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22节

赵曦有点信了,在这个时代,他只需做个引路人,而后面的路,由这个时代的人去探索,未必比自己设定的差。

就比如火器这一块,苏颂不间断的实验,开花弹终于还是露世了。

虽然跟未来的那种爆破弹头的差距很大,但毕竟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实现了。

虽然不稳定,但毕竟是进步了。

朝廷的诏令,是在朝堂议定那一日就已经发出去了,还是急递传到了所有的参战军伍中。

所以,各方将领,凡军都指挥使以上者,必须在中军到达秦州时,在秦州候命。

这也是各地的骚扰战并不激烈,西夏的主力也在招募和开拔中。

说真的,这应该是国朝从烽火点燃开始,决策、调集乃至运送兵力最迅速的一次……毕竟准备多时了。

倒是对于西夏来说有些仓促。

那些所谓的寇边,只是各个军司,在西夏朝堂决定作战后,在没有调集人马之前,先抢先从大宋边寨划拉点物质的行为……毕竟两国邦交正常状态下,这种事不能这样明目张胆的做。

也是基于这样的分析,赵曦才敢让所有都指挥使以上,到秦州候命,召开战前指挥部会议。

不为什么,就是把这次征战的相关条令条例通知下去,并要求通知到每一个军卒,让每一个军卒都清楚还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让各方将领把这次征战的军备物质带走。

睡袋饼干之类的,早就下发了,而用于打仗的火药弹以及新军火器即将消耗的火药,是在战前才下发的。

这一点很重要!

真的很不错,别说狄青,就是即将参战的这些新军们,也感觉很好。

这一路,从汴梁到秦州,他们该吃吃,该睡睡,可却是一步步在接近战场。

身体没有以往那种疲惫,心里也没有早先的那种紧张。

不说这些年的苦练,就说这准备打仗,他们都保持着充沛的体力,进入战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看一看这一车又一车的物质,再摸摸自己身上锰钢的盔甲……都是爹娘生养的人,对上西贼,何惧之有!

第316章 秦州

都指挥使以上,也就是说把整个西军规模以上的将领全部包括了。

这一道指令,从某种意义上,是有很大风险的。毕竟,现在已经进入战时,国朝与西夏所有的边寨,都几乎出于战备或者应战乃至对战状态。

之所以敢这样做,并不单纯是战前指挥部会议的推演,赵曦真正仗凭的是整个西部轨道网络的形成。

两年的时间,并且有多半年所有力量对西部的侧重,又一次一次的把军卒转民,整个西部,经过两年的开山架桥,轨道网络几乎可以到达任何一个郡县。

也就是说,即便是将领们都在秦州,一旦有警,一日内,曦秦州可以抵达任何一个有战事的郡县。

“种都监,太子殿下因何召集所有将领至此?”

郭逵的言外之意……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个?

虽然太子殿下的名声是如雷贯耳,可他有点看不明白太子殿下的这番操作。

什么时候国朝用兵还需要那些都指挥使知晓方略了?

如今这态势,各路主帅来一趟秦州足够了,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吗?

有点感觉太子殿下好这口,咋咋呼呼的劲道。

他没子侄在护卫营混事,可种家有,就想从种谔这儿贪些消息。

话说,他们都到两天了,这样一直等下去不是个事。

“请叫我种指挥……”

说完,种谔和郭逵就都笑了。

这种指挥跟总指挥,还真不好分。

“仲通兄,莫想多,太子殿下非我等常人可揣度的。只能说一点,有太子殿下这样的主帅和君王,或许会是我等武人之幸!”

“另外,仲通可看到,不管是韩子华、吕宝臣,还是王逊之、余希古,谁人可曾怠慢?”

“先不说军令如何,也不论地位怎样,就说工坊城的营生,每年给你郭家的收益,咱也该捧这个场。”

“如今所谓的战事,诸位谁不清楚,又玩这遍地开花,然后猛攻一点的把戏!”

对于西夏现在的策略,多少年来来回回就这几下子,对于西军来说,早已经习惯了。

最终的胜败,还是在中军,就是以往由文官主导的主力战线。

他们……多数时候是侧翼,敲敲边鼓,还必须得受主帅的节制。

很多时候,他们所受的节制,更多的是限制他们抢功,经常憋着气一直到最后战败了,一块受连累。

这也是郭逵跟种谔闲聊的原因,想知道这次从开始就跟往常的不同,会不会给他们不同往常的临机决断权。

这一次被召集过来的文臣,反倒没那么多的闲言碎语……毕竟都是自家人。

不管是韩绛、吕公弼,还是王素、余靖,都是跟太子殿下息息相关,甚至可能几世都会勾连的关系。

对于赵曦的了解,可不是种谊的几份家书可比的。

“太子殿下这次召集,恐怕要有一次宣讲。可秦州何处可容纳近百人?咱们可没有护卫营的礼堂。”

首节 上一节 422/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