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291节
而对方就是连自己到了的动静都没能察觉。
他将粥煮好后,就直接正坐在板子上吃饭,却又是见得他端着碗思索,下一刻眉头忽的有几分纾解,然后起身写下了几个字。
严甫自然一眼就见到了那草稿纸上的几行字。
看来这宋穆是在思考这经义题的最后一题,而对方此刻却是在这题目后面写下了三个字,儒之道。
见到这几个字的严甫当下便在心中暗暗点头,见到对方脸上忽的有的几分笑容,也是觉得这年轻人果然名不虚传,确有几分本事。
这次的经义题,因为陛下殿试的题目过于不寻常,所以导致贡院对题目紧急做出修改,由礼部的几位老大人联合出了这份新卷。
而这新卷上最大的亮点,便在于这上面的最后一题。
抛弃了过往于四书五经上寻找句子开题,转而加上了一句董子的话,连成了一个极其精妙的抒义题。
严甫却是能看的出,那几位老大人这是把自己对如儒学的困顿,放到这考场之上,希冀这些涉世未深的学子,做出些许不同的解释了。
毕竟这三位儒道圣人所言,虽然都是治国之道,甚至是君臣之道,但是说到底,解释的就是儒道的变化发展。
孔子的儒道,是仁义礼。
孟子的儒道,是仁义礼智。
董子的儒道,是仁义礼智信。
这其中有延伸,有创新,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理念的变动,都是为了贴合那时的时代,做出的有益改变。
文朝建立之后,儒道虽然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依旧承袭了许多的旧制,既然有所益处,但也难免有所弊处。
文朝三百年,儒道护王并非主流,王领儒道也稍有落后,诗宗的出现,文力的出现,儒学已经有了不少变化。
那时张策大儒便说过一句“学儒且为天下,不所谓君臣。”
似乎是忤逆之言,但却合乎文朝的境遇。
只是这并不是一个明了的立意,儒学需要的,是引领天下人维护住学儒的热情以及信念。
学儒,当为如何,且当如何?
这宋穆如今已经探得其中立意,若是能写出这番希冀,那自己只需要翘首以待了。
严甫当下就不自觉的称赞了一句,见得对方抬头看来,生怕打断了对方的思绪,安抚了一句,便满意的迈步离开。
严甫再次看向这场中的众多学子,却觉得自己刚刚脑中那些阴郁此刻短暂的散开了。
有这些文朝文人的存在,生生不息,文朝不灭,人族不灭。
也许,自己真的能够在这一次的卷子之中,窥探到几分未来不一样的光景。
而且这一次的圣书解字,可是一个圣字啊。
……
宋穆对于那突然出现的大人有些摸不清头脑,但是此刻心中却是平复了一番,更觉得有了两分放松。
如今自己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重要立意,至于接下来的东西,当如何写,却是需要仔细打磨了。
此卷若是能成,宋穆且觉得,不负自己日夜苦读,两辈子的学习收获了。
……
第387章 贡院外
“明德,看到了,咱们家的帐篷在那边已经支好了。”
贡院北门外的广场上,戴明亮怀里正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娃娃,将其包裹的严严实实,一边往前小心的挤着,还不忘和走在前面的戴明德说上一句。
戴明德今日也是全副武装,此刻怀中抱着许多东西往前走着,沿途还不忘向前张望一下,看着贡院的高墙,顿时心驰神往。
“老爷,我们这是何必呢,咱们买下的宅子离这里也不过几百米,那可是花了五百两银子才买下的。”
“三进的院子,比寻常贵了上百两呢。”
“而且这寒冬腊月的,这帐篷总归没有屋子里暖和的。”
戴明德身后,一个打扮富贵的女子此刻也跟在后面,只是看着广场上人挤人的情况,此刻脸上稍稍有些不耐,不时的用帕子捂住自己的鼻子,在身后丫鬟的搀扶下缓缓往前。
戴明亮听得这话,却是微微皱了皱眉头,扭头淡淡的说了一句。
“小芳,此可不是说苦的时候。”
“我们要多多靠近宋解元一些的,万一宋解元再写出了异象,咱们越靠前,肯定对小宝多有好处。”
“到了前面的帐篷,一样也就暖和了。”
戴明亮笃定的说道,戴明德听得这话也是连连点头。
在他们看来,这般辛苦并不算什么,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宋解元异象的恩泽,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此刻戴明德再次看向前面高大的贡院,心中畅想着宋解元如今应当已经在其中动笔了。
当初临安城一别,自己可是对宋解元恭敬之情更甚,那《望海潮》如今已是做成了一块石碑,就立在临安城观澜台之中,不少前来游历临安的学子都要去那里看一看。
而当初自己得以先结识宋解元,也引得不少同门艳羡不已,平日里也多有人来向自己询问宋穆的情况,平日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戴明德总是不厌其烦的重新述说一遍。
那风轻云淡的宋穆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是一个浑身散发着仙气的人,就如同杜甫对李白之倾慕,让人心中总觉得是在仰望。
后来对方在金陵城之中的所作所为,那一首《青玉案》也令戴明德拍断大腿,若是那时自己能亲眼见到,想必又是同《望海潮》一样波澜壮阔的场面。
只是最令戴明德心驰神往的,却当时宋解元在金陵的讲学。
自己没能亲眼见到那等场面,只能够在其他人的口中,或是一些报刊之中,偶尔窥得其中的一番景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等名句,几乎让人顷刻顿悟。
而且从那以后,似乎这江南学派之中,也忽的有了另一种声音,实践,知行合一。
如今的自己,不仅赞同宋解元的这番言论,更是努力的遵循这其中的道理,每每读书之时,却无那分痛楚,且是多有几分期盼,或许将来某一日,自己也是能够成事的。
而某一日,自己也当是能够在这贡院之中奋笔疾书,成就一番美名。
戴明德停住脚步,此刻看着面前的贡院,心中荡漾。
宋解元不仅诗词惊艳,更有举世才华,若是他日其立诗宗,自己必定第一个投奔。
跟着他,或许才能明白何为儒道。
这么想着,戴明德已经与哥哥婶婶到了这广场前面,这里帐篷林立,虽有寒风吹拂,但到处火盆熊熊,不少人就在这广场上披着被子席地而坐,相互交谈间,目光则是看向前方高大的贡院围墙。
“老孙,你说今年能够有几次异象?”
“这我如何知道,当然是越多越好。”
“嘿嘿,这倒也是,我最希望见到的是那宋解元的异象,我可是压了三两银子呢。”
“你还真去下注了,想从那些家伙手里掏银子,亏你也想得出。”
“嘿,你可别觉得我是乱来,这买卖不赔的,只要宋解元引动了两次异象,我就能挣一两,要是三次,那我就是十两了,”
“那这么说,那些开盘口的,都觉得宋解元至少能引动一次异象了?”
“那当然,你附耳过来。”
旁边的两个汉子正坐在火盆前说着话,其身后帐篷里一个脸色苍白的人闻言也微微起身,听着两人言语,此番也跟着说了几句。
“我倒是没那想法,只要哪位才子大人写出异象,能让我这断腿闭合再生,我就给他供长生牌位。”
周围的百姓也多是神情涌动的议论着,或许是因为这广场上如今有草帘子遮挡风雨,加上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还算是温暖。
而那些在贡院周围值守的兵士,此刻却是不得不顶着寒风,即使身形麻木,也只能是微微动了动眼珠,希冀着身后的考院之中能够早点传来不一样的动静。
冬日的夜晚似乎很是漫长,人们带着希冀,在这里苦熬。
半夜之时,当众人都昏昏欲睡的时候,却是忽的有人起身,喊了一声。
“文星光芒,有人引动文星光芒了。”
话音落下,百姓们顿时纷纷打起精神,站起身来朝着贡院的高墙张望,似乎想要从其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旋即便有几道光芒从那贡院高墙之中透出,那道道青芒闪动,众人抬头望了望,却是微微叹气。
“只是文星涌动,还没有人做出能引动异象的好文章来。”
有人慨叹几分,只能是缓缓坐下,而这一夜之中出现了不少次这样的情况,百姓们几乎都是立刻惊醒,但旋即又是失望的坐下。
他们稍有气馁,但也安慰自己,这毕竟是会试的第一夜。
会试的异象,引动便已多有艰难,厚积薄发,这几日,便熬一熬。
而第二日整整一个白天,众人都没能见到一次异象,虽然其中有多次文星涌动,青芒红芒都有所绽放,但是一切并没有带来变化。
直到第二日的夜晚,众人疲惫不堪的早早入睡,忽的却是感应到一阵奇异的波动荡漾开来。
有人起身,当下带着几分疑惑,似乎也觉得有些侥幸了。
但是下一刻,他们只见到一道氤氲的光芒冲上天际,然后四散开来,旋即,他们便觉得这天空落下了星星点点的光芒。
“是异象?”
有人惊讶的说了一句,立刻点燃了其他人的思绪,但是下一刻,他们却是有些纳闷,因为这异象,似乎感觉什么都没有带来。
终于等到一次异象,却似乎无任何之事出现。
正当他们心灰意冷之时,却是见到这贡院之中,忽然再有一道光芒荡漾而出。
滚滚如雷,声势浩大。
……
第388章 学儒当为何!
这一道光芒从贡院之中荡漾开来的时候,滚滚雷声如大鼓重重敲响,在每个人的耳膜边震动。
霎时间,这周围的寒风似乎都已经停下,不少的人此刻也是猛然顿住,只见到下一刻一道道文星光芒从那贡院之中荡漾而出,青色,红色,紫色,各种颜色的文星光芒此起彼伏的从贡院之中迸发而出,交织错落,络绎不绝。
那文星光芒如同涟漪般扫过众人,向着四周涤荡开来,却难见得其带来了什么不同的变化。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