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74节

。。。。。。

“寿王到!”

议事厅,自然就是商量军务的地方,由于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要参加,所以人比较多,所以便在宽敞的议事厅。寿王府典军赵雄小跑了几步,来到议事厅入口,大声喊道。其实这种事应该交给张威,不过张威毕竟是太监,那尖细的声音,在军中并不好用。

声音刚落,一身戎装的李晔踏入议事厅,看着里面的众人,询问道,“都到齐了吗?”

虽然这是军中,不过也有文武之分,文人站在左边,武将站在右边,泾渭分明。文人自然是以裴荣为首,下面则是各级文职官员,李英旭赫然也在其中,因为武学堂的教官都有品级;武将方面则不同,刘麒和李洪都是中郎将,在军中都有自己的亲信。

看见李晔进来后,众人纷纷行礼高呼,“参见殿下!”

李晔来到上首,坐在那高于众人所站地面一尺有余的一张木椅上,挥手示意,“都坐吧!”

看到在场的这些人,李晔也有些自豪,这些都是自己的班底,有了他们,自己就有了问鼎那宝座的可能,也能征战这犹如乱世一般的晚唐。

李晔此时的班底虽然不算雄厚,不过也算是初具规模,由于没有扩编,这些面孔他也都不陌生。

军中文职官吏这边,隐隐以裴荣为首,这个李晔也知道,不过也默认了这个现状,短时间的平衡问题还不该他去考虑,那是以后的时候。除了裴荣,还有其他一些人,例如判官徐世仁、仓曹参军事李泌等人。其中李泌还是出自陇西李氏,不过是很偏的那种,这也说明李晔对世家很反感,但短时间也不得不用世家的人,因为寒门出身的比例的确少了点。

武将这边,在李晔的刻意之下,主要分为了两派,自然是以两个中郎将为首。除了李洪和刘麒二人,剩下的五个都头中,刘奎不说,那是骑兵都的都头,同时也是天策军最为强大的一支部队,一千余骑兵在蜀地也算是少见;其他的四个都头,分别是出自孙氏族人的孙家孟,刘麒亲信、原牙兵出身的袁志青,原镇将出身的欧阳靖,原王府亲兵出身的彭鹤。

五个都头这边就能代表目前武将中的势力。

虽然李洪、彭鹤和刘奎之前都是王府亲兵出身,但刘奎并不是跟随李晔从长安到成都那十人之一,所以在亲兵这一派中,刘奎算是另类。

同样,作为李晔岳丈的刘麒,其真正的亲信只有袁志青。孙家孟虽然之前也是他的部下,但其是孙氏族人,现在孙府跟刘府的关系属于面和心不和。

剩下一个就是欧阳靖。他是最没存在感的,不过倒是低调,也没参与李洪和刘麒这两派的争斗中,闷声坐着自己的事。

虽然裴荣、李洪和彭鹤都是跟随李晔从长安到成都的老人,但在李晔看来,这些都是老人,因为即便是前三人,对李晔而言也就早跟随自己几个月而已。

在李晔眼中,新人是武学堂毕业的那些人,不过现在武学堂第一批还未正式毕业。李晔最看重的,其实是武学堂毕业的人,他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寄托在武学堂身上,然后实现自己的一些理念,不过短时间武学堂,无法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他相信只要几年过去,这个情况会慢慢改变。

“诸位中,有本王的王府出来的,也有本王妻妾的族人,也有当初从牙兵、县镇兵出来的。本王看了一下,你们中间并没有新加入的人。

本王不管你们之前是什么身份,跟本王有什么关系,但本王希望你们忘记之前的身份,现在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天策军的一员,同时也是本王的部下。

就在刚才,陛下已经下旨,任命本王为招讨使,率领天策军和西川军去解救蜀州并平定叛乱。天策军成立已经一年有余,但是却未曾上过战场,在本王看来,一支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即便是训练再苦、装备再好,那都没用。

本王需要的是一支可能跟随本王南征北战,为这大唐平定各方叛乱,收复失地的军队,而不是一支看门的散兵游勇。”

裴荣、李洪和刘麒三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但是其他人却不知道这个事。听到这个消息,五个都头和西面的二十五个校尉,大多都很激动,军人靠什么晋升,靠的是军功,不打仗,哪来的军功?

他们这一年的训练有多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虽然听说叛军人多势众,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激动。那种叛军,并不是军队叛乱,而是民众暴乱,虽然人多,但其实就是乌合之众,只要不犯低级错误,他们就不信装备精良的他们,打不过叛军。所以在他们看来,那几万叛军,不是叛军,而是几万军功。

“对于我们天策军,神策军和西川军,一直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打不了仗,在朝堂上,本王已经向陛下立过军令状,所以希望诸位能认真对待。

时间很紧,三天内,天策军必须全部开拔!”

“敢问殿下,武学堂的学生怎么办?会不会随军作战?”一个突兀的声音在李晔话音刚落,便在议事厅响起,众人顿时很好奇,何人胆子这么大。

第86章 天策军出征(二)

现场这些人中,能这么大胆的除了李英旭还能有谁?在对方一开口的时候,他就听出了对方的声音,然后便看见对方从角落里站出来,来到中间的空地上站着。

看到是李英旭,在场的人中,不少也认识对方。谁都知道武学堂有个教书先生,因为在寿王面前大放厥词,被寿王扔到了武学堂教那群学生。就算是不认识李英旭的人,也听说过这事。

李晔倒没有怪罪李英旭的意思,毕竟他也没有禁止说不允许发言,而且李晔也正打算说武学生的事。

现在武学堂的第一期学生临近毕业,本来计划在这个八月底进行毕业考评,评定名次。可现在突然有战事,考评肯定就无法如期进行了。

而除了这第一期,第二期也在上个月开学。相比于第一期,第二期的人数更多,分为两个班,每个班40人,一共80人。当然,这第二期中,有不少是第一期入学考试未能通过而被踢出来的那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便参加了第二期考试。

相比于第一期37人中只有9个读书人,第二期读书人增加到了26人,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有不少是因为李氏书店对李晔这个寿王慕名而来的,也有第一期学生推荐的。这样的情况,对于李晔而言,自然是好事。

当然,第二期寒门子弟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九十,有8人是本地一些家族的旁系子弟,像孙家、刘家、何家都有派出适龄子弟报考武学堂。这跟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等世家相比自然不算什么,但在成都府本地来说,却也算得上较大的家族。

这也说明了李晔的一些无奈,在寒门子弟没有起来之前,对于这些世家子弟,也不可能全都不用。

看着李英旭那期冀的眼神,李晔便把自己之前想好的办法说了出来,“武学堂第一期的学生肯定要随军作战,第二期不用,就留在这处军营。

不过第一期的学生即将毕业,原先计划的毕业考评肯定无法如期举行。所以本王决定把第一期毕业考评放在这次出征一并进行,一期学生,每一人派两名考官随行,负责记录学生在战场上的表现,最后与其他成绩汇总,排出名次。

考评第一名授予队正之职,第二名到第十名授予队副之职,其余考评合格者,授予火长之职。若是未能通过考评,要么继续在第二期学习,要么授予副火长一职。”

李晔话音刚落,在场的文武官员便议论纷纷,主要是按照李晔所说,这些武学生的待遇也太好了。第一名毕业就是队正,然后授予队副和火长之职,这个起点,可比他们这些人高不少,而且他们也从李晔口中意识到自家殿下对于武学生的重视。

若是37人全部通过考评,不算第一名,就有9个队副和27个火长。目前的天策军,一共才125个队副和625个火长,看着36比750的比例的确不大,若是第二批毕业,这就变成了116比750。

而且看自家殿下的决心,武学生应该不止这两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武学生进入天策军,那么武学生将充斥在天策军各个职位。到时候,他们这些人的手下都是武学堂毕业的学生。

要知道自家殿下在武学生中的威望很高,说句不好听的,到时候,就算是他们这些人要造反,下面的武学生军官可能都不会支持他们。想到这儿,他们就觉得有些恐怖。

“怎么?你们有什么异议吗?”看到下面的人议论纷纷,李晔沉声问道。

李晔这一说,在场的人两两相互看了一下,眼神有些闪躲,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可这也关乎自身利益,他们也在犹豫要不要站出来发表一下看法。

最后彭鹤站了出来,对着李晔行了个礼后说道,“殿下,敢问殿下以后是否会以武学生取代我等这些莽夫?”

其他人虽然没有站出来支持,但都认真地听着,生怕遗漏什么。李晔一愣,倒是没想到彭鹤担心这个,笑着道,“若是你们不思进取,本王自会提拔有能力的人上来。若是你们担心武学生取代你们,那么你们就应该好好努力,若是你们自甘堕落,就算是没有武学生,也有其他有能力的人取代你们。彭都将,你是否明白本王所说。”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魁梧、使的一手好陌刀的都将,李晔没想到对方居然会有这个想法,当然他也觉得没什么,有这个担心说明其不傻。

“卑职明白!”彭鹤重重的点了点头,便退了回去。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有就当场说出来。”李晔环视一圈,发现大多数都回避着自己的目光,便继续道,“若是没有其他问题,那就回去准备,后天,天策军将全军开拔。”

。。。。。。

首节 上一节 74/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