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132节

这已经不是传令兵第一次奏报了。自从出了原来大宋的边界,各路主帅就没有停止过奏报行程,几乎是每十里就有一次奏报。

“这就是亲征呀!朕这些年不是不愿意亲征,是担心朕只要亲征,就会打乱整个前线的布置。子正······你家侄子对你护卫朕很是不放心呀······”

“官家,这是前线,将士们更加注重官家的安危乃是忠主的正常反应······”

官家嘴里说的,跟脸上的表情明显不相符。种颚还是懂的的,自然也没真当回事。该解释还是得解释。

“官家,前方作战还是需要朝廷运筹帷幄的,否则岂不乱套了?”

文彦博被邀请见证收复燕云这光辉时刻,加上他已经属于无所忌讳的年岁了,说话比当政时随意多了。

“文老相公,这话不对。文老相公也曾主导过兵事,当真喜欢被朝廷指手画脚吗?朝廷居庙堂,没人亲眼看到战场,仅仅凭奏报在脑海里勾勒出战场的情形,如何能准确的判断战场情况?”

“了解战况的只有在战场上的人。朕敢肯定,你们这些做过主帅的,都烦朝廷对战事指手画脚。既然这是普遍性,所有主帅都厌烦,这是就不应该再有了。”

“战略需要朝廷拟定,具体战术还是交给前方将士才是正确的。传令:各路大军按照既定战略作战,无须奏报!”

“朕这次纯属于来陪辽帝唱戏的,怕他孤单······”

不知道是因为好久没出宫,这次又有机会出来溜达的原因,还是因为战局让赵曦欣慰。反正,赵曦这一路都挺愉悦的。

甚至在难民营里看到了不太顺畅的管理,他也呵呵的过去了,并没有责怪官吏······都是逃民,能有口饭估计就满足了,谁还敢奢望更多。

没法跟伤兵营比。即便是难民营那些去伤兵营劳役者,进伤兵营都需要彻底净身。这也影响了难民营,虽然管理还有些疏漏,最起码干净是保持了。

赵曦抵达伤兵营时,那些轻伤的军卒,嗷嗷叫着想再上战场······君王真的对鼓舞士气很有效!

士气可用,但几路主帅却没有被这种几乎接近躁动的士气左右了战术布置。

北辽后撤,甚至放弃了范阳,辽军全部撤退到了良乡、漷阴等高粱河一带,似乎想重演太宗时高粱河之战······

不提当初高粱河战败的各种原因,此时的大宋军伍也跟早年的军伍完全不同了。

尽管辽军回撤,丢弃了诸多的城池,但是,宋军并没有因为前方的城池诱惑激进,依旧按照战略部署,步步推进。

战车所不能清扫之地,番骑以五百骑为单位,不断的搜索前行,确保在大军的后方不至于再出现辽国骑兵。这几乎是地毯式的推进······

这也是因为官家在大军后方,前军不得不缓慢推进,以确保官家的安危。

原本的战略就是这样,只不过是更加谨慎了而已。

前线不再恭候了,但是奏报却不曾断。赵曦很明白此时的战况,看似消极的推进战术,赵曦倒是看出了这样稳步推进的好处。

种颚有些急躁,郭逵也看着着急,只是这涉及到了官家的安危,没法指责前方大军的不是。

“不必着急,朕很认同这样的推进办法。”

“官家,时令已经是仲夏,如果战事推进不畅,导致战争延续至冬日,这一次国朝也就只限于收复燕云了。”

章惇了解官家的野望,知道战争开始后,不会仅仅限于收复燕云,而是······

“子厚,辽东、乃至大漠,今年已经不合节令了。即便是这时候加快进度,或者一开始就加快突进,今年征战大漠和辽东依然不合节令了。”

辽东和大漠,不是河北道也不是燕云,对于大宋朝廷而言,那是绝对的陌生地。尽管这些年皇城司一直在收集那边的情报,依然不能给人全盘的认识。

跟后世有太多的不同,赵曦也是不熟悉。所以,不可能短期内拿下。战事一旦延续到冬日,大宋军伍很难适应在特别寒冷的气候下作战。

“收复燕云,稳固燕云,立足燕云再图北上才是稳妥的战略。”

大漠和辽东跟燕云不同,是大不同。不管是在朝廷臣工的思想里不同,地形地貌也不同,必将导致作战方式方法也不能相同,也就决定了战略上的不同。

收复燕云后,怎样经略大漠和辽东,这还需要视收复燕云后的情况而定。燕云地区的汉人是一方面,接收契丹降兵是一方面,辽东之地错综复杂的势力又是一方面,这需要斟酌。

想多了,还没有拿下燕云,倒开始谋划燕云以北了······

第937章 话已至此

西边河东路高敬亭部已经打下了蔚州,并东出紫荆岭,在易州折克行部的左翼建立防线。

而折克行部东向,与王舜臣部会师,攻涞水,克范阳,并且将六房山、大安山一带尽数占领,完全控制析津府东南。

周侗部自武清东行,清扫了直沽口至武清的所有营寨,甚至这一带的居民也一并驱赶了,畅通了直沽口至大军前线的运输通道,确保海运运输军备的畅通。

同时,周侗部将整个北出河北道的运河沿线一并控制,为大军的后勤补给,再建立一条运河的运输线。

种建中部在固安安次一带稳固,并让番骑队与东西两翼的周侗部和王舜臣部勾连,彻底完成整个防线的连接。

至此,大宋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大军突进了,而是真正的稳固,将整个西从蔚州,东至直沽口,这一条线以南,全数占领了。

赵曦的这一次亲征,十几辆马车,并不是只是朝廷重臣,更是钦点了几十文官,沿途放下,准备筹备整个河北道的州府衙门······既然打下来,国朝就没有再让出去的可能,也不可能再丢掉。

而北辽的大军已经收缩到了以析津府为中心,西至良乡、玉河,东至漷阴、香河一带。几十万大军都集中在整个析津府周围。

看上去似乎跟当初平灭西夏类似,却是有很大的不同。

当初平灭西夏,是真正为围剿。在西平府的周边,所有的通道都被大宋的队伍占领了。

而现在,大宋稳固的仅仅是南线而已。北辽的北线,不管是往上京道,还是中京道以及奉圣州,所有的通道,仍然还是属于北辽的。

通道畅通,不仅仅是北辽援兵增援,同时也是北辽的后路······随时能逃。

现在是一个双方大军对峙的局面。北辽布重兵,对于大宋朝廷而言,是喜闻乐见的。这时候还真的担心北辽不战而退,从而逃入草原或者大漠,乃至辽东。

倘若那样,燕云是收回来了,可北辽的有生力量还保存着,依然有更大宋一战之力,必将导致燕山以北的边疆难以安靖。

这时候,北辽居然遣使来了,还号称是北辽皇帝的特使······

“大辽早于宋国五十年建朝,燕云十六州在宋国未建之前便已是大辽州府。宋国历代君王一直以燕云十六州为由发兵北上。”

首节 上一节 1132/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