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第109节

“哈哈,有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到时候池老可不要赶人啊。”

“陈教授这说的什么话,您要是能来,我这总设计师的名头,就挂您脖子上,我给您打工。”

“池老开玩笑了,我就是真的来了这个领域,也是后辈,在您老的指挥下,才能发光发热。”

问好,互要了手机号码。

时间一点点划过,陈申认识了好多大佬级人物,相互留下了联系号码,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圈子了。

以后需要什么人帮忙,可能就不需要通过葛靖了,自己就能打电话联系。

终于,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大家都坐了下来,等待着荣誉加身的时刻。

老人家们登场,迎来掌声与快门声。

说了很多话,意思是,正是有了大家的携手共进,才有今日的辉煌。

一个个被叫到名字的各领域大佬,上台领奖。

张佩杉也被叫到了名字,一枚闪亮的金质国士勋章,挂在了她的胸前。

“张佩杉,协助陈申院士,共同培育了沙漠之茵这一改变沙漠的超级植物。同时,培育了中薯16号这一优良的高淀粉土豆品种,现是月壤项目负责人,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对这样的年轻科学家,我们以此为荣,颁发国士勋章。”

掌声热烈。

还有那些碳基芯片,被陈申带飞的各位大佬,也一一获得勋章,着重表扬。

随着领奖的人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那镇定自若的年轻人。

好家伙,他这一个人,带飞了多少个?

这怕是有十几枚勋章,都和陈申有关了吧。

蒋雁教授协助陈申攻克骨改基因药剂,获得国士勋章,泪洒现场。

她在台上大声感谢着陈申,说不是为了她获得荣誉,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病人,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

陈申动容,违反正常程序的上了台,将她搀扶下去,惹来一片掌声。

最后的最后,一枚不同于他人的国士勋章,不是纯金打造,而是用蓝宝石打造的勋章,被拆弹英雄,用机械手臂手捧着,来到了台前。

“陈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国士勋章!”

没有介绍他的生平简历,也无需介绍,门口随意问一小孩,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他的很多事迹,现在已经列入了教科书,很多事,成了考试题材。

陈申上台,被拆弹英雄杜建国用灵巧的机械手臂,将勋章戴在脖子上。

有心人已经注意到,这条机械手臂不寻常,太灵活了,没有机械手应有的机械感。

这怎么回事?

第153章 完美基因

“我要感谢陈申教授,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领导,将这么重要时刻,给陈教授颁发勋章的重要荣誉时刻,让给我。”

“大家看到我的手没有,我没有给机械手穿上仿真人皮,如果给它穿上,应该没有人觉得,这是一只假的手掌吧。”

“除了感觉不到痛,没有触感,力道控制需要一定的训练,它和正常的手,没有任何不同。”

“我现在能灵活的操控,不是靠计算机,就是靠我自己,靠我的想法,靠我的神经。”

会场骚乱起来,所有人,震惊的看着台上的拆弹英雄,还有那个年轻人。

“不错,陈教授,攻克了神经元生物芯片技术,我的颈椎上,现在就搭载着这枚芯片。”

“他让我重新有了双手,重获了尊严!”

顶天立地的汉子哭泣了起来,用钢铁之手,抹着眼泪。

陈申拍着杜建国的肩膀,杜建国不敢碰触陈申了,怕自己情绪不稳定,力道控制不好。

一个个人走上台前。

有人认了出来。

“刘全?他不是执行任务,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在家瘫痪了两年了么?”

“还有翁文成,偏瘫这么多年,也好了?”

“朱阳州,不是半身不遂吗?现在也是精气神小伙了?”

……

一个个展示着,向全场,还有那些摄像机,向世界展示着。

本来,陈申没想过让这项技术太早普及起来。毕竟例子少,而且最早的成功者,也没成功几个月,还需要观察。

万一有什么后遗症,对身体不好的情况,技术普及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但还是陈申考虑不周了,对人性探索不够。

一个人,特别是全身瘫痪的患者,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异口同声的说,哪怕将来有天大的后果,哪怕是活不过几年,那也比现在躺着强。

别说等几年,就是一天他们都不愿意等待。

这样的情况,随着手术后的患者越来越多,消息在小范围内流传,愈演愈烈。

商量之后,陈申还是决定,早点推向市场好了。

不过需要签署免责协议,将来有什么问题,可怪不到他。

只是没想到,今天这么隆重的场合,会来这么一手,这可不是之前商量好的。

陈申胸口挂着国士勋章,身后站着好多钢铁侠,还有那么多医学奇迹。

这一幕,通过相片,通过录像,传遍世界。

整个世界,轰动了!

神经元生物芯片技术?

通过这枚芯片,重新组建大脑和神经的连接,让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让失去四肢的人,灵活控制自己的钢铁四肢?

人族福音!

不过这项技术芯片培育工作倒不是多么艰难,主要是手术人员,需要超高的技术。

沈一刀已经不局限于自己动手术了,他的任务,是培养更多合适的医学工作者,能够完成此项技术。

这项技术的普及工作,完全看达标医生数量的多寡。

医疗费用么,还是比较高昂的,手术和芯片,没有医保需要十万左右。

这也是没有的办法,这项技术,陈申可不是通过开科技之盒直接获取的。而是两项技术之间有所关联,自己摸索出来的。

可能存在种种不足,心中没有底气,也是他刚开始不太愿意马上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话不多说,陈申现在还站在领奖台上呢。

台下有一位基因方面的年轻学者,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忍耐不住,发问道:“陈教授,这神经元芯片技术,您是基于什么重要发现而研发出来的呢?”

“人类基因吧,我在做骨改基因药剂的时候,发现了一条缺损的人体基因,有着复杂的神经元连成结构,将其补足,研发出了这一项技术。”

“您是世界第一基因编辑大师,请问陈教授,您是在做超级人类么?”

“超级人类?”

“就是编辑出完美的人体基因,您好像正在走这一条路,让人类变得更完美?”

那位年轻学者目光炯炯,看着台上陈申。

这位,是不是在探索永生呢?

那让人头皮发麻的想法,征服了他的恐惧,就想要立刻知道答案,这才不计后果发问。

已经有工作人员拿走了年轻学者的话筒,也有人提醒陈申,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陈申想了想还是说道:“没有什么完美基因,基因只有最适,没有最优。”

“比如你有两米身高,让你去打篮球可以,让你去练体操,那不是强人所难么?”

台下传来笑声。

“比如适应低压的基因EPAS1,藏人、夏尔巴人,90%这条基因是阳性的,他们可以很好的生活在高原地区,能爬山,而平原地区的人,到了高原地区,会缺氧,需要吸氧才能缓解痛苦。”

“但这条基因是好的吗?他们来到平原地区,会醉氧。”

“所以,基因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也就不存在从基因层面上完美的人,基因没有最优,只有最适,适合环境的,那就是最好的。”

陈申深深的看着那名年轻学者,你想说永生么?

地球,还没有做好人类都能永生的准备,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会是人类福音,而是灾难。

想象一下,地球人口大爆炸,翻它个几十倍,每个人吃喝拉撒住,星球将不堪重负。

到时候只有无尽的战争,才能大量消灭人口,永生,至少现在,还不是人类该触碰的领域。

哪怕陈申有这项技术在手,他也不会去研究。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人生常态,拥抱死亡,才能知晓生命的意义。

大会结束,陈申受邀,吃了个便餐,谈论了一些看法。

“神经元生物芯片这项技术,如果发展到国外,让国外的病患重新拥有人格尊严,是否会泄露机密?”

“您是想说,那个连通机器人的技术么?好像培养皿负责人殷教授发过相关的资料过来吧。”

“我不要听他说,我要听你说。”

“就算做了重重准备,一点风险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任何高尖端技术跨过几十上百年,从现在的技术眼观看,也不会太过艰难。”

“我能保证的是,60年内,应该没任何办法破译,60年后100年内,也只能破译少部分。”

“如果手术技术都封锁在国内,我想这个年限可以变得更长一些。”

“毕竟,获得人格尊严的人,再让他将芯片挖取出来,这可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我明白了。”

首节 上一节 109/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港综:从七十年代开始崛起

下一篇:四合院:满院禽兽馋我老婆,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