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20节

不能什么事都自己详尽了,得留给政事堂表现的机会。

“此战的战略目标为大理改土归流,战术目标……臣等建议要打到大理无军!”

这……谁说文臣是奉行圣贤王道的?最起码政事堂的这几位,没一点圣贤王道的意思。

打到大理无军?灭族?杀降?鸡犬不留吗?

“臣等建议,此战出兵新军三万,西军三万,禁军五万…~”

其实现在的西军,在战术素养上跟新军没多大区别,即便是理念教化上,护卫营军卒分散于军营一年多了,相比也应该有成效了。

赵曦对此无意见。

“此次调兵,汴梁新军一万,西疆新军两万,同时从京西路、京东路筹集禁军,以护卫营军卒任主官的禁军为主。”

调兵是枢密院的本职,看这意思,好像文彦博没有拖后腿的想法,是在全力配合。

“另外,臣等建议,此次从工坊城抽调一万守城兵,到东川接管矿城,将矿城守卫兵替换。”

“矿城守卫兵就地在大理任职,筹建大理改土归流后的禁军。同时,将大理的降兵改民进入矿城劳役,或者遣至广南分散于广南禁军营。”

“同时,在国朝禁军内,再次选拔一万禁厢军填补工坊城的守卫兵,以确保工坊城安全。”

“此战结束后,参战的所有军卒,一律回归汴梁,替换汴梁新军禁军,负责汴梁布防。而如今的汴梁守军,按照原参战军卒的来源,分散到国朝各军州。”

“剩余的参战军卒,以西疆为主,河北为辅,以此完成一次国朝驻军的大调换……”

谁想到的这法子?赵曦有些惊诧了,这几乎就是完全按自己所想的。

除了工坊城和矿城守卫军的调动……不对!得佩服政事堂的这群老狐狸。

赵曦明白了,他们这样花里胡哨的调动,目的就是工坊城和矿城,是要试探赵曦的底线。

赵曦是太子殿下时,工坊城和矿城,不管是运行还是守卫兵,那都是太子殿下一言而决。

如今太子殿下已经是官家了,工坊城和矿城的守卫兵,能否归于朝廷……估计一直是政事堂考虑的。

这下好了,借这一次南征出兵的档口,有这样堂而皇之的借口,朝开始由朝廷插手工坊城和矿城了。

就不能明说吗?非得尔虞我诈的玩这些猫腻。

赵曦还真没心思独霸着工坊城,他更希望把工坊城和矿城的那一群人,全部撒出去,好将那一套理念在整个国朝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很好,真的很好,省了自己费心里设套去推动了。

第392章 这是香饽饽

虽然动机不同,目的的一致性,让这次调兵的方案很顺畅。

“诸位相公,无论是工坊城还是矿城,自设置即日起,我就没想过让其成为皇家禁脔,也无意作为私人领地。”

“这也是自开始就让诸多朝臣参与的原因。之所以当初以商贾之名行之,是为了避免朝廷的擎肘,不能很好的推行我的管理理念。”

真是要羞煞人!

这提议在政事堂商讨时,富弼就觉得可以开诚布公的跟官家谈。可文彦博和韩琦认为不可以,只能借用官家对大理的渴望,借机动一下工坊城和矿城,从而探探官家的底线。

却不料,官家把他们的心思看到很清楚。在通过一系列调兵方案后,一点面子都不留的,跟他们说起了工坊城和矿城的事。

“现在不管是工坊城还是矿城,已经成长到了让朝廷重视的程度,朝廷也该着重视了。”

“既然朝廷有意接手,没必要单纯从调动守城兵入手,可以全盘开始接管两城了。”

无地自容啊!

惭愧不仅仅是富弼,那怕是极度怀疑官家意图的文彦博和韩琦,也有种深深的愧疚。

看来是真的想多了。

“如何接收,还望陛下明示。”

富弼这一刻是郑重的,他觉得应该郑重,官家也受得起他的郑重。

新皇即位一年多,富弼观望了一年多,他一直是在评判赵曦从太子往官家这两个角色的转变,不确定官家是否能保持做太子时的赤诚之心。

别奇怪,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东宫太子和帝王两个角色的转变,同样也是行事风格的转变。

远的不提,就说大隋的杨广,前朝的太宗,都是惊才艳艳的帝王,即位后的行事风格,与执掌东宫时都是判若两人。

一直以来,富弼在政事堂的态度都是模糊的,在看朝堂,也在看官家。

这一刻,富弼决定了,他作为宰相,必须得配合官家实现大宋的中兴!

那怕是得不到文官集团的支持,他也要这样做。

“工坊城比较复杂,涉及营造、商贸、税入、军备甚至民生和教育等等,我不赞同随意的接收。”

“朝廷可将工坊城设定为汴梁的辅城,工坊城涉及的部门,朝廷安排官员入驻,并筹建工坊城衙门。”

“我建议,以仅次于汴梁品级定位工坊城,等同于上州府衙。首任主管就定韩缜吧。”

“薛向以三司副使之职,主管工坊城事宜。苏颂为工部侍郎,主管工坊城一切营造事宜,李诫以将作监丞之职,主管工坊城事宜。同时调朝廷官员,配齐工坊城管理衙门。”

“这是一个特殊的衙门,以营造、商贸以及一些专业能力培训为主的衙门。”

赵曦的概念里,工坊城就是后世的开发区,国字号的开发区。

虽然不好用后世的名词,但所有的权限和职能部门配置,完全是按照后世开发区设定的。

首节 上一节 520/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