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61节

  自己快速的梳理遍运输公司的清单条目,安排好今天的工作,然后到早晨的餐馆去叮嘱一番,把外甥女交给这边的妹子照顾,又匆匆赶去上班。

  当离开了让卫东的视野,她又重新展现出那个独立精明的学霸本色。

  就像她在蓉都那样,只有姐夫在的时候才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下班再赶回来检查一天的各种事务情况,去餐馆背着孩子张罗忙碌到收工,带着一身疲惫回办公室。

  一边带娃一边处理所有事务,从运输公司的调度,到照相机、卫生巾、收录机、小食品的生产、发运、交付、销售汇总。

  董雪莹的运输公司,其实是让卫东所有生意的中枢,这大半个月她跟着姐姐开始深入了解所有细节,发现很多问题。

  老保安跟小售货员的能力组合有多高水平。

  让卫东其实主要是在韩国斌他们那帮平京高校销售生搞出来的管理规范上做引用。

  他俩都没经历过这类事务,还一来就把局面搞得非常复杂,属于绝对的高难度开局。

  全靠这会儿的商业局面新手村没啥对手,各部分员工也没什么心眼。

  纯野生运转的运气好,没出什么乱子。

  那就大刀阔斧的开始调整。

  譬如现在每个分支,无论是高校销售团队,还是分公司,甚至餐馆,每天都要有电话交流。

  无论是早报,还是晚报,起码要把前一天的所有销售、人员考勤、进销存数据做个明晰汇报。

  这样甭管让卫东开拓出的局面是多纷乱复杂,每天都能拉出一张完整清晰的表格。

  坚持个七八天到一周,就能看出来这个地方的工作状态怎么样。

  所以作为一个邮电局技术员工,董雪晴又比自己所有同事甚至领导都更明确的意识到,通讯技术已经极大的制约了当前经济工作的发展。

  这反过来又印证了大半年来,让卫东从刚跟她见面时就强调邮电系统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毕业以后还是先留在邮电局学习成长,更佩服姐夫的“敏锐”洞察力了。

  可能还是那个计划单列市的缘故,江州居然是全国所有大城市中,引入进口程控设备,建立先进通话系统的最前列试点。

  目前全国除了隔海对峙的闽建省会已经在82年完成了程控技术试点,其他所有城市,包括京沪粤都没开始。

  可能超大型城市对原有电话系统的改造成本巨大,有些又抗拒国外技术会不会泄密甚至控制通讯命脉。

  反倒让江州这个内陆城市抢了先,规模还是目前国内所有试点中最大的。

  所以这几乎是整个江州目前最早跟外商技术部门合作的邮电系统,又给了董雪晴频繁接触国际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机会。

  于是在上班期间,董雪晴绝对是所有同事中,最积极跟外方交流学习的工作态度。

  这种紧张充实的工作状态,让她差不多到十一二点还在挑灯夜战,手边还要顺带照料孩子。

  偶然一抬头,夏季开着的门口,居然就靠着隔壁的伤员,吓得凤雏差点尖叫出声!

  其实沈翠月的腰部以下没任何问题,她只要自己抱着手臂托住包扎好的胸部,平缓移动没任何问题,这会儿终于笑笑:“这么辛苦?”

  董雪晴把手里的笔在旁边做个标记才放下正式面对:“自己家的生意,当然要看紧了不让坏人占便宜。”

  沈翠月平端上半身走进来,坐到旁边的人造革沙发上:“嗯,我也是一样的心思,我是在江州码头长大的鲁东人,今年二十岁,去年家破人亡被让卫东救了性命,这辈子带着俩弟弟跟着他讨生活,还请多关照了。”

  凤雏才是有实力的:“听我姐说你是负责整个卫生巾厂那边的事,那你给我解释下这部分工资发放克扣账目的缘由。”

  伤员靠在那抱着手臂,动都没动:“东家是大善人,那么我们具体做事的就要当坏人,除了帮他把收益都抠死了不让人钻空子,还要讨人恨,给足东家来解决问题让人感恩戴德的机会,这些女工本就偷奸耍滑、私下串通,我只要发现苗头就扣钱,扣到所有人都不敢造次,有问题吗?”

  董雪晴肯定是震惊的。

  都只有二十岁,她以为自己已经是仅次于姐夫的聪慧精明了,没想到这里还藏了个。

  这里面包含的人性算计,甚至远远吊打她。

  尤启立这边也是震惊。

  西二街这条围绕猪鬃生意从百年前就开始发达的“洋气”街道,从背后看污秽不堪,街面上却充满了欧洲风情,甚至还有清真寺和教堂共存的奇观。

  属于那些年“外商”,买办往来留下的遗迹。

  现在当然属于各种国营厂跟宿舍,所以外部损伤也比较严重,公家的东西谁都不爱惜修葺。

  很破旧。

  包括食品厂那沿街一长排三四十米的平房门脸都是后来类似违建的普通砖土瓦棚房。

  然后在这一片陈旧中,突然涌现一座上千平米的玻璃大棚,视觉效果可想而知。

  足足拉开两百年差距的那种。

  让卫东把双排座停到门口:“以前还能开到后院,现在整个后院都成了厂房,就只有等着前面拆建成大楼搞地下车库,正在等待批复通过,欢迎大家参观。”

  刚从看守所放出来的各位神色各异。

  之前在贸易行他们都是最意气风发的股东,尤启立把董事会叫商业管理委员会,所有人都是管委会成员,整个贸易行运转是通过管委会这种明显带点ZZ色彩的模式在运行。

  虽然基本都是尤启立说了算,决定大方向,但所有事情还是都要拿出来讨论通过的。

  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印象,这个坐在门口电视机前,衣衫褴褛中的年轻背夫。

  尤启立很认真:“建成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让卫东比划:“大楼可能是十层十几层的样子,凸显改革开放的先进性,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时代在剧烈变化,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碌碌无为。”

  他本意真的就是这样,其中主要还是给市里面看。

  反正现在建楼又不亏,只是所有权就很关键了,总不能耗费巨资修了是国家的吧。

  尤启立就能跳出所有人的震惊,笑着摸下巴:“我很好奇,你这种认知是怎么从以前我们看到的样子跳过来的,因为我知道每一寸见识都不是白来的。”

  让卫东内心点头,对的,但嘴上肯定不能说老子是重生:“我好歹也是去年高考考上了大学,只是因为父亲在工地受伤才没机会去读大学吧,这一年顺着你那通讯录走南闯北,也看到学到不少东西,这边……”

  因为门口有个卖熟食、卫生巾的门市部,所以得了消息的李姐已经开门迎接。

  最大的感受就是走进去之后浑身一激灵,八月中旬的酷热立刻被化为清凉。

  整个人都舒坦了。

  原来从建设完成,就要求索性把内部冷库门打开,当成室内空调传递给整座玻璃工棚降温,不然这熟食在三四十度的高温下,车间流转一天就该变质腐烂了。

  不就是活塞式制冷机么,开足马力运转就是,原理上也跟公共空调一模一样,哪怕效率有点低。

  但近百名上班员工的感受就很舒服了。

  隔着落地窗都能看到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连身工作服,不受高温影响的有序忙碌。

  董雪莹和李二凤从办公室探头出来,还有点抹胳膊:“瓦房里面冷,玻璃房里刚刚合适,早知道我穿厚点。”

  本就是市里出名的漂亮少妇,在大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主持工作俩月,穿着也变成大翻领的衬衫扎在彩色长裙里,滋润娇艳的气质都不是当初那个售货员可比了。

  更神态自若的挨着打招呼,但把自己站在让卫东身侧,立场态度很明确了。

  因为很明显,除了老尤还把注意力放在窗户那边的车间里。

  这几个刚被放出来的“前同事”目光都很复杂。

  自己莫名其妙的坐了整年牢,可当初一起被抓进去的“同伙”,现在却脱胎换骨的容光焕发。

  更衬着他们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

  当然他们也衬出了尤启立,他就非常清晰自己在搞什么:“这投资多少?”

  让卫东简单心算下:“设备投入大概七万多,建筑前后十来万,嗯,这厂房其实还算是违建,本来是准备利用后面的空地搭个棚,后来觉得周围臭得很,索性封起来,然后又觉得要好看有气势,变成玻璃墙和顶。”

  尤启立皱眉:“盈亏情况呢?”

  让卫东指那些大桶大桶的猪下水:“现在大概九毛钱一挂,换算过来大概六分钱一斤,还比不上各种调料品的消耗,最后销售价格是三到四元一斤,各种生产成本、包装、人力成本大概是一元吧,目前日产量能做五百斤。”

  实际上全靠李二凤那个做大包装的调整,把之前整条线每天处理一千斤的上限,猛然提升到三四千斤。

  现在是没有确认是不是真能灭菌保鲜保存那么久,所以不敢敞开了做,甚至每天只朝江州送三五百斤,大量还是在本地零卖。

  尤启立关注的是:“就大概毛利是一千元,还没有把销售成本算在里面,那么大约要一年才能回收二十万左右的投资,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二十万投入到现成的商业交易中,在这一年里可以完成多少盈利?”

  他是真不爱搞生产。

第178章 牛逼的人终究牛逼

  现在的情形就很微妙。

  原本让卫东是准备以尤启立马首为瞻,跟着他去打江山。

  结果突如其来的看守所生涯,中断的这一年间,让卫东突飞猛进发展出自有地盘。

  现在怎么办?

  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最著名的当属褚老总已经手握兵权,力倾一方,却跟随了教员。

  包括在后面几年里,沉沉浮浮到甚至可能一无所有,依旧有一茬茬的猛将名帅加入。

  最终打下江山。

  让卫东是明摆着知道尤启立最后失败了,但在飞机买卖那一波实打实的完成惊天大交易,成了全国首富。

  作为完全不知道其中细节的他,到底跟还是不跟,让卫东自己内心都在摇摆。

  他本就不是什么杀伐果断的豪强。

  要是凭借当前的财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享受生活也不是不可以。

  可无论是全国各地的高校销售团队,还是日益膨胀的产销规模,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的要做时代冲浪儿。

  连李二凤都悄悄摸董雪莹的丝光衬衫,眼里透着羡慕的向往,咬耳朵要跟着去江州买衣裳。

  她这几个月也赚了不少钱。

  少妇的眼力比她好得多,示意专心看男人斗法。

  让卫东其实没争论:“通往罗马的大道千万条吧,我更认为完成一个个持续发展的生产企业,比碰运气似的促成一单单产销买卖要有意义。”

  四十多岁的成年人怎么可能被轻易说服:“要获取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厘清方针政策和理论基础,当前是刻不容缓的经济局面,急需显著的成果来证明方向的正确,容不得慢慢摸索了。”

  让卫东又不能说自己这特么不是摸索方向,全都是卫星地图导航出来的绝对正确:“您擅长理论联系实践,我更喜欢实践出真知,都不矛盾,都是在为这个改革开放的局面添砖加瓦嘛,要不先吃饭,你给老何他们各位也交个底儿,落实下未来要怎么做,我可以协助配合,也可以完全不参与。”

  董雪莹确实是贤内助,有肯定是准备好的安排:“那就隔壁的屠宰场火锅,有些老朋友听到老尤回来的消息,也纷纷希望能见个面,我们都先接待上了。”

  彬彬有礼的指引动作,却把界限划得很清晰,老尤点点头带队过去,她才在最后给昔日伙伴交流几句:“老何你那边房子,租给卫东在住,是给你腾出来还是怎么,租金待会儿你估个价,这里准备好了,老谢,店里的财务账目待会儿我们也对一下做交接,辛苦你了,家里我都通知过来了。”

  但哪怕是这样,依旧有人不满:“搞些啥子,看那边收成好我们落难了就跳槽吗?!”

  还故意阴阳怪气的让这听见。

首节 上一节 161/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