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751节

  仅仅站在这里,就能感觉到整个园区,无数设计、制作、研究、使用瓷器的人,活泼的心念流转不休,被瓷塔吸引,汇入秘境;

  经过梳理和沉淀,和这片天地的灵气一起,从园区里顺着瓷器生产的整条产线缓缓流转,最后汇集在一起,注入窑炉;

  而在窑炉当中,与待烧造的瓷器,与这些瓷胚的性灵一起,完成惊险的一跃!

  能成灵,或者不能成灵;

  灵性强大,或者灵性微弱;

  灵性活泼,洁净,细腻,或者凶暴,有成长性,没有成长性,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在炉火之中,得到那一刹那的蜕变!

  “您这些孩子的性格,就是这样蕴养出来的?”沈乐轻声赞叹。

  从作为死物的瓷土和釉料,到成为活物的器灵,这位瓷妖,居然已经掌握了批量生产器灵的方法!

  这可真是……这可真是……

  他想要找到一个更能表达自己惊讶的形容方式,奈何搜肠刮肚,始终找不出来。没办法,只能借用毫无新意的成语:

  “功参造化……”

  “哪里有那么强。”瓷妖微微笑了一笑,摇摇头,神色似有怅然:

  “我比……”

  他嘴唇翕动,似乎想念出一个什么人的名字,却最终还是咽了回去。停一停,看向沈乐:

  “比你差多了。你到现在,修了十几样物件,就点化了十几件器灵。我要是有你的本事,就再也不用担心,身边没有同族陪着了。”

  “哪里哪里,我只是碰巧,我能点化的,都是原来就很强的器物。”沈乐赶忙谦谢。瓷妖摆了摆手,拦住他的话头:

  “咱们这样互相吹捧,一万年也没什么意思。你要让我看的那座瓷塔呢?带来了么?”

  “带来了带来了。”沈乐一叠声地回答,一边左右张望,想找一个平坦开阔的,能让瓷塔安稳矗立的地方。

  瓷妖见状,略略抬手,两人面前已经换了天地:

  之前所在,是瓷器的生产区域,这里大约就是展示区域。

  一片轩朗舒展的院落,四周回廊围绕,当中地面平整光洁。

  那地面第一眼看上去像是青石磨成,再蹲下来细看,却像是烧制成的瓷砖,只是每一片面积特别大,又呈现哑光色泽;

  回廊当中,伫立着一群俊男美女,笑意盈盈,随时听候吩咐。沈乐随便看一眼,就能在这些男女身上,看到属于各种瓷器的特征:

  这个是郎窑红?

  这个是德化白瓷?

  这个衣袂上的花纹,是哥窑的金丝铁线?

  如果是那位研究了一辈子古瓷器的老师到达此处,大概会愿意在秘境当中埋头一辈子,沉醉不复醒来。

  沈乐却只是凝神看了片刻,就轻轻摘下手腕上的串珠,放于地面。

  须臾,一栋只有一间房子的小院拔地而起,房门、院门层层打开,八抬大轿抬着2.4米高的瓷塔缓步而出,把瓷塔放在院中:

  “哦!”

  瓷塔一现身,沈乐就感觉到身边的整片天地,都轻微地动荡了一下。

  也许是作为秘境枢纽的瓷塔,和沈乐带来的残缺版瓷塔,本身就有一种共鸣;

  也许是瓷妖自己的心情,出现了剧烈的震动;

  也许是沈乐带来的瓷塔,扰乱了这片天地的元气……

  总之,从院落,到瓷砖地面,再到瓷塔,都轻轻震了一震,瞬间流光溢彩。

  而瓷妖赵先生,发出一声轻轻的吸气声,抢步上前,来到塔身旁边:

  “你……”

  也不见他如何变化,整个身躯突然拔高,拉长,直到可以平视瓷塔的塔尖。

  然后,他伸开双臂,仿佛要紧紧的拥抱一下这座瓷塔,却在最后一公分停了下来,只是贪婪的盯着瓷塔看:

  “又见到你了……如果你……当初……”

  他不再说话,只是缓步绕着瓷塔,用目光一寸一寸一分一分,抚摸着瓷塔的每一层塔身,每一道翘角飞檐,和塔上的每一道裂缝。

  沈乐屏息凝神,站在旁边盯着他看,心中暗喜:

  有门!

  看赵先生这样子,没准当时认识刚刚烧好,或者还没有烧好,灵性初成的瓷塔,知道瓷塔当年的故事!

  说不定,就能够给他指一条路,告诉他怎么修复这座塔呢!

  “唉,人生的际遇,真的非常奇妙。”好半天,赵先生回过神来,个头一缩,又返回正常人高度,来到沈乐身前:

  “真没想到,再见到它,居然会是这个样子。当初,如果它……我……”

  他欲言又止。停了好一会儿,重重一拍沈乐肩膀:

  “放心吧。既然你到了我这儿,我用尽全力,也要把它的灵性唤醒!”

  说着,赵先生半转过身,向庭院里一挥手。顿时,长廊上后面的俊男美女们,蜂拥而至,安静候命:

  “你们把它身上的粘胶去了,重新上瓷粉,上釉,再烧一遍。我亲自掌火,一定要把这个老家伙喊回来!”

第641章 赵先生,您这件袍子,比黄袍加身贵多了啊!

  在发现瓷塔是老相识之后,赵先生比亲手修复瓷塔的沈乐,爆发出了更大的热情。

  一声号令,秘境里的低阶瓷妖蜂拥而上,抱塔基的抱塔基,抱塔身的抱塔身,一声呐喊,蚂蚁搬家似的扛起瓷塔就走。

  沈乐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看着它们把瓷塔扛到一个大池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临时挪移出来的),沿着池边顺下去,停一停,池水翻花沸滚;

  看着粘住塔身碎片的鱼鳔胶,在沸水当中慢慢软化,慢慢解离;

  看着低阶瓷妖们跳进池子,扛出一片一片瓷塔碎片,刷刷洗洗,去除所有鱼鳔胶,再往接口上涂刷瓷粉……

  按照沈乐的经验,这些瓷粉涂刷上去,是绝对不可能固定住碎片的——毕竟不是文物修复当中用惯的胶水。

  再说,就算是胶水,也要一片一片慢慢固定,给它硬化变性的过程,不是刷上去立刻就能凝固的!

  但是,也不知道是赵先生用的瓷粉有特殊配方,还是这些原料在灵力的浸润下,呈现了特殊的性质。

  总之,刷刷刷刷,一番捣弄之后,通体洁白,裂缝都修复完成的瓷塔,居然真的矗立在了沈乐面前。然后,一群低等瓷妖抬起瓷塔,浩浩荡荡,往窑炉走去……

  沈乐只来得及问一声:

  “这操作可逆吗?”

  万一点火烧过了,它的灵性还没有觉醒,发现需要拆开了做别的操作,您能把瓷塔拆开,把您涂上去、又烧结了的瓷粉去除掉吗?

  “放心吧,没问题的!”赵先生一挥手,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去,之前八风不动的白瓷衣袂高高扬起,几乎甩到与后背齐平。

  沈乐加快脚步跟上,猛然紧急刹车,就看见斜刺里冲过来一口瓷缸,在他面前鞠了个躬,然后哗啦哗啦,碎成一地瓷片。

  仔细看,那些裂缝边缘,雪白银亮,和任何胶水都不一样,分明就是高岭土烧制的。但是,说裂开就裂开,说解体就解体……

  好、好吧,您的意思是,您的瓷粉是特殊配方,可以由瓷器自己操控着,或者外力操控着,直接回复原位?

  沈乐稍稍松了一口气,跟着赵先生七拐八拐,来到一座瓷窑前面。

  和之前看到的,从山坡上蜿蜒而下,绵长如龙的瓷窑不同,这座瓷窑整体呈覆钵型,倒扣在地上,高度至少超过了三米,一看就是烧大型瓷器用的。

  窑门打开,环绕窑壁布置着一层一层架子,直达顶层。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可以想象,当里面一窑瓷器烧出来的时候,是怎样灿若繁星。

  赵先生停住脚步,指指点点,为沈乐说明:

  “这是我们这儿最老的一座瓷窑,我身边最好的孩子们,都是在这里烧出来的。放心吧,这里的灵气和火力都是最旺,没问题的!”

  一边说,低阶瓷妖们一边干活。它们清理掉部分架子,扛着瓷塔一拥而入,把它固定在瓷窑中央。

  然后,一部分瓶瓶罐罐退出,另一部分抱着瓷塔,摆出一个固定架的姿势,维持不动……

  “喂!里面还有人呢!”眼看着窑门缓缓关闭,炉膛开始吞吐火焰,沈乐急叫。赵先生八风不动,拉着他的手掌,往后一拖:

  “没事儿。它们也需要隔三差五烧一烧,不然灵性保持不住。”

  沈乐:“……”

  还可以这样?

  怪不得这些瓷娃娃不出秘境,三天两头需要回火什么的,实在太伤了……

  赵先生十分给力,亲自掌火。只见他双臂一伸,立刻就有低阶瓷妖抱着一件花里胡哨的法袍过来,给他披在身上,束紧腰带,又为他换上法冠,送上法剑。

  沈乐只是粗粗一瞥,眼睛就直了。他盯着那法袍看了一眼,感觉不太礼貌,扭头,忍不住再看一眼,再扭头……

  “怎么?我这件袍子漂亮吧?”

  赵先生乐呵呵地询问,还特地平展双臂,就地转了个身,让沈乐看清楚。这一下,沈乐终于能敞开来看,一眼就看住了:

  只见那件法袍,粗看底色是大红,细看之下,从钧红,到霁红,到宝石红,再到郎窑红、豇豆红、珊瑚红、胭脂红,从上到下,层次分明;

  法袍正面,一只仙鹤舒展羽翼,抖擞精神,破云而出。亮丽的、似雪如银的邢窑白,柔和端重的德化白,如玉如脂的甜白,一层层铺成雪羽;

  雪羽末端,带着丝丝缕缕纹路的兔毫黑釉,深黑如墨、光亮如漆的黑定瓷,光泽沉稳、釉面均匀无纹的乌金釉,铺展成丹顶鹤脖颈和翅膀末端的深邃黑羽。

  丹顶鹤周围云朵簇拥,袍角江崖海水一层层翻起,水中有鱼儿翻波跳浪。

  种种花纹当中,沈乐分明看见了珐琅彩、粉彩、斗彩、仿汝窑、仿钧窑、仿哥窑、仿定窑、青花、祭蓝、珊瑚红、粉青等十几种釉色……

  “太漂亮了……”

  沈乐由衷赞叹。那顶法冠看似玉质,其实分明是烧出仿玉效果的瓷器——沈乐在博物馆里,看到过瓷制的仿玉圭、仿玉琮;

  那根腰带看似皮质,其实也明显是用酱色釉做出皮带,用金彩做出上面的浮雕。至于那件绚烂的法袍……

  这是把那个著名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披在身上了?

  他满口赞叹,只把这句话咽在肚里,不好意思说出口。赵先生哈哈一笑:

  “你是想到那个‘瓷母’了吧?”

  瓷母,就是那只乾隆大瓶的另外一个称呼,按照沈乐学校老师们的吐槽,“实在是给它脸上贴金”。

  那个瓶子,论技巧,集高温釉、低温釉,十多种不同种类的釉彩于一身,烧造工艺繁复异常,在技术上可谓登峰造极;

  但是,在艺术方面,或者说在审美方面,沈乐和他的所有同学,第一眼看到图片的时候,都是异口同声:

  “怎么这么丑啊!”

首节 上一节 751/7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都重生了就别结婚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