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99节

这不,吕公弼原本的不痛快,现在已经被官家的几句话说的感恩戴德了。

谁能这般推心置腹的跟下属交流?还是一个相当强势的帝王。

够了,那怕是吕嘉问有一朝能执宰朝堂,有官家这些话,对于吕家也够了。

说好了这段时间不再议论青苗法,本以为会有一段时间平静,可暗潮涌动的结果就是:总会有人找茬。

吴充被弹劾了。

吴充算是王安石的儿女亲家,但在青苗法的问题上,态度坚决的反对。

不管是奏折还是朝议,都很明确的表示了态度。

而这一次弹劾,并没有说吴充对青苗法的态度问题,而是吴充有了个小女儿。

这能是多大事?蔡确是个有心人,旁敲侧击的就知道了吴充吴学士这女儿的生辰,掐指一算……哦,原来吴充这女儿,是他小妾所生,还是在先皇大行后,国丧期间怀上的……

自家老爹去世了,要求整个朝堂的臣工都守国丧,三年不得饮酒作乐,不得嫁娶,甚至连繁衍后代都不行。赵曦觉得这个挺无厘头的。

其实,朝堂上也没多少人真在意这个,只要没人提,大家心知肚明,就这样哈哈过去了。

当然,你若真的在国丧三月内,大红大紫的招摇过市,那就纯属于找死。

所以,吴充这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赵曦很清楚这是党同伐异,偏偏找了吴充这个人,还是这么一个借口。

找吴充,因为他是王安石的亲家,拿他在这时候开刀,似乎想告诉大家:这不是因为青苗法。

反对者多了,有亲家这层关系,王安石即便要排除异己,也不应该从自己亲家开始……毕竟沟通后取得谅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至于这个借口……这是拿捏赵曦了。

官家至孝,众所周知。先皇大行,官家不仅仅是茶饭不思,甚至到了形容枯槁的地步。

以这个来弹劾吴充,还真有点戳赵曦痛点的意思。

官家禁止这段时间说青苗法,那说其他呗……蔡确,还真是个人才。

尽管赵曦觉得这事很扯淡,还没法不处理。这时代,孝是大事,大过天的事。

赵曦也没想当堂或者当庭因为这个说吴充,然后贬黜什么的。

只是把这折子返给了吴充,本意是让他做个解释,理由如果能说过去,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什么不好。

可惜,折子返回去没多久,吴充就自请出外了~…这老小子认了?

还真就认了!那还能怎样?人家接了,赵曦还真不能马虎过去。

得!那就贬黜呗。反正这贬黜在本质上并不算什么惩罚。

只是赵曦很不喜欢这个,党同伐异嘛?若朝堂成为一水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他赵曦也没得玩了。

朝堂还真不是个省心的朝堂。

这吴充的事刚刚落下,朝堂上却又传播着关于欧阳修的谣言。

这事……还真和吴充有关。

吴充女儿是欧阳修的儿媳,这吴充刚被贬黜,就传出欧阳修跟他自己的儿媳,也就是吴充女儿有暧昧……这不是扯淡吗?

传言有鼻子有眼的。谣言止于智者,既然是谣言,传他传去,没人理自然就没人传了。

这吃闲饭的御史,就喜欢这种闲事,居然以此为据,作为理由弹劾欧阳修了!

赵曦看着这折子是真无语。好像欧阳修就喜欢跟自家小辈暧昧一般,挺君子打一个人,老因为这种烂事惹一身骚。

第451章 坑队友的薛良孺

这一次赵曦没冒失的再把奏折返回到欧阳修哪儿。

这时代的文人有个毛病,动不动就自请,有没有错还没定论就先来个自请,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证明自己清白一样。

“中正,这事查一查,争取能找到源头,并把人控制住……”

对于弹劾欧阳修这种事,赵曦打心眼的不信。

但朝堂的这种风气,他绝不容许继续下去。这样无底线的行为,真的会导致规则崩溃。

很显然,是有人借青苗法推行的档口,准备浑水摸鱼的了结一些私怨。

当然,也有可能是王安石整个变法派在利用这些私怨做事,从而达到朝堂一言堂的结果,或者就是唬一唬青苗法的反对者也算。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风气都是有弊无利的。

又到了朔望朝会时。各地田亩和粮产的奏报还没收集齐,就是鄞县以及京东陕西两路部分地区,实行青苗法的调查结果也没有完成。

所以,这一次的朝会应该是平静的,大家都在等着结果发力。

“臣蒋之奇有奏……”

赵曦在听到蒋之奇出列喊叫时,心里就沉了。

本来这事经过皇城司调查,在他这已经很清楚了。

考虑到如今朝堂支持王安石一方的力量薄弱,蒋之奇算是支持变法的。虽然只是御史,但在朝堂有发言权,位卑言不轻。

赵曦想把这事压下,就当没发生过,也算是为变法派留点力量。

首节 上一节 599/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