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133节

“我大辽本着南北两朝友好的原则,在多次击败宋国的情况下,并没有挥师南下占领中原,与宋国保持了百年的承平。”

“而如今,宋国趁我大辽内乱为稳之际,发兵北上,是为不义!是在摧毁辽宋两国来之不易的百年和平,是置燕云十六州千万百姓于不顾······”

听着辽使这慷慨激昂的陈词,大宋君臣都是充耳不闻,看猴戏一般的看着。

“辽使有所不知。大宋出兵并非在北辽内乱未平息之际,而是在平息之后。另外,我大宋朝廷曾有意发兵帮助北辽平息内乱,只需要将燕云归还即可······”

“燕云十六州是北辽疆域!”

“哦,燕云十六州可都是契丹人?可是依照契丹族部落规制治理?沿用的可是契丹语种?不是吧?是我中原族人,我中原族人处于契丹欺凌之下,我中原正统王朝为讨回族人有何不可?”

现在的这届内阁没人费这个嘴,文彦博好像为了存在感,还真跟这辽使斗嘴了。

“我大辽将宋国官话的多了,难不成都是汉人?我大辽朝臣的汉人也多了,难不成都需要大宋来讨回?”

“辽使此话正确。说我官话者,即为我大宋子民。至于辽国朝廷的汉臣,你又如何知道他不是归心似箭?”

跟从早年大宋朝堂锻炼出来的文彦博斗嘴,辽使找错对手了。

文彦博还停留在早年的思维全力,像现在的这届内阁,根本不屑于斗嘴······喜欢用进军说话。

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说这些废话还有什么用?战场上见真章呗。

“宋国皇帝陛下,我大辽陛下有言,虽然燕云本就是我大辽疆域,但宋国念念不忘,我大辽皇帝陛下说可以给宋国一个机会······”

估计是明白了斗嘴赢不了,就转话头了。

“我大辽陛下认为,既然辽宋两国的争端是燕云十六州,今日既然已经进入战事,那就一战定乾坤。辽宋两国在高粱河一带排兵布阵,以此战的胜负来决定燕云十六州的归属。”

“若宋国赢了,我大辽回撤到燕山以北,从此燕云便归宋国。若宋国失败,宋国需要将完整的燕云十六州交予我大辽,包括此前的云应四州。”

“不管此战谁输谁赢,双方都签订必须遵守的,类似檀渊之盟的誓约,以确保辽宋两国再有百年的和平。宋国皇帝陛下,可敢应战?”

不要下看任何人。这是赵曦的原则。

这不,北辽朝廷同样有很多的明眼人。

现在大宋的出兵架势,很明显不再是单纯的燕云十六州那么简单了,朝廷也确实是这样拟定的方略。而北辽朝廷也看出来了。

北辽经过两年内战,损失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整个北辽朝廷的威望。这时候烦躁的也不仅仅是北辽的军卒,还有整个朝堂······北辽的朝堂,现在对战争应该是相当的厌烦。

而面对大宋的进攻,又不得不抵抗,必须以此一战来稳固整个北辽朝廷的威望。

同时,北辽朝廷也意识到,鉴于现在的情况,北辽已经无法跟宋国打消耗战了。宋国这种稳步推进的策略,让北辽很难受······

“回去告诉北辽君王,朕不是周幽王,也不是楚厉王,不会点烽火,也不会任性击鼓。大军出征,必然有既定的战略目标,朕不以为两国君王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决定将士们的努力。”

“燕云十六州,我大宋想拿回来,便是以将士们的勇猛打下来。朕不会以将士们的性命作为赌注来玩。”

“大宋与北辽不同,大宋的将士都是国朝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势力。而北辽······朕话已至此,就此作罢吧。”

这话狠,就是不知道这使臣会不会真的带到北辽朝堂······

第938章

赵曦的主要目的不是挑唆,捎带点这意味,就看北辽那些势力是不是能听到,是不是会有所行动了。

怎么说呢,从北辽的开始,就是一个部落强大,然后不断让其他部落依附的过程。这样的王朝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当王朝强盛时,归属者众,当王朝衰弱时,各自便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从而分崩离析。

这种事后世就常见。

北辽不是曾经的北辽,大宋也不是曾经的大宋,现在的状况基本上算是颠倒了。这一次北辽在大战前夕遣使臣,就是一种角色转换的具体表现。

很显然,北辽这时候自觉在即将发生的大战中获胜的可能性小,或者说无法跟大宋持久的作战。

所以,便想以一个王朝的诚信赌一把,即便是输了,也可以保留他们的根,在大草原继续蛰伏,有待一日可以卷土重来。

并且,北辽的朝廷并没有认命的心思,他们以为终还是有一搏的基础。集中精锐,在河北道大决战,结果也说不定会有意外。

也正是北辽这样的谈判基础,让赵曦感觉到,在平息耶律乙辛内乱过程中,北辽的绝对精锐并没有多大损失,否则北辽不会有一战的勇气。

基于这样的基础,赵曦随意的提一口所谓的各方势力······

赵曦没心思去了解使臣属于哪一部分势力的人,能不能把话带到北辽,让更多的人知道,赵曦也无所谓。

能让北辽战事不齐心当然好,就是没有不齐心的状况,这一战仍然是胜面大一些。

“官家,先答应北辽也可以,如此便可以让北辽尽可能的将精锐全部调集到河北道,也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北辽的可战之力。”

“待战事结束,有优势才有话语权,是不是止步于燕云,到时候不由北辽······”

文彦博这时候算是了解了整个战略规划,明白了朝廷的大谋划。既然是谋划着要一定程度上讲北辽战力灭失,这时候虚与委蛇也未尝不可。

“文老,一个朝廷的公信力,在朕看来,比一次大战的胜利更重要。王朝的公信力,想要树立很难,坚守这份公信力更难。但是,让要一个朝廷失去公信力,随便一件简单的事就可以。”

“哪怕是对待敌人,朕仍然要以大宋朝廷的公信力为重。私底下如何做,这是计谋,但是在公开的场合,必须维护朝廷的诚信!”

真要说朝廷是绝对讲诚信的,赵曦自己也觉得脸红。这刚刚被平息的耶律乙辛内乱,朝廷做了什么,朝廷的重臣那个又不清楚?

但是,在这个节点又提朝廷的诚信······其中意味就是见仁见智了,相信诸位重臣都能理解的。

这是谈判,放在台面上的谈判,是会记载,流传到后世的。而耶律乙辛叛乱的事,不管民间有怎样的猜测,体现朝廷的都是宽怀······

军备支援也好,以家眷威胁也罢,这些都将成为永远的密辛。呈现在世上的,是大宋本着人道精神,在叛军走投无路时,接收并妥善安置了哪些无家可归的叛军家眷。

至于现在······

“大宋具有不与北辽虚与委蛇的资本!”

首节 上一节 113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