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84节

“陛下,朝廷有法度,所有擢升的官员,荐主担责!”

韩琦这不是个会调和的人。这次由他发动的事,被官家这般玩,心里是真不好过去。

所以,那怕官家是在给大家双方台阶下,他还是没忍住怼上两句。

“哦,韩相公所说的担责是担什么责?”

“举荐之责!”

“哪又是什么责?砍头还是抄家?无非是贬黜而已,说是贬黜,国朝的贬黜又有那次不是加了贴职出外就任?这算是责吗?”

赵曦也来气了。我这被你们逼着,躲几天也不行了?还必须得捏着鼻子认下?

当然,装的成分更多点。因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唯有韩琦这样话赶话的结果,才能彻底的让他安稳一阵。

“官家,韩相公也是忧心朝堂。搁置时间过长,导致相关臣工人心惶惶,对于朝堂稳定却有不妥……”

“官家,文相所言甚是。韩相公为国朝忧,官家为国朝计,乃是君臣同心之镜像,此为我大宋祥事。”

……

都挺会把握时机。也是,若再这样一句接一句的,要硬顺到以后贬黜时真的贬职贬官了,他们可都是最有可能吃亏的人。

都不傻,知道该什么时候叫停。

自然,这次集议就这样散了,应该属于不欢而散。就是面子上像是没事,也绝对是不欢而散。

要说有这情形,最高兴的是谁,应该是王安石吧,毕竟他不确定韩琦对他那些想法的态度。

第440章 打一个叉

没人再追赵曦这次官员轮换的事。已经接近挑明了,谁还会去触哪个霉头?

这一次说不清到底是政事堂赢了,还是官家赢了。

要说官家赢了,可谁都知道,官员轮换的名单,官家应该不会做改动。

那就是认了。

在官家那几句接近挑明的话说完,就意味着这次就这么认了,无非是想告诉政事堂,他看明白这些猫腻了,也有下不为例的意思。

要说政事堂赢下了,可整个政事堂的所有人,没一个心里痛快的。一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感觉像是官家没同意这事一样。

“韩子华,此为何意?”

韩琦有些恼怒,不是,是极度愤怒。

将一份奏报几乎是摔在韩绛的案桌上。

韩绛愣了,愣的不仅仅是不知所云,更是愣韩琦这般无礼。

考虑到政事堂的颜面,韩绛并没有怼,只是疑惑的拿起奏折看……

“难不成韩相公以为此僚不当捕?还是说韩相公的门生可以不尊国朝法度?”

韩绛明白了,也糊涂了。

明白,是明白韩琦为什么这般恼羞成怒,糊涂,是不知道远在秦州的五弟,会在这档口做这种事。

这不是往死里得罪韩琦吗?

韩相公刚刚责问过官家,还大言不惭的说到了荐主之责,被官家怼回来了。

远在秦州的五弟,偏偏这时候挖出韩琦所荐的陈昌之贩卖私盐,还是跟西夏交易。

利用职务之便,不通过榷场,谋取私利。

这是活生生的打脸啊。

要说这陈昌之,也不算韩琦什么门生,只不过韩琦主秦州府时,陈昌之为成纪知县。

当时只是个下县知县,只是对韩琦多有孝敬,也算是能吏。成纪县被他治理的也算是略有成效,否则也入不了韩琦的眼。

这些年,倒也还算进步不小,这次被韩琦举荐为开封府通判……

这一下……这事闹的。

这时候,政事堂的诸位也都拿着奏折翻看。

唉……这事!没法说呀。

要说韩琦因为陈昌之生气,那就小看韩琦的容量了。

或者说韩琦有意偏袒陈昌之,那就更不可能了。

韩琦生气,生的是出这事的时机,还有就是,本来是政事堂一致行动,或者说文官团体的行动。他灵寿韩家绝不该在这时候发动。

那怕是官家在定夺以后,陈昌之就任开封府通判了,他韩琦也不至于这般上不上下不下的难受。

“官家出城五日,回城后十日。韩持国又如何知晓韩相公与官家之论?”

文彦博的话像是在替韩维解释,好像又是在说韩琦不该跟韩绛甩脸子。

可这话莫名其妙,又没头没尾的,还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意思。

官家出城回城,跟韩维在秦州知道韩琦跟官家之论不相干呀……

秦州到汴梁,千五百里,就是现在的轨道马车,要想把这风声传到秦州,也还得几日。

首节 上一节 584/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