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灶君

大灶君 第9节

第14章 薪柴燃尽处,人间烟火生

  宋无忌并没有一直跟两个厨娘聊天,但也了解了她们名姓,一个姓柳一个姓邹,她俩个,听不得宋无忌一直叫姐姐的,便主动让宋无忌叫柳婶、邹婶。

  宋无忌吃了蒸红薯,只觉得甜丝丝的,比陈年杂粮稀饭好吃多了。

  随即一边烧火,一边运转灶王心法。

  这灶王心法一运转,灶中之火,便传来一股温暖的感觉,不是肉身的暖和,是发自灵魂的温暖。

  似乎是光明、希望、满足、阖家欢乐的感觉。

  宋无忌脑海只想到了一个词“万家灯火”。

  与此同时,整个厨房的气,与宋无忌交感,尤其是锅上蒸着的一大桶饭,透出的饭香味,便直沁心脾。

  脑海中的那枚“火德灶格”残片,也一闪一闪,紧接着,一幅幅残破画面显露。

  只见家家户户在厨房供奉灶王画像。

  别的神明,还要专门烧香供奉,灶王爷却只当每次烧火做饭的炊烟做香火。

  这是独属于灶王的香火,名唤祭灶香,也就是所谓饭菜的香气。

  宋无忌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便能闻到家家户户做饭的香气……

  灶王爷保护人们的厨房,不受火灾,保护饭菜,不被饿鬼偷吃。保佑妇女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饭菜、保佑家庭和睦。

  万家灶火所在,即灶王权柄所在。

  如今灶王格落在宋无忌身上,灶王神迹微薄,并没有在此天地大变中显灵,似乎就是在等宋无忌。

  因此宋无忌和柳婶打听道:“柳婶,邹婶,我听那些人说,没事可以去城隍庙拜拜,城隍爷显灵了,是不是真的?我还没有见过城隍呢!”

  “真的,怎么不是真的?我两日才去城隍庙拜过呢,只捐了二两银子,就分到了一包香灰,都说喝了香灰,就不怕鬼了。”

  宋无忌道:“我听说城隍是庇护城池的神明,家宅另有神明,不知道这些家神如今有没有显灵了的,如果显灵了,是不是我们说话他们也能听到啊?”

  “我们村一开始就有土地和祠堂里的祖宗显灵了。”

  柳婶子一下子被吸引了:“小宋说的有道理啊,真遇到事了,除了祖宗会保佑,还有谁会保佑啊……要不我们晚上烧点纸钱给祖宗?”

  宋无忌咳嗽一声:“我看见这里有灶王爷的画像,我听说灶王爷就是庇护民宅的,管一家大大小小的事。”

  “灶王爷?”柳婶子经过提醒顿悟道:“是哦!每年过年的时候,就要贴桃符对联,要请灶王爷……还要摆些蜜糖,让灶王爷说些好话……灶王爷怎么没显灵呢?”

  邹婶子道:“这还不明白,我们只到外面拜神,不到自己家里拜神,肯定不灵啊,多少钱办多大事,出多少香火供多大力,你看家里供的神,门神也好,灶神也好,是不是只有过年贴个画,烧个香,平常哪里会供他们?”

  “咱们这,香火最旺的就是城隍庙了,初一十五都有人上香许愿,还愿,所以城隍老爷关键时刻显灵了……”

  “要说一柱香也不需要多少钱,这城隍老爷要拜,祖宗也要拜,这看宅的门神,灶神也要拜的,反正礼多人不怪嘛!万一有用呢?不比二两银子买香灰划算么?二两银子都能买一百把香了。”

  宋无忌很满意两个婶子这么上道,提议说道:“我听说灶王爷不要香火,把饭菜放他面前供一供,意思意思就行了,这饭菜升腾的热气、锅气,就是祭灶香嘞,毕竟灶王爷就是管人吃吃喝喝的。”

  “有么?婶子我怎么没听过?”

  宋无忌点点头:“有的,有的,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阿麼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我们这厨房灶上有一幅灶王画像哩!”

  柳婶子一指,宋无忌就看到了,早已经被油烟给熏得瞧不见的灶王画像。

  伸手一碰。

  一股沁人心脾的饭菜香气扑面而来!

  嗯!辣椒炒肉、红烧肉……还有蒸腊肉!

  宋无忌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祭灶香×10]

  柳婶子点点头:“那今天就试试!正好做好了菜都要先放在蒸笼里温着,一起给署正他们送去。”

  宋无忌狠狠点头,接着就努力烧火。

  烧火是件比较轻松,但又比较有技术的活,要用最少的柴,烧到最刚刚好的火候,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

  柳婶子亲自指点:“你就用一根柴,慢慢烧着,等快烧没了,再放一根柴,这样慢慢蒸出来的饭,才香。”

  接受了十份祭灶香后,火德灶格忽然闪烁,宋无忌只觉得身子燥热异常。

  于是沉神查看状态,打开灶书第一页,便见着引火术这一栏多了一个“可升级”的提示。

  [引火术.可升级]

  升级条件:收集10户灶火。

  升级材料:灶糖10

  升级效果,消耗1份祭灶香,获得效果“食香”

  食香:灶火烹三界烟火气,可渡阴阳两界未了缘。以引火术催发祭灶香,蒸腾故园炊烟之形。孤魂野鬼闻此气息,恍若重见旧宅火塘、双亲布菜。

  宋无忌见到这个,心中高兴,这是引火术多了一种用法,本以为这自带的灶王法术,可能前期用用就是,不想还能升级。

  这收集十户灶火,需要给十户人家的灶神送灶糖,也不知道是一定要黏糊糊的麦芽糖、牛轧糖、还是其他糖块儿也行。

  至于消耗“祭灶香”,却也不难收集获得,而自己获得了火德灶格天命,虽说不算正牌灶王爷,却也可以代行职责,直接从别的灶王画像中取用。

  这个效果“食香”,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幻境,可以唤醒鬼类生前,有关于食物的美好回忆。

  也不知道,算不算“度化”,能不能积累一些阴德什么的。

  只是到哪里去找麦芽糖来升级引火术呢,如今自己吃饭都靠接济呢!

  包括之前的九品天厨院杂工的觉醒任务,都是只有成为厨子,才有机会完成,如今正好混些两位婶子的好感度也不错。

  很快晚饭便好了,一锅的饭菜,是给医署的医师们准备的,宋无忌等在这里隔离疫病的人,只有放了红薯的杂粮稀饭可以吃。

  不过宋无忌烧了半天火,花费了些心思,博得了两个婶子的同情,在同她们在后厨自己吃了些,但也不过是些番薯,捞饭。

  捞饭剩下的煮米水,倒是不要钱一样的,喝了许多。

  柳婶子说这玩意养人,宋无忌体格瘦弱,多喝点这个,能补元气。

  宋无忌也听话,乖乖乖喝了三大碗。

  反正神通“服食”在,再多少也吃得下,也消化得了。就是水份太多,便不被分化为“食谷者”,而是多了一个“食水者善游能寒”的状态,身体也更热乎起来,脸色都红扑扑的。

第15章 孽镜台前无好人

  晚上吃饭的时候,柳婶子和邹婶子,将做好的饭菜,先敬了灶神,又供了一柱香。

  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小块糖来。

  嘴里碎碎念念:“灶王爷爷。啊,您老一年到头守着这口锅灶,烟熏火燎的也没句怨言。我今天才想起您来把平安,莫要怪罪!”

  “咱家没什么好东西,这还是过年前备着的,给狗娃吃糖块,您含着润润嗓子。还求您照应着——柴火莫走水,铁锅莫生锈,腌菜坛子不起白花。要是能让我家那窝芦花鸡多下几个蛋.

  ……灶王老爷保佑…”

  宋无忌看那灶王爷画像闪烁,隐隐之间,和灶书上面绘制的神龛相互呼应。

  一缕灶火被收存起来。

  这正是引火术的“升级材料”,十户人家的灶火。

  等给进城的灾民送完了饭食,宋无忌依然在厨房呆着,灶王心法运转更快速些,宋无忌便想着多修炼一会儿,尽快提升三宝,起码要达到普通人的水平。

  因此就连天快黑了,要入夜了,也不回大通铺里睡觉,只在厨房边上的柴房,铺了些稻草。

  柳婶子问道:“你怎么不去那里睡?”

  宋无忌腼腆一笑:“我怕晚上作噩梦,叫出声来,吓着别人。”

  柳婶子听了心疼,便又给送来了一床旧褥子铺着,让宋无忌安稳一些,放宽些心。

  宋无忌运转到了半夜,偏约子时,便听到窗外传来呼呼的风声,接着一道道人影闪烁,略有脚步声。

  也不敢开窗看,只透着窗户缝,看见校场那边,传来一些声音。

  别的都看不大清楚,只看见一行赤红色的名字“太昌县城隍.佑民威灵伯”。

  当即便不敢再看了,生怕被发现了,这万一被杀人夺宝,抢了这火德灶格和灶书也说不定,自己又无法复活,哪里有重来的机会。

  “我身怀火德灶格,理论上也是一个活着的神明,还是不要去城隍庙上香好了……免得被发现什么东西。”

  而校场之中,县城隍和县令田承弼正在给第第二批选中之人赐授符诏,转化城隍六司行走。

  县学教谕,虽在县学祭祀,但毕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修行“浩然正气决”,成为浩然儒生。

  资质平庸之人,甚至连秀才功名也无,到老不过是童生。

  读书这东西,开窍了就是开窍了,一窍不通就是一窍不通。

  因此这批儒生之流,仅仅是识文断字,略通文意,并没有养出文气。

  但此在校场之中,却一点“贪生怕死”都没有,反而眼中燃起熊熊烈火。

  他们要转化的,正是“查察司”行走。

  查察司本主监察之事,能分辨妖魔、也能感受到最直观浅薄的善意与恶意。

  其转化查察司行走所需之目,正是牛目一对,可见阴阳,狗目一对,可辨忠奸,羊目一对,能分善恶。

  一时间,这些瘦弱儒生,纷纷吞下生的新鲜牛目、羊目、犬目。虽然有被腥味刺激得干呕者,却也是毅然决然往肚子吞。

  六只眼球入了肚,便合了激发了他们体内浅薄的文气、道理,同时符诏显化,他们填下名姓,按下手印的地方,闪烁光芒,城隍神力映照其身,将其改造。

  这些儒生双目不断流出眼泪来,洗去从前尘往,越发明亮,好似夜中烛盏,过了好片刻,才略微黯淡了下去。

  田承弼问道:“可有何本事?”

  其中一个乃是县学学生,年纪尚小,他好奇看着周边,回道:“回禀父母官,学生眼前多出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白气、黑气、赤气!

  等转过身,看见田承弼,连忙遮盖眼睛:“父母官,你身上就有着朱红气,头上还顶着一方朱红小印,在发着光,好明亮!”

  “这也是望气术?”田承弼只听闻风水之术中有此术,又闻精通相术者,能望气而知天子。

  城隍县伯点头解释道:“查察司正是望气查之,只是和教谕的望气术不同,此术据说是源自阴司的“孽镜台”,正所谓孽镜台前无好人,生前是非功过一照便知。”

  “此术更重功能,主辨别善恶、分清妖魔,若是妖魔,即便披着人皮,学人语,仿人习,却也难更易自身妖魔恶业,也难藏心中恶意。”

  “吕教谕在县学中祭祀儒家先贤所得之望气术,则是侧重于气运,而不在因果报应之事上,算是各有千秋。”

首节 上一节 9/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玄鉴仙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