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第118节

“最后一位,是个肺结核病人,这个病人死亡前共观察了3小时40分钟,并且身体基本不动,在这段时间里,这个人的重量慢慢的下降,速度是每小时1盎司,死亡瞬间,重量突然下降了21.26克。”

“这个著名实验,灵魂有21克就这么诞生了。”

“当实验结果出版,受到了学界广泛批评,认为不严谨。”

“第一个是人死后停止呼吸,会经历突然的体温和体表水分流失,可能这些减重就是这一水分流失过程。”

“第二个是实验体太少,而且其它实验体的数据怎么解释?比如两次流失的那个,灵魂先出一半,另一半还有留恋,之后再退出的吗?”

“之后,邓肯·麦克杜格尔博士也没有放弃研究,他测量了15条狗死亡时的重量,发现狗死的时候重量没有任何变化,结论就是狗是没有灵魂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个实验到底合不合理呢?”

“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个年代,失误率太高,6个例子有5个就不能用,秤的精准度也很难调整,还要考虑到体液的蒸发等问题。”

“邓肯本人也曾经承认过,实验并不具备普遍性,无法真正的证明什么。”

“时间来到1996年秋,墨西哥灵魂研究7人小组测试了一百位死者的体重变化。”

“他们制造了一套“灵魂测定器”,用来发现灵魂存在质量。”

“当人类死亡后,水分和瓦斯会从人类肉体释放出来,将这些因素扣除重量后重新计算人体死前和死后重量,他们赫然发现,前后相差35公克,没有胖瘦之分。”

“他们相信自己的实验,灵魂是附着于身体上的,属于一种物质,有一定的重量,认为灵魂的重量是35公克。”

“2001年12月物理学家路易士·霍兰德在《科学探索》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展示了类似实验的结果。”

“他测试了一只公绵羊、七只母绵羊、三只羊羔和一只山羊去世时的体重。”

“实验表明有7只成年绵羊在死亡时会改变体重,但并没有减轻体重,反而增加了18到780克的重量,随着时间的流逝体重再次下降直到恢复初始体重。”

“2010年12月华中科大,由一名研究生和两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高维物理兴趣小组,对30位18岁至30岁的人进行灵魂称重实验。”

“小组分别精准测量30个实验者在熟睡时的身体重量,在睡眠过程中,研究人员缓慢播放音乐,而音量逐渐增加,慢慢唤醒被实验人。”

“通过对深度睡眠时的重量和清醒后的重量进行精确对比测量,实验者感觉清醒的瞬间,重量会有一个较大的跳跃,范围在18克至25克之间。”

“他们的结论是:灵魂的重量在18克至25克之间。”

看着全场研究人员沉默的样子,陈申笑了。

“人和人死后,减重不相同?”

“有的人灵魂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

“山羊死后重量会增加,过一会重量恢复初始,它的灵魂是负质量的?”

“人睡着和清醒,竟然会有体重的改变,难道我们睡梦中,灵魂离体了?”

“这不是伪科学嘛。”

没有人敢笑,一个个神色凝重,等待着讲台之人爆出惊人之语。

“有没有一种可能,灵魂本身就是暗物质,就和无线电,引力波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人死亡之后,它会改变,可能是消失,可能状态发生转换,这种改变,造成了另一种暗物质的改变。”

“比如,我先前提到的,负引力物质!”

“如果,这种物质存在于我们身体周围,存在于世界,存在于宇宙。”

“那,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有的人,身边停留的这种物质少,有的人,身边停留的这种物质多,当死亡降临,灵魂磁场改变,这些负引力物质涌来。”

“没有灵魂磁场干扰,死去的人类,就是寻常物体,负引力物质轻松进入人体,而人的体重,突然变轻。”

“不是灵魂有重量,死亡让灵魂离体,减少身体重量。”

“是死去的人,没有灵魂磁场干扰,被我们看不见的负引力物质侵蚀了。”

“像是突然被绑上了氢气球,不过这个量太少,只有几克,很难察觉。”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变轻重量不同,那是他的身边,这种负引力物质数量不同的结果。”

“至于山羊增重,可能灵魂结构不同,负引力物质本就在它身上,死亡的一瞬间,磁场改变,负引力物质离体,然后又重新进入它们的身体。”

PS:作者瞎编,这是作者对灵魂重量的另一种猜想。

第164章 负引力暗物质

科学,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一个过程。

陈申抛出了自己的猜想,抛出了负引力物质,下面,就是让这群手下,在他的领导指挥下,小心求证的过程。

首先是发现它,然后是获取它,最后是操纵它。

就像是燃油都没有,造一辆汽车有什么用?

现在,陈申需要发现它,发现这么一种燃料。

“根据广义相对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能使时空弯曲。”

“哪怕是光线,也会被弯曲。”

“爱因斯坦将这种现象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追踪被偏射光线的轨迹,来探测暗物质的存在。”

“通过引力透镜效应,我们可以准确计算,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暗物质存在,并可以看出它在太空中的分布,甚至描绘宇宙中暗物质的三维图像。”

“地球,每秒就会有超过数十亿数目的暗物质粒子穿过,暗物质粒子可以很轻易穿过任何普通物质,甚至一千七百米厚的岩石。”

“而暗物质种类就和我前面提到的一样,数量繁多,有些穿透效应强,有些穿透效应弱。”

“但如果负引力物质,真的弥漫在整个宇宙,那么它的穿透效应应该是非常强的,否则又如何遍布广袤宇宙空间?”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深埋地下的实验室,屏蔽掉宇宙中大部分无用暗物质粒子,减少干扰,在那里,做好探测器,先寻找到它。”

“其实,自暗物质被提出,自然科学里面,第一科学问题就是暗物质。”

“它主导着宇宙主要物质成分,但我们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1922年,天文学家卡普坦发现,天体们的运动速度似乎太快了一点。”

“于是他推测,星体周围可能存在我们所看不到的物质,弥补了引力不足问题。”

“1933年,弗里茨·兹威基通过观察后发座星系团的运动情况,得出相同结论。”

“暗物质名称由此而来。”

“但由于证据并不充分,暗物质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重视。”

“随着时间流逝,人类观测技术不断提高,70年代,女天文学家薇拉·鲁宾用高精度光谱测量技术,研究银河系旋转问题。”

“她的研究指出,银河系外围的旋转速度,大大超过了预期。”

“按照牛顿力学理论,太阳系中行星离太阳越远,其转动速度就越慢,因此,星体的速度会遵循递减曲线。”

“但她观察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不管星体距离星系中心距离是多少,速度几乎不变。”

“星系运动速率大大超过理论值,这么高的速度旋转,早该甩飞出去解体散架了。”

“这次的发现,和之前不同,引起了学界重视,原因于鲁宾的发现,数据极为的详尽,证据无可辩驳。”

“学界广泛讨论,还提出来好多否定暗物质存在的理论,不过最后这些否定理论,反而进一步证明了暗物质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直到,一颗名为NGC1052-DF2星系被科学家们发现,它的运动,完美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颗星系没有暗物质,牛顿老铁没问题。”

“上世纪末开始,暗物质存在,已经是学界普遍共识,剩下问题,就是怎么找到它。”

“为了寻找暗物质,全世界科学家都付诸了很多的努力。”

“早在1962年,漂亮国就在明尼苏达州,建立了苏丹实验室,位于地下800米,是由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改造的,岩石覆盖厚度约为600米。”

“费尔米实验室的团队,在那里试验和捕捉暗物质粒子。”

“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是目前地下空间最大的实验室,容积达到约18万立方米,垂直岩石覆盖达1400米。”

“法国摩丹(Modane)地下实验室,岩石覆盖厚度约1700米。”

“加拿大斯诺(SNO)地下实验室,岩石覆盖厚度约2000米。”

“漂亮国杜赛尔(DUSEL)二期地下实验室,岩石覆盖厚度2300米,世界排名第二。”

“那么,谁是第一呢?”

在场众人,已经有人笑了。

“不错,我国熊猫乡锦屏地下实验室,2010年12月12日揭牌并投入使用,岩石覆盖厚度约2400米。”

“我已经联系那边了,等我们将探测器制作出来,就可以前往。”

“下面,我会分两组人,第一组,和我制作暗物质探测器,第二组,制作地球引力探测器。”

“这第二组就要辛苦很多了,需要给我全世界的跑,包括北极、南极、赤道等地,在我指定的维度上探测地球引力。”

一名年轻人站起来说道:“陈教授,测地球引力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各纬度的万有引力不一样,两极引力最强,在赤道的引力最弱,就连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引力,都有些微不同。”

“这是因为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各处密度不一样,比如海水密度比沙土低,山顶比山脚离地心更远。”

“这次的探测设备,我不仅要考虑地球引力问题,还要考虑向心力问题。”

“这是个时间跨度长的工作。”

“是制造引力波反重力装置,必不可少的计算参数。”

看着众人震惊面色,陈申笑道:“是不是觉得我这项工作做的太早了?”

“咱们负引力物质都还存在于理论呢,别说获取了,发现都没有发现呢。”

陈申眼眸璀璨,看着众人道:“负引力物质是存在的,发现它,我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获取它,也有了一定思路。”

“最大的困难是大量获取它,是应用它,是制造引力波反重力装置。”

“而这项跋山涉水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我不希望当自己的研究进度来到第三步的时候,才启动测定全球引力项目,需要再次等待时间。”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谁愿意?”

一只手举了起来,陈申看向那人,笑了。

“大力,你这小身子骨,能经受的住路途的辛苦吗?”

首节 上一节 118/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港综:从七十年代开始崛起

下一篇:四合院:满院禽兽馋我老婆,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