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19节

相对于高氏,国朝南征的兵力是有限的,这种包围和反包围的作战方式,在大理那种山高林密的地形下,根本无法展开国朝习惯的攻守战。

思维的固化,让他们不能从战略层面去考量这一次战事。

……接连三四位,几次尝试,由于脱不开固化的思维,以及对新军备的不熟悉,都让曹霖几人打的溃不成军。

“此战广南为先,大理置后。遣兵广南西路,不理会太平寨,从特磨道进入安南,拿下高邦,震慑朗颂之安南军。”

“此时,国朝军伍在太平寨发兵,配合高邦之军伍,一致向南……打退安南扰边之军。”

打安南,高氏不会动。不是他不想动,是顾不得。

战略目标是大理,打退安南……

“击溃安南,首先可避免国朝进入大理后,安南趁机作乱。同时,击溃安南之队伍,可以自广南进入大理境,造成高氏首尾不相顾的大势。”

“成都府路进入大理之队伍,置矿城不顾,做攻打鄯善的假象,广南入境队伍,极速行军,在鄯善与?咩城之间设伏……”

“同时,矿城突围,想鄯善府进发,而进攻鄯善的队伍,半路折返,绕路回到东川,尾随追击矿城突围之高氏军。”

“此时,可形成对围困矿城这部分高氏军的包围。这种包围不是高氏设定的位置,双方在后勤给养上都不会太顺畅,而我方军粮的优势可发挥出来。”

“此役可将东川至鄯善一带连成一片,国朝南征军控制的一片。以此为据,从北、东、南三面成三路大军向?咩城进发……”

吕公著一边解说,一边在沙盘上插着旗帜……

曹霖等人这时候是真的疲于应付。那怕是有足够的军卒,在军备的优势下,也再难维持了。

吕公著对于新军备的了解和熟悉,真不是其他文臣可比的。

第391章 瞌睡送来了枕头

推演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就结束的,只不过赵曦只看文臣们战略布局,对于随后的战术,他懒得看。

对火器的不熟悉,对新军个人作战能力的不熟悉,更对大理的地形没有充分研判,想要赢得推演的胜利,绝无可能。

整一日都是在紫宸殿度过的,七八位有资格担任主帅的文臣,相互跟护卫营的四位指挥使交锋了。

唯一取得绝对优势的,也就是吕公著一人。

倒不是说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推演,就能决定做主帅取得胜利,最起码相比较而言,能在推演上取胜,最起码在南征中,有取胜的极大可能。

这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见识。

对于吕公著的部署,赵曦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可的。至于真正处于战场上,发生意外后的处置能力……从吕公著这番推演上,赵曦看到了他灵活的思维。

这么多年在护卫营的相处,自己又将后世的很多战例拿出来推演,吕公著的见识也不是其他文臣可比的。

朝廷也不得不承认,这次南征的主帅,吕公著是最合适的人选。

“新式装备,新军的作战能力,让整个国朝队伍作战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如果朝臣依然以老眼光指挥作战,未来将没有知兵事的文臣了。”

这不是文彦博危言耸听,这一次推演,让他们真正看到了朝臣在军伍上的不足。

“曹霖等人对火器的熟悉,导致他们可以找到国朝军备的弱点,也就能充分利用这些弱点来克制。高氏或者安南未必能做到这点。”

这是事实,韩琦这样说,却也清楚,吕公著的战略部署,非其他人能比。

“真正的根本是,护卫营的出现,新式军备的更换,新军个人作战能力的提升,让朝臣乃至政事堂茫然。将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文臣熟悉了解并可以运用这些新变化。”

不管什么理由,都改变不了几位朝廷推荐的文臣,被护卫营原来的四位指挥使狂虐的事实。

赢下来的只有吕公著,没有任何放水,真实的战争推演。而吕公著,也同样是护卫营出去的。

国朝军备提升,过不了太久,平复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将会提到议事议程。

富弼也不希望到那时,整个朝堂派不出可以统帅大军的文臣。

偏偏现实表明,如今的文臣还真驾驭不了新军。

“或许应该着文臣从护卫营开始,接触新军装备,了解火器用法……”

虽然只是个提法,并不一定现在就要推行……就这个提法,若是赵曦知道了,肯定会欣喜若狂的。

做这么多,他就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

唯有那些文臣真正走进军营,才能了解军伍,才能逐渐丢弃文武的差别。

“高氏即位了……段氏承认了高氏王位,并昭告大理!”

段氏承认了?赵曦看了看李宪。按皇城司探知,段氏现在流亡,被矿城护卫军接纳……实际上段氏还在没有任何主动权。

倘若矿城守卫军可以让流亡的段氏王室发表申明,赵曦就得考虑矿城那边的主事人了。

不管是曹家还是高家,都不应该在这时候做出这样的举动。

虽然段氏承认高氏王位的合理性,对国朝拿下大理是瞌睡时的枕头,同样也给国朝出兵设置了障碍。

小障碍也是障碍,主要是国朝的这些文臣很在意名正言顺的出兵。

赵曦真不想再内耗了,时间不容许,尽管他有把握让朝廷达成出兵一致,也不想在这时候继续内斗。

“禀官家,段氏在?咩城留守一支,乃是段氏宗亲。当年那一脉也曾即位大理王,也是高氏逼迫其让位……”

这……大理段氏还真是佛性,这王位怎样都行。

若是这样,倒真是瞌睡送枕头了。

了解了实际,赵曦没多言,继续听相公们阐述,看政事堂会做如何的抉择。

首节 上一节 51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