扶一把。

  但是这已经是稍晚间了,官道上根本无人经过,也是更让那戴明亮神色焦急。

  “老爷,咱这车轮辐条折了,弄出来车也走不得了,要不咱们先往官道上走去,我记得前面有个村子的。”

  “这如何使得,只会耽误时间。”

  说着,戴明亮就要卸下马匹,准备独自先策马归去,所幸这时候路一侧有了一点灯光,只见得有一架马车晃晃悠悠而来。

  见到这情景的戴明亮此刻仿佛是找到了救命稻草,连忙冲过去,见得是一架小些的马车,此刻正由一个穿着袍衫的年轻男子赶着。

  “劳驾,兄台可是否去临安,能否带上在下,在下是临安城东祥顺布庄的少东家戴明亮,这是我的路引,实不相瞒,家中内人要生产了,我那车却是坏了。”

  戴明亮满脸真切的询问,还掏出自己身上的路引,却见对方没有拿过,只是点头招呼上车。

  “多谢兄台了。”

  戴明亮神色一喜,连忙高兴的坐上马车,此刻才见到这马车上还有一个中年男子坐着,身上披着大氅,怀里还抱着个火炉。

  戴明亮连忙致意,却听得那赶车的年轻男子此刻问道。

  “阁下若是急些,那我就加快些,坐稳了。”

  说着,那马车速度又快了两分,戴明亮连忙往里坐了坐,又高声交待了那两个伙计今晚在不远处的村子避一避,明日再派人来救。

  车轮滚滚,戴明亮这才总算放下了心,此刻搓了搓红彤彤的手掌,又看了看两人,笑着开口说道。

  “两位当是读书人吧?”

  马车上的正是游学至此的宋穆和陶风明,从十月末从吉州府离开之后,两人先是在江南西道各处拜访了几位博学老者,一路修习探讨,然后从浔阳府,买了一辆马车,一路往着临安而来。

  这还是陶风明所提的想法,言如今南方当属临安繁华,景色迷人。

  这前一世的杭州,在此却是再次被称作临安,但却不是因为成了南宋都城,而是取临近江南安定之地,取名临安。

  宋穆自然是万分赞成,只是这冬日出游多是不易,陶风明的身体也多有几分扛不住,宋穆紧赶慢赶,总算是要到了。

  恰巧路上见得这个满身泥泞的汉子焦急求助,两人也是自然而来伸出了援手。

  “在下江南西道吉州府的宋穆,这位是在下恩师风明先生,此番也是来临安一游,去拜访一番名师,也游历一番这临安的美妙风光。”

  听得宋穆这么说道,戴明亮当下也是笑着点头,文朝文风兴盛,文人更是有不用路引便可四处游历的权力,这往日也常有文人游学,倒也是见怪不怪。

  “既然宋公子和先生来临安游学,那大可到我那住上几日,到时候也让家中小弟,带着两位游历一番。”

  戴明亮这么说着,原来是家中还有个十几岁的小弟,如今也在临安读书,虽只是童生,但是对求学之事十分上心,到时候可以充作宋穆的向导。

  宋穆听到这事自然也是笑着点头,不过这戴明亮倒是十分的健谈,此刻笑着说道。

  “说来江南西道今年却是格外的瞩目,听闻今年八月的乡试,可是有一个举子写出了两篇顶级异象的文章,让全城百姓福泽,听闻还让不少孩童多有提升,将来,江南西道文人更要出彩啊。”

  戴明亮这般感慨道,此刻却也是满怀希冀的说道。

  “若是这次家中内人诞下个小子,我也好好培养一番,等过两年,若是有那江南西道的解元去长安会试的消息,我就带着儿子和我小弟北上去。”

  这么说着,戴明亮当下看了一眼满脸笑意的宋穆,笑着说了一句。

  “说来我好像记得那位江南西道的解元也姓宋,不知公子可认得?”

  宋穆咧了咧嘴,笑着说道。

  “我倒是认得人家,只是人家不一定认得我哦。”

  这般说着,戴明亮倒是更有了几分兴趣,此刻竟然也追着宋穆问了几句,宋穆也是简单说了几句,算是满足了对方的一番遐想。

  “我听得家中小弟说的,说那宋解元人高马大,又温文尔雅,什么落笔就能斩妖除魔,挥墨就是一片繁华。”

  

  戴明亮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

  “听闻那宋解元也还未到及冠之年,却能成一省解元,如今也是这无数年轻学子心中的榜样,我那小弟和他的一众同砚,都甚是钦佩他呢。”

  “不过如此也好,这般也算是让他愿意读书,有个榜样,也多省心。”

  戴明亮似乎因为搭上回城的马车,稍有几分安定,这般说了一通,在旁边听着的宋穆却是脸色多有几分哑然,不过也是点头笑着。

  戴明亮的这番说法,宋穆在路上也碰到许多次了。

  当初妖魔攻城的事情或许因为安抚得当,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风声,倒是乡试的事情持续发酵,又随着宋穆的诗词文章一并登上《天下文刊》,一时间天下皆知。

  而说到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甚至让不少人捶胸顿足的,便是两次顶级异象,更有传言如今长安多了不少富贾,似乎都要寻个落脚地方,就是为了过些年宋穆参加会试的时候好沾沾文气。

首节 上一节 228/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