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73节

“陛下,微臣不敢。”陈敬瑄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晔,然后连忙解释道,“陛下,这只是寿王和孙辰的片面之词。陛下可能不知,蜀州刺史孙辰一直不服微臣,对于微臣下达的命令,也阳奉阴违。

唐隆叛乱,本是孙辰的责任,但孙辰却趁机构陷微臣。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么敢欺瞒陛下,望陛下明鉴!”

“陛下,臣倒觉得孙刺史所言不一定是假的,既然陈大人说是孙刺史构陷他,陛下完全可以下令彻查此事。若是真的杀良冒功,从而引发叛乱,望陛下严惩,不然叛乱难以平息,恐酿成黄巢那样的情况。”或许是觉得李晔说的不够,郑畋也不忘加一把火。

果不其然,郑畋一说完,田令孜和陈敬瑄二人脸色越发难看,都恨不得把郑畋当场掐死。当然这只能想想,现在即便是田令孜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不会去动郑畋。

看到郑畋如此明显的针对,田令孜二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不过就在众人争论的时候,一封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消息直接打断了众人的争吵。

“报,杨行迁兵败,叛军包围蜀州!”

听到这个消息,陈敬瑄都没想到,连忙确认消息是否属实,在得知杨行迁被叛军夹击战败,只带着不到3000兵马逃至蜀州,陈敬瑄差点气的吐血。

这可都是他的军队啊,经过一年的时间,他总共才组建一万五千人的西川军和五千牙兵。这两万军队就是以他之前的亲兵和黄头军一部,外加招募的上万人组建而成,也是他控制西川的重要力量。

此次杨行迁率军平叛,就带去了近半西川军,没想到现在损失惨重,只剩下不到3000人。而且刚才自己还在皇上面前为他辩解,转眼间对方就被叛军击败,而且还让叛军包围了蜀州城。

“陛下,臣有罪!”这个时候,若是让郑畋等人率先开火,那他陈敬瑄肯定没好日子,与其被郑畋等人说出,还不如主动请罪。

“有罪,有罪就算了吗?是不是等叛军打到成都府,你才说实话?叛军距离成都府不到100里,阿父,准备一下,我们去东川,这成都府也不安全了。”得知陈敬瑄的军队都平定不了,李儇心里很是没底,都忘了成都府还有五万神策军和数千天策军,而叛军加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人而已。

或许是之前黄巢的事,让李儇心里有了阴影,叛军只是包围蜀州,就让李儇如惊弓之鸟一般,生怕下一刻,叛军就打到成都府来。

“陛下,叛军虽然包围蜀州城,但以杨行迁和孙刺史的兵力,守住蜀州的没问题。朝廷在成都府还有数万神策军、数千天策军,就算是陈节度使手下也还有上万兵力。

臣愿意请战,陛下只需要给臣一万军队,臣几个月就能平定叛乱!”见皇上又想着跑,郑畋就有些着急,作为皇帝要是跑了,对于士气的影响很大,而且再跑,能跑到哪儿去?

这天下,还有皇上可以跑得地方吗?难道真让那些别有想法的藩镇挟天子以令诸侯?

“真的?”看郑畋这么自信,李儇有些迟疑道。

“陛下,臣可以以项上人头担保。”郑畋大声说道,这让周围的人,特别是李晔很震撼。

“陛下,郑相说的是,成都府周边还有数万大军,陛下不可再言撤退,否则士气大跌,势必影响整个战局。”一旁的萧遘也不想看到一个皇帝老是到处跑,这样的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

“这。。。。。”见一众大臣都反对自己逃跑,李儇也有些犹豫,之前他跑的时候,那是瞒着大臣的,现在可瞒不住,试探道,“要不,就让郑卿率领西川军和左神策军前去平叛?”

正当郑畋准备答应下来,一旁的田令孜快速站了出来,“陛下,老奴以为郑大人领兵不合适。杨将军只是一时不察,并不代表叛军势大,可让西川军增援杨将军,这样也能平定叛乱。”

“杨行迁杀良冒功,怎么可以继续担任主帅。”郑畋当即就反对道。

“陛下,臣手下牙将高仁厚有勇有谋,臣计划以高仁厚接替杨行迁,继续平叛。”陈敬瑄咬着牙说道。

这个时候,陈敬瑄也意识到,若是不替换杨行迁,肯定无法平息众人的怒火。

说实话,他知道高仁厚颇有谋略,无疑是手中之人最合适担任平叛大军主帅的。不过对于高仁厚,他不太放心,认为对方可能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会让杨行迁前去平叛。可谁想到杨行迁如此不中用,不仅吃了败仗,还损失了那么多军队,那可都是他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就被杨行迁损失四千人。

不过高仁厚毕竟是自己的部下,总比让郑畋把指挥权抢走吧。

“不知陈节度使打算派多少军队增援?”一旁没说话的裴澈则是问道。

他这话虽然没说什么,但却表达出赞同陈敬瑄派高仁厚接任杨行迁的建议,这让郑畋也对裴澈很不满,没想到对方居然跳出来支持陈敬瑄。

李儇也看着陈敬瑄,这让陈敬瑄犹豫了一会儿弯腰对李儇说道,“陛下,臣计划派剩下的八千西川军,外加两千牙兵,凑足一万人,由高仁厚统领,一定可以击败叛军。”

“陈节度使,光击败叛军可不行。”李晔也在适当时机站了出来,然后对着李儇说道,“皇兄,琼州、雅州叛乱已经持续数月,对茶叶岁入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是不尽快平定整个叛乱,今年朝廷的岁入将会大幅减少。

现在因黄巢叛乱,各地岁入无法押解至朝廷,若是尤为重要的茶叶岁入受到影响,朝廷的财政情况更加不妙。”

经李晔一提醒,李儇才想起这个事,连忙道,“寿王说的有理,不能让叛乱继续下去。寿王有什么好的建议?”

听到李儇询问自己,李晔便把心里准备许久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皇兄,臣弟愿意率领天策军前去平叛。天策军是皇兄恩赐而成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现在叛乱爆发,天策军也不能闲着。

神策军负责拱卫朝廷和保护皇兄的安全,不能轻易调动,臣弟愿率天策军为皇兄荡尽敌寇!”

第85章 天策军出征(一)(二更)

“圣旨到!请寿王上前听封!”

听到这话,李晔当即上前,立于宣旨太监身前,微微鞠躬。其身后裴荣、刘麒、李洪等人分别而立,显然也很好奇怎会有圣旨前来,而且还是来军中宣旨,难道要打仗不成。

“臣接旨!”

看见李晔如此客气,刘季述也微微点头,然后从旁边的锦盒中拿出一份圣旨,便开始宣读。

虽然圣旨写的有些文绉绉,不过大致内容众人还是听懂了。

大致就是封寿王李晔为招讨使,负责指挥西川军和天策军,前往蜀州平叛。招讨使并不是常设职务,一般是战时临时设置,一般以大臣、将帅或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掌镇压人民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兵罢即撤。

在战事未完期间,招讨使的权力很大。只是众人没有想到,居然会让李晔这个年幼的亲王担任招讨使,负责平叛。

“钦此!”

刘季述那尖细的声音把最后两个字刻意拉长说完后,便意味着圣旨宣读完毕。李晔高喊领旨谢恩,双手接过圣旨,刘季述便露出笑容对李晔说道,“恭喜寿王,陛下如此重视寿王,望寿王不要辜负圣恩。”

“刘公公舟车劳顿,请入营中歇息片刻。”眼前这个刘季述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对方可是在自己当上皇帝后发动兵变,囚禁并废掉自己的皇帝之位。不过这个时候,刘季述才刚刚崭露头角,在宦官中连第一层次的都算不上,只是李儇身边的一个太监而已。

虽然李晔不喜对方,但也不会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透露出来。

“寿王不必了,咱家还要回宫中复命,就不打搅殿下了。陛下对于平叛一事很上心,让咱家告诉殿下一声,希望早日出兵,解蜀州之围,平定叛乱。”刘季述笑着拒绝了李晔。

“既然刘公公有事,那小王就不强留刘公公了。张威,代本王送刘公公一程!”李晔对一旁的张威吩咐道。

“是,殿下!”

张威跟李晔的时间也不短了,知道对于这样的传旨太监怎么做。给点钱财肯定是免不了的,更别说刘季述还是李儇身边的太监,肯定不能怠慢,不说让其在李儇身边帮其说好话,但也不能说坏话不是。

待刘季述走后,看见身边的一众手下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晔便吩咐道,“传令下去,军中校尉以上军官,速来议事厅,本王有要事吩咐。”

首节 上一节 73/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