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98节

却有了关于吕嘉问的奏本不少。

朝议后的第二天,吕家就直接将吕嘉问逐出家族了,并且在蹴鞠快报上刊登了申明……也不知道谁教会他这招的。

这下吕嘉问的名声算是臭大街了。

国朝总是有些把德行看的高于一切的士大夫,对于吕嘉问的做法便极度看不惯。

让这样德行的人窃居高位,是大宋朝廷之耻!

所以,弹劾吕嘉问的奏折就来了。

一个刚刚冒头的朝官,还是恩荫非官,他能有多少事迹可挖掘的?

所以,所有的奏折都只是在说家贼之事。

很多,真的很多。尽管吕家的申明并没有说原因,所有人都把家贼一事当作事实了,扯开了贬低吕嘉问。

唉……难处理呀!

“说说吧,诸位相公认为弹劾吕嘉问一事该如何处置?”

不是赵曦要推卸责任才集议的,是在王安石和吕家人之间,他稍微有些作难。

现阶段他必须用王安石,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安石都是他改变国朝的标靶。

而吕家人的情绪又不能不照顾。

从心底里,赵曦是真觉得吕嘉问寒碜。

就吕家现在跟自己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吕家在大宋百年无忧。这步路走的确实不怎么样!

“吕氏处置族人,什么时候够格朝廷出面了?吕嘉问又有何德何能配得上政事堂诸公集议?”

我说司马光,你是真傻还是充楞?真不明白?

“官家,正如司马相公所言,吕氏处置族人是吕家之事。外人随意揣度并恶意诽谤,实在不必由政事堂集议。”

就说司马光憨呗。这不,王安石借坡下驴,直接顺着上了。

这是要死保吕嘉问了。赵曦早想到了,王安石若不这样做,他那个刚刚拢起来的队伍,立马就会散了。

王中正也汇报了,在吕家逐出吕嘉问的当天,吕嘉问在王安石的府上,一直待到很晚…

赵曦看其他人,吕公弼扭脸了,其他人看天了……估计都希望就这样放着吕嘉问,好让吕公弼跟王安石就这样别扭着。

第450章 吴充的无妄之灾

赵曦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个傻事,最起码是多余。

就因为这屁大的事,还兴师动众的召集相公们集议?

还好有请查田亩的由头,也可以让大家说说进度,谈谈看法。

“官家,臣提议由御史台、司农寺、三司使并皇城司,遣人到鄞县调查青苗法效果。”

“且京东路、陕西路因转运使李参和王广渊的原因,也有青苗法试验之地。恳请陛下恩准予以调查。”

韩绛的话没有赞同和反对的意思,纯粹的表达该做什么。也比较巧妙的化解了赵曦处置吕嘉问的尴尬……是为贤相。

这事没异议,不管是王安石,还是坚决反对青苗法的其他相公,都一致通过。

唯有吕公弼一言不发。很显然,朝臣们这般弹劾以及官家的集议,让他特别别扭。

王安石借司马光的话,三俩下就保住了吕嘉问,他都不知道该怨谁。官家?司马光还是王安石?挺憋屈的。

要说对吕嘉问,他真有心弄死,那怕就跟陈昌之一样,剥其功名也算。可现在,这走向似乎完全背离了他的愿望。

吕嘉问的功名,还是因为祖父吕蒙正,父亲吕夷简以及到了他这代,三代忠心为国而得到的恩荫。

这时候虽然逐出家族,可反倒无从入手了。

“此事就这样定了,在清查田亩结果和鄞县、京东路和陕西路调查结束之前,朝堂暂时不再议青苗法之事。”

“宝臣留一下,其他人散了吧。”

需要跟吕公弼交一下心。有些疙瘩,看似微小,却有逐渐壮大的可能。

吕家对于自己的作用不可忽视,赵曦需要笼络住。

赵曦觉得自己真的越来越向他爹爹靠近了,总是做不到肆意妄为,任意洒脱。

唉……做君王,那是那么容易的,任性只会让国朝进入动荡。该协调的还是要协调。

“是不是对我召集集议吕嘉问一事有意见?…~你先别否认。有意见正常,没意见就是敷衍了。设身处地,若是搁我身上,我杀他的心都有。”

与人交心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同仇敌忾,先让大家站在同一立场上,接下来的话怎么说都成。

“之所以这样,是施政的需要。对于国朝的诸多弊病,若是我直面朝臣去革新,不仅仅是我受累,你们的处境也为难。”

“王介甫士林声望有,革新想法有,从政资历有,还有他那勇往直前的韧性。这都是我需要的,也是改变国朝有些弊政需要的。”

“虽然法不一定得当,但王介甫总是有想法,这是革新的契机。这也是我对青苗法态度模糊的原因。”

“至于吕嘉问,王介甫要保,我现在就不能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动。还望你知会诲叔一声,他会明白。”

“有一点可以保证,吕嘉问一生就此而已,只要还是赵宋天下,他就只能永远做背后的人……”

赵曦话没有说满,是留着余地的。但确实是诚心诚意。

首节 上一节 598/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