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85节

更何况还有朝廷的保密法令……这个是对相公、臣工都有利的,都遵守着。

也就是说,远在秦州的韩维,根本无从知道韩琦跟官家的责任之论。

甚至都不知道官家出城回城这档子事。

唯有红翎急递……

西北边境,虽然小股对战没断,都是游骑和哨兵的对抗,还没到红翎急递的份儿上。

剩下的就只有皇城司的渠道了。

一下子,整个政事堂安静了,欧阳修轻轻的啜茶声,在这时候都感觉相当刺耳。

不用想,肯定是官家出手了。

韩维主秦凤路,重心放在招揽横山那些小部落上,这也是官家指导的对夏方略。

大败西夏后,签订的国书有一条,就是西夏王室不得干预西夏部落内附国朝。

这是国事,是大事,更是重事。韩维主秦州不是去肃贪反腐的,是为大事而去。怎么有可能有闲心搞一个陈昌之?

西北边境官员,参与私盐贩卖,好像在朝堂并不是什么暗事,或者说,就是朝堂的有些官员,也有参与的。

都睁眼闭眼的就这么过去了。

文臣嘛,他已经是在边境了,再处置还能怎样?

“有几日了,轮换官员之事官家也该有个定论了……”

王安石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在现在这个压抑的气氛中,特显得突兀。

所有人都能想到是官家出手了,明面上是惩处陈昌之贩卖私盐,谁都知道官家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这么简单。

没有朝廷有司介入,突然陈昌之就被查处了……别说秦州府的折子,那是给朝堂个面子,也是为让整个程序合规。

很显然,这是皇城司插手了。

皇城司干预朝堂,这还是开朝初,太祖平灭某些小国残余时的事。

官家要启用吗?

“拖太久了,政事堂应该就官员轮换之事到垂拱殿集议了。”

欧阳修顺着王安石的话,又添了一句。

韩绛觉得这并不是合适的时机。说是集议,还不如说是政事堂要去责问官家陈昌之的事。

问题是,责问官家的理由站不住脚。至于参奏自家五弟,更是没来由,对于自家五弟而言,是有功无过。

整个事件,官家的安排严丝合缝,摆在台面上,绝不会让政事堂挑出任何刺来。

这时候集议官员轮换,更像是要去讨伐……根本讨不到一点好。

“诸位相公,看来咱们也算是心有灵犀了。正准备遣人唤诸位过来。”

“看来我还是多虑了。经过了解,诸位所荐之官员,公正清廉、秉公为民,万事身体力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实乃国朝贤臣。”

“诸位相公慧眼如炬,为朝廷荐贤明之官,是国朝之大幸!”

赵曦自己说的估计也觉得恶心,更别提诸位相公了。

还不能说啥,从某种意义上,官家还不知道陈昌之被查办的事。

那叫一个凌乱呀!

就知道讨不着好,没想到刚进垂拱殿,就被官家轰了个晕。

“官家,秦州府奏报……”

司马光是真受不了这个。他没想着官家的脸皮会厚到相当惊人的程度,完全可以睁眼说瞎话。

“这……”

赵曦一副惊讶样,还忙不迭的翻找着已经恩准的官员轮换奏折……好像又想告诉大家:已经批阅几天了,这不,还需要找找。

然后装模作样的找了半天陈昌之的名字,王中正很狗腿的递过来朱砂笔墨。

赵曦在陈昌之名字上,大大的打了一个叉!

第441章 这是辱吗

赵曦轻轻的吹着朱砂叉,似乎很着急让它干了,也好让相公们赶紧带走。

就那个猩红的叉字,特刺眼,就跟画脸上一样……韩琦真后悔顺着王介甫这时候来垂拱殿。

这一阵他也冷静了。事已至此,他最不应该继续纠缠此事,而是该考虑怎样应对御史台那些闲得无聊的臣子……没事弹劾相公,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

“陈昌之如今在汴梁……着有司配合开封府查办吧……那个,按国朝律法,贩卖私盐者该当何罪?”

赵曦像是无意,手里再一次拿起陈昌之案情的奏报,若有所思的说,然后口气一转,又问起律条了。

就跟他真不记得一样。

“官家,国朝不杀士大夫!”

“哦,司马相公认为此陈昌之罪责已经够得着杀头了不成?”

首节 上一节 585/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