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8节

  没想到董雪莹继续摇头:“这是老尤信任你,我也相信你,有机会你交还给他吧……我来帮你搬家,我们家的房空着,比这里方便住。”

  的确,一家三口住巴掌大的单间,确实很不方便,让卫东都是拿竹板睡地上,全靠年轻火力旺。

  可天气已经在变冷了。

  但让卫东更知道男女之别:“跟你住就不方便了,而且你这肯定被政府看着的人,天天来找我不是暴露我吗,给你说了不接触的。”

  董雪莹才咬着嘴皮委屈的去了。

  让卫东只觉得你好烦哦,转头立刻拿了包山城去找运输公司的师傅学车。

  隔行如隔山,真正靠近才会百般惊讶。

  这会儿没驾校,学车就跟进工厂向师傅学车床一样,是生产技能,所以没有关系根本学不到,更别说考证了,得相关单位组织考技能证书。

  让卫东当时只顺口一说,市里面也没给他用工指标,真就只是让他来跟着学车,连运输公司的临时工都算不上。

  然后让卫东才知道,这会儿私人根本不允许有车,当然有本事的那些人会把车挂靠在单位,那也是凤毛麟角,起码商州谁这么干被举报揭发就是大问题了。

  因为汽车是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私人拥有生产工具就是资本家了,这不是搞历史大倒退吗。

  所以想学车的人很多,但能学上还有车开的挺罕见。

  也就让卫东顶个见义勇为的好青年头衔,他也没当回事,辗转找到在河边拉沙石的师傅,跟车当助手学习。

  这年头开车不难,因为没啥交规,也没多少车影响马路驾驶,油离配合慢慢开就是,重点得学修车。

  因为三天两头都得坏。

  让卫东再不圆滑,起码的待人接物说话好听还是没问题,绘声绘色的给师傅讲当时怎么抓QJ犯,又请师傅在码头边吃酒菜。

  关系迅速升温。

  师傅津津有味的吃喝倾听,然后连他都知道:“听说那小媳妇这些天天天去找你?”

  让卫东不屑一顾:“坐过牢的坏分子看都懒得看,也就我这些天去走亲戚了,我妈乡下人不懂啊,也不知道她这结了婚的妇道人家跑我那干嘛。”

  师傅明显是八卦大学研究生毕业:“离了离了,听说她跟着尤大嘴那几个家伙被抓进去,她男人得了指派任务拿离婚书去警告她交代问题,因为所有账本、联系方式都不说,结果她就在离婚书上签了字,把那个男人后悔得要命,水灵灵的小媳妇啊!”

  让卫东不解风情:“少来烦我,水灵灵的就是烧,不烧那QJ犯也不祸害她了,我现在只想学车!修车!对,回头我找个发小来帮着免费使力气学修车。”

  师傅无奈的看他眼:“你是没吃过肉啊,而且修理这门手艺你知道怎么回事,叫人帮手就是了,他学会就不是你的了,你要是在运输公司上班,我指定不会教你。”

  让卫东连忙再悄悄塞包烟过去。

  师傅当然尽心尽力的教。

  反正油钱都是公家给。

  九点过才哼着小曲回家去,琢磨着是不是要搞个大点的房来住。

  可问题就在这全家人,当爹的做门卫三十块月薪,儿子当背夫一天都赚不到一块钱。

  咋能住大房,有相机,有崭新的床单被套锅子炊具,还能抽九毛八的山城呢?

  稍有聪明人留心就会怀疑是不是有偷盗贪污的歪门邪道。

  在这种小媳妇的事,都能立刻传遍三教九流的小地方,相互都是透明的。

  顺手敲开门,居然是施琳妍跟老妈坐在铺着崭新被套的床边,雀跃起身:“我听说你回来了,就来看看,谢谢你!”

  相当落落大方的伸手。

  手臂上还缠着绷带,都掩不住她的清秀好看。

  可这老娘们儿,退休之后没少跟人吵架,泼辣着呢。

  也就从来不跟让老头急眼,都知道那断手是为她被砍的,所以进进出出看稀奇的目光很多,结了婚她就搬出去了,来看父母都尽量避开接触。

  但老施九几年红极一时,哪怕黯然退休后都能在大院享受离退休待遇,一直住在领导大平层。

  立下汗马功劳的女儿过些年也从本地高校退休回来跟爹妈住,据说早就离了婚,那时才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

  所以在让卫东心里,这就是个老太太:“啊,我手脏,修车搬轮胎啥的,回吧,这么晚了。”

  施琳妍忍不住美眸闪烁下,更认真的打量这个与众不同的背夫:“他们都说你去学车,你很喜欢开车吗?”

  让卫东随口:“不是说新时代的三张通行证,驾驶、外语、电脑吗,能学车当然要抓住机会了。”

  这话在四十年后很平常很平常,甚至会被笑话这算什么。

  可八十年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把这些话都奉为圭臬。

  英语教师的眼睛都快炸成烟花了:“太好了,你外语怎么样,用过电脑吗?”

  激动兴奋得把双手都捏拳在胸口。

  老子还会单指打王者荣耀呢,让卫东用鼠标可娴熟了:“没有,但在杂志上看到说电脑会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办公,税务都用得上哦。”

  九几年全国搞金税工程,很多基层税局都不知道怎么办。

  恰好施琳妍那会儿已经调到市里唯一的大专当老师,算是带头接触电脑课程的技术人才,协助税局搞了个全省都领先完成的优质技术中心,最后得了全国嘉奖。

  这就是父女俩一辈子的闪光点。

  让卫东现在也算是随口提示一下,没准儿因为自己改变了很多命运节点,错过也怪可惜的。

  连被哧啦的都改成了董小姐,天晓得以后会怎样。

  施琳妍重重点头:“对!我看见你买了不少杂志在学习……”

  那是无聊观察这时代都有什么说法了,而且让卫东最主要就是看杂志报刊上的各种广告,从广告来判断商业程度。

  反正这会儿看不到卖房的广告。

  现在更不想跟这老太婆小妞废话:“很晚了,回去歇息了吧,这外面也不安全。”

  施老师都嘟嘴了,感觉正在兴头上被打断:“我还没问完呢,你外语怎么样?”

  让卫东看眼在旁边看得满脸堆笑又莫名骄傲的母亲。

  免得产生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走吧走吧,我送你这几步路,乡下高中那点英语都乱七八糟,还不如学点俄语呢。”

  换飞机的时候不是用得上么。

第20章 我必须要离开你

  没想到施琳妍更加惊喜:“是吗?我就是学俄语的,大二才临时转的英语!”

  没错,全国之前的外语主流是俄语,据说俄语人才都过剩了。

  很多山旮旯都有人会一口流利的俄语却没用。

  然后八十年代前才硬调整教育大纲,要求主力培养英语教学。

  有个语种比例从八二开,五五开,到二八开,一九开的区分,直到八十年代末都还有中学会开个俄语班。

  其实大部分老师都是赶鸭子上架硬学的混合式英俄语应付考试呗。

  这个老太婆的工作细节让卫东真不知道:“啊?你会俄语啊,有什么教材录音磁带……”

  草,录音机现在还是个奢侈品,一所中学就一两部作为教学器材,尤启立他们那贸易行倒是有两部手提式,让卫东就习以为常了。

  施琳妍完全是无意识的被引导出门,但依旧探头给让妈妈说了晚安再见:“明天再来看您。”

  她就不会在门口挤到反弹,单薄而灵巧。

  然后转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达自己对俄语的喜爱,从初中就学俄语,直到高考大学,结果硬生生转英语:“我教你呀!我俄语成绩很好的!”

  你这是夕阳红吗,让卫东都是那种哄老太太的口吻态度:“好好好,行行行,来,小心这里有砖堆,那晚坏人就是藏在这里,董小,同志恰好经过才遭了毒手,不然有可能就是你,您关心的不应该是这种安全问题吗?”

  施琳妍就是被保护得太好了那种,看见黑漆漆的巷子立刻捂鼻跳开:“谢谢你的勇敢和细心,所以我希望用教你学俄语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让卫东已经看见坐在临时收发室里的父亲了,心疼老爸:“对我们乡下人来说,能吃皇粮已经是最大的感谢,您慢走……爸,那个,那个……”

  比划下,老让连忙从椅子背后的布包里把那条红塔山拿出来,嘴笨的双手奉上:“谢谢,谢谢……”

  施琳妍终于像被烫了下似的,赶紧跳着使劲摆手跑掉:“不是不是,不用不用!”

  让卫东却在后面的暗色中偷笑,嘿嘿嘿,你们这些大小姐哪里知道我们底层的辛苦。

  看那半扇白猪肉消失了才怂恿老爸:“你回去休息,我来守夜值班。”

  老让还挺珍惜这份用儿子拼命换来的工作:“哪能!你到处跑也累,我来,我能,我能!”

  让卫东嘻嘻乐,悄悄给老爸耳语:“我这趟去江浙赚了五千多,加上之前的七千,已经是万元户了,你得回去把家里的钱守住。”

  吓得老让赶紧去守财,也不知道能睡着不,才四十出头呢。

  让卫东就希望爹妈能尽快过上更好的日子。

  眼前的场景反而敦促他还要努力。

  他就娴熟,到旁边废旧库房找个灯泡拧下来,到门口摔碎了撒成线。

  顺便瞄了眼另外间破仓库门口撒的灰沙都没人踩过,好些年都没人来这些大院角落的破房子,藏点货物简单得很。

  最后自己抱了手臂靠在门边打盹。

  夜里基本没人,但只要踩到玻璃渣子就有动静。

  要是再有几个罐头筒就完美了。

  老保安条件反射都能醒,某位当过兵的老同事传授技巧,实在是摸鱼偷懒的必备招数。

  早上把那点玻璃渣扫到乱糟糟的边角,晚上还能用。

  不过他照例一早去码头背东西,就没看见去学校赶早读的施老师好奇的蹲在那看了好一会儿玻璃渣子。

  还找根树枝去扒拉,就跟傻不拉几戳便便的表情包一样。

  把交接班的老让搞得很忐忑,怕偷懒被发现了。

  让卫东就欢快的早上背重物健身,吃过早饭当学徒工开车修车,中午招待师傅吃好点,下午才买些肉菜回来给老妈做饭菜,舒坦的这么过到了十二月。

  只等春节回去杀年猪加大腊肉熏制规模。

  来年稳稳的赚大钱,政策应该也会更放松了些。

  争取能成吨卖钛给江浙就是中远期大生意。

  有了几万几十万早点买房。

  算是他的私人家底儿,什么时候大神放出来再看看怎么搭上线去换飞机吧。

  然后唯一不完美的就是施琳妍真的天天来上课,早上跑到门口敦促他开始练俄语发音,背单词,晚上回来还要检查!

首节 上一节 18/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