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42节

虽然开封府从来都没有超过两年的知府,这钱明逸再不堪,也不至于因为此事被如此多的人落井下石。

似乎钱明逸处置那个所谓殿下的人,不仅仅是失职的问题。好像更像是触到了什么。

会是什么呢?

赵曦看钱明逸,想看看他如何自辩,又如何反驳。

钱明逸只是哆嗦着嘴唇,铁青着脸,愤怒的神情要比委屈多的多。

赵曦很希望他站出来,不管是喊叫什么,总能喊出点内容来。

可惜,没有,这钱明逸始终没有出列,只是自己在哪儿硬扛着被人喷……

钱明逸被贬应该是定局了。不说他根本没自辩,就是站出来吼两声,也压不过整个朝堂的群情激昂。

赵曦能看懂,所谓的群情激昂,更多的是架秧子起哄,凑热闹,随便掺和两句,以证明自己的立场……并没有太关注宫帷之事。

而对钱明逸打第一炮的韩绛,居然没有再说一句话,似乎对这般场景也迷茫着……

相公们谁也没吭声,没必要吭声。都嚷嚷吧,嚷嚷完了,还得相公们与官家奏对才定结论呢。

对于钱明逸的处置,在随后的相公们奏对时,居然没再提及。

啰啰嗦嗦说了许多,一直进入正题,说一下今天早朝的事。

老爹的脸色一直不好看,听什么都心不在焉的,相公们说其他琐事,赵曦也觉得很没必要,奏对从来没这般啰嗦过……

“爹爹,各位相公,吾昨夜入睡受凉……”

“曦儿,可需延医?”

赵曦觉出来了,老爹估计是当着自己的面,不好意思说这些事儿。

果不其然,自己刚找了个很烂的借口,老爹就快速的接上了。

找不找御医吧,自己就是不去大解,也得跑茅坑里待一阵……

唉,这么久了,好不容量有个感兴趣的议题,也想知道一下如今朝堂的危机处理能力……肯定不是对老爹的宫帷之事感兴趣。

结果……还是得避开些,为尊长讳。

在众人赞许的目光中,赵曦很不舍的离开了文德殿……

“曦儿,早朝贼人自称殿下可有此事?”

这……实在没一阵的功夫,娘娘就已经知道了。

每日早中晚三请安,赵曦一直遵行着,想来今日的奏对肯定不会再唤自己了,估计老爹今天也不太想见着自己。

赵曦本想跟娘娘请安后,回自己东宫……

“娘娘,贼人妖言惑众,朝廷自会责人查办。”

还能怎样说?赵曦问只能这般应付娘娘了。

“钱明逸昏聩不堪!”

连娘娘也这般定义了……

第107章 大发了

都是一个文人圈子的,多少都留着面子。钱明逸都这样了,朝廷还是没直接下贬黜的诏令,仍然是等着他自请外出。

惯例如此,都要有这般经历,也就没人再说了,甚至连继续揪住不放的奏折都没有。

次日的听政,赵曦听到了朝廷责令赵概和包拯着手彻查此案……

这俩人不是提刑司……提刑司也管不了这种案子。这俩人是御史中丞,这应该不言而喻了。这就相当于后世管纪律的介入,想必钱明逸也该清楚怎么办。

钱明逸很干脆,就在朝堂宣布复查此案的诏令之后,直接递交了自请外出的奏折。

一句话没自辩,干脆利索的承认了自己是庸才,不具备管理京师的能力,让朝廷看着办,最好能发配自己到边远地区,离朝堂越远越好。

奏折当然不是这般平民,四个字六个字的,韵律读起来相当上口。洋洋洒洒的字数不少……分明就是让朝堂看看他的文采。

从文字里读不出他有一点的怨言,可赵曦还是从中体味到了背后应该有故事。

这该是怎样的故事呢?

汝州不远,被编管的那个自称太子的冷清,很快就被带回来了。

然后赵曦也知道了,整个朝堂全知道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开封自称殿下了。

早几年已经有过一次,没被人注意,混不下去了,就回老家了。

这次……是真的大发了。

“官家,早年内苑之乱可曾逐出一宫女?”

这事有,连赵曦都记得。他还记得当初是那个张氏为其在娘娘跟前求情,并从老爹这儿拿的特赦。

跟她有关?赵曦好像记得那个张氏说过,老爹并未宠幸过那个宫女,却在审身时暴露了她与侍卫的乱事,所以,老爹本着宽以待人的原则,抬了抬手,给放走了。

赵祯愣了一下,似乎是在回忆。

“确有此事。”

“官家,此事冷清只是代为寻亲,而真正的该称为殿下的是一七八岁孩童……”

首节 上一节 142/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