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88节
轻而易举的让这边摄影协会先预定五十部爱克斯相机,其中有两个男生积极要求负责这个销售工作。
让卫东也娴熟的带着他们去几公里外的火车站货运点熟悉怎么收取货。
有了平京、蓉都的经验,让卫东就能从现在开始把销售提成降低到两元,但如果团队建立起来,销售量达到多少又可以有奖金。
这样单台五元的销售费用反而成了胡萝卜。
先期还是他免费发货过来,卖掉之后电汇返款,逐渐增加发货量。
那位老师的情报没错,这时候的鄂昌市果然有大量的工程院校,都是含金量还很高的大专,所以大学生极多。
哪怕鄂大的樱花很快就没了,但旁边的公园、湖泊,周围的高校也让章兰芝流连忘返。
住在校内招待所,每天催着已经混进男生宿舍住的让卫东去各大校园游荡、打球、拍照,顺带可以到处做相机宣传。
直到四天后第一批两百部相机发过来瞬间卖光,才依依不舍的上路去粤州。
到这时候鄂昌“销售人员”已经有了八人。
这里似乎又跟平京的风格不同,相当具有侵略性的喜欢带着相机去市里,到周边区县销售,甚至还有人选择周末去邻省高校去卖。
似乎鄂昌地处华中的九头鸟风格,让这里很容易四通八达出击。
章兰芝的确从头到尾都没接触这些销售大学生,包括订货也是让卫东打电话给厂里,要求每周七千台送到红光厂门市。
然后由狗蛋开车带人一次性送到列车货运部。
每周按照浙州三千台,平京两千台、蓉都一千台,冀北油商和鄂昌两百台发运。
很显然,鄂昌大学以后也会迅速超过千台规模。
这也是让卫东在前往粤州的卧铺车上,跟秘书聊起来的感受。
目前的蓉都远不是未来那个超级网红游览享乐城市,消费力还比较低,远不能跟平京比,他没提浙州,但蓉都可能连鄂昌都不如。
关键还是看各地销售团队的成长。
因为这些人很可能还要在接下来的收录机销售、真空小零食的销售中发挥作用。
秘书却明显心不在焉,完全没有凤雏能提供的那种情绪价值。
这也没到饭点啊。
在鄂昌吃过晚饭才上车,第二天也就在餐车吃了个午饭,秘书还抱怨这熘鱼段、边白肉和焖排骨没味儿,让卫东差点把她踹车窗外才止住嘴。
下午在饭点前终于抵达粤州。
因为全国这会儿绝大多数长途列车都没有直达鹏圳,全都以粤州作为中转。
这里承接了几乎全国南下的打工者、淘金者,不甘寂寞的冒险者。
出来就是比江州火车站大好多倍的广场,早在当税务大院保安的时候,让卫东就从网上听说过这里很凶险,自然是飞快撤离。
本来带了两千块上路,结果在鄂昌又收了五千多的相机货款。
下火车前把腿上都插满了,还剩两千块不得不放秘书包里,还叮嘱她穿上军装震慑宵小。
但最大的震撼还是来自于这里已经彻底改革开放搞活。
从火车站出来就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出租车,让卫东赶紧推了秘书上车。
可没走多远又开始大堵车。
最近开着大卡车在江州都能畅通无阻空荡荡的让卫东简直欢喜,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后繁荣的样子。
后座的章兰芝则对乱糟糟的这一切皱紧眉。
不知道日常沉稳的这家伙兴奋个什么劲。
结果勉强能说普通话的司机解释,在搞粤交会啦,今天是最后一天,当然周边都挤得要命,每年两次都搞得这么乱七八糟。
让卫东恍然,听说过听说过,很多老黑都趁着粤交会过来不回去了?
司机诧异他的脑洞,哪有,每年粤交会带来好多外国客商跟订单,所以生意才会这么发达呀。
让卫东还没意识到粤交会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领导地位,这也几乎是改开前对外开放商业的唯一大型渠道。
可以说粤东之所以成为改开前沿,就因为这从五几年就延续起来的贸易展会模式。
但他还是抱着来都来了,最后一天那就赶紧去看看的心态,让司机先拐进去。
因为那座不高但宽广的玻璃幕墙建筑上,永久性的“全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金色大字还是吸引了他。
一般这种展会不是临时拉个横幅就完事儿么,这座建筑就叫这个。
这口气得多大啊。
再次证明还是军装真香。
在挤得水泄不通,到处管控颇为严格的对外展会现场,全靠章兰芝的军装和两人的军工厂工作证,甚至有时还要辅以那份阳光日报,让卫东吹嘘他们是来考察外商的照相机和胶卷水准。
才得以在没有邀请函的情况下,越过一层层关卡进入其中。
然后山旮旯妹和老保安顿时哇噻。
超大的穹顶空间,分成一段段巨大的展场,全国各地能做出来最好的东西,还有全世界希望卖进来的各种商品。
全都分门别类的罗列其中。
最近跟鄂昌学生厮混,让卫东忍不住方言埋怨:“我说你搞沫时咧,喊前天走,你说再看看湖景,多给我一天多好!”
而且现在都下午四五点,到处都在闭馆清场了。
刚看了一点点的让卫东懊恼不已。
章兰芝又露出那种经典的委屈但我不太服气的傲娇神色:“你已经赚到钱,就要懂得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她还管教上了。
第102章 就问狂不狂吧
但沪海小资往往矫情归矫情,有事那是真的上。
让卫东抓住有限的时间,飞快的扫视了圈周围展台,哪怕只是几个大厅里的一间,也仅仅是很小个角落。
他也能快速的从一大堆进口工业机械里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存在。
可能得益于上周还在机械厂跟一堆内地技术员、工程师探讨真空包装机应该怎么设计。
纯门外汉跟一堆没见识的工业人员瞎几把凑合。
突然看见一堆精妙无比的机械,尤其是看见旁边放了几个卷筒纸。
让卫东瞬间被钉死在那挪不开脚。
回来一整年了,让卫东最不习惯的就是没擦屁股的纸!
乡下随便扯点叶子草皮就行,用树枝的都有。
县里抓作业本、报纸、信笺,反正只要是纸搓揉下都能用,可这尼玛容易手指穿破打滑啊!
城里才有皱纹纸,但那舒适度跟亲肤性跟让卫东习惯的纸巾相差太远了。
总之这一年皮燕子有点遭罪。
所以让卫东走过这里硬生生的被视线拉住,聚精会神的看人家的机器设备,摸那卷筒纸的柔软舒适度,再翻看旁边的印刷介绍资料。
黑黢黢的客商过来叽哩哇啦,让卫东满脸的啊,好像是英语,却又完全听不懂。
居然这一瞬间还想起了施老太。
没曾想身边的绿军装结结巴巴接过去,然后肉耳可闻的听见章兰芝的英语交流越来越顺畅:“他问你是对这个机器感兴趣吗,他们希望能在国内建厂生产这……”
让卫东大喜,指着旁边的机械:“这个多少钱?”上面还挂着一卷白色的原料,绷在机器里,看着就舒服。
秘书振奋的又积极翻译过去:“他说他们是来寻求国内合作建厂生产,不是卖机器的,他们是印泥商人。”
没错,这会儿印泥南洋在工业技术上都比我们发达。
让卫东身上带的只有一本新买列车时刻表,无奈翻开指着上面江州的位置:“你问他,到这么深的内地……西部地区建厂可以吗?”
果然连他都听懂了对方一叠声的漏漏漏,还在地图上划拉华东、粤东一带尽量靠海的区域。
秘书解释:“因为原材料是他们用船运过来,所以光这个成本运进去就太贵了。”
让卫东再尝试拿着卷筒纸示意:“那单买机器呢,我们自己琢磨原材料。”
还是无知者无畏的傻大胆,商州不是有机械厂吗,拆了照着研究下,土法上马也不是不行。
连五十铃汽车都这样买回来,从整车到一堆零件重造拼凑,这个阶段都是这么干的。
关键是要找准上什么马。
相比耗费巨资去引进汽车生产、单反相机生产,让卫东觉得先生产擦屁股的纸比较重要。
市场的问题就不说了,擦嘴的量会更大。
人家还是连连摇头,秘书解释:“他说要几十万美金……”
让卫东只能望机兴叹,这是真没法抓住赚钱的商机啊。
可他还是不死心,看着旁边这台约莫像办公桌大小的展示机器,也有明显的使用旧痕迹了:“这个呢,这个旧的样品多少钱,你们还不是要运回去,要不要卖多少钱。”
如果没有上周那场机械厂的交流,让卫东绝对不会这么问。
作为一家曾经的省属大型机械厂被下放给地级市,那家厂的实力其实还蛮强,里面的技术人员都是从省级以上每年分配过去的大学生,工程师。
近二三十年干的都是上级要求做什么,就白手起家的捣鼓什么设备。
最近油菜籽丰收,就做榨油机,要搞建筑,就生产搅拌机、碎石机。
还有磨床、热压机、液压机、卷扬机、中小型起重机,甚至拖拉机都生产过。
反正上级要求做什么,那帮家伙就根据现有资料,甚至是上级带来的照片,画报上的图片,拼凑出个能用的家伙。
要量产肯定难,质量很勉强,但凑合能用,真要长期用,那就边用边修边改进。
基本都是手工攒出来的。
让卫东就想老子带个二手机器回去,给他们研究看能不能拼凑出来。
还是那种每周都有两三万进账,就敢乱花钱的心态,很多刚开始做生意,刚开始赚钱的创业者都有这个狂妄阶段。
信心爆棚,天底下就没有不敢做的生意。
只是让卫东不会加杠杆,有多少现钱做多少生意,错了也就错了,只当赔了这几周的钱。
上一篇: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