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28节

“不难猜,要么是牛帅那边的,要么是叛军那边的。不过前者胆子应该没这么大,再怎么说刚刚战败的牛帅不可能这个时候来得罪现任节帅。”陈治安分析道。

对于牛勖这个前任节度使,陈治安并不是对其死忠那一种。现在的时局下,有几个是死忠某一方的,就算是对于唐王朝,不少人还不是说叛变就叛变,一切都是利益。

之前忠武军进攻兴元府,前任刺史和他都没有提出发兵,并且还商量过,认为牛勖成功的几率不大。利州就只有几千军队,而忠武军人多势众,而且素来骁勇,以山南西道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他们二人自然不愿意把利州这点被视为倚仗的军队拿去当炮灰霍霍没了。

本来他们想的是,若是最后牛勖战败,他们就投靠忠武军,谁知道这个时候朝廷插手了,任命寿王担任新的节度使,并带着天策军而来。前任刺史就因为不想参与几方势力的争斗中,接受了朝廷的旨意,跑去蜀州担任刺史,就留下陈治安一个人,明显独木难支。

“将军认为是忠武军?”秦姓军官试探道。

“嗯。”陈治安点了点头,“这个可能性很大。不过他们有什么自信可以拿下利州?这上万流民分散在三个安置点,而且中间妇孺不少,就算是有叛军混入其中,但数量也不会太多,就凭这点人就想拿下利州?”

“将军,那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向团练使汇报?”

“报吧,这个事还是别瞒着,要是真的被我们猜中了,并不是小事。”陈治安毫不犹豫地说道。

想到这次流民中暗藏的危机,陈治安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引起寿王注意的机会。若是能搭上这新任节度使这条船,或许自己的职位还能更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

“本王欲成立一个军械司,负责武器的生产,包括火器的研发和生产。设一名司丞,位同正五品上;设两名少丞,位同正七品上。

军械司将下辖弓弩所、刀枪所、铠甲所、火器所、杂器所,每所设令一人,位同正七品下;丞一人,位同正八品下。

第一任司丞就由承业你担任,青阳子道长担任少丞并负责火器所的事务,另外一名少丞,后面本王会遣人就职。

本王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以后天策军所需军械之物,军械司能够充足供应。对于工匠这些,可以分为一到十级工匠,根据能力,从低到高,能力高的,获得的俸禄就高。。。。。。”

城外,火器制作的作坊,李晔当着孙烨、郑凝绩、张承业和青阳子等人,当众宣布了这个任命。

对于成立专门的军械机构,李晔一直都在谋划,之前那是条件不允许,现在没有了忌讳,成立也就提上了日程。

“奴婢(贫道)多谢殿下厚爱!”

听到李晔的命令,张承业和青阳子大喜,连忙谢恩。之前虽然两人负责这火器的研制,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相当于李晔给了他们正式的身份,而且级别还不低。

“两位免礼吧,只要你们把军械司管理好,不要让本王失望就行。”李晔说道。

“是,殿下!”

李晔点了点头,不过旁边一头雾水的孙烨则是趁着这个机会开口问道,“殿下,弓弩所这些,下官倒能理解,不过这火器为何物?为什么殿下专门成立一个火器所?”

不解火器所只是其一,孙烨对于这个军械司的成立也不能理解。这军械司跟朝中设立的军器监其实没多大区别,或者就是军器监的翻版。

军器监设监一名,属于正四品上的官职;而李晔口中的军械司设立司丞一名,位同正五品上。军器监设丞一名,正七品上;军械司设少丞两名,同样位同正七品上。

之所以是位同,因为这个机构并不是朝廷承认的,而是李晔私自设立的,如何定级,全凭李晔的心情。

除了这个之外,军器监下设弩坊署、甲坊署等,每署设令一名,正八品下;而军械司则是下设弩坊所、火器所,同样是设令一人,但却是位同正七品下。

所以这个军械司其实跟朝中的军器监没多大区别,按照李晔的意思,这是设立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下。一个节度使下设机构跟朝中机构同样的品级,孙烨也不知道这合不合适,不过他却不好明说,只能从火器入手。

“火器乃本王的一个秘密,暂时不对外透露。不过后面你们见识到火器的威力后,就不会说这个火器所有没有成立的必要了!”李晔笑着说道,并不打算过多解释。

军械司只对李晔负责,而且有着王府亲兵负责日常安全,可见李晔对这个军械司前身的重视。

见李晔对这火器所如此保密,孙烨和郑凝绩二人对于这个火器所也更加好奇了。其实他们之前听说了李晔一行在鹿头关外的邸店遭到伏击一事,也在疑惑李晔一行怎么逃过一劫的,不过对于这事,那些随行士兵也都有些忌讳,甚至害怕。

现在见李晔对这个火器这么看重,他们不禁把二者联想在一起。难道寿王一行当初转危为安,靠的就是这火器?

“军械司初立,在刀剑、弓弩这些方面,肯定工匠不够。后面一段时间,就是想办法招募尽可能多的工匠,利州肯定有不少工匠。

后面本王会下令其它各州把优秀的工匠集中在军械司,反正有一点,就是尽快把军械司的架子搭起来并正常运转,保证军械方面的供应。”

唐刀之所以在唐代以后就消失,就是在唐末五代时期的混乱时期,唐刀制作技术失传。除此之外就是唐刀工艺要求高,成本也高,能用起唐刀的也就唐朝,这也是唐刀技术失传的原因之一。

毕竟唐末至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各方势力的财力撑不起人手一套唐刀,于是就谋求成本低、易锻造的新刀,真正的唐刀也就失去了市场。

唐刀的实用性变低,现在已经有了兆头。除了神策军和天策军等朝廷军队还可以保证唐刀的供应,不少藩镇军队都无法维持之前那豪华的装备了。不仅仅是体现在刀枪上,而且在盔甲上也体现的很明显,盔甲越来越薄。

不过李晔也知道,他这个军械司,想要达到他满意的程度,需要不断的时间。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也需要技术和时间的积累。

“殿下,孙刺史那边来报,说是这次流民里面可能混进了忠武叛军。”就在李晔吩咐军械司一些事情的时候,林克来到其身边,低声汇报道。

“忠武叛军?他们想干什么?”

李晔不禁有些疑惑,难道他们想一举拿下利州?这也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吧?

第152章 流民危机(一)

“李参军,这情况有些不妙啊!”

韩建看着安置点周围明显巡逻加强的利州驻军,便回到一个刚刚搭建起来的茅草房里,对着正在整理床铺的年轻男子说道。

这茅草屋里的床铺自然不能跟其他相比,只是在地面上铺了几层稻草,然后做成一个床铺的模样,晚上就躺在上面睡觉。正在铺床的李振并没有起身,一边把稻草捋平,一边回答身后人的问题。

“难道韩刺史想放弃了?不过这个时候,就算是韩刺史你想放弃恐怕也晚了。现在,要么继续按照计划实施,要么就做好当阶下囚的准备。”

看见一脸无所谓的李振,韩建此时有些后悔了,就不该听这位的来偷袭利州。

虽然李晔率领天策军抵达利州,但韩建想到自己刚刚被鹿晏弘手中获得利州刺史的任命,就这么放弃了,有些不心甘。刚好这个时候李振说有办法拿下利州,韩建便动心了。

李振的建议很简单,把士兵藏于流民中,然后跟着流民队伍混进利州城,再不济也要拿下利州北面几个重要关口。于是韩建就从自己和李师泰的部队中挑选一部分精锐混进流民队伍中,同时看到作为鹿晏弘重要谋士的李振也混进流民队伍,他也跟着一起。

正是李振这自信的举动,让韩建选择了相信李振。同时王建、晋晖和张造三人也答应会跟他们一起行动,在他这边对利州发起进攻的时候,王建三人的军队也会沿着米仓道进攻巴州。

而且除了五人的部队,鹿晏弘还让自己的亲信带着数千军队驻扎在勉县,牵制兴州的牛勖部,同时还派出一千余人听从李振的命令,跟韩建一起同行。

就是这些因素,让韩建比较有自信。虽然利州除了本州的驻军外,还有天策军,但是根据他们得到的消息,天策军从成立到现在,没打过几场仗,而且都是平定农民叛乱而已。所以韩建没有把李晔这个寿王放在眼里。

首节 上一节 128/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