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第129节

一传十十传百,家里有个财神爷的消息流传开来。

15倍收益,谁不眼红?

芳姐也解释了,说是投资在一个铁矿上,按道理收益是一倍,没想到还出了锂矿,这才投资收益超级加倍。

但,一年翻一倍,那也是很了不得的,所以,这才有了一年一度的分赃大会。

第177章 大国工匠

同一时间,陈申来到了京城。

引力波反重力装置,它的建造用地,当然会在专业的地方进行。

航天一院,也就是运载火箭研究院,它在那里研制生产。

还是无尘车间。

无论是前往土星的卡西尼号,还是围绕和登陆67p彗星的罗塞塔,它们都是在一个个无尘室组装出来的。

之所以要在无尘室装配,是因为即使是最微小的灰尘也可能导致电路故障,如果灰尘落在飞船的镜头上,那么飞船就“瞎”了。

通常,这样的无尘室要求空气中的水含量很低,常年温度保持在20℃。并且要保持绝对的无污染,空气必须经过过滤。

等级,和芯片无尘要求不相上下。

陈申穿着无菌连体服,把头脚包裹起来,还要戴上手套和口罩,进入了车间内部。

“巩老,潘老,辛苦大家了。”

好多院士,教授,专家,围绕陈申。

“哈哈,陈教授说这些,那就是拿我们当外人了。”

“真的辛苦,没想到进展会这么快。”

15年,陈申在蓝大,提出要攻克反重力技术。

18年,就要实现,第一次飞天计划了。

4年,短短四年,好似人类文明,就要迈入新的天地。

实验室大门打开,终于,陈申第一次看到,那数千科研人员,夜以继日辛苦成果。

他在视频会议中,在监视器中,在照片中,看过无数次。

但这架飞行器,现实的出现在陈申面前,还是感觉特别梦幻。

你可以叫它空天战机,也可以叫它宇宙飞船。

像是一个橄榄球,两头尖的椭球体,这就是它的样貌。

长30米,飞船最粗的位置,直径15米。

陈申的存储小肠,2米直径,10米长,会容纳在其中心位置。

制造的,不单单是一个反重力装置,而是一艘飞船。

这又不是汽车发动机,地面上看它震动看它转就行了,这可是必须飞起来,看是否能够真的操控。

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成熟的飞行器。

“这是初代机,我们就1年的建造时间,缩小了它的规模。”

“明白,只要能试飞成功,完成实验,那将会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建造更大的实验机器。”

别看这艘飞船很大,有三十米长,但陈申的存储小肠太巨大化了,这就占据了它的很大一部分空间。

其余空间,各种电路,磁场改变装置,塞了满满当当。

引力波反重力装置,是两个东西的结合。

飞船的磁场变幻装置,陈申的负引力存储小肠。

陈申地下实验室的东西,就是电池,是能源,这里的飞船吗,就是应用能源的机器。

几位国宝带着陈申,细致的讲解飞船每一个关键节点。

同时,一些国宝工人,也在他们的引荐下,一一和陈申握手。

“这是许文华,焊接皇帝,我们的焊接机器,0.02毫米就无法焊接了,全靠他,他可比机器还精密。”

“许工,您好。”

“陈总设计师,幸会。”

大国工匠,这位初中毕业,当了个焊工,将平凡做到极致,受人尊敬。

“顾亮,我们的丝级钳工,用手能锉出0.2丝的精度,也就是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顾工,您好,辛苦了。”

“陈总设计师,能参与这项工作,是我的荣幸。”

“赵宾,我们的微雕工程师。”

“赵工,您好,辛苦。”

“陈总设计师,您终于来了,我们都盼着您早日过来指导工作呢。”

陈申摸摸鼻子,就这点不好,别人给自己卖命这么久,一年才来,这总设计师当的不称职啊。

岔开话题。

“这就是我在视频中,看到的手中工具吗?视频中看不真切。”

“是的,我这刀具直径只有0.03毫米,细到肉眼看不见,吹口气都能将刀具损坏。”

看着他手中的工具,陈申感慨。

那飞船上,磁力变化的孔洞,只有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就是靠这些巧手,一点一滴完成的啊。

“这是黄琸,我们的钻孔师。”

“黄工,您好,我见过您上节目,下面放气球,上面放一张纸,钻孔,纸张被钻出洞,但气球不破。”

“哈哈哈,陈总设计师过奖了,我这都是雕虫小技。”

陈申,虽然有高科技金手指,但,每一样科技从手中诞生出来,都少不了别人帮忙。

不是有系统就无敌的,他需要很多的人才,很多的助力。

就一个人,他连打个孔都做不到。

带领人类文明进步,不是靠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单打独斗能胜利的游戏。

有句话说的好,成功,是99%的汗水还有1%的灵感。

陈申,就是那1%的灵感。

和太多人握手,太多技术大牛。

比如铣刀手邹景同,切削鸡蛋可以保证鸡蛋不破。

比如钣金工吉乐生,用一个木槌,敲出船体肉眼看不见的弧线变化,1毫米的9%,9丝公差。

比如不借任何机械设备,全凭手感,就能感知头发丝六十分之一精微的周安福。

飞船上,8截套管,28个锥型截面,能完成这种微米研磨精度的,全部靠他。

陈申很谦虚,觉得这里的人,每个都非常了不起。

但是,在所有人眼中,只有面前这个年轻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

充满尊敬,崇敬的目光,聚焦陈申。

检查了飞船各个零部件,就连线路管线的排布,都是那么的优美,充满实用性和规范性。

“我看不出任何问题,这是霍方的奇点数据模型,应该可以一比一复制进去,查看磁性转变。”

“好,那我们就现在试试。”

“好。”

中央控制室,陈申看着数百名工作人员,操作着各式机器。

这初代机,没有空间容纳人,更没有空间容纳货物,或者携带武器。

就是个飞行器,验证结论,全靠地面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发出指令。

如果实验成功,将会获得更多的助力,制造更大的飞船。

到时候,带人,带货物,带武器,统统不是梦想。

屏幕前,数据变化了。

肉眼不可见的磁力释放出去,只在屏幕前显示,成为一个个图像。

像是一艘小船,在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一圈圈的水波,向四周扩散。

陈申,眼神如湖泊,清澈明亮。

又,近了一步!

第178章 人类踏足四维之日

18年4月1日愚人节。

这一日,被后人定义为,人类踏足四维之日!

有一句话,成为了这一天的世界热词。

“华国驾驭了反重力技术?今天是愚人节,请不要骗我!”

事实是,当来到第二天,还是如此铺天盖地的报道,他们只能祈求上帝。

此时,这些陈申还并不知晓。

运载火箭研究院,这里在进行着最后组装工作。

长长的一截能量小肠,塞入了早已备好的容纳动力空间。

像是手电筒,塞入了电池。

迅速更改营养液输送管,更换隔空传电信号接收点,闭合飞船舱门。

首节 上一节 129/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港综:从七十年代开始崛起

下一篇:四合院:满院禽兽馋我老婆,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